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图志-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承敄听得目瞪口呆,听郑公子所说的似乎很是精通纺纱,他说的那种辊轴若真的存在,八锭纺车也能造出来,或许还真能将纺纱产量提高数倍。
魏承敄是老布商了,他深知一旦出现这种纺织厂,对于他们这种传统纺织厂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人家一个工人的产量就能抵你三个工人的产量,在原料同价的情况下,谁能节省人工,谁就能在价格上便宜一大截!而且郑公子说了,这种八锭纺车纺出的纱质量也是上佳的!
“老魏,这器具如何?我一个卖粮油的,是门外汉,可听不太懂,但听郑公子说得头头是道的啊。”一旁易呈鉴低声问道:“你是泉州布商第一人,说说看吧。”
魏承敄额头满是汗水,最后只是颤声道:“我不信能有这般神奇的器具!若真有,我魏承敄甘愿入股安平会,将我家名下纺织作坊都并入安平会!”
易呈鉴闻言微微一鄂,跟着笑了笑道:“人家敢拿来大庭广众之下说,便是有成竹在胸,你还赌咒什么?你不信郑公子,也该信两位前任大学士啊。特别是徐老先生,他可是精通泰西那些巧工之人,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郑公子是他的学生,能造出这等神奇器具来,有何奇怪?”
魏承敄听了之后,顿时惊醒过来,抬头看了看将台上安坐如故,胜似闲庭的徐光启和黄汝良,一时间失魂落魄起来,口中直反复说几个字,不可能、不可能。
没错,郑冲的冲灵八锭纺纱机就是后世18世纪英国人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可别小看了这珍妮纺纱机,珍妮机的出现,淘汰了旧式纺车将纺纱能力提高了8倍,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郑冲的野心是要引领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彻底绽放开来,又怎能缺少了珍妮机这个开启大门的钥匙呢?只不过郑冲很无耻的改掉了珍妮机的名字,以冲灵命名,意思不言而喻。
“哎呀,什么冲灵纺纱机这么厉害,能比我们常用的纺纱机还要好?”映雪小丫头在窗后低声道:“冲灵,咦,小姐,姑爷把你和他的名字各取了一个来命名啊,姑爷待你真好。”
张灵素猛然闻得冲灵纺纱机时,便已经知道了郑冲的心思,心头甜甜的,脸上红红的,娇嗔的模样更显娇艳。一旁黄绣英听了,忍不住痴痴的道:“想不到你夫君便连做大事之时都忘不了你,如此情深义重,真叫人羡慕啊。”
张灵素娇嗔道:“绣英,你也取笑我。”黄绣英浅浅一笑道:“怎会是取笑?我替你高兴啊,咱们女子求什么?不就求个有情郎么?看来你真找对人了。”张灵素轻咬红唇,嘴上虽然不承认,但心中却是极为甜蜜的。
当然配合八锭纺纱机的确要有更新式的握持工具来喂给、牵伸、输出纱线,郑冲自然不会落下这种特殊的器具“罗拉”。纺织机械中起喂给、牵伸、输出等作用的圆柱形回转零件,是英语词“roller“的音译,在中华它的传统名字叫辊轴。广泛用于牵伸、梳理、输送等机构。
按所起的作用分为牵伸罗拉、喂给罗拉、紧压罗拉、工作罗拉等。按装配机台沟槽罗拉又分并条、粗纱、细纱三大类。要是只有八锭纺纱机而没有这些西式辊轴,也是难以发挥功用的,是以郑冲也将这些辊轴都发明了出来。
纺织厂只是郑冲庞大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开端,而且在介绍这些计划的时候,他巧妙的隐去了关键技术点,通过解说来让好似魏承敄这种行家知道其中关键,图说上更多描绘的都是未来美好的愿景画卷。
易呈鉴更感兴趣的是郑冲在其中一幅图说中提到的改变货流方式,从图说上来看,郑氏有意将安平会的货运方式纳入他们庞大的海运环节之内。易呈鉴是做粮油生意的,粮油行当最要紧的是什么?就是货流渠道!此前易呈鉴多数只能走陆路进行粮油货物输送,人马嚼口费用巨大,而且运送缓慢。要是能将货流方式改为海运,甚至从海外购入便宜的米粮贩运至北方,易呈鉴仿佛看到了一条闪着金光的道路放在了自己面前!
八闽茶行的金栋崇却毫不以为然,郑冲说他的,他却在一旁胡吃海喝,丝毫也不关心安平会对茶叶出口的安排。于是今晚他的举动已经决定了八闽茶行未来的命运。
大盐商丁万本对安平会很感兴趣,他虽然是做官盐生意的,但福建沿海产的生盐价格普遍较低,而且近年来官府层层盘剥,每引盐上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这些年丁万本手上存下的银两多数都是用来购置田产了,但此时安平会给他了启发,不若投些钱在安平会,按郑公子所说每年都有红利可分的!
不过每个生意人都知道,任何买卖都会有亏有赚,都存在风险,安平会如何能保证所说的美好愿景实现呢?
丁万本还在顾虑这一层,风险是每个生意人都需要好好评估的环节。可当郑冲猛然说道造船和火器时,丁万本心里猛然一阵敞亮,心中暗道:“郑氏造船、造火器是要供给自家军马使用,看来郑氏广造大船、多备火器,在海面上还要替大明开拓海疆啊!郑氏开台,把持海贸,这些哪一样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丁万本啊,你糊涂了啊,这种事当早作决断才是!”
郑冲一口气说完十几副图说,将安平会的机构设置、如何入股,如何分红、如何赈灾以及如何运作都一一说完。
最后他回到将台之上,看着下面的一众人等,朗声说道:“自古圣贤皆言义利之辨,小人的眼界是多么的狭窄,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区区的虚名!请相信我,我认为仅仅只是救济灾民并不是什么值得努力争取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不单是救济灾民,更是将这种民间善举固定下来,联合大家的力量,共同谋求一条稳固而且长期的名利双收之路!我郑冲将发誓带领你们完成这个目标,一旦我们完成了这个目标,我们将永载史册,名传千古,为万人赞颂,而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庞大而且源源不绝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名利双收之事!”
天生要做独裁者的人不是被迫的,郑冲的愿望就是如此。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郑冲能看到和想到的,绝不会止步于此,这并没有什么骄傲自大的地方。
郑冲觉得天命让他回到这个时代,自己有天赋、也有义务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如蒙召唤,我愿从命!郑冲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他在用他杰出的演讲才能,用他所知适合这个时代的一切发明创造,用他能够想到的一切形式,把人们聚合在一个利益体上!是的,他就是在煽动在场的人,他要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引领着明末资本萌芽绽放为光荣的工业之花。
没有坚实的资金基础,没有稳定的产品供给海贸,没有大船、火器,开拓海疆,海疆图霸都只是镜花水月。因此郑冲开始了他的庞大计划,哪怕道路崎岖坎坷,但他坚信自己能够做到!不迈出第一步,你的任何计划都只是计划而已!所以,郑冲迈出了第一步!
第137章 安平的面纱()
要想引领大明海上图霸,郑冲需要准备的计划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拥有庞大的海军!而一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想成就一支海军,没有几十年时间悉心打造是不可能成功的。
郑氏水军现下看起来似乎很是强大,但也就是区区二十多年后,当国姓爷率领郑氏水军收复台湾的时候,曾经辉煌的郑氏水军就只有六十余艘战船了。
郑冲不想看到郑氏水军的衰落,所以他向郑芝龙提出了三大舰队的设想,而要维持三大舰队的运转,他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造船、修船坞、直到扩大海贸,他要拉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事,而不只有郑氏一家参与。
可郑冲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大明朝最多再撑几年就要完蛋,他只能将一切计划尽量提前而且一步到位。他需要和时间赛跑,不过他也有信心尽快重新整合郑氏海军,百年海军的说法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日本闭关锁国百年后,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只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就打造了一支海军然后战胜了大清帝国的海军。郑冲现在有郑氏水军这个很好的基础在,他自信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军改造成海军的计划。这也是为什么郑冲一直千方百计冒充郑大,也要留在郑氏的原因,因为郑氏水军是明国之内最有可能改造成海军的一支水军了。
大明错过了大航海最辉煌的时代,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契机已经丧失,郑冲可不想再错过后来的航海大殖民时代,所以他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
本来以郑氏的人力、财力也足够郑冲发挥他的计划,但郑冲还是创建了安平会。原因很简单,他要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
中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陆国家,没有传统的海洋文化,更没有海权意识。这是从古至今,从上至下都存在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郑冲想回忆一首歌颂大海的诗句,搜肠刮肚却找不到一首的缘故,古人对海洋并不感冒。
而沿海民间自发组织的航海活动也仅仅只是局限于东海、南洋等地。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朝自废武功,断了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识,结果就是闭关锁国的就此沉沦下去。
明朝的海贸更多的还是被动的等他国航海上门来交易,甚少有国人主动走出去的,官方组织的海贸更是绝无仅有。好在现下还有郑氏水军在,可以说这是国人图霸大洋最后的机会了,郑氏水军之后,能够再次远航的中国海军要到两百年后才会出现,那支海军叫北洋水师。
而唤醒国人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远比打造一支海军要难上万倍!否则用郑氏财力、人力支撑的海军也只会像郑和下西洋那般,只是昙花一现。郑冲就是想用安平会来聚拢民间更多的人力、财力,以海贸的利益为诱饵,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海洋文化。这样大明的海军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提供长期支持,而不会在郑氏衰落之后,就此泯灭。
同时安平会一开始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已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差别,郑冲打算通过安平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士绅商贾成为安平会的股东,接下来还会面向更低层的民众放出股权,将越来越多的人都绑在安平会这个利益体上。
人们能通过安平会得到海贸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分红,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海贸中来,彻底将安平会变成明国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而赈济救灾只是安平会成立之初披上的一层温和外纱,用于掩盖其之后罪恶的殖民与贩卖奴隶行径。百年后,历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时,总会说:安平会的成立,是用救济本国灾民的道德为借口,以此掩盖其发动殖民与奴役别国人民的罪恶目的。
同时,郑冲还希望通过安平会促进明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虽然明朝末年在江南等广大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此时的明朝工商业、手工业还处于极端落后的时期。明朝的匠户制度限制了这一切的发展,而民间的工商业、手工业还处于私人作坊这种离散型模式。
郑冲希望通过这次安平会以工代赈,开始创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工厂,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