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相 >

第7章

秦相-第7章

小说: 秦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孟答道:“非也,少主人请看书房的屏风上的画有何异样?”

    公孙紫阳看了一会儿,道:这屏风之上的山水画倒是没什么异样,可是落款印章怎么花了?”

    “这就是其二了,我想当时我在书房外看到的人影应该就是这小厮,当云孟以为少主人在屋内而准备进屋时,这小厮又躲在了屏风后,因为一时紧张手上出汗,不注意把印章上的朱色湿化了,又染在手上,当他再去拿明珠时又不小心把朱砂蹭到了木匣边缘之上,可能由于时间仓促,到现在他的手上还留有朱砂的颜色。不知云某说的对也不对?”云孟说完就看着公孙紫阳等人,看他们如何回答,因为云孟此时突然觉得,这一切绝没有那么简单,似乎一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

    书房内忽然鸦雀无声,“哈哈哈哈,原来都是误会一场,折腾了半天,连晚饭时间都耽误了,来人呀,快去准备酒宴,我要为云公子压惊。”公孙紫阳对云孟所说事实不置可否,但又不去澄清,甚至连解释一下都没有。云孟强压内心不满,没有表现出来,对公孙紫阳道:“多谢少主人,云孟确实是累了,现在只想去休息一下,恕不能奉陪。”说罢就要转身出去。

    公孙紫阳连忙拦住云孟,道:“公子这是何必呢?我想公子此刻心中必定是五味杂陈,是不是觉得被耍笑了?”

    云孟拱手答道:“云孟不敢。”心说“这一切太过诡异,既然见不到老主人,也不必在此多做耽搁,今日就与他们讲清楚,明日便一早离开去寻找爹娘。”便随公孙紫阳来到前厅,此时酒菜已摆好,二人分宾主落座。

    公孙紫阳先给云孟倒了一杯酒,然后自己端起酒杯,道:“云公子这杯酒一是尽地主之谊,二是就今晚之事向你道歉。”说完,便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云孟端起酒杯道:“云孟不敢当,少主人客气了。云孟年纪尚轻不胜酒力,但也应先敬少主人,就借这杯酒感谢少主人搭救、收留之恩。另外,云孟与爹娘走散,至今音信全无,心中十分挂念。令尊既然暂时未有归期,云孟便不在府上久留,明日一早就告辞寻找爹娘去了。”说完,就也将杯酒一饮而尽。

    “看来公子去意已决,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强留了,明日便安排公子下山。”公孙紫阳道。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心情不好,几杯酒后云孟竟然醉得一塌糊涂,人事不省。

    也不知过了多久,云孟方才苏醒过来,却发现自己你不知何时已躺在床上,强打精神勉强爬了起来,但依然是感到头重脚轻。云孟用手用力搓了搓脸,坐到桌子旁倒了一杯水,刚喝了一口,就发现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晃了晃头,又仔细看了一下四周,“自己怎么不是在东跨院的那间屋中,但这间房间中的陈设又好像有些熟悉。对了,记起来了,这不是最初自己曾暂居的那间茅屋吗?自己不是在公孙紫阳府上吗,如何此刻又到了这里?”云梦的脑子更乱了。就在这时房门被人轻轻推开,云孟抬头一看,只见于翁背着一个包袱笑呵呵的走了进来,对着云孟拱手道:“公子可好,小老儿在此给公子道喜了。”

    云孟听闻一愣,满腹狐疑,心想“我现在愁还愁不过来呢,哪里又来的喜事,莫非这又是在诓我?”

    于翁见云孟一脸满是怀疑的表情,又对云孟道:“公子这回可是真的,老夫可以以个人名誉作保。”

    云孟见状便先请于翁坐下,又询问道:“老管家,这喜从何来呢,可否为云孟说个明白?”

    于翁又道:“好,公子就听老夫道来其中原委。可能公子至今仍对昨日之事耿耿于怀,要是老夫告诉你那只是局,亦或是对公子的一个考验,公子会怎呢看呢?当公子踏入静斋之时考验就开始了,当然,考验的结果是公子果然不负众望,我家主人没有选错人,只有您能将主人之宏才大略发扬光大。所以,老夫给公子道喜啊!另外,还有件事公子一定猜不到。”

    云孟心中是此时转阴为晴,道:“原来如此,云孟也觉得一切有些怪异。不知还有什么云孟没想到的?”

    于翁接着又反问道:“公孙紫阳是谁?”云孟疑问道:“不是贵府少主人吗?为何这般问我?”

    于翁大笑道:“我家那里有什么少主人,公子所见到的那位,正是我家家主公孙修,号紫阳真人也。”云孟惊得站了起来,连桌上茶杯也险些碰掉。

第八章 得传宝典() 
再说云孟得知公孙紫阳便是公孙修后,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半晌才缓过劲来,仍有些将信将疑的问于翁道:“公孙先生果真那么年轻,莫非是位神仙?”

    于翁又笑道:“家主并非神仙,倒是位世外高人,公子所见到的并非家主真面目,乃是易容之术,说来家主今年四十有二了。对了,我这里还有主人给公子的亲笔书信,请公子过目。”说罢从袖中拿出一封信来递于云孟。

    云孟双手接过书信,小心翼翼的打开,书信署名是公孙修,书信上说,自“八王之乱”以来,各地诸侯割据,战乱不断,朝廷被迫南迁,黎民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惨遭涂炭,乱世之下亟需旷世之才来辅助明主收复失地,一统山河。十五年前曾天生异象,东方苍龙七宿中亢龙星异常明亮,预示天下局势将有大变化,有一位旷世之才即将诞生,而且公孙修测算出青州就是这位奇才的诞生之地,便一路探寻,经过多方打听基本确定了此人就是云孟。出于谨慎起见,一方面暗自考察,另一方面派出于翁试探。其实云孟这十几年来的所遭所遇公孙修都是清清楚楚的,但即使云孟处境再艰难也不会去干预,只是想让云孟多受磨难,尽快成长。过程中也十分隐晦的给过云孟暗示和指引,并且经过最后的考验,证明云孟符合了具备品行高尚、刚正不阿、有勇有谋、忠孝仁义、大公无私及智慧出众等诸多所长于一身的大才大贤品质。一句话,就是没找错人。信上还说,尽管他二人未正式谋面,但还是决定收云孟为徒,会倾尽一生所学来栽培云孟,他日云孟学有所成,定会为恢复大晋江山立下不世之功。至于云孟寻亲心切,他亦是知晓,此事云孟尽管放心,只需在山中静心研学,寻亲之事就由他安排专人去办。信中最后说,现在还不是他们师徒二人的见面时机,今后,如有需要都会由于翁从中联络、转达。

    云孟一切如梦方醒,理解了最近所发生的一切,公孙修,不,恩师真是用心良苦。于翁此时又道:“公子,您现在明白了吧?只是由于主人身份特殊,暂不能与公子相见。主人交代今后就由老夫传递消息,由青遥照顾公子日常起居,此处草堂就作为修行研习和居住之所。”

    说罢,取下身后背着的包袱,将包袱轻轻打开,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箱子,于翁把箱子放在桌上,然后推到云孟面前,道:“公子,这箱中之物是主人给您的。”

    云孟看着箱子,石箱长约一尺五寸,宽约一尺,高也约一尺,用手摸了摸,箱子手感冰凉光滑,有两圈回形纹路环绕,不是木制、也非金属,倒有些像是石头,但何种石头,云孟不认得。云孟把石箱上下左右都看了一遍,却没有找到任何开合接口,也没有锁,这如何打得开。

    于翁在旁笑道:“公子是否在为如何打开这箱子发愁?”

    云孟答道:“老管家,云孟实在是惭愧,这石箱浑然一体,倒像是一整块石头雕琢而成的。却是不知从哪里开启。”

    于翁指着石箱顶部的一个半圆形的凹槽道:“公子,您看这是什么?”

    云孟仔细看去,半圆形凹槽比半个鸡蛋大小差不多,内壁四角底部上各有一个小突起,云孟用手指摁了一下,能动,似乎是什么机关,但又必须用什么东西来触发它。便有对于翁道:“老管家,这机关是找到了,可是没有钥匙还是打不开啊。”

    于翁笑道:“公子,这开启石箱的钥匙主人昨晚已经给您了,你看看身上有没有。”

    云孟一听于翁此言,忙查看自己周身,忽发现自己腰间何时多了一个香囊,再一摸香囊,里面好像有一球形之物。摘下香囊,打开袋子,一颗鸡卵大小的宝珠滚了出来,虽说眼下正是白天,宝珠仍然通体透出翠绿色的光芒。宝珠上边有片片冰裂,好似仙山一般若隐若现,正是那蓬莱碧影夜明珠。“这宝珠怎会在云孟身上,难道这宝珠便是这石箱的钥匙?”云孟自言自语道。

    “公子猜得不错,正是如此。”于翁说道。

    “连钥匙都如此珍贵,石箱中的东西可不更是无价之宝。”云孟心道,同时云孟拿起夜明珠对着石箱上的凹槽,往下一摁,就听到石箱中发出“咔咔咔”机轮转动之声,然后只见石箱顶部突然上升与箱体分离开来,云孟先收好宝珠,有小心翼翼的将箱子开移开,箱子内部跃入眼帘,石箱内又有四只木匣和一个锦囊,云孟先打开锦囊,锦囊中有一个木牌,上写一行小字“秘典,人、器、地、天,因果循环不可颠倒。”再开四只木匣上从右往左果然分别刻着“人”、“器”、“地”、“天”,四只木匣并在没有机关,云孟将四只木匣一一打开观看了一番。其中“人”字木匣中装的是内经、脉经、甲乙经。“器”字木匣里装的是鲁班书。“地”字木匣中装的是吴子、六韬、尉缭子,“天”字木匣中装的是藩露,云孟看罢惊喜万分,心道:“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秘典,有的早已失传上百年,怎想今日都被自己得到了。

    云孟本就是爱书之人,今日突然间见到这么多奇书秘典,简直是爱不释手,忘乎所以。云孟感觉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便抬头想问问于翁,却发现于翁不知何时已经不在房中,忙高声呼唤于翁。于翁这才从门外进来,对云孟道:“石箱中之各类书籍乃是主人费尽心血收集到奇书宝典,主人讲这些奇书可助公子成就大事。适才老夫出去回避片刻,也是因事关重大需要避嫌。还请公子将这些珍贵典籍收好,待日后慢慢研读。”

    云孟听后赶忙将书籍重新分类放入石箱之中。对于翁道:“刚才一时兴奋忘却了一件极重要之事。”

    于翁问道:“公子忘记了何事?”

    云孟道:“我与尊师虽因某些缘由暂不能相见,但今日师徒之礼不可免也。”说罢云孟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有净面洗手,来到院中,面朝静斋方向,撩衣跪下,拜了三拜,然后手捧香茶,隔空言道:“恩师在上,今有弟子云孟向您请安。恩师对云孟用心良苦,有再造之恩,云孟虽暂不能面见恩师,服侍左右,聆听教诲,但云孟定牢记恩师嘱托日夜不息,悉心专研治人、造器、行军、理政之法,待学成之日辅助明主恢复大晋河山。”

    就这样,云孟成为了公孙修的名义弟子,虽不是耳提面命,亲传技艺,也是为云孟提供了许多珍贵典籍,为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当然这也为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埋下了伏笔。云孟从此就在茅庐住了下来,因为茅庐位置处于山谷之中有曲径小路连通,四周奇山妙峰环抱,四季分明,植被丰富,色彩斑斓,庐旁又有溪泉流过,景色十分秀美,云孟为茅庐起名为“宜”,以形容此处乃是宜心、宜人、宜物。于翁自是向公孙修复命去了,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