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出神识,数丈方圆内各种噪杂的气息齐齐涌来。
片刻,刘道德就收回神识。此处煞气浓郁,实在不易修炼。
百无聊赖,只好坐在石头上继续等待。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远处有星星点点的光亮传来。隐隐约约,还夹杂着几句呼喊声。
是村里人找来了,刘道德赶忙扯着嗓子叫几声回应。
幸亏村里人对这附近的山林熟悉,否则换成其他人,自己就算把详细地方告之,他们也很难找到。
又过十来分钟,村里人才走到近处。等他们看到石头旁躺着的那头大野猪时,都惊讶的叫起来。
刘老三、刘道喜、刘大国一共七个人,其中两个是跟来看热闹的游客。
接下来事情简单,刘老三他们抬上野猪,刘道德则抱着二将军,两个游客左右打手提灯照明。他们深一脚浅一脚朝大山外走去。
众人走走停停,等出了大山已经将近晚上十一点。
野猪直接抬到刘道德家,众人害怕耽搁时间太长,肚里物事坏掉,没敢休息,直接烧水褪毛,开肠破肚
在众人忙乎的时候,刘道德已经弄了两只风干野兔,切碎加上萝卜放锅里乱炖。
等野猪收拾好,野兔肉也出锅。
刘道德又拎出两瓶酒,众人吃兔肉,喝酒,一直折腾到天快亮才各自散去。
第八十四章 懒人有懒福()
忙一晚上,刘道德没啥睡意,早上不饿,他连饭也不准备做了。看昨晚还剩有不少兔肉,直接倒给大将军了事。
至于二将军的食物,他砍了块野猪肉放到窝前。
一狼一狗,待遇不同,不是刘道德偏心,而是大将军平常吃熟食。
等把动物安顿好,刘道德又开始为屋里的野猪肉发愁。净肉快二百斤了,自家根本吃不完。还是等下弄到刘老三那里,挂肉架子上卖掉吧。
没曾想他这边正发愁呢,几个游客已经找上门,提出要买野猪肉。
刘道德忙把几人领进院子,然后给刘老三打电话,让他带上家伙过来帮忙。割肉剔骨的刀自己没有,还是人家刘老三专业。
“刘道德,你这野猪肉咋卖的?”等在院里坐下,一游客才想起问价格。
“我也不清楚,你们说啥价就是啥价。”刘道德又把问题推回去。他是真不知道,上次听狩猎队提了一嘴,比家猪肉贵点,具体贵多少,人家也没说。
对方想了想,摸出手机:“要不这样,我打个电话问问搞餐营的朋友,他应该知道”
这游客也是实诚人,打电话时特意开了免提,让院里几人都听清楚。
按他朋友的说法,家猪肉市场价比较统一,各地上下浮动不会太大。
野猪肉没准,根据区域不同,价格波动也比较大,一般是家猪肉价格的两到三倍。
今年家猪肉价格一路飞涨,五月份的时候不过六块多一斤,随后涨到八块,现在已经九块一斤了。
刘道德也没有算细账,直接一口定音:“就按十六块一斤吧,”
等刘老三带着家伙什赶来,野猪肉正式开卖。
“我来十斤”第一个游客报出斤两。
“要这么多?”刘道德有些意外。
“好不容易碰到一次正宗的野猪肉,哪能错过。快过年了,正好给家里人都弄些尝尝鲜。”对方回答道。
“我也一样,弄十斤的”
原本还在为野猪肉发愁,没曾想一会儿工夫,就分出去四五十斤。
很快,刘道喜也打过来电话,让他留五十斤猪肉。
“大哥,你要这么多干啥过年能有几个人去农家乐吃饭?”刘道德对着电话问。
“不是我要,是一些老顾客在网上看到二将军猎杀野猪的帖子,就想买些野猪肉。他们不知道你的电话,打到我这里了。”刘道喜开口解释。
昨晚抬着野猪到家,那两个游客借着灯光拍照片留念,早上他们把照片传到论坛上,这会儿工夫,论坛已经闹开花了。
半天时间,野猪肉卖掉一半。剩下这点,刘道德打算自家留上十几斤。
这一忙乎,彻底忘了林小桐要来的事儿。等人家电话打过来,他才着急忙慌骑自行车上街。
接那丫头回来的路上,刘道德把昨晚二将军的丰功伟绩讲出来。
“真的?那个野猪肉,我也要十斤。上次你们猎到的那头,我还没有吃到。”林小桐立刻在后座上叫起来。
得,又少十斤。
粉条、野猪肉、腊肉、芝麻叶等年货凑齐,放进一个纸箱内。刘道德垫了两下,足有四五十斤。
这重量对于男人来说不算啥,只是一个女孩子,估计够呛。
好在事情赶巧,下午有两个钓客打算回城,人家开一辆面包,林小桐可以搭个顺风车。
第二天,又有不少游客赶到刘道德家买野猪肉。
两天时间,全部卖光。
原本以为临近过年,来河东刘村的游客应该稀少才对,谁知道恰恰相反。
这几日,游客不断增多。他们目的和林小桐一样,都是置办年货的。这些游客大都来过河东刘村几次,知道这里的东西放心。
刘道德现在极其郁闷,不得不对着找上门的游客一遍又一遍解释:“野猪肉卖光了,真的,前天就卖光了,实在不好意思”
当然,现在村里人对刘道德也是羡慕不已。懒人有懒福,看人家院里养的那两条狗,没一个吃闲饭的,简直是财神爷。
主人在家啥事儿也不干,动物帮着挣钱。光是一头野猪,就卖了两千多块。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年自家母狗发情了,一定要找大将军或二将军配种。这事儿刘道德听人提起过,那叫一个汗。
二将军在土坑里一共呆了三天,第四天,就对着主人吼叫两声,迈步出门。
这家伙,终究还是和大将军不同,不愿意在家呆着吃白食。
刘道德看它肚子上的伤口刚刚长好,本来还有些担心,特意远远地跟在后边。没想到刚过半个小时,这家伙就在沟边捉了只野兔。
随着新年临近,年味越来越浓。白天不时可以听到村里传来啪啪的响动,这都是村里那帮熊孩子没学好的,在街上买了摔炮乱扔。
二十三,小年。
刘道德吃过中午饭,早早把火烧烙好。然后提着黄纸鞭炮,去老坟上烧纸。
河东刘村的老坟在村南高岗上,一共埋了六代人。因为都是一家分下来的枝杈,所以每个坟上都要烧纸。
等他赶到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不少人来了。
烧纸讲究的是心意,千张不多,一张不少。等这些坟上挨个烧了一遍后,刘道德跪在爷爷奶奶坟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接着是父亲的。
这一刻,他不是土地神,只是刘道德。为人孙,为人子,这是尽孝。
烧完纸,归家。晚上吃饭前,祭灶神。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在送灶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糖要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不过河东刘村这里风俗在逐渐改动,现在一般人家都懒省事,摆十个火烧,弄块豆腐意思意思就行,很少再有人弄糖果,料豆之类的。
甚至还有人家直接连火烧都省了,摆上苹果了事。
这很正常,世俗在变,神道不显,人们敬神自然也变得敷衍。
不过刘道德能够感到,接近傍晚时,村子上空的气息在不断变幻。丝丝香火念力从各家各户飘然而起,最后汇成一股,在村子上方的虚空中摇曳,最后缓缓消散。
灶神,也不复存在了!
刘道德微微一叹,正要转身,突然又凝神看向天际。
这是怎么回事?冥冥中,他感觉到虚空的气息变得凌乱,似乎多了些莫可名状的存在。
(请大家有三江票的话投一下,庵主在这里谢谢了。)
第八十五章上善若水()
等刘道德放出神识感应许久,却始终模糊。
无法探查清楚,他也没有强求,收回神识,静静感应领域内的气息变幻。
这片土地,一切如常。
只是他总感觉头顶虚空中多了些东西,让人有些压抑。
直到天色将明,这种莫可名状的气息才渐渐消失。
腊月二十四,打扫屋子,贴春联。
刘道德家春联每年都是自己写,今年也如此。
第一幅,需要贴在土地庙上。
土地庙前春联有好些年没变了,一直都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今年刘道德打算改改写什么好呢?
略微思索,他手中毛笔已经落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几个字飘飘洒洒,让土地庙多了几分出尘之意。
接下来写自己家的春联,这和村里其他人家没啥区别,都是些吉祥的祝福语。唯一不同,就是人家是直接买的印刷品,红纸金字,看起来更漂亮点。
堂屋门上是“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厨房是“五味烹调香千里,三鲜蒸炸乐万家”。
厨房里边再写一个“小心灯火”,院内那株大桃树上,贴张“满园春光”。
一神一俗,泾渭分明。
原本以为整个年里边都是好天,未曾想刚过完二十四,天气突变,陡然转阴,到晚上稀疏的雪粒便洒洒落下。等半夜,雪越下越大。
刘道德早晨起床时,地面已经有四指多厚。抬头望去,白茫茫一片。
“唧唧”看到主人出门,小灰兴奋地从窝里边钻出来,在地上又蹦又跳。
野外的松鼠这种天气应该早躲在窝里了,这家伙倒好,还如此精神!
院中雪地里两行兽足印记,一直延伸到门前路上,这是二将军出门觅食留下的。
刘道德拎起铁锨,开始清理院中的积雪。
不需要全部铲完,只要清理出一条四五尺宽的道路,能让人进出就行。
正在院中忙乎着,就听到门外有人打招呼。抬头一看,王军艺、陈大东,另外还有两个游客不认识。
他们人手一个相机,对着院子咔嚓咔嚓猛拍。
“你们啥时间来村里的,吃饭没?”刘道德停下铁锨问道。
“昨天看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雪,我们就约伴儿来河东刘村拍雪景。还没吃饭呢,等上山拍些照片,回来再吃。”王军艺举了举手中相机回答。
几人对着院子拍了几张照片,继续沿着雪路前行。
大冬天跑一二百里路来拍雪景,对于几人的行为,他只能用闲的蛋疼来形容。
院里道路清理好,刘道德扛着铁锨出门,又将门前铲出一段。
随后,拐到去兔子坑边。昨晚下那么大的雪,不知道这些家伙有问题没?
坑底的麦苗和油菜尚未被大雪完全覆盖,露出几分绿意。这些野兔也不傻,现在全部躲在坑北面背风的凹陷处。
扭头看了两眼,刘道德就放心的返回。
早上吃什么饭,这是个问题。
天冷,他也不想太费事。稀饭玉米糁丢红薯,再炒个青菜就行。
吃一口甜丝丝的红薯,喝两嘴黄亮亮的玉米糁,再配一筷子青菜。这饭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