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29章

奸雄天下-第32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第安人龙虾还活着,他所在的位置距离三门大炮的炮口较远。但他还是被巨大的轰鸣声和天空中好像小山一样的飞行物吓呆了。

    当他脑中的轰鸣声渐渐消退,“明白”生了什么事之后,则吓得全身抖这些人根本不什么海人,而是天人!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人,他们……很可能是神派来的使者!而自己却带了大军攻打神的使者!

    这是多么难以饶恕的罪恶啊!

    “神啊!”龙虾腿一软,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口中只是大喊,“神啊!饶恕我吧!神啊!饶恕我吧……”

    是神!原来是神!

    有人听到了龙虾的呼喊,一片空白的脑海中顿时有了答案!

    喷火的木头!会飞的巨大球体!这不可能是人类能做到的,一定是神,至少是神的使者!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神,一定是个很厉害的神!

    一想到自己正在和神作战,就是胆子最大的印第安人,两条腿也筛糠似的抖起来。忽而又有不少人扑通扑通的跪了下去,朝着空中的热气球顶礼膜拜起来……

    ……

    辽西,榆关。

    和显得有些残破和老旧的城堡隔河相对的地方,这个时候也架起了12门3寸青铜大炮,也升起了一只热气球。

    不过大炮并没有开火,只是远远的,静静的,将炮口直指向榆关城门。

    炮兵阵地后方,还有大队大队的步兵骑兵,在榆关城外排出密密匝匝的队形。前排是枪弩手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弩手了,除了枪弩、箭簇和一把大横刀,他们还携带着一张轻便的藤牌,是北明军政司从广东和广西买来的。

    也就是说,这些枪弩兵摇身一变就是刀牌手,还拥有刀身长达三尺的镶钢或夹钢大横刀。而且还人人披着铁甲,还人人经受过极其严格的训练。不仅能排出严整的队形,能在三十步内射出致命的箭簇,还拥有了不亚于蒙古怯薛的肉搏战力。藤牌加长刀加直刺的战法简单有效,可以最大限度挥大横刀的威力!

    枪弩兵(同时又是刀牌手)之后,还是披甲的长枪兵,只是长枪的长度增加到了一丈二,同时还装上了夹钢枪头。

    另外,曾经在陈家军中起到巨大作用的小天雷,被从枪弩兵和长枪兵身上拿走了。这是因为在以往的作战中,一直存在许多小天雷误炸误伤事件。

    因此,现在的北明6军采取了单独编制掷弹兵的方法。一个步兵旅增加一个掷弹兵营,人数也从原先的1ooo增加到了13oo人。而掷弹兵的近战武器,同样是大横刀和藤牌。

    同时,为了适应北方多骑兵作战的特点。北明6军中的长枪兵数量也大幅增加,而枪弩兵数量则相应减少。一个北明6军步兵旅的标准配置变成了两营长枪、一营枪弩和一营掷弹兵和一个旅部连。

    而且,北明军步兵阵的排列方式也生了变化,从横阵演化成了方阵。以旅级方阵为例,通常是三列枪弩加六列长枪,然后是旅部连,掷弹兵则部署于方阵两侧和后方,担任掩护和支援任务。

    而现在,摆在榆关元军守将严忠济面前的,便是三个这样旅级步兵方阵,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黑衣骑兵。(……)

第444章 两头下注 求推荐,求月票() 
午后的阳光铺洒而下,北风吹拂山间长草,沙沙而动,仿佛地上也有一层枯黄色的海浪不住起伏。し

    一名披挂整齐的元军大将,在十几面盾牌的护卫下,小心翼翼地上了榆关城墙,伏在一处垛口,探头张望下方。

    榆关的位置大约就是后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实际上两个关隘基本重叠。榆关和山海关都是一系列防御体系的总称,并不是孤零零的一处关隘。大体上就是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形胜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而具体到榆关的核心城堡,则是在燕山背牛顶和渤海之间,又倚这榆水而建。听上去似乎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不过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险要。因为自燕山背牛顶到渤海还有近四十里的距离。这四十里宽的正面,基本是一马平川,除了从榆关城外流过的榆水,便无甚险要。早年在隋唐时期,因为和高句丽对抗的缘故,还在榆关城两边修建了长墙,一直延伸到背牛顶和渤海。不过这道长墙如今早就已经坍塌,只剩下一座榆关古城和几座草草构筑的支堡城寨,伫立在山海之间。无奈地注视着隋唐故地,纷纷沦为胡虏扬威耀武之地。

    而今天,榆关之东却出现了一支四百年未遇的汉家精锐!

    汉家精锐自塞外辽东而来,鞑虏的军队却在榆关布防守城。这样的战局让榆关元军的管军万户严忠济有了一种不大真实的感觉。

    这事儿仿佛反过来更合适一些吧?

    而且让他感到难以置信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据他所知,蒙古东道四王已经决心暂时放弃东蒙古和辽东草原,全伙开进燕云。准备据守燕云城池,以抗北明暴兵。

    蒙古人守城,汉人在塞外草原纵横……这个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当严忠济登上城墙。眯着眼睛一遍又一遍打量河对岸列阵北明精锐,和更远处正在构筑的巨大营盘,还有营盘上空高高飘扬的日月王旗。

    这位仪表不凡。长于骑射,善于用兵。又文采卓然的第二代蒙古汉侯(几乎和张弘范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忍不住长叹一声,低声吟道:“大元既出真命主,汉家何必有英雄。这天下事儿纷乱,真不知要到几时休……”

    “大哥儿,管他甚么英雄狗熊的,不如让俺点上几千人马去杀一阵,先试一试北明贼的斤两。若他们真有传的恁般厉害,俺们严家大不了就……”

    “三哥儿,说甚呢?”严忠济头也不回,便开口教学起来。刚才说话的人是严忠济的三弟严忠嗣,是严家如今的第二号人物,也是严忠济的左膀右臂。“大汗是何等英豪你我还不知道么?陈德兴虽有勇略,但行事终究乖张,不合我华夏旧例。纵横塞外是没有问题的,若据燕云也勉强。顶多就是昔日契丹的形势。想要一统天下,他那一套是不行的……这天下共主。为兄还是看好大汗!”

    “大唐不行么?李唐行事颇正,有盛唐遗风,大哥儿为什么不去相投?”

    严忠济摇摇头。叹口气道:“老三,你说的不错,李松寿的行事的确有吾华夏明君之风。可是李松寿能打得过大汗?史家、董家、两张家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他们会替李家去拼命?中原谁主,就要看大汗的蒙古军和李家的府兵谁厉害?李家的兵将什么底细你我还不知?他们怎能打得过大蒙古的强兵?这天子,终究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严忠嗣一指城外列阵的北明军,“论兵强马壮当属北明啊!”

    “唉,你不明白……天子是兵强马壮者为之,但是兵强马壮者未必皆能为天子。陈德兴的武功没有问题。但是文治不行。他那一套马上治民,在辽东蛮荒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中原不能这样。”

    “咋就不能了?”严忠嗣哼哼道,“兵强财多。国家才能强盛。兵有士爵,财有士绅,明与爵绅共天下。如今北明有强兵有丰财,试问天下谁能当之?大哥儿,俺觉得这明王是明君,对手下的武人真好……”

    “那是五代莽夫的一套,可是天下间的事情复杂的紧……”严忠济苦笑着摇头,他的弟弟不甚好读书,虽然也曾师从商孟卿(商挺),但只是略通经史大义。实际上就是个只知道拳头大有理的武夫。

    “大哥儿,天下事如何复杂俺不知,可是北明的精锐就在关下,明日多半就会攻城,俺们严家的兵马能抵挡几日?待到全军覆没时,可就一切皆休了!”

    严忠济挥挥手,左右举着盾牌的亲卫全部推开老远。严忠济道:“老三,此事愚兄已经有了谋划。无论将来如何,严家的富贵香火,总要有人来延续的。愚兄观北明虽然难以入主中原,但是却有大契丹的前途。只是关内兴亡未知……若陈德兴坐观元唐相争,大元总有百年国祚。”

    “大哥儿,您到底是甚意思?兄弟俺读书少,听不懂!”

    严忠济笑了笑:“不论这些了,老三,你来守城,我带一千人去探探虚实。”

    严忠嗣一愣,“一千人?忒少了点吧?怎么都得带五千啊。”

    严忠济摆摆手,道:“得了吧,就咱们那些混日子的丧家兵去野战,有十万也打不过人家八千啊!”

    严家原来是东平路管军万户,东平路就挨济南路边上,张柔和史天泽相继投靠李璮后,东平路随即不保。而严忠济、严忠嗣兄弟又带兵在燕京路,家眷也被忽必烈扣在身边,自然不敢去投李璮。

    而大元汉军的军制,现在已经变成了军户制。就是将一部分老百姓变成所谓军户,授予一定的免税土地,并且也不必服劳役,只需要服兵役,同时还要自备兵器马匹和部分军粮。实际上就府兵制的变种。区别只是府兵理论上要和均田配合,而军户身份世袭,只需要在第一代授田即可。

        两种制度在初期的效果都差不多。到了后期同样都会出毛病。府兵的问题出在无田可授,均田制崩溃。自然就没有府兵了。而军户制的毛病也差不多,军户人口增加,而田地数目就是这么点儿,还被军户的上层侵夺,造成绝大部分军户沦为佃户,根本无力负担兵役。

    而无论府兵制还是军户制,都必须将兵役和土地结合。一旦军将失去土地,府兵和军户兵便失去了收入。现在的严家军就是这样。没有了土地支持,只靠燕云大万户府发放军饷维持。而且也不是铜钱绢帛,而是蒲寿庚和阿合马两个色目人主持发行的和白银“挂钩”的中统钞。只是眼下的形势明摆着,这中统钞的实际购买力比起南宋的会子还大大不如……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田地的军户兵生活凄苦,更无力负担兵器、马匹,还能指望他们打什么硬仗苦仗?

    所以严忠济并不是带着千人去和北明军交战的,而是找人谈判的,顺便用言语刺探一下虚实——主要就是想弄清楚陈德兴本人有没有来榆关。

    ……

    “对面可是紫芝兄么?”

    严忠济使人向榆河对面的北明军表面来意之后,过了片刻。果有一队穿着身银白色盔甲的骑士策马而来到了河对岸,当先一人马还没有停稳,就大声唤着严忠济的字号。而且还是个银铃般清脆的女声。有点耳熟。

    严忠济愣了愣,忙定睛去看,来人竟然是李翠仙!这女人在北地汉侯的圈子中算是名媛,严忠济自然认得。他一边策马向前,一边远远打量着李翠仙身上穿的盔甲。不是层层叠叠的扎甲,更不是用皮革制成的皮甲。而像是用整块钢板打成的,银光锃亮的铠甲,一大块遮护在胸前和腹部,肩膀上和大腿上还绑着同样闪着银光的护具。头上戴着的头盔也是银光闪闪的,头盔正面还有伸展出来的帽檐。同样闪着银光。

    这竟然是一副精钢打成的板甲!严忠济再看了看簇拥在李翠仙周围的骑士,也都穿着同样的盔甲!

    “对面可是严紫芝么?”

    李翠仙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严忠济忙在马上拱手。道:“某家严忠济,见过李三娘子。”

    嘴上说的客气,心里面却已经盘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