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逐日军刀-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经过大家的多次商讨,众人一直认为,必须是执行李汉所述的三条计划,同时必须要统一防区内的武装力量,郭镇乃至沽源到最后只能有四营这支唯一的武装力量。
降租减税是计划的重中之重,两世身都出生于农家的李汉知道,政府的税收在老百姓眼里的就犹如洪水猛兽一般。
如果不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那么察哈尔的土匪就会想割韭菜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的长出来,这样一来,察哈尔岂不是永无宁日。
纵观历代王朝的兴起和更替,都可以看出,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统治的一群人,你只要让他们有一口吃的,让他们能够养活自己,那么即便是再生活艰难,环境在恶劣,老百姓们都能够忍受。
但是历史上被更多王朝的更替又大部分是因为农民起义,因为在统治者不给老百姓活路了,兔子急了都会咬人。
李汉现在要做的就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同,拿下郭镇之后,他将四营的主力全部调了过来,派遣骑兵连到郭镇下辖的十多个大小乡村,将各村的地痞流氓都清理了一遍。
当然就那些地皮流氓还用不了骑兵连的士兵动手,骑兵的作用主要是向各村表明郭镇已经易主了,随便也负责监督李汉的制定的计划执行力度。
在李汉和一干人等制定的新政策里,郭镇以往所有的捐税全部取消,只保留田税和营业税,而且田税也从以前的五成下降到了两成。
这条命令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各级地主乡绅必须执行到位,收税时会有派出部队人员到现场监督的。
在过去百姓们除了要给政府纳税,还要给乡保纳税交粮,哪一样都不能少。现在李汉打算将建立统一的粮站,当然这不是他想出来的,后世都是这样做的,李汉只不过是照搬过来摆了。
老百姓可以直接将粮食拉到粮站交税,这样一来,就可以斩断其他想要捞油水的乡保们的念头。
其实郭镇的老百姓们对于谁来管理郭镇丝毫不关心,在他们看来谁来都一样,他们的生活该咋样还是咋样,只要那些当兵的不来祸害自己,就谢天谢地的了。
不过在当听到宣传员说的郭镇将取消除田亩税之外其他所有的杂税,郭镇的老百性们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他们也不敢完全相信那些宣传员的话。
这年头的政府的信用几乎为零,可能上午颁布的政策,下午就作废了也说不定。但是不管怎么样,看着架势,郭镇新来的主人至少没有加征其他税的想法。
可以说,通过这个政策,李汉留给郭镇老百姓的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够坚持下去,那么获取这里百姓的支持不难。
当然李汉一个营的兵力,小小的郭镇哪里能够养得起,所以在拿下郭镇的第二天。
李汉就下令:全营八个连除了骑兵连作为营部直属之外,其他七个连全部分散出去,每个连可以视情况拿下在一个乡镇作为驻地,总之知道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行。
沽源这一带因为靠近热河,很容易受到鬼子的侵犯,所以除了土匪还怎么什么人愿意在这里发展,这也就是沽源基本上没有小军阀存在的原因。
四营怎么说也是正规军,对付一些地痞无奈或者是小股土匪霸占的乡镇还不是手到擒来。只花了七八天的时间,四营七个连很快就在各个乡镇落下了脚。
掌握了七八个乡镇,李汉手中的回旋余地也大了不少,开始招收流民,组织他们开荒种田。
在这种战乱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流民,严格来说,那些从热河跟随李汉来到察哈尔的百姓们也算是流民中的一员了。
只不过他们是跟随部队一起转移过来的,处境比流民不知好了多少倍。
因为手头上的资产有限,李汉果断的放弃了从郭镇各大地主乡绅手中购买土地的想法。
好在察哈尔地广人稀,不愁地不够,只怕没有人,虽然很多土地都比较贫瘠,但是质量不行可以用数量补。
李汉给老百姓的承若是每家可以开垦五十亩地,没有钱、没有工具的的可以向政府借钱,政府提供无息贷款。
但是只有第一年是无息,如果到了第二年还没有全清的,那么还未还清的部分就开始算利息,当然利息同样很低,只有一厘。
之所以这样的做,李汉担心这些流民和农民没有一点压力,会产生惰性。所以必须要给他们适当的增加些压力。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劣根,有的人自控能力强,可以自己克服,而有的人就必须要依靠别人来监督。
此外,所有新开垦的土地第一年免税,这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粮食的产量有限,在加上现在又不是什么太平盛世,商业流通十分有限,李汉为了调动老百姓们的生产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竭尽一切所能。
流民和本地没有土地的农民,根本不会考虑新开垦的土地贫瘠还是肥沃的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就已经千恩万谢了,土地贫瘠总比没有地要好吧。
有了田地,再加上李汉承若的低赋税,日子有了盼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期盼也不在渺茫。
而且李汉也向他们承诺的各种福利、好处,不管是本地的农民还是被李汉招来的流民,对于开垦土地都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李汉也初步得到了沽源民众的支持,而分出去的田地,大多都是开垦出来的荒地和部分无主的土地,地主乡绅们也都没有什么怨言。
但是却一个个都在等着看李汉的笑话,心中暗自笑道:“不收税,到时候看你那什么养活手中的军队。”
而在这个乱世,手中没有了军队,那就像拔了毛的凤凰一样,连鸡都不如。
李汉也不愿意过多的得罪地主乡绅,毕竟沽源以后的发展还靠他们出一份力。
他能够让普通的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就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实在是没有能力在带着他们走上工商业的路,至少在近几年内李汉是没有这个精力了。
半年前李汉还是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即便是现在也不过是当了半年的基层军官而已,施政方面的能力实在是有限。
能够相想出这些规划,也都是直接借鉴前人的做法,只不过手段稍微温和一点摆了。
而要想往商业、工业方面发展,大多数还得靠这些地主、乡绅、和商人,因为这些可都是要砸钱的行业。
再说大多数地主也就是土地多了一点,生活比较富裕,本身并没有什么恶行,总不能因为人有钱就把他们打倒吧,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得不偿失。
而李汉敢于喊出免税的话,也不是逞一时之快,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目前四营还有二十来万大洋的家产,就算马上扩编成团,也足够他们支撑一年多。
生活在后世的李汉,知道一个地方想要发展靠农业税是不行的,主要还得靠工商业。
比起工商业交巨头们的税,农业税只不过是零头,不然我们国家也不会在二零零五年末,取消了农业税,终结了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以民国这样的形式,在察哈尔地区发展工业基本是不可能了,所以李汉打算在专注来发展商业,别看察哈尔这地方什么都没有,而且还是关外边疆之地,地广人稀,没什么发展前途。
但其实察哈尔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这里东接已经沦陷的热河、辽宁省,西边是阎锡山势力范围绥远、山西地区,北边连接蒙古大草原和大兴安岭,南接河北省。
在热河沦陷之后,察哈尔已经成为唯一连接关内和关外的省份了,爱国主义人士想要进入东北,东北义勇军急需的一切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都可以通过察哈尔转运出去。
往北察哈尔联通蒙古大草原,苏联人支援国内的物资也都可以经由察哈尔进入国内。
甚至李汉还可以直接和苏联人做生意,比如苏联人的武器就很不错,外表虽然粗犷了一些,但是经久耐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总是特殊环境下的察哈尔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的机会。
第五十五章 二十九军()
当然李汉想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可以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先不说日本人对察哈尔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择人而噬。
单是察哈尔内部,就已经是派系林立,省内的民团和土匪加起来就有几万人,西北军正规军也有几万人驻扎在察哈尔。
这其中就有还包括威名赫赫的第二十九军,东北义勇军和热河军也有几万人,在这些大鳄面前,李汉连小鱼小虾都算不上。
这不,就在李汉在沽源兴风作浪的期间,在西北军高层的会议上,李汉这个小角色也被提到了。
“主席,最近不知哪里来的一股乱军,冒充五十七军的人在沽源一带大肆抢占地盘,根本不把我们二十九军放在眼里。”
一个肩扛上校军衔的军官,义愤填膺的说道,看他那咬牙切齿的模样,好像上辈子和李汉有仇似的。
这个上校军官正是张彪的二弟,张方,现任察哈尔警备司令部下属部队的一个上校团长
对于李汉使用暴力夺走自己哥哥的地盘,堂而皇之的抄了自己的老家,并且还大张旗鼓的在沽源一带大肆,张方心中大恨。
这次宋哲元召开全军大会,察哈尔警备军也算是二十九军下属的军队,所以也出席了会议。
张方自然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去剿灭李汉这股匪军。
本来当初知道大哥被人赶出郭镇时,他当时就想直接带人将李汉给灭了,不过在听张彪说李汉也有一千多人时,他才选择暂时将这口气忍了下来。
张方那个团虽然有两千多人,但是部队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没有命令,就把部队拉出去作战。
要是打了胜仗还好,如果因为和李汉作战导致损失过大,那他可受不起这个责任,如果连他垮了,那他们张家可就彻底完了。
当然这不代表张方就愿意这么放过李汉了,正相反,在四营扩张的这段时间,张方一直在西北军中四处活动。
作为一个上校军官,他在二十九军中也算是个中高层,在加上又是地主出身,平日里出手比较大方,因此他和二十九军许多团长甚至是旅长的关系都不错。
去年七月,宋哲元被任命为察哈尔主席同时兼任二十九军军长,可以说从那时起察哈尔就已经是二十九军的地盘了。
李汉明目张胆在沽源搞扩张,的确有些太岁头上动土的意思了。
二十九军内部分高层听说李汉敢在他们的地盘上兴风作浪,同样十分的震怒,再加上张方在其中不断的添油加醋,一些脾气不太好的高层军官们更是直言要命人剿灭李汉这支敢于挑衅二十九军军威的乱军。
但是他们也同样有自己的顾忌,如果李汉是东北义勇军或者热河军的人,又或者就如李汉所说的真的是五十七军派出来的抗日先遣队。
他们消灭了李汉,就等于得罪了李汉背后的势力,为了一个贫困的沽源县,得罪这种拥兵数万的大势力,这样未免太有些得不偿失。
此时二十九军还没有参加长城抗战,人数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