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 >

第113章

花魁称后+番外 作者:袖橘(起点2013-11-24完结)-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张尽量不起战事,可是显然李恪并不是那样想。“高句丽地处偏远,如今虽然百济攻打新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发兵理由,但敌方以逸待劳,直接攻打高句丽,于我们非常不利。更何况……”
  李恪说到这里,语气略顿了顿,“更何况我看父亲如今明显倾向于御驾亲征,亲自带兵扫平高句丽,创不世之业。但眼下未立太子,朝中无人监国,大臣们必定不会同意。一旦父亲急于出征,很可能会……”
  听了李恪这话,莫迟也慎重起来。历史在自己手中有了诸多改变,使莫迟隐约有些自得,也多了几分能够改变李恪命运的信心。
  ——魏征死前上表之事,便是出自莫迟的计策。
  莫迟记得历史上,李世民曾将侯君集参与太子谋逆之事迁怒于那时候早已去世的魏征,认为他推荐侯君集等人入朝为官是结交朋党,推翻了御笔亲题的墓碑,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如今魏征比历史上多活了些日子,与莫迟也算有些“交情”,正好李恪“养病”时,魏叔玉代父亲前来探病,莫迟便暗示了他这个主意。果然魏征死后,魏叔玉呈上了一份所谓父亲死前口述的请罪表,使李世民不但没有怪罪魏征,还悲叹若魏征身体健康,必会劝说李承乾不至走到这一步。
  但是李恪今天的这话,却提醒了她。固然历史在她手中有了改变,但这并不代表着她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她的计划,仍必须尽快的进行。反正自从带了三个孩子回到长安,莫迟便有了十分理直气壮的理由时常入宫——李世民和杨妃想要见见孙儿孙女。
  之前李世民还是秦王时,长孙无虞也曾频繁出入宫廷为李世民打探消息,因此长孙无忌对莫迟的举动还是颇为忌惮的。如今有孩子这个理由,他也有些无可奈何,唯有希望自己能早一步劝说李世民把李治立为太子,才好安心。
  虽然莫迟和长孙无忌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已经展开了一场竞争,一场谁先说动李世民的竞争。
  “皇爷爷!”李仁规规矩矩的给李世民行礼,稚嫩的童声和酷似李恪的相貌,喜得李世民直接将他叫到怀里抱着。毕竟酷似李恪,其实也是像足了李世民。
  “来,让爷爷抱抱。”李世民先抱过了李仁,才又抱起李琨和李环逗弄一番,不住的称赞孩子可爱,还叫人在殿内铺上毛毯,让三个孩子在上面玩耍嬉戏。
  李承乾和李泰被贬出长安,其他皇子都在封地,李世民眼前也只有这三个孙辈,也难怪李世民不时将这三个孩子宣进宫来共享天伦。
  但实际上,莫迟心里却很清楚,李世民也许并非只是想看看孙儿孙女这么简单。从他经常对自己谈起朝政,便可知端倪。
  李恪因称身体未曾复原,间隔一两日才去上一次朝,有些事情,莫迟反倒比李恪知道的还清楚。高句丽备战之事,李世民虽未说起自己打算亲征,但言辞之间,莫迟也察觉出李恪猜的一点不错。
  前不久李琨和李环满周岁,李世民亲自主持,将两个孩子叫到宫中抓周,看着孙女抓起一把小剑,孙儿抓了一卷兵书,十分欢喜,还连称吉兆。
  “近几日,又有大臣与朕谈起立太子之事。”这日,还没等莫迟想到如何切入话题,反倒是李世民自己主动的如说闲话般随口提起。“承乾被废之后,朕深感痛心疾首,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但此事终究需要做出个决定。”
  “父亲如此说,相信心中一定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莫迟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十分介意此事,眼角余光不时看向一边玩耍的三个儿女。
  李世民也不恼,笑道:“你这丫头倒也惫懒,朕与你说正事,你倒是还惦记着这三个小家伙。”
  莫迟收回视线,正色道:“父亲,此事事关重大,莫迟恐怕没有资格发言。”
  “没有资格?”莫迟的话引得李世民轻嗤一声:“也不晓得,是谁之前还在朕面前大胆放肆的说起过若觉不可,当不可勉强的话?”
  “莫迟有罪。”听李世民提起此事,莫迟急忙跪倒在地。
  李仁在一旁看到莫迟跪倒,急忙跑到李世民面前,也跪在莫迟身边:“皇爷爷,不要生母亲的气,仁儿替母亲请罪。”
  “仁儿快起来,朕……爷爷没有责备你娘的意思。”对于李仁的举动,李世民也颇觉意外。
  谁知李仁却没有立即起身,而是迟疑的看看李世民又看看莫迟:“父王说过,母亲生下孩儿很是辛苦,若是母亲真的惹爷爷生气了,仁儿愿意替母亲受罚……嗯,不过能不能别告诉父王?”
  “为什么呀?”李仁的话听得李世民不禁莞尔。
  “因为父王说,大丈夫者,当居功而不彰——而且,仁儿只代母亲受罚,怕父亲吃醋嘛……”
  李世民当然懂得吃醋的这个典故,李仁这话一说完,别说李世民忍不住哈哈大笑,就是莫迟也红着脸险些忍不住笑出来。吃醋这词她与李恪经常拿来玩笑,没想到不知什么时候倒是被这小家伙学去了,还跑到李世民面前现学现用。
  “好孩子!”李世民亲自抱起李仁,又对莫迟道:“你也快起来吧,不然孩子还以为你犯错了呢!朕既然问你,便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你何必如此……是不是恪儿对你嘱咐了什么?”
  “多谢父亲。”莫迟避而不答,转而接过李世民怀中的李仁,“还是叫人先带孩子们到母亲那儿去吧!”
  李世民了然的点了点头,摸摸李仁的脑袋,叫宫人把三个孩子带走了,随即才感慨道:“恪儿和你倒是教养的好孩子,仁儿小小年纪,便如此懂得孝道。”
  “父亲过奖。”莫迟知道孩子们一走,李世民便要进入正题,索性也不再遮掩推诿。“有其他兄弟的事情,王爷便叮嘱莫迟纵然愚钝不能为父亲分忧,也不要为父亲增加烦恼才是,所以莫迟……”
  “恪儿是个好孩子,朕心里清楚的很。”刚刚李仁的表现,显然无意中歪打正着的在李世民心中为李恪赚得不少分数,李世民神色愉悦的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深深的叹息。“不过,你也不许因为这样,就对朕支支吾吾的。如今无虞和魏征先后舍朕而去,朕身边大胆敢言之人,是越来越少了!唉……“
  “父亲……父亲有命,那莫迟就斗胆了……”
  “朕很为立谁为太子的事情发愁。许多事情,朕虽是皇帝,但在此事上,也不能不顾虑到大臣们的看法。何况,此事拖了已经快半年,总要给群臣一个说法。朕也是十分的难以决断。”
  “父亲,如果事情真的十分为难,莫迟倒有个办法。”莫迟终于说出了一直对李恪卖关子的办法,其实是她从如今还远未出现的清朝皇帝那儿学来的。“既然父亲担心早早公布出人选会引起朝堂动荡,不妨将继承人的名字写成密诏,一式数份,或私藏,或交给亲信的大臣共同保存,待必要之时,再行公开。”
  “说不定,这倒是个好办法!”李世民想了想,脸上现出微笑,“莫迟丫头,你倒是总能给朕一些惊喜啊!”

一二六 欲阻御驾思亲征
更新时间2013…9…9 23:53:18  字数:3487

 “莫迟拙见,能为父亲分忧就好。”
  “不过,若是按照这个办法,恐怕到时候朝中不知留谁监国才好……”李世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高句丽胆敢伙同百济攻打新罗。当今四海皆平,唯此一隅,朕打算御驾亲征,扫平高句丽。若朕亲征,则需留太子监国。大臣们也正因如此,才催促朕尽快定下太子的人选。”
  莫迟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其实我觉得,虽然大臣催促,父亲也不该急于立储。”
  “喔?”没想到莫迟会说这样的一句话,李世民眯着眼点了点头:“那你倒是说说,为何朕不该急于立储啊?”
  “立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大唐今后的生死存亡。高句丽之事,固然可恶,理该伐之,但若父亲为亲征高句丽,眼下草率定下储君,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而一旦册立太子,若无大过,当不可轻易废弃,到那时候就算想要改变主意也来不及了。”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李世民略感尴尬,捋着长髯欲盖弥彰道:“其实朕急于立下太子也不光是为了能够亲征高句丽……”
  “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良将辈出,也确实无需父亲亲自奔波。”这明明就是想去的不得了的样子嘛!对于李世民这种孩子气的言行,莫迟忍着笑,装作一副理该如此的样子,故意道:“看来是莫迟想岔了。”
  “嗯嗯。”李世民支吾着不再接下这个话题。
  莫迟见好就收,识趣的告退,去拜见杨妃。
  莫迟离开之后,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思考刚才莫迟所说的那些话。
  莫迟的主意,确实打动了李世民,这个密诏的办法,似乎是解决眼下局面的一条出路,不过和莫迟那些学自后世的其他的想法一样,在眼下,这办法着实有点标新立异了。让朝中的大臣们接受现在没有太子监国而皇帝远征高句丽,显然是件非常不现实的事情。但是,如果草草决定继承人,亦不是李世民所希望的事情。
  ——特别是在故意被人算计的情况下。
  有件事李世民是没有对莫迟提起过的,那就是长孙无忌一直利用李世民想要亲征高句丽的这个契机,不断的在他耳边灌输晋王可立为太子的想法。虽然长孙无忌说的异常婉转,但李世民还是注意到了他的真正意图。
  李恪被诬陷的事情之后,李世民便不再像过去那样全心全意的信任长孙无忌了。虽然调查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那个诬告李恪的恩刻是长孙无忌指使,但长孙无忌苦心孤诣设下重重机关,让李世民对李治产生好感的事情,却因此被李世民察觉。他有意识的让李世民看到面对李泰时李治的敦厚善良,有意教导李治适当的表现出强势的性格,有意识的利用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的心理促成李治登上太子的位置。
  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的皇帝而言,这种事情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更何况,李世民隐约察觉到有一批大臣,将长孙无忌的动向,当作揣测圣意的风向标。这就更让李世民觉得难以安心。莫迟“无意”说起在此时册立太子的利弊,李世民又何尝想不到?
  世间皇帝所谓能够听取臣下意见,其实大抵都是因为臣下还是说中了皇帝的心思,若大臣真正能够左右皇帝想法,而皇帝也心甘情愿被操控,那这皇帝做的也就到头了。李世民显然不是这种皇帝,所以与其说他是采纳了莫迟的想法,倒不如说莫迟正巧说中了他心底的想法。
  按照历史,贞观十七年,在李承乾谋逆案平定之后,李泰被贬黜,李治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而在莫迟这只小蝴蝶翅膀的煽动下,到了贞观十八年的新春,李治依然还是晋王,太子的位置,依然还空在那儿。
  除夕筵席时,李世民出人意料的召回了被贬出长安的李泰,引起了朝堂一阵骚动。李泰在太子谋逆事件之后,被贬为了东莱郡王,离开了长安。如今皇帝虽未恢复他亲王的封号,却还是将他召回长安,共度除夕,可见对其钟爱之深。
  经过这一场风波,本来颇胖的李泰比过去消瘦了不少,人也不似昔日那样张扬,似乎已经因之前的大起大落心如死灰幡然醒悟一般,行事低调的在长安度过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