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穿农家种好田-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种是一些要饭儿的到村里挨家挨户乞讨钱财,主人施舍给他们钱财后,他们就在主人家门口的墙上贴上一张财神爷像。贴时口中还念叨着:‘财神爷贴得高,主家又蒸馒头来又蒸糕;财神爷贴得低,主家开年好福气;财神爷贴得不高又不低,主人家里钱铺地。’
“主人听完,便回答说:‘靠富’。
“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兴了,也没处买画像,就在墙上贴个‘财神爷之神位’,供香供香,心意尽到了,也就是了。”
田青青点点头,表示理解了。又指着供桌上的水供问:“爷爷,这个是用什么装的呀?这么好看。”
水供装的确实很好看:几根翠绿的香菜摆在肉片的周围,肉片上放着一个圆圆的红胡萝卜片,四周围还有几根红胡萝卜条点缀着,细碎的黄色姜沫散落在上面,红黄绿相间,很有美感。
田金河笑笑说:“这个得问你们的奶奶了,我还真不清楚。不过,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往常年都是上三牲供”
“三牲供怎样装啊?”田青青又问。确实听说过三牲供,文学作品里提到的也不少,但怎样装,田青青还真不知道。
田金河:“三牲供就是一只整猪、一只鸡和一条鱼……”
田金河刚说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田幼胜说:“一只整猪怎么往供桌上摆呀?”
田金河也为孩子们的天真笑了起来,随即解释道:“一只整猪就是取猪身上的猪头、猪尾巴、一只猪前腿,和八块方肉表示。全煮熟了,熏成红红的颜色,猪头嘴里叼着猪尾巴,八方肉装在八只大碗里,猪肘子(猪腿)单另放一个盘,再加上一只鸡、一条鱼,正好十二道,代表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这是最隆重最好的祭供了。那时过年,家家都要宰头猪,就是为了装年供。
“现在没那个条件了,只好用水供代替,装这个啦。至于怎么装,让你们的奶奶给你们说。”
田卢氏今天也十分高兴,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见老头子提到自己,便尽自己所知道的,一一对孩子们讲解起来:
“这水供是用焯过的白菜条垫底,上面放上海带、煮过的干粉、豆腐、猪肉片,然后再放上几根香菜、一个红胡萝卜片,几根红胡萝卜条,供就算装好了。
“之后再在上面浇上用开水沏过的放了香油的姜沫。记住,必须用香油姜沫浇,不浇不算供。
“这只是供的装法。还要根据神位的不同,放不同数量的豆腐和猪肉片。像天地底下,是五碗,就放五块豆腐和五片猪肉。家堂是四碗,就放四块豆腐和四片猪肉。其他神家都是三碗,就放三块豆腐和三片猪肉。别的就全都一样了。”
田圆圆:“奶奶,这供摆到什么时候哇?”
田卢氏:“水供一会儿吃了饭就可以拾。干果和点心摆到初二早晨送家堂的时候。送了家堂就可以拾了。这供现在谁也不许动。等一会儿上了香,发了钱粮,你们就可以抓着吃了。”
“装的这么好看,一抓不就乱了吗?”田圆圆今天是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了。
田卢氏笑呵呵地说:“乱了不怕,越乱越好。有抓供的孩子,说明家族兴旺。一会儿上过供去,你们就抓着吃。”(未完待续)
第241章 过年(三)()
田卢氏笑呵呵地说:“乱了不怕,越乱越好。有抓供的孩子,说明家族兴旺。一会儿上过供去,你们就抓着吃。”
孩子们一听,立时都兴奋起来。
田幼兵咽了一口唾液,说:“我先抓那个带着芝麻的红块块儿(蜜三刀)。”
田幼春说:“我抓那个金丝丝儿(金银糕)。”
两个人的话又把人们惹笑了。
田卢氏又说:“离十二点还有一会儿哩,你们先到西里间屋里玩儿一会儿。那里有糖果花生瓜子,先吃着。待正晌午十二点了,就上供。上好了供咱就吃饭。”
孩子们一听说有吃头,“呼”一下子,涌到西里间屋里去了。
西里间屋里的炕上放着一张吃饭桌。田圆圆说是她妈从家里搬来的。来的人多,家里家什不够用,田卢氏就让就近的媳妇,从家里带来桌子凳子碗筷什么的,用完了再带回去。
田青青剥了一块水果糖给田苗苗,自己也剥了一块儿吃着。又和田圆圆玩儿起四颗子来。一个用花生,一个用瓜子。
田幼秋、田幼胜在屋里坐不住,一人抓了一把糖果花生瓜子放到衣兜里,跑到庭院里看摆放鞭炮去了。
不大一会儿,供布好了,也到了正午十二点。田卢氏开始焚香、发钱粮(烧冥纸)。
田圆圆和田翠翠、田晶晶,都没见过田卢氏磕头,便跟着看。
她们这一动,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田幼兵也都跟了过了。田卢氏便让他们跟着自己给老爷爷老奶奶和各个神位磕头。
孩子们有的磕,有的不磕,嘻嘻哈哈的,庄严中又添了些许儿戏。
田幼军自告奋勇点鞭炮。田达林还拿过来十个二踢脚放了。
鞭炮是五百头的,响了不大一会儿就停了。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和田幼兵四个男孩子,又急忙跑到庭院里,拣拾没有炸响的哑巴炮仗。预备着晚上放“哧哧”花。
“开饭喽!”田卢氏发完钱粮后招呼道:“今天人多,咱分开桌子。男的们喝酒,在堂屋里守着家堂;我和你们妯娌仨,带着需要照顾的小孩子。在东里间屋里;大孩子们都在西里间屋里。都是十个菜,一个样。大家都坐好了吧。”
田卢氏这样分派,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男的们喝酒,自是要坐在一张桌子上。而且还必须坐在堂屋里,守着他们的老爷爷老奶奶。
女的就她和三房儿媳妇,四个大人。如果分开坐,一个屋里两大人,谁与谁坐在一块儿又有说道。并且不见得有人愿意和她坐在一起。
这样三房媳妇各带着自己需要照顾的小孩子跟她在一个屋里;大孩子们在一个屋里,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或是姐姐照顾弟弟妹妹。谁也就没说道了。
说起来这也算是个大家族了。
田卢氏生了四男两女,出了门子的闺女是外人,也就不说了。
四个儿子三个成了家,并且儿媳妇都是旺家形,进门一年后。炕上准有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
这让有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家族兴旺”传统思想的田金河十分高兴。用他的话说:“家里要是断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就不像过日子滴。”
不知是巧合,还是他有这种思想的原因,他的小儿子田达木,只比他的大孙子田幼军大三岁,一个十九。一个十六(按现在的年龄,吃了五更饺子以后,再长一岁。一下类同。)。他的儿子刚刚离开土布袋,孙子就穿上了。
现在算起来,这个家里一共有二十二口人。分别是:
老大田达树五个孩子:大儿子田幼军十六岁;大女儿田圆圆十岁;二女儿田翠翠八岁;二儿子田幼兵五岁;三儿子田幼虎三岁。是个七口之家。
老二田达森四个孩子:大女儿田茜茜十四岁;大儿子田幼胜十一岁;二女儿田晶晶七岁;二儿子田幼利四岁。是个六口之家。
老三田达林也是四个孩子:大儿子田幼秋九岁;大女儿田青青七岁;二儿子田幼春五岁;二女儿田苗苗两岁。也是个六口之家。
一个七口的两个六口的,再加上田金河老两口和他们的小儿子田达木。一共是二十二口人。
人们听到田卢氏的分派,也就各到各自的屋里找座位去了。
田幼军十六岁,个子长得也高,很像个大人。自是不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便坐到堂屋里田达木身边。叔侄儿俩年龄又接近,便有说有笑起来。
田茜茜十四岁,已经像个大姑娘了。性格有些随她母亲王红梅,一点儿也不愿意委屈自己。见西里间屋里都是小孩子,也跑到东里间屋里,坐在了她母亲王红梅身边。
这样一来,西里间屋里就剩了田圆圆、田翠翠、田青青、田晶晶、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田幼兵八个孩子了。
东里间屋里妯娌仨各带着自己最小的孩子,田卢氏和赶过来的田茜茜,也是八个人。
堂屋里是六个:兄弟四个,田金河和长孙田幼军。
菜很快端上来了。是田达木、田幼军和田茜茜三个人端的。据说这也是老太太田卢氏的“旨意”,说:“大人们忙了一上午了,你们三个年轻的多跑点儿道,替替大人。”
果然是十个菜,取“十全十美”之意;其中有一盘炖鸡块儿和一大碗瓦块鱼,取“吉庆有余”之意。
再就是一盘羊杂碎、一盘花生米、一盘菠菜拌粉丝,一盘炸对虾片,一盘炒豆腐、一盘猪肉片炒白菜,一盘大葱爆羊肉、一碗土豆炖混合丸子(素的荤的参合着)。
鸡块和丸子是何玉稳做好了带过来的。田达树还带过来了一瓶高粱烧。
郝兰欣带过来的是瓦块鱼和羊杂碎。
瓦块鱼是田青青昨天晚上做出来的。今天只要热热就行。这样,鱼块能浸进味儿去,还不显忙活。
田达林带过来了一瓶 水老白干,五十五度。还拎过来了两塑料桶鲜桃汁。东、西里间各放了一桶,这样,妇女和孩子们也能边吃边喝。
对虾片是王红梅端过来的。
这些都是在头一天晚上,大家在老院儿里一起说起来的,所以没有重样滴。
这十个菜要是放到田青青的前世现代,尤其是凌媛媛时期,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了。但这个时期经济困难,条件不允许,能以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对虾片是西里间屋里的孩子们最抢手的一道菜。可惜就是量太少,一人夹了一片,盘子里就没多少了。强梁的才能吃到第二片。不过别的菜也很具吸引力,没了虾片,孩子们又抢别的菜去了。
瓦块鱼受到了大家的好评,都说色、香、味儿俱佳。
昨天晚上,田青青顿了三条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二斤来重的大鲤鱼,一大盆子。本来想留下三分之一第二天自家吃,田达林说老院儿这边人多,一年就这一回,多拿过一些去。
结果只给杨老太太留下了一碗,其余的全端过来了。一张桌子上一大海碗,都吃完了,有的还不尽兴。都说年下能吃到鲜鱼,做的还这么好,真没想到。
听说鱼是田青青昨天买来的,都觉得奇怪。问田青青,回答说:“就一份。人家说,是砸开冰凌捞的,所以价钱比平时贵了一倍。”
对田青青的话人们都深信不疑。冬天里确实有破冰捞鱼的情况。不过这样费时费力,还不见得能捞着。现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把人们割怕了,谁也不愿意干这没有把握的事了。偶尔遇见一回,不算稀罕。
“那菠菜呢?”人们又问。
“从一个老头的摊儿上买的。那老头说,他是在地窨子里放的,挺不容易的。”
田青青把卖香菜老者的说辞用到这里了。
“菠菜也能放这么久?”
有人提出了疑问。
不过,碧绿的菠菜就在盘子里盛着,与白色的粉丝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容不得人们不信。
于是,人们又都对田青青的孝心大加赞赏。说她小小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