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乱红楼 >

第2章

乱红楼-第2章

小说: 乱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墨玉也就罢了,毕竟才来不久,那时候她忙着读书、侍疾,本就没怎么见过。

    可那林青玉,形象却也单薄得很。

    自她出生,母亲就身体不好,后来又有怀孕、生子、伤身的事,就不怎么让林青玉到她身边去,由着越姨娘教养。

    而她自己呢?也是因母亲身体的缘故,自小被带在父亲身边教养、启蒙,连识字都用的是经史,自然少见庶妹。等到父亲偶尔去看庶妹的时候,她又到母亲身边去了……

    想起之前的话题,黛玉也没觉着自己发了呆,自然而然的、只当是接口说话般的问,“青玉怎么了?”

    结果朱?倒是呆了呆,这才道,“我记得,仿佛是姑娘晕倒后,二姑娘也晕倒了。说起来,她平日看着身子还好,与夫人又不怎么亲近,这些日子也不见得怎么伤心,怎么就也晕倒了?”

第二章 心头往事() 
旁边朱鹭端着水,见朱?越说越不像话,不由得心中埋怨。虽知道黛玉不会计较这个,却也还是忙忙的打断了,“朱?你说什么那?二姑娘这些日子不也都守在灵堂里的?虽不像姑娘那般哀切,到底年纪比姑娘还小些……早劝姑娘说这样下去要撑不住了,姑娘只是不肯听。”

    将话转移到黛玉身上,她又一边送了一杯温温的水给黛玉。

    黛玉也觉得口渴,便抬起手来要喝。

    谁知刚从被子里拿出手来,却是发现,右手竟不知不觉的紧紧握着,仿佛手里有什么东西。

    朱鹭也瞧见了,心中奇怪,“姑娘拿着什么?”

    黛玉自己也诧异得很。

    她手里握着东西,之前竟全然不觉!不过,此时一反应过来,却觉得手中之物细腻温暖,倒有几分像……几分像是通灵宝玉的感觉!

    黛玉一愣,连忙将手拿到眼前来看。

    朱?这时也凑过来看,瞧见了,不由奇道,“姑娘什么时候把这个握在手里了?”

    这东西,朱?却是认识的。

    黛玉自己也认识。

    她握着的,并不是什么通灵宝玉,而是一块小小的羊脂玉玉佩。

    玉料已是极好,雕工也是精湛无比,图样是极为细腻鲜活的双鲤戏莲。

    黛玉记得这东西。

    她并不很常在母亲身边,但侍疾之余,母亲也会教她女孩儿家的礼仪规矩。这玉佩,就是她初学规矩时,她母亲给她压裙裾的,据说还是母亲年少时用过的。

    或者说,这是她母亲从自己的嫁妆里拿出来给她的第一样配饰,也是她惯常带在身上的。

    可问题是……

    这时候,单看朱?朱鹭两个的素衣,也知道尚在热孝之中,黛玉本能的知道了这是什么时候。所以她同样记得,在换上孝衣的时候,她就该将这些配饰取下来了!且这东西也是……

    若要说黛玉记忆中的那些日子,在父亲去世之后,就已经少有什么东西能真正令她意外了。但此时意外的事情太多,黛玉竟也再保住她往昔的风范。看着玉佩,她再次愣住。

    见黛玉这样,朱鹭忙推了推朱?。

    她也不知黛玉何时拿了这玉佩在手上,更不知这玉佩上的络子去了哪里,却知道这玉佩的来历。只当是黛玉思念母亲之举,便不肯让朱?多说。

    “姑娘,喝水。”她重复了一遍。

    黛玉却没放开那玉佩,只用一只手接过茶杯喝了水。

    喝水时略想了想,便道,“朱?你去找根绳子,将这玉佩串了,以后我要带着。”

    朱?也不是笨丫头,之前被朱鹭推了一推,已是明白了朱鹭的意思,只当早慧的黛玉是要把母亲给的第一件配饰时刻带在身边以作纪念,忙利落的应了一声。

    黛玉便不说话了,将玉佩又看了看,依然握在手里,让两个大丫鬟自行其事后,就靠着软枕歇息起来。

    醒过来一段时间,她非常清楚的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变得有力气、变得轻松,甚至连腹中也觉得空虚起来。那是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感觉。

    以前她总是不想吃东西,总觉得身上堵着点什么。便是吃些清淡精细的东西,也往往食不知味、食不下咽。

    她心中也不知道该是难过,还是欣喜,却到底又睁开眼问,“谁在熬药?”

    朱?此时已找了细线来编绳,听了这话,朱鹭忙回道,“是柳嬷嬷带着雪雁。”

    才开了方子,便能熬药,自然是因为林家常备了不少药材。这点黛玉并不奇怪,“让她们先别熬了,朱鹭你去小厨房给我找些点心来。”

    听了这话,朱?的手立时顿住,稳重些的朱鹭也有些呆了。

    她们服侍黛玉这几年,就只有她们劝黛玉多吃些东西的时候——前些日子尤其如此——还从没见过黛玉自己开口要吃的!

    等回过神来,朱鹭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喜悦,忙忙的应了,转身就走,却也失去了几分稳重的常态。

    黛玉轻叹一声。

    这两个大丫鬟是她母亲调/教出来放在她身边的,自小照顾她,精心又忠诚。正因如此,她才不肯耽搁了她们的前程。到京城的外祖家,到底都是没见过的亲戚、难知根底的下人……

    见着朱鹭离开,黛玉又不免环目四顾,与那帐子相同,房中的鲜艳装饰虽是俱已收起,那留下的家具的样式、纹路却依然是那样的熟悉。这些东西,常年留在她心底。

    这里只是父亲的官邸,并非林宅。但那时候,有多少次,她都想着回到这个地方?

    黛玉心中酸楚,终究闭上了眼。到了这会儿,她到底有空整理起发生的事情来。

    &

    她记得,她应该是死了的。

    都说“没,吾宁也”,谁知却全不是那么回事。然而,却没去地狱见那传说中的阎王判官,称量一下善恶,走一遭奈何桥。

    那时候她只觉得身子骤然一轻,折磨她的病痛就不见了踪影,而她也到了一个白茫茫的地方。

    那地方一片雾气,唯有她在的一小片地方,不但没有雾气,反而还有一张书桌、一张椅子,以及几本书。

    光线不知从何而来,她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加上好看书的性子,干脆就坐了下来,看那几本书。

    那书的名字,叫做《红楼梦》,正是近代流行起来的小说话本。单论作者笔力,也不知比她以往看的要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

    虽后四十回变得荒谬起来,但至少那前八十回,却委实是记载了她的人生,还有荣宁二府许多人的事迹。

    一些与她所知不符的事,还有一些她不知道、不知真假的事……

    那时她看了,又是伤怀,又是感慨,却也十分茫然,一时不知世事真假,不知真实虚幻,就有那庄严的声音回荡起来,她一个恍神间,就到了此处。

    仿佛回到了母亲去世不久的时候,身边有曾经十分熟悉的人,却又多了全然不同的人和事。

    现在想想,什么是“因念而生”?

    什么是“因念而乱”?

    荣宁二府的事,为何会被记在一本书上?为什么有真有假,后面又都错了?

    改命。

    是了,改命。

    可若要改成书上那样,她也不该有兄弟姐妹——哪怕是过继的、庶出的。

    还有这块玉。

    对金石一道,朱鹭朱?都不够精通。黛玉知道她们没看出来,可她不会看错——这块玉,已经和之前全然不同!

    羊脂玉已经是顶级的好玉,可这块玉的质地明显又上了一层,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灵性来……又或者是因为图案变得不同了?

    黛玉的记忆里,长大了的她也是把这玉佩看得很重的。对这玉佩极熟。她能肯定,玉佩原本的雕工虽已经极好,和现在比起来却还差了一大截——

    鱼鳞没有这么细致,鱼身没有那么灵动鲜活,荷叶荷花更是求得神似,不像现在,连花瓣上的纹路也纤毫毕现!

    现在这玉佩给人的灵透感,如果非要她说,她只能找到一个与之相似的物件——

    通灵宝玉。

    只是通灵宝玉的灵性,看来还要胜过一筹,是人人一见就知是异宝奇珍的层次。

    ‘尔本非应命之人’。

    ——宝玉,宝玉,是你让我有了这番奇缘么?你该是通灵宝玉之主,若你本来才是应命之人,你现在又怎样了?

    那时候,看着宝玉哀哀哭泣却无力反抗母亲的样子,黛玉不是不失望的。

    她从没指望过他去走经济仕途、高官显贵,也没指望过他能做她的庇护伞,她求的,只是他一心待她。可当她陷入最艰险的局面时,他连扶持她也做不到,她心里怎能没有一点埋怨?

    可看他明白过来以后,悲切着想要成长起来的模样,这番怨,终究又深不起来。

    想着现在这番境遇,就更是百感交集。

    即恨不得赶紧见了宝玉,看他如何,又不愿再去那个风刀霜剑严相逼、污浊满地的荣国府。

    这边黛玉还未想出个头绪,那朱?已是手极巧的将绳子编好了,便喊了黛玉将玉佩串上。黛玉自己带上,压衣服里了。

    就这么一会儿,朱鹭也自捧了几盒精致的点心进来,摆在屏风外面的小桌子上,有些忐忑的进来问了一声。

    黛玉先天气弱,做母亲的贾氏生怕将身上的病气过给了她,又知道女儿早慧,便早早的令黛玉分院别居。虽离正房不远,却又特设了小厨房,一来方便黛玉病时不用出门用膳,二来也方便给黛玉用饮食调养。

    故此黛玉卧房只用屏风隔开,外面便摆了桌椅,小厨房里也随时备着几样点心,方便黛玉取用。

    只是以往这些点心都是朱鹭等丫鬟劝着黛玉食用的,黛玉还多半不吃,只让她们吃。朱鹭这会儿还怕黛玉改了主意。

    但黛玉此时却委实是觉得腹中肠鸣,这是她从不曾尝过的滋味,却自然而然的懂得。

    她也不知自己是激动还是如何,尽力维持着神情的平稳,让朱?帮着理了理衣裳,见尚且齐整,便走了出去,取了点心吃起来。

    吃了两块,雪雁就回来了。

    她和朱鹭朱?一般打扮,也随着主人家的热孝。但因着年纪尚小的缘故,神情却活泼许多,她大约也得了消息,见着黛玉吃点心也不觉得是什么出奇的事。

    只是喜着说了声“姑娘大好了”,便忍不住八卦起外面的事情来,“姑娘,二姑娘那儿仿佛出岔子了呢。”

    黛玉的胃口不怎么好,加上教养的缘故,吃东西细嚼慢咽,也向来是“食不言”的。

    但就算印象单薄,这也是个“新鲜”的庶妹,林家难得的人口,黛玉便放下了筷子,蹙眉问,“出了什么岔子?”

    朱鹭瞪了雪雁一眼。

    雪雁却没朱?和她的默契,浑然不觉的道,“二姑娘只怕比姑娘醒得还早些。只不知为什么,似乎忘了不少事,瞅着和以前大不相同,竟直问大爷是谁。韩嬷嬷说,只怕是惊了魂,中了邪,被老爷骂了一顿……石太医却说二姑娘身子还好,不过小小受了惊吓……可若只是那样,怎会连大爷也不认得了?”

    ————————————————————————————

    红楼新文。和原著相比,当然是东施效颦。但效颦也想效得好看些,所以写得很认真。也就比较慢。虽有些存稿,可码起来很慢,细节总要斟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