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将之收入神域空间内,在阴气侵蚀下,尘归尘,土归土那可真是一丝痕迹也没有了。
不过最后关头,理智依然占据脑海。
不受约束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作为土地神,刘道德从来没有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带天执行。
世俗事,世俗毕。这些本就是世俗中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想盗取枸杞树卖钱而已。至于猎杀大二将军的念头,只能算犯罪未遂。
其罪,并不至死。
好吧,其实刘道德心中也有替几个小偷开脱之意。他们并未触动自己的逆鳞,只要略微惩戒即可。
那侵入躯体内的煞气,足矣让三人大病一场,半年内能不能从床上爬起来,还不好说。
刘道德一挥手,周围雾气便烟消云散。
明月当空,星光点点,好似从来没有发生过。
自己这也算立威了,相信几个小贼病倒的消息传出,应该能够再清静一段时间。
惩治几个贼人,对刘道德而言只是小事。神识收回,就不再关注。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做饭刷锅,把刷锅水倒入牛槽,上午的事情就算干完。剩余时间,只剩下做院里发呆,闲躺着。
半晌的时候,看露水差不多消退,刘道德本想把牛牵到沟边啃草,结果有游客上门买西瓜。
先给对方摘几个甜瓜品尝,随后又抱出一个大西瓜。
院里的西瓜品质很好,又甜又沙,游客尝过后没有不翘起拇指称赞的。可惜这东西在农村卖不上价钱山南镇农民有种西瓜的传统,尤其是张湾,靠近小河有片沙土地,很适合种西瓜,在全镇都有名。刘道德小时候就常听人说“张湾的西瓜谢庄的葱,”。
现在是西瓜成熟的旺季,满大街都是卖西瓜的。随便到摊位前问一下,十有**是张湾人。
一斤西瓜两三毛钱,十斤不过才几块,这点钱刘道德也没放在眼中。遇到相熟的游客,基本都是半卖半送。
另外还有院外的丝瓜,游客上门购买,刘道德连钱都不收。
那啥,现在院外已经成了丝瓜的海洋,放眼望去,陈刺上开满黄澄澄的小花,周围吊起一根根棒槌大的丝瓜。
刘道德自己吃的不多,基本上都是大哥家那农家乐缺丝瓜了,打个电话,他送一竹筐去。即使如此,每天变老的丝瓜也很多,他估摸着等秋季,最少能摘七八千个,足够林小桐卖一年。
再多,自家那几间老房子也没地方盛放。
现在刘道德基本把瓦房腾空,留作仓库用。
送走游客,将黄牛栓到沟边,接着他领着大将军优哉游哉走向村里。
刚到村口小卖铺前,就见村里几个熊孩子排成一溜儿站在树下,刘大国手中拿着根木棍,挨个训话,旁边另有几个游客围观。
“大国哥,咋会事儿,这群熊孩子又闹啥幺蛾子了?”刘道德凑到近处问了句。
“太可气了,这些家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昨天下午没啥事儿可干,他们跑到老叔公家的南瓜地里挖坑,做南瓜酒。要是挖一个两个也就算了,关键这帮熊孩子没闲着,把三四十个南瓜全部钻洞要不是老叔公摘南瓜炒菜发现异常,现在还蒙鼓里呢。”
“那是该揍”刘道德听完也表示赞同。
没放假的时候还好点,有老师管着,村里这帮熊孩子倒没闹什么太离谱的事儿。自从放暑假,一个个像脱了缰的野马,一天到晚疯不够。不是下河洗澡,就是上树掏鸟、投马蜂窝,进地里偷瓜其实孩子们吃几个瓜没啥,关键是他们不知道生熟,进了瓜地胡乱摸索,连吃带糟蹋,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还有前两天,几个熊孩子不知道看什么电视剧里边的情节,竟然对上吊产生了兴趣。一个个找根绳子,挂刘道军家偏屋房梁上学上吊。
幸亏赵月娥听到屋里有声音,下意识过去查看。当时差点没吓晕过去:四五个小孩子脚踩在板凳上,伸着脖子乱蹬腿而后没说的,她大呼小叫喊来刘道军。接下来小豪被揍得哇哇直哭,据说屁股都打肿了。
其他几个熊孩子回家也没落好,个个挨揍。
一群家伙,根本不记打,这才刚过去几天的功夫说起南瓜酒,刘道德小时候也做过。酿制方法简单,趁南瓜没成熟的时候在上边开个小口,然后把酒饼碾碎塞进去,再将切下的那块南瓜封住小洞。一切天衣无缝,看起来南瓜还和原来的一样。
等上**天时间,南瓜经过太阳照射发酵,里边就酿出了酒。
这酒度数不高,喝起来带着股南瓜特有的清香,滋味非常独特。不过这样一来,南瓜就彻底坏掉,根本不能再吃。
那群熊孩子破坏力太强,一出手就挖三四十南瓜,确实该揍。
不是自家的孩子,刘大国也不敢真揍,就做做样子,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他说的口干舌燥,特意在刘老三那里拿了瓶款泉水。等教训完,几个家伙有兴致勃勃的围到小卖铺前买可乐,人手一瓶。
“****的,比老子喝的都好,”刘大国一看,愤愤道:“你们哪里来的钱,不会是从家里偷的吧?”
“不是,这是我们捉知了,打知了壳挣得。我都攒二百多块了。”刘小伟的得意洋洋的解释。
“我也有一百多”另一个熊孩子接话。
得,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刚才那顿教育白瞎,根本没起啥作用。
这时,刘老三又扔过来一瓶矿泉水,接着道。“大国哥,懒子,你们正好在,我这也打算今年秋天上个项目,给我合计合计,看看靠谱不?”
“不是,你也要上项目?”刘道德听完,差点把口中的矿泉水喷出来。这段时间村里人不知道是受刘大国感染还是咋的,动不动就把“上项目”三个字挂嘴边。
不了解底细的人,还以为他们打算做多大生意呢。(。)
第一百六十二章奇懒无比的某人()
“老三,你这准备弄啥项目呢?”刘大国在边上很有兴致的问。
“我屋后不是有五六分地,地块太小,每次割麦也给人家按一亩地的钱给,不划算。今年秋后我不准备再种庄稼,该种香椿,你们觉得咋样?”刘老三说出自己的打算。
“香椿你打算卖给游客,这东西价格如何?”刘大国对这事儿不了解,也说不准。原因简单,农村吃香椿的人家很少,也没有谁卖。
“价格还行,你问问他们。”刘老三冲着几个相熟的游客伸手一指。
“三月初香椿刚上市的时候,我在菜市场买过,要十多块一斤呢。”一游客对此还算了解。
“好家伙,比猪肉都贵了”刘大国听完也有些意外,忙问:“市里边吃香椿芽的人多不?”
“刚开始头茬太贵,吃的人很少。后来价格一路下降到五块,最便宜一斤就两三块钱。”那游客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
“那也比种庄稼强,”刘老三算盘打的很精。半亩地麦子,收入四百来块左右。这里边还包含麦种、肥料、割麦钱。秋季种花生,也是几百块的效益。
一年算下来,净利润不到五百关键是种庄稼忙坏人。如果加上人工成本,其实根本不赚什么钱。
还不如种香椿树,按一斤五块钱算,半亩地也能收入上千块。另外香椿地里不耽误种庄稼,可以套上春花生,又是一笔收入。
他跟着问:“懒子你觉得呢?”
“种香椿肯定没啥问题,你家也没指望那半亩地的收入,赔了无所谓。真要能种成,算给咱们村其他人找个发财的门路。到时候可以大规模种植,批发到市里边卖。”刘道德对此也表示认可。
地里种庄稼不划算这个村里人很早就知道。可是不种庄稼,能种啥?
随着游客不断增多,村里人和他们交谈,眼界也在开阔,思想慢慢转变。最近琢磨起土地的人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刘运龙家刚讨论过一个大项目――打算秋后找挖机平整土地,种莲藕。因为这事儿,一家人最近一直吵吵:刘运龙他爹不同意,好好地田地种莲藕,觉得儿子瞎折腾。
另外还有刘晓军两口子,准备来年在地里种菊花,卖菊花茶。
显然他们都把目光瞄向游客不管这项目能不能做成,至少说明村民思想在变,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庄稼上。
听别人都在上大项目,刘道德弄的心里直痒痒,盘算着找林小桐商量下,看有啥轻松点的项目。
他纯粹三分钟热度,回到家,思来想去,无奈打消念头。
但凡在地里刨食的项目,都不算轻松,需要每天照料着。
算了,还是发挥自家的优势,老老实实经营掏宝,继续卖鸡蛋鸭蛋。
这活轻松,不用怎么料理。
从今年春上到现在,掏宝生意蒸蒸日上,每月一个台阶,相当不错。现在单卖鸡蛋和野鸡蛋,每天都有上百元的收入。
不是鸡蛋价格提高了,而是现在只卖种蛋。那啥,刘道德家喂得公鸡比较多,鸡蛋孵化率很高,基本不用怎么挑拣。
主要是长期积攒的口碑,现在完全供不应求,很多客户网上订不到,直接把电话打到林小桐手机上。
再加上卖小蜗牛、独角仙、鸭蛋、菊菊莲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他一月收入妥妥的突破三千。
也因为这个,刘道德敢在林爸林妈面前说付首付买房的话。
前天林小桐还在电话里说起过,同学苏晴对她的收入羡慕嫉妒恨,已经打算辞职,投入到淘宝大军中了。
昨天刚下过一场中雨,气温降了好几度。
刘道德和林小桐上午没啥事儿,一人抱半块西瓜坐桃树下,用勺子挖。这西瓜个头不大,大概四五斤重的样子,刚好一人一半。
林小桐昨天刚到,打算在这里多住一段时间,把秋天的衣服都带来了。
要说这人呀,越歇越懒。现在小风吹着,身心舒畅,根本不想动弹。就抱着笔记本,随便找了个电视剧,两人盯着屏幕看到中午。
然后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做饭。
第一局,林小桐输。她开始耍赖,声言三局两胜。
仍然是输,又要五局三胜。
“不来了,还是我做饭吧,中午吃啥?”刘道德无奈的起身。以前没发现,现在他觉得对方越来越懒,都快赶上自己了。莫非,懒癌会传染还是咋的?
“我咋有点想吃排骨,早上还有半拉冬瓜没吃完,要不中午冬瓜炖排骨吧?”
“好嘞”刘道德直接点头,随后摸出手机给刘老三打电话。确认有排骨,然后骑自行车去村里。
砍了几根排骨,刚要走人,又被刘老三媳妇喊住:“懒子,我家种的春苞谷,正是嫩的时候,你拿几穗回去,晌午煮着吃。”
“谢了,嫂子,”刘道德也没客气,伸手接过。
等到家,林小桐看到玉米棒子也很高兴,让他等下排骨汤里丢几段。
得了吩咐,刘道德进厨房忙乎。
排骨先在开水里过一遍去腥,再放入刚采的新鲜莲子和姜片,加水开炖。
大火半个小时,随后改小火,放上玉米和冬瓜一顿饭,做了个把小时。好在他们俩人都没啥事儿,有的是时间。
这鲜香滋味,没说的。
中午两人也没做别的菜,就和排骨汤对上。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