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华夏之剑 >

第70章

华夏之剑-第70章

小说: 华夏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卫绾,欧阳轩思考了良久,也想不出室韦人的来意,按理说,他们应该和自己有深仇大恨才是,毕竟上任浑邪王死在自己手上。

    没工夫想那太多,来到水电站工地。欧阳轩让匠人做了两台多极的发电机,线圈绝缘体用的是处理后的紫胶,润滑油用的是石脂水(石油)提炼,石脂水欧阳轩让聂聘在北地郡高奴收购了万斤之多。经过不同温度的蒸馏,得到不同的馏分,最多的还是这润滑油。做了数台电动机,用来代替人工。至于电灯这类东西,由于天然沥青矿在乌孙国境内,采购人员还没回来,提炼不出惰性气体,只能暂时搁置。电压表是根据百科里的原理和图纸用紫胶做外科制作而成,通过太阳能板电压进行了多次矫正。

    带着二百多学生,一边讲解其中的原理,一边实际*作。等山上民夫将水坝打开的时候,水流倾泻而下,冲击发电机桨叶,根据电压表显示,欧阳轩重新调整了变压线圈,直到达到220伏的要求才作罢。接通电动机,轰鸣声随之响起。高速旋转的转子带动轮子通过加工过的牛皮皮带传动至机床,通过铸铁的齿轮和曲轴带动铁锤往复的坐着机械运动。

    作坊里的匠人们很兴奋,这样省去了他们很多手工劳作。先后接通瓷器拉坯台,铸铁打造的车工机床,刀具用的是欧阳轩派专人去龟兹用韧铁打造的专用刀具。看到作坊里机器的轰鸣,欧阳轩仿佛回到了后世工厂车间。教会匠人们学会电力工具的使用,才带着学生们回了教学院落。逐一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和这些孩子接触时间长了,欧阳轩对他们也是越发喜爱,这些孩子中一大半都是孤儿,有很多没名没姓,欧阳轩给他们逐一给他们起名,赐欧姓。其中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每次提出的问题很是稀奇古怪,这次制作电动机和发电机用的紫胶处理和活字印刷设备的改进,还是这些孩子帮忙出的主意。

    现在这些孩子人人手中都有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欧阳轩编写的白话文书籍,医馆里的书籍也都用了印刷版,欧阳轩写得原版被太医令用皇帝的大帽子收藏进了未央宫,作为交换,刘启为每本书都作了序。这些孩子有喜欢医学的,除了和欧阳轩学习基础知识,分别拜在六位大夫门下。

    等回到山庄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刚吃完饭,门官来报,黄门驸马求见。等在客厅见到这位黄门驸马,才知其来意,感情是奉刘启之命来取药。没办法,上命难为,只得开了一幅老院长当年经常开的强身滋补壮阳的方剂,命仆役去抓药,回卧房,取了一点金色石头,嘱咐黄门用法。用金石泡水煎药,直至石头失去色泽为止。欧阳轩没给刘启系统的检查过,这次一并告之黄门,如陛下有闲时来医馆详细检查一番,好对症下药。晚上安排黄门住在客房住下,按照聂聘要求的,好吃好喝好招待。

    著汕很晚才从长安赶回来。“汝只需负责打探,其他事物皆由某去做,切不可擅自行事,漏了马尾。等汝能与某过上十合,再去行侠亦不迟”。“诺!”著汕拱手应道。“此次长安城里可曾打探到匈奴消息?”。“回君侯,室韦部使节行至赵地时,失去行踪。陛下以着廷尉前往查办。梁王及其他诸王与三日后离京。另属下在长安曾听燕王朝议所言,曾有一队中国人经燕国去室韦部,经雪地去了一处蛮荒之地,带回了些物事,在回程时于室韦部求助,之后再无音讯”。“嗯,这一阵子,就在庄里与汝师兄一同锻训新招募的亲兵”,“诺!”。

    七月下旬,刘启强令周亚夫挑选的羽林军也集结完毕,总共五万人,两万骑兵,三万步兵。领军者就是卫绾,分成四处驻地。将特训的五百羽林军和原有羽林军中挑选出五百人,分散到各营中。进行集中训练,车架也都是欧阳轩出资打造了近万辆,马匹都是文帝时期积攒下来的上等好马。训练这事欧阳轩全部交给特训的羽林军,自己只是定期监督巡查一番,做做思想工作,每个月吃住在军营几日。

    秋季转瞬既至,在国相的监察下,欧阳轩的玉米地也迎来的大丰收。由于精心耕种,再加上都是经过金石水泡过的种子,每亩玉米产量高达近四千斤(汉制,相当于现在1900斤,有科幻成分),土豆也是亩产颇丰。在听欧阳轩解释完这两种新粮食食用方法后,喜的国相手舞足蹈,现场书写奏疏,急报朝廷。当晚有黄门前来取了十斤已经烘干磨制完的玉米面回了长安。

    晚餐自然是玉米面饼和各种炒制的土豆菜肴,公良疏与夏季回了墨门修炼之地,将公良慧留了下来,这也是欧阳轩要求的。一个快十五的女孩常年漂泊在外也不是个事,再者说欧阳轩也喜欢和这个丫头呆在一起,有一种萌动的情愫暗升。除了授课就是带着公良慧和白狼去河边钓鱼,山里打猎。今天的玉米面饼和土豆菜肴很适合公良慧的口味,和义妁、主父妍抢着吃,一会儿盘中干干净净。羞红着脸,看着欧阳轩盘中的炸薯条,弄得欧阳轩也不好意思吃,直接推给了她们。一大两小大快朵颐,吃到最后打着饱嗝,还在不停的手的吃。“慢着点,真是饿鬼投胎。一会儿吃完了,去院子里都活动活动。就不怕撑着”,主父宏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说道。

    景帝的四年伴着第一场雪姗姗到来,十月初,欧阳轩参加了国祭,这是一年一次的大祭祀,在京的所有有爵位的官员都必须参加,还要贡献金礼之物。按照爵位不同,所献的黄金数量也有不同。欧阳轩这个爵位需要献上等成色的黄金99两,九月份时交由少府验查之后,才能在祭祀时呈与宗庙。汉武帝就是借用这个献黄金之名,剥夺了一百多侯爵爵位,冤死了赵周等重臣,欧阳轩每当看到汉武帝这种卑劣嘴脸时,就很是气氛,纵观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不说,就说这坑人坑邻国之事就与明君称号不符,后人更看重的是其独尊儒术这一点,才标榜歌颂,充分说明了儒家思想中的虚伪一面。欧阳轩属于在京的彻候,需要亲自到宗庙献金。献完金,欧阳轩没有马上离开,因为看到了司马相如。拉着他走到群臣队伍里,“长卿现居何职?”。司马相如一脸落寞道:“与前些时日捐了武骑常侍之职,今日所来是助少府祭祀之典,写表祭天”。

    “不知长卿可否想去本候府上做个先生?所行辞赋,府上自会刊印成册,章与世人”。

    “如此甚好,只是刚捐了这官,不得不做些时日,待有机缘,自会投与府上”。

    “如此,本候在府上恭候长卿。如需刊印辞赋,可直接于府上聂氏商谈即可,所售书资,自是会与长卿按例分之”。

    “相如这里谢过扈候抬爱。在下与天禄阁曾看过扈候刊印书册,甚是妙哉”。

    “如长卿兴致为解,可去府上刊印作坊一观,本候学堂和刊印作坊先生之位,扫榻以待”。

    和司马相如谈完,又去找卫绾,打算请辞回山庄,结果等到的回复是,刘启要单独召见欧阳轩。没办法,只好在群臣队伍中观看仪式。现在是在京的诸位皇子献礼祭拜,看着年龄最小只有三岁的刘彘在奶娘的带领下,跪拜先祖,稚嫩的小脸透着一种精光,欧阳轩对他可是感慨万千。仪式还没有结束,那个黄门驸马来到欧阳轩跟前,拱手道:“扈候,杂家奉上命传旨。命扈候与大典后,前往长乐宫温室殿面圣”。“诺!”。欧阳轩拱手应道。

第三十四章 谏言() 
长乐宫温室殿。欧阳轩双手交叉置于服前,躬身立于殿中,刘启一直来回踱着步子。从国祭回来,就一言未发,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欧阳轩也在猜测刘启找自己的目的,可是想了一圈,也想不出问题所在。难道边关有事?这也轮不到欧阳轩,上面还有太尉和大将军。

    “扈候,朕这里昨日收到一封八百加急,你拿去看看”。说完走到一个放着简牍的架子上,取出一个紫色袋子包装的袋子,好像很沉,交到欧阳轩手上。拔掉封口的红菱,解开黄绳,里面有封竹简和一块黑色的金属牌子,还有一个发着蓝光的蓝色石头,上面有图案,很奇特。

    打开书简上面写着:戊子年八月中,获室韦遗骨与武安县谷中。得此牌与石,存者曰:破可长生,现世破者唯神使轩。言毕卒。金石击颅,存者亡。使亡于灼焚。谷周有巨坑,石黑如碳,有融。儿彭祖特献与父皇,解之以彰我汉室千秋。

    欧阳轩拿出石头借着灯光,仔细观瞧,和自己从陨石中得到的石头不一样,温度很高,蓝色较淡,而且光亮有些发贼,和自己弄得那块温润的荧光不一样。金属牌上一面刻着世界陆地地图,有十几个点。根据欧阳轩脑中的地图一一对应,有阿尔泰山自己来的那个五维空间门附近,有百慕大三角,有复活岛,还有英国一处,南美洲还有四处,北美洲有一处,非洲尼罗河口一处。南非一处,肯尼亚附近一处。居然在青海也有一处,而且那个位置欧阳轩去过,就是传说中发现杜立巴石碟的地方,但当时去的时候,一个山洞找到,到处都是乱石。牌子背面有些类似文字的符号,还有飞碟和后世宇航员的造型(上述图案非本人杜撰,是在蒙古国色楞格河靠近额尔登特附近附近一处断崖山洞内看到的壁画。年代没有技术条件无从考证,那里离乌兰巴托,也就是书中后期会提到的漠北夏季王庭大概有二百公里,传说那里是匈奴祖地和龙城相当)。

    再看牌子时,欧阳轩一直托着石头,感到一丝丝疼痛,再一看托着石头的手掌,已经有些发黑。赶紧将石头放到布袋里。手掌接触石头的位置都出现了紫黑色,微微有些疼痛。“陛下,此物不祥。急需处之”,欧阳轩将手放到刘启面前。欧阳轩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本来是红色的袋子,现在居然是紫色。“陛下,臣建议将此物封与厚铅盒之中,方能不伤人”。“准奏。来人”。执事黄门应声入殿垂首躬身而立:“将此物按扈候之言,封与铅盒之中。置武库中。”。吩咐完,将袋子交给黄门。回身问欧阳轩道:“扈候此牌可有解?”。“有些眉目,只是想要长寿易,长生难与登天”。“哦?何来”。

    “陛下,此物乃天外之人所制。图中所绘之地相距万里,还有茫茫大洋所隔,各处全去尚需数十年。还有异族所困,实属不易。臣建议,弃之。长寿之事臣倒是可办,陛下只需每年去庄上住上些时日,臣精心调理,自是会延年益寿”。

    “也罢,就依扈候所言。另朕接有南越、东瓯求助国书,朕欲命扈候领兵前去威慑闽越国,如可收之,朕欲设越王与闽越、岭南。不知扈候可否愿意前往?”。

    “陛下,臣有异议,现国力刚从七国之乱后复苏,劳民之战,必会影响国运。另岭南闽越之地,多山,河网密布,不利骑战。需锻训山地之师以应地势,造内河战船,锻训水师,以应水势。出师无名,不利人和。现出兵威慑,懂战者易破之”。

    “扈候所言在理,较之太尉,强甚。也罢,朕差使调之。现匈奴在边关多有扰犯,朕欲派羽林什长前往锻训边关守卒,扈候可有他策?”。

    “陛下,臣以为可行。只需授之以权,即可提高边关守卒战力。待国力大盛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