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小作家-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不远处的塘溪岸边,还有三三两两的夫妻或情侣“散客”,在欢乐地嬉闹、拍照、观光。
杨子建有些目瞪口呆:这里简直快变成一个类似丽江、凤凰城、周庄、乌镇之类的古城风景区了,而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一篇游记带动的!
不过想想周庄,如果没有大画家陈逸飞的话,想出名也不那么容易!
杨子建不禁为自己感到自豪,也为南塘古镇的旅游开发充满了信心。
第48章 憋屈的文化站长()
南塘镇文化站长林羡看到杨子建时,带着难言的厌恶、嫉妒、无奈等复杂心态,但最后调整心情,面露微笑,坚定不移地朝这群学生走过来。
他认得杨子建,从初中开始,这个穷小子就在文化站的小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然后经常在这里借书看报,那小图书馆百来本破书,几乎被这少年看了一遍,没想到,他居然通过这些破书,成为一名小作家,并且让南唐镇许书记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如果这些文章是他林羡写的,那该多好啊!
他就能得到镇领导的器重,调进办公室工作,而不用被当成打杂,天天在大太阳底下从街头刷宣传口号刷到巷尾。
记得当南塘风雨桥刊发时,分管宣教的王副镇长就问他,这文章是不是他写的。当时他鬼差神使一时冲动,居然回答道:“是,杨子建是我的笔名。”那时以为这不过是哪个不知名的作者偶尔写的,冒名也就冒了。但随后发现,这杨子建写的文章多了去,特别是当放学风景线被副镇长拍到他面前的时候,他羞燥得差一点钻进桌底。
因为他根本没读过南剑一中。
在被王副一顿猛批的过程中,林羡一个激灵,隐约记起这个名字,是的,有些印象,他立即跑去图书馆的借书证登记档案里查找,终于找到杨子建,才想到这是那个穷困潦倒、但非常好学的少年的真实名字,然后从南塘初中找到杨子建的资料汇报给副镇长,将功补过,并做了深刻的检讨。
幸好镇里也不希望自己干部丑事传扬出去,只是口头训斥一下,没有处罚。
但是,从那天起,全镇干部都在暗地里笑话他。
这一切都因为这个杨子建,当然也是自己鬼迷心窍,但如果没有杨子建,他就不会这么丢脸了,更不会给领导留下如此糟糕的印象!
此时,杨子建正带着同学们研究一口古井。
“据镇志记载,这是万历十八即公元1591年所建,与风雨桥刚好相差一百年,井口由六块青石板围成,深达二十五米,上面还有一个滑轮架子,长绳绑着水桶,通过滑轮放到井底取水。每年夏天做草冻,我家都要从井里取水,这水非常清冷,最适应做草冻吃。”杨子建介绍道。
杨子珍在旁边咯咯笑道:“我哥哥怕热,最喜欢吃草冻,每次都是我跟哥哥一起来提水。”
常爷爷跟学生讲着这古井的故掌:明朝时期,倭寇沿闽江内侵,全镇居民堵住八条巷道,以院墙为城,被围困在南镇这时,一万多居民,就靠着这口井水维生,最后等到朝廷援兵。
“杨子建?”林羡高声叫着,他走到杨子建的身边,很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并对他身边的游客们介绍道,“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南塘镇的天才小作家,杨子建同学,南塘风雨桥的作者!”
游客们立即炸开了,围了过来,七嘴八舌
“你就是杨子建,好年轻啊!”
“风雨桥的传说、陈瑞的掌故都是你发现的?”
“你的文章写的非常好,不过我更喜欢霜月的记忆,你为什么不多写些诗歌?”
杨子建听了苦笑,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遍地出产青年,男女谈恋爱,不甩几句诗歌、不扯几声王朔,都不好意思见面。
“你好,林站长。”杨子建淡漠地与林羡示意点头,他对林羡印象极差,每次借书,这位林站长总像债主似的板着脸,好像认为借书证办亏了,动不动就要责备他几句,什么把书弄折了,封面弄脏了,有事没事都要训斥杨子建几句,也就是当他出气筒,有时还故意刁难不借书。
不过他老婆长得非常漂亮,还生了四个女儿,并开了镇里唯一的录像厅,这倒这也没什么,但每晚必放欧美爱情动作片,成了全镇许多男青年的启蒙圣地。
招呼打完,杨子建转身对那群大人道:“不好意思让一让,时间紧,我要带同学去采风,老师有布置写作任务。”
说完,他打算带同学从右边一条小巷子里进去,南塘镇的小巷有如九宫八卦般,相互连通。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吧,这位文化站长好像什么也不懂,连知县府邸是谁的都弄错了。”一个三中的带队老师笑道,“刚才那位张师傅差点要赶我们走,就因为站长居然说他的祖先姓李。”
林站长抹着汗水尴尬地笑道:“对不起,各位老师。我最擅长的是书法,是南剑市书协会员,但对历史不太了解。”
然后摊手介绍杨子建道:“但这位杨子建同学就不一样了,他初中就经常到我的文化站里借书看,把我那里的图书全看了一遍,还把南塘镇志抄了一遍,非常勤奋。身为文化站长,我一直在鼓励他多读书看报,多学习多写作。初中时,他全校学习成绩第一,还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我还保留收藏着他的借书证”
林羡一边给自己脸上贴金,一边替杨子建吹牛,毕竟杨子建是南塘人,又在文化站借书读报过,杨子建的成就,怎么说也有他林站长的一份功劳不是?现在杨子建越厉害,他的“文化”培养之功就最高,因此为他吹嘘就是抬高自己。
林羡越说越溜,仿佛自己真成了伯乐一样
“杨子建同学考上南剑一中后,发表了南塘风雨桥、南塘古巷等一批优秀的作品,把家乡的美好描绘出来,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成为了南剑一中最优秀的”
忽然想到周围都是杨子建的同学,担心把牛皮给吹破了,连忙住嘴。
汪滟当然要为她的“孔明”捧场,接口道:“杨子建同学是我们橡树社的主编,我们社通讯组昨天刚采访了城西派出所,写了一编报道,下周四就会报道,到时欢迎大家指正。”
火电厂的职工们立即叹道:
“天才出于勤奋,厉害!”
“果然是小天才,在初中就开始显露出才华来了!”。。
第49章 筹划“燃犀奇谈”()
这时,一位瘦高像竹竿的中年男子走出来道:
“我是姜文明,三中语文老师。杨子建同学,这些文章真是你写的?我总觉得高一学生写不出南塘风雨桥、霜月的记忆这样的作品!”
三中语文教学一向力压一中,这名语文老师大概不忿一中出了位小作家,所以当场质疑,要让杨子建出丑。
林羡听姜老师的话,内心里倒是想鼓掌认同,要不是自己没有半点文学写作能力,他恨不得说这些文章是自己创作的,是杨子建抄袭他去发表的。
在立场上,林站长应该站在杨子建一边,但在私心里,他却站在三中老师这一边。
因此,林站长奇怪地保持缄默起来。
林逸、孟云等同学们非常恼火道:“当然是子建写的,我们看着他写的!”
“记者还来采访过子建。”
“林可纯老师亲自表扬过他。”
汪滟冷笑道:“我也怀疑你学校的马秋远,他发表的文章,都是有人帮他修改的。”
姜老师理所当然道:“学生作文,老师要进行修改这很正常。学生写作要有创新思想,独树一帜,要有个人特色,这些是没办法修改的。我看过霜月的记忆、南塘风雨桥、恐怖的吉它这些作品,内容低俗,文字粗糙,结构松散,而且风格乱七八糟,也就市级报刊能用,开始看时,还以为是社会上的作者写的。”
同学们一滞,然后都愤怒了,七嘴八舌地辩解,但尊师礼貌让他们不好恶言相向,毕竟对方是老师,虽然不是一中的老师。
杨子建不卑不亢地举起手上大家静一静,然后淡然道:“这位姜老师,南塘风雨桥等作品是不是我创作的,你评定不了,你根本理解不了我的写作思想,我不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更在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我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在当前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至于我的作文水平,是经过南剑一中语文组十七位老师命题检验过的,更经过南剑日报的言丛编辑、箫鼓编辑以及南剑青年报的楚女编辑三位编辑的共同检验,他们到学校来考验过我,我的笔力也获得他们认可,这就足够了!”
他盯着姜文明,朗声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周三,我有一个文学专辑将在日报的百花园发表,是一中赖校长亲自推荐,上面还有有言丛老师采访我的评语和简介。姜老师,你敢打电话质疑言丛老师吗?还有楚女老师、箫鼓老师,下周都会发表我的家乡散文。我写南剑一中生活的放学风景线已经由青年报推荐给省级刊物散文天地,十月这期也会发表,你是不是也要去质疑一下?”
姜文明脸色发青。
听了这番话,他已经没有怀疑之心了,除了杨子建所讲的“检验”内容外,还有杨子建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强大的自信和傲然的气质,这种气质在他的学生马秋远身上也有,这是一种天才的气息。
姜老师连忙接话道:“既然一中的赖校长和语文老师们,还有报纸编辑们都考验过你,我也就放心了。学生最怕误入岐途,如果你真有这份天才,那也是我南剑市的骄傲,你说的这些作品,我到时会好好拜读一下的。”
杨子建听了,倒是有些吃惊,这位老师虽然刻薄,但能屈能伸,非常狡猾,几句话就把“质疑”转化为“放心”,把人身攻击转化为社会责任。
姜老师话风一转又道:“不过,我要批判一中的老师,既然你有这份才气,就应该推荐给学生报刊去发表,应该去参加国内的作文比赛,并在萌芽、校园文学上创作。”
杨子建沉吟半晌道:“事实上,林可纯老师也一直鼓励我创作。我也尝试在写,但创作来源于生活,我现在的生活环境有点不上不下,我刚刚进城还在适应城市学生生活,另一方面童年少年我都生活在南塘镇,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因此,我现在想写一部有关南塘镇民俗方面的中篇故事。”
杨子建其实是想“借鉴”灵异民俗轻燃犀奇谈,原名火翼与冰鳍的怪奇谈,作者迦楼罗火翼是一位漫画家,这是一本带着日漫轻风格的优秀作品。杨子建在答应林老师写学生作品后,就一直考虑要将这部写出中,只是如何把书中的民俗传统、社会环境与南塘古镇对接,让杨子建大伤脑筋,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调整。
自从汪曾祺、贾平凹将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断挖掘后,不少奇幻就出现了,贾平凹的不少就带着奇幻色彩,因此这种带着童话气息的,应该可以在文学月刊上发表。
所有听了又惊又喜,写南塘镇民俗风格的啊,这可不得了了!
北方的贾平凹现在大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