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它放回原处。
这鲶鱼回到窝里边,就会发疯般乱窜乱撞。其余鲶鱼闻到味不对,就会纷纷外逃。
只要事先在洞口设置好渔网,绝对可以将一窝鲶鱼一网打尽。(。)
第一百三十七章 渔民号子()
三人说是比赛,纯粹是找乐子。
没一会儿,刘老三率先浮出水面,手头空空如一。吸了两口气,继续下潜。
紧接着刘道军出水,手中多了条一扎多长的鲫鱼。
刘道德起身时,手中多了条一斤多重的鲶鱼。他这次运气不错,在水底刚寻摸了四五米远,就找到了个鲶鱼窝。
眼疾手快,捉了一条上岸。
说起来,在农村徒手捉鱼也算是男孩子的基本技能。就是再滑溜的黄鳝,也能用手捉到。
哗啦刘老三再次露头。
看到他手中攥着的鱼,刘道德扑哧笑出声:“三哥,你这是捉条白鱼塞牙的呀?”
“不行了,不行了,老了,和你们这些小年轻比不得。”刘老三把手中白鱼条扔上岸,刚要开口认输,忽然瞪大眼睛:“我x,火头,****的运气这么好!”
就见刘道军双手抓着一条肥硕的火头,得意洋洋露头。
火头,又叫黑鱼,这东西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看上去相当吓人。
它和鲶鱼一样,也喜欢钻石缝。
能捉到火头,除了运气,还真要点本事。眼瞅着两三斤重的火头被提溜上岸,刘道德也甘拜下风。
“你们几个熊孩子,人还没到齐,就先在水里玩上了。”这时,刘鳖娃的声音在岸上响起。
啥情况,怎么把这老爷子也惊动了。
看到后边几个人抬着沉重的捞网,刘道德才知道原因,感情是让老爷子帮忙长眼看鱼群的。
捞网可是河东刘村的老古董,单看那网眼上补补缝缝的痕迹,就知道历史不短。原本以为早坏掉了,没曾想老爷子还保存那么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些年刚包产到户的时候,河东刘村每到腊月,都会组织人用捞网捕鱼,然后弄到供销社卖。
当时的掌班,就是刘鳖娃。
那个年代鱼价非常低,人们撑着鹰船在水里忙乎半天,冻得鼻青脸肿,最多挣几个辛苦钱。再后来人们生活好点,就没有人愿意遭罪捕鱼了,河东刘村的捞网也就渐渐荒废下来。
这边闹出的动静挺大,几个游客很快放下手中钓竿,过来凑热闹。
他们来的正好,这扇捞网十几米长,铅坠沉甸甸的,最少需要十个人才能操作。
刘鳖娃沿着河堤走了一遍,双眼瞪得老大,仔细探查水面情况。返回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某处道:“等下捞网就落在这里”
身后刘道喜等人大眼瞪小眼,愣是没看出这片水域和其他地方有什么区别。不过人的名树的影,知道这老爷子有双王八眼,众人还是跟着照做。
刘道德此刻却在心中啧啧称奇:刚才神识感应中,捞网前方不远的确有群鱼在游动。
等捞网落水,众人扯好井绳耐心等待。刘鳖娃则将早准备好的蛇皮袋拿出里边散发着腥臭的味道。
“老爷子,这是啥东西?”一个游客赶忙捂住鼻子问。
“保密,这可是我配制的独家诱鱼秘方。”说完,刘鳖娃把蛇皮袋扔在捞网中央。能被称为王八眼,他手底下自然有些捉鱼的绝活,饵料就是其中之一。
两三分钟过去,水面平静。
刘道喜擦了擦眼角的汗水,有些不耐烦起来:“老爷子,行不行呀,是不是你这诱鱼秘方失效了?大热天的,让我们这么干等下去可不行。”
话音刚落,就听到刘老三低声喊了句:“快看!”
只见原本平静无波的水面陡然开始点动,密密麻麻,猛然看上去,就好像下了场小雨。
什么情况??刘道德张大嘴巴。神识感应的很清晰,这一刻,方圆四五丈内,大大小小的鱼类在水中攒动,全部朝着捞网方向游去。
不单他,剩余人脸上也带着不可思议。
原本水面上是豆大的雨点,很快变成水花,波纹一道接着一道以那条沉浮的蛇皮袋为中心,好似烧开的滚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扑棱棱”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直接跃出水面,在半空划了个优美的弧线,随即又落入水中。
下一刻,又有一条鲢鱼出水。
“老爷子,你这饵料配方能卖给我吗,我出五万块买了!”其中一个游客目光闪烁,有些激动的问道。
五万块钱买个配方,听起来天方夜谭,但是账不能这么算。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有这种神奇的诱鱼饵料在手,以后想钓鱼跟玩似的。如果能够批量生产,绝对能赚不少钱。
“呵呵,不卖,我准备把这配方带到棺材里边。”刘鳖娃闻言根本没有考虑,直接摇头。
“老爷子,不行我出八万怎么样?”对方只当钱太少了,继续加价。
“不是钱的事儿,这诱饵有几样东西,也是我二十多年前配的,现在想找都难。给你也没多大用处,还是算了吧”刘鳖娃继续拒绝。
看那游客还要说话,他猛然一喝:“准备起网!!听我的号子”
短短几分钟工夫,那群鱼已经游到捞网中间,不断对着蛇皮袋乱顶。
“啦,阿家哩啰,阿家哩啰”老爷子站在河堤上,突然喊出高亢的渔号。原本压弯的驼背变得笔直,整个人仿佛年轻了二三十岁,变得神采飞扬。
“嗨唷!”拉捞网下网栅的人紧随其后喊起来,挪动脚步,拉着绳子朝岸边靠拢。
“阿家哩啰”刘鳖娃又冲其余几人喊道。
“嗨唷!”刘道德拉着上网栅,也开始随人挪动。
渔民号子,以前在水库中下网捕鱼的时候常用,也有好几年没听过了。不过像刘道德他们这一代人都还会,再往下的年轻一辈,算是失传了。
别说,十来个人齐齐呼喊,还真让人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似乎回到了大集体时代。
刘鳖娃领喊一句,众人遥相呼应,拉着井绳缓缓朝岸边挪动。
随着大网越收越紧,就见水面愈发闹腾,哗哗啦声音不断。
这片水面有上百亩大小,水域还算开阔,平时也不觉得里边鱼多。
现在捞网提出水面,白花花全是鱼,很是让人看了惊叹。
接近岸边时,众人已经抓住网栅,双手提起,呈漏斗状,拉着捞网上岸。
好家伙,一网鱼整整倒了两木盆,足有二三百斤。(。)
第一百三十八章 祖师爷姜太公()
一网两三百斤鱼不但岸上看热闹的游客很是惊讶,连刘道喜几人也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否认,能捉这么多鱼,主要是诱鱼饵料的功劳。
捞网收回,刘鳖娃原本神采飞扬的表情渐渐变淡,脊背重新变得弯曲。双目浑浊,和村里其他老人没什么区别。
变化这么大简直判若两人,刚才喊渔民号子的时候,刘道德明显看到刘鳖娃头顶白气暴涨,现在又快速回落。
他特意用神识谈查过,这老爷子就是一般人,身上并没有其他怪异气息。
“老爷子,你这诱鱼饵料的配方到底怎么样才肯卖。现在你点个头,八万块钱我立刻让人送来。”那游客仍然不甘心,跟在屁股后边追问。他现在神情激动,脸上多了几分潮红,似乎发现身边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金矿。
“真的假的,老爷,这可是八万呀。”刘老三也很是动心。在他看来,诱鱼秘方虽然神奇,但远没有八万块来的实在。
这钱不是个小数目,抵得上他家小卖铺卖两三年东西了。
“不卖,”刘鳖娃的回答斩钉截铁。伴随着他的话语,头顶白气随之而动,孤直如柱。
莫非刘道德已经有了猜测。
“不是,配方在你手里一文不值,要是给我十万怎么样?”对方继续加码。
“小伙子,你就是给我一百万也不卖。冤死不告状,饿死不卖地。一行有一行的规矩,看家吃饭的本领怎么能卖了,我可是在姜太公牌位前磕过头的。”刘鳖娃又来一句。
“怎么又扯上姜太公?”一群人都听得有点懵圈。
刘道德倒是明白,在旁边解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是捕鱼人的祖师爷。”
有句老俗话叫“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老一辈手艺人入行前有拜祖师爷的传统。比如做木匠的拜鲁班,酿酒的拜杜康刘道德他爷爷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以前每逢大年初一,也要给孙思邈上一株香。
“这都啥年代了,还扯什么祖师爷,全是老封建”听他讲解完,那游客觉得分外搞笑。
“是不是封建迷信我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捉鱼是为了生计,现在生活好了,捉鱼就是爱好。这诱鱼配方,我打算带到棺材里边大国,等下你找人把捞网送我家里。”刘鳖娃感觉和对方没啥共同语言,说完扭头就走。
“啧啧,这老爷子,真有个性。”一游客口中称奇道。刚才那情景,岸上不少人都看在眼里。大都不理解,放着十万块钱不拿,死守一个配方,扯什么姜太公,这不纯粹脑子有病吗。
“各位,你们谁能帮我劝劝,我是真打算买,到时候肯定少不了各位的好。”那游客仍不甘心,扭头看向刘大国几人。
“没办法,鳖娃爷脑子一根筋,他认准的事儿,谁劝都没用。”刘道军无奈的摇头,很有些惋惜。
“是呀,这老爷子年纪大,有点老糊涂,发起楞,八匹马也拉不回来。”刘老三也砸吧砸吧嘴道。
老糊涂吗?刘道德倒觉得对方有几分赤子之心。
从河堤上离开,他也感觉自己心中似乎有团火在燃烧。邮完快递返回,坐在院中,闭上眼睛,刚才河堤上那一幕重新在脑海中浮现。
老爷子张开大口,脖颈处青筋暴起,呼喊的渔民号子慷慨激昂精气神似乎和周围水流隐隐契合,每一次呼喊,白气都会高涨三分
这渔民号子,刘道德从中听出几分感动。就好像当初悟道时,他曾经行走于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放羊老汉的一曲民歌,直接击穿心灵。
以俗观道,道亦是俗;以道观俗,俗即是道。从某种意义上,刘鳖娃走出了自己的道,比河东刘村很多人都活的潇洒自在。
刘道德红尘历练,就是想要磨砺本心本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数年修行,从最初获得敕符时的困惑到渐渐明悟,他每走一步,心境就好像被打磨一番,驱除些许杂质。
一路走来,以本心映照万事万物,每每会有所得。
这份感动,暂时在心中记下,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重新走出院子,刘道德觉得头顶日光也多了几分祥和气息。趁着天气好,领上大将军,带着松鼠,去后山转转,看能不能捉只野鸡打打牙祭。
说起来他家距离后山不过几百米远,但是以刘道德懒散的性子,平时无事,很少爬山。
松鼠难得跟主人出门,现在显得异常兴奋,不住在肩膀上蹦跳着。
走到潭窝边时,刘道德下意识朝旁边看了一下,随即有些发愣。貌似潭窝周围的芦苇被雷击之后,生长更茂盛了。
阴阳交感,天地元气滋生,这话果然没错。
以后想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