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的,他只是想尽自己做人的本份,帮助大宋更多的战场伤兵们,治愈后,重上战场。
要知道,战场上一个老兵,要抵几个新兵的战斗力。如果赵富贵,因为酿出了绝世好酒,贡献了治伤兵的良方,却因此而获罪,那还会有谁,肯为朝廷效忠。”大医令沈大人,对童贯怒斥道。
(本章完)
第47章 兄弟品茶()
赵富贵并不知道,朝堂之中,因为天下第一酒,对治序伤兵的特殊作用,险些将他的烈酒,收归朝廷拥有。
眼看着春天到了,嫩绿的茶叶,在清晨的露水中,散发出诱人的韵味。马上就要采摘第一拨春茶了。
春天到了,赵富贵命难民们,将旱地全部种植上了茶树,他深信茶叶的市场前景,在现代炒茶制茶技术加工后,绝对的钱景广阔。
赵富贵和谢有财,一同来到了谢家茶园,
今天是谢家茶园,今年的首次釆摘茶叶的日子,谢有财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亲自到茶园之中,主持开茶仪式。
谢家茶园与赵富贵,购买下的土地相邻,等到来年,赵富贵命难民们种下的茶树,生长起来以后,便会连成一片。
赵富贵命人砌好的连体锅灶,也己经砌好,数百名从难民中,选出来的少女,己经背好竹篓,整装待发,她们都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一带一的进行采摘。
谢有财例行的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后,鞭炮声响走,近三百名女工,有序的进入了茶圆之中,开始采摘茶叶的工作。
再过几天,便是清明节了,由于开封的气候条件,明前所能采摘的茶叶,数量很有限。
赵富贵想着,先炒几斤明前茶,看看效果和反应,毕竞宋人的饮茶习惯和味,和后世有很大的不同,
这年代的人,所喝的茶,都是用蒸煮之法,制成的团茶,泡茶时,则是敲下一小块,放入杯中,研磨成粉状,越细越好。
冲泡时,泛起茶沫,以茶沫的形厺和色泽,判断出茶的好坏。
泡茶之人的手法,也是关键,是以宋人斗茶成风。
这种茶泡开后,茶沫浮于表面,用一种竹制的工具,将其搂走,文风盛行的宋人,给这种工具,取了个文雅的名字,叫做抱茶公子。
茶沫泛白,不下沉的,视为上品,茶沫泛黄,少量下沉的,视为中品,茶沫泛青,下沉量多的,是差品。
这种蒸煮之法,制成的团茶,容易有股异味,冲淡了茶叶本身的清香。
为了掩盖这种异味,从唐朝开始,便流行煮茶,放入少许的姜蒜等刺激性的东西,有些还要加少量的盐。
总的来说,赵富贵这个现代人的灵魂,实在是有点怕喝这种茶。
不过,现代方法炒制的茶叶,宋人是否能够接纳,并且喜欢上,赵富贵心里也不能肯定。
但别人喜不喜欢,这都无所谓,既便不能推广,赵富贵也打算,炒个十来斤,自己慢慢喝。
中午时,采茶女工,满载而回,赵富贵立既上前观看了一下,女工们所采摘的茶叶。
赵富贵发现,这个时代的采摘茶叶的方法,与后世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新茶的采摘,十分的鲜嫩,是炒制好茶的优等茶叶。
赵富贵指挥女工们,将茶叶摊薄后,放在通风而又没有太阳暴晒的地方晾干。
吃过午饭后,又等到黄昏时,茶叶上的露水,这才干透。
将灶内的火点上,等开锅内的温度差不多后,将茶叶均匀的撒进了锅内。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
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
炒茶方法,在后世,产茶地区的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
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
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
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
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
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出锅后,在用碳火烘干至可以用手,轻易的折断叶面为止,摊薄晾开,让其自然冷却,既可包好保存。
等到赵富贵的茶叶炒好出锅,烘干后,摊薄晾开时,己是很晚了,这才开始吃晚饭。
吃完晚饭后,赵富贵己经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一下,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炒茶了。
赵富贵从晾开的茶叶中,抓了一小撮茶叶,放进了茶杯中,将烧开后的泉水,注入杯中,盖上杯盖。
等过了几分钟后,揭开杯盖,一股浓浓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令谢有财的眼晴亮。
“好香的茶叶香味,”谢有财赞道。
谢有财从赵富贵的手中,夺过茶杯,用力的闻了闻,露出了一副陶醉的样子。
“岳父大人,这个,要不小婿等下也帮你泡上一杯。”赵富贵吞了口口水,艰难的说道。
“臭小子,你不知道自己再泡一杯吗?枉老夫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你。”谢有财不满的说道。
随后,谢有财这才仔细的看着这杯,大宋第一杯炒茶泡出来的茶。
他发现,泡过之后的茶叶,竖立于淡黄色的茶水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既不会下沉,也不会浮于茶汤之上,仿佛话了过来似的。
(本章完)
第48章 第五十一:收购印刷社()
慕风无奈的,自己又再泡了一杯茶,喝着这久违的味道,闻着茶水的香味,忽然有一种很浀足的感觉。
“贤婿啊!老夫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谢有财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
谢有财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复杂,自己无意的招来一个上门女婿,满以为他只要不是大败家了,也就忍了。
自己再耐心一点,慢慢的调教一下,将来能够顺顺利利的,将家业传给下一代。
可赵富贵自从接管了谢家酒楼,马上就将一个几近亏损的洒楼,经营的风生水起。
不仅如此,他的发明和点子,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个点子和发明,都能引起轰动。
赵富贵的父亲赵老憨,是谢家的老细户,甚至是赵老憨的父亲,再往上数几代人,都是谢家的老细户。
谢有财从小,看着赵富贵长大,赵富贵从小爱读书,这是事实。
记得谢有财顾了一个穷秀才,教谢金莲姐妹读书时,钱富贵便经常偷听秀才的讲课。
后来年龄渐长,赵富贵毕竞是一个男孩子,而谢家都是女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谢有财隐晦的,向赵老憨提过一回。
赵老憨人虽然老实,但很固执,也要脸面,在对儿子屡教不改了,萌发了要让儿子成才的念头。
便咬着牙,给儿子买来了书,让儿子从此专心在家念书,不让他下田地务农了。
但赵家实在是穷,赵老汉无力请先生,来教儿子念书。
赵富贵念书,也很用功,硬是摸着石头过河,把字认的差不多了。
但没有人帮他讲解词句的含意,光靠自己揣磨,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到了十三四岁了,便开始考秀才,可惜的是,一直没能考中,一开始时,赵富贵很是不解,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连一个秀才都考不来,便问主考官。
负责审券的考官,到也没有为难赵富贵,将他的答券与另外一名考中了秀才的答券,并排摆在了一起。
对赵富贵问道:“你看看你写的字,再看看人家写的字,没错,你的答券内容,的确不比谁差,评心而论,比很多考中了秀才的人,都要强一些。
正因为你不差,考上了秀才,你肯定是要考举人的,考中了举人,进京再考,等到了殿试时,
皇上一看你写的这手烂字,根本都不会再有看内容的心情,必定龙颜大怒,
到时侯,不仅害了你,就连老夫和所有让你过关的人,都会因此而获罪,
你要想考取功名,将来报效皇恩,就必须先把这手烂字练好,否则你既便是,真的才华横溢,也无出头之日。”
赵富贵,失魂落魄的回到家里,赵老憨知道了原因之后,咬才买来了一些好纸,和一套好点的文房四宝。让赵富贵勤练毛笔字。
可惜的是,天意弄人,不等赵富贵练好了字再考,他的母亲,因为劳累过度,又舍不得补充营养,终于病倒了。
赵老憨无奈之下,向东家谢有财,借了三十贯钱,赵母终是撒手人环。
谢有财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赵老憨提出了,招赵富贵入赘谢家,改换门楣的事情。
赵老憨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再供儿子读书练字了。他也无力偿还谢家的债务,便绝望的答应了。
谢有财再怎么想,他也不知道,如今的赵富贵,早己不是原来的,那一个赵富贵了。
但他心里,总感觉现在的赵富贵,和半年多前的那一个赵富贵,简直判若两人,悬殊巨大。
无论是谈吐,性格和思维方式。胆气和魄力等等,都表现的不像是同一个人。
但这个赵富贵,却又是的的确确的,就是那一个赵富贵。这一点,谢有财的心里,无比的肯定。
“贤婿啊!这茶的制作方法,你又是怎么想到的?我看你这工艺,可以我们茶庄以前,制作那些团茶,要简单的多啊!可这味道,还有这不加任何佐料的泡茶方法,结合在一起,却又是这么的美味。
喝过之后,口齿留香,喉咙里都冒出了***当真是口内生津呀!”谢有财说完后,又美美的喝了一口茶。
赵富贵心里,早已想好了借口。忙说道:“瞎琢磨的,岳父大人又不是不知道,小婿以前那里喝的起茶,谢家庄里,前几年,岳父大人为了美化庄园,不是栽种了不少的茶树吗?
小婿听谢成叔说过,你们有钱人喝的茶叶,便是这种茶树的叶子,做出来的。
小婿便偷偷的摘了一些叶子,但又不懂的怎么制,便想到了烘干,用锅炒,翻来覆去的摸索,最后终于摸索出了这套炒茶的方法。”
谢有财将信将疑,他也想起了,庄子里的茶叶,的确经常被人采摘过,但却从来没有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