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八万,不少府邸当中,奴婢佃户足有上千,任何一个候都这么做的话,我看全城四十八万人有点不够分啊!”司马季打眼瞄了一眼司马亮,幽幽地道,“不知汝南王怎么看啊?”
“封侯不过是为了给有功将士一个表彰!”司马亮盯着司马季不依不饶的道,“燕王远在幽州,不过弱冠之年,难道还认为本王不对么?”
“彼此彼此吧,本王是在幽州没错,可好像汝南王也不在洛阳吧!”司马季拐弯抹角的提醒着汝南王司马亮,你当时可是半个屁都没放直接被杨骏吓跑了!现在回到洛阳干什么,丢人现眼来了么?
整个宗室就看着两个藩王在这里唇枪舌剑,本身司马季因为父亲早已经过继出去,一个远亲宗室是没资格和司马亮叫板的,人家毕竟是现在宗室当中的老资格。很长一段时间,司马亮甚至还是宗室当中的宗正,威望可是一点都不缺乏。
要和司马亮叫板要么亲疏有别,要么大权在握,司马季哪一面都达不到。不过是都督平州军事的藩王,身份上更不是近亲宗室。
可谁让你汝南王跑路在先有了污点呢?司马季接二连三的提起被杨骏吓跑的事情,等于是在整个宗室面前给司马亮扒皮,这让司马亮相当难受。
“本王今日在这,只有一句话想说,分封有功之臣本王不反对,但不能一点没有取舍的赏赐!参与拨乱反正的禁军并不多,其中对外军的重要将领进行安抚也说的过去,但一律犒赏不可能,还不如拿一些布帛出来犒赏,这还比较实际!”司马季一口咬死了这件事,“还有,就算是犒赏,这也是陛下所考虑的事情。太宰有点想多了,你是建议不是决定。”
司马亮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被司马季一顿抢白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他也看出来,宗室当中有不少人带有心灾乐祸之色,更多的宗室则是不说话。司马季说的很对,因为被杨骏吓跑的事情在先,他在原来在宗室当中的威望已经没了。
回朝担任太宰辅助朝政,结果刚刚第一个封赏有功之臣的名单,没有到达皇帝面前,甚至连楚王司马炜、卫瓘这些还没来得及反对,却直接被一年到头不出幽州的燕王一顿怼,让他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等于是被晾在这里被人看笑话。
卫瓘站在一边默不作声,乐得司马亮出丑,虽然两人现在基本上处在一个战线,不过么?人家宗室内部出现不同意见,他一个外臣说什么话?坐山观虎斗他卫瓘可是当中老手,当年钟会邓艾两人,就是被自己收拾掉的。
“反正是燕王提出的,汝南王出丑对殿下是有利的!”东安王司马繇低声道,“就算是本王也不是很喜欢汝南王这套大肆封赏。”
“汝南王还是老了,不过就算是他年轻也就是那样!”司马炜嘴角挂着笑容,双眼更是精光闪烁,给人一种精气神爆棚的感觉。
两个藩王的唇枪舌剑还在继续,司马季话里话外就是封侯上千绝对不可能。他也不在乎禁军将校恨自己,反正他马上就要上疏会幽州,说别的都没用。朝堂上的僵尸朝臣已经不少了,绝对不能再出来一批新的感染者。
“燕王殿下说的有理啊,都封赏不如不封赏!”东安王司马繇适时地出来,加入到了讨论当中道,“确实是太多了,杨骏封赏却没得到人心,这可是前车之鉴。”
“是啊是啊……”一阵议论纷纷,宗室诸王交头接耳。谁不知道东安王司马繇和楚王过从甚密,楚王指挥夺权诛杀杨骏,现在掌控禁军大权。整个一个宗室的希望之星,至于汝南王刚刚到达洛阳,还没有把宗室的心收回来。
局势是很明显的,东安王一出声,不少宗室都倒向了楚王这一边。也纷纷说封侯一千多人有些太离谱了。
“这件事朕自有主意!”司马衷终于被贾南风呼唤回来了一点精气神,缓慢的道,“诸位宗亲可以先不说这件事了!”
“其他事情都好说,皇后既然不追究杨太后的事情,臣弟也不好说什么。一些杨骏余党的处理燕王也说了,就剩下一件事,南征大军,准确的说是杨珧。现在算算时间,洛阳的事情杨珧可能知道,也可能还被蒙在鼓里。”司马炜不慌不忙的把刚刚的冲突略过,像是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以各位大臣来看,杨珧有没有造反的心呢?”
“如果是杨济在外,这件事就麻烦了,不过领兵的是杨珧,杨珧其实领兵之才并非绝佳。而且杨珧善于明哲保身,以臣看来,只要保证其家眷安全,赦免其罪,让杨骏之案于杨珧无关,未必不能取得一个好结果,当然这还要陛下圣断!”卫瓘说到这看了一下身边的张华问道,“不知少傅意见是否与臣一致?”
“臣的想法和太保无二,关键还是南征大军。”张华点头认可了卫瓘的判断,“是撤军让南征不了了之呢,还是换帅继续征伐?”
“臣可是记得,当初燕王上疏叱责杨骏没有才能,就算是任何一个人出征都不会更差。燕王说我上我也行。既然如此,臣推荐燕王挂帅,代替杨珧继续出征林邑。”东武公司马澹不慌不忙的站出来,用漠视的目光看了自己的弟弟,已经成了东安王的司马繇一眼。
“既然还有这事?看来燕王自认掌兵有术。”被一顿抢白驳回封赏的司马亮直接站出来大义凛然的道,“既然如此,举贤不避亲,臣举荐燕王挂帅南征林邑。”
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
“臣附议!”司马亮的世子司马矩也站出来跟随自己的父亲道,“燕王原话,我上我也行!”
“臣附议!”宗室众人都聚集在一块,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躲在背后应和了这么一声。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情,巴不得相关人员越对立越好。
这就是明显不能再明显的打击报复!司马季心里暗骂,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多么伟大光荣而正确,这些在洛阳的朝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坏蛋,只不过坏的类型不一样。这帮蔫坏的混球。
楚王、东安王一些宗室没有出声,但也没有为司马季辩驳。或者说是还没有开口,张华站在一边陈思平片刻道,“太宰,燕王当时不过是在奏疏当中随意写下了一些不满之言,众所周知燕王虽然负责都督平州军事,却毕竟是一个未及弱冠的年龄,骤然出征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我司马氏的子弟,当然要学会提大晋分忧。本王也在弱冠之年征讨淮南。在战场之上护卫大晋!少傅的担心太过了!”司马亮双手垂于下腹,不慌不忙的道,“身为宗室子弟,当然要多历练历练才行。”
这话一出口都不说司马季,在场的宗室心里都不是滋味。这么说话有些无耻。因为司马亮不论是独自领兵还是跟随在司马昭的羽翼之下领兵,目前为止一次没赢。早就被司马昭断言没有领兵才能,现在还好意思说自己领兵出征过,出征打败仗?
楚王司马炜脸色闪过一丝古怪之色,也是差点没憋住笑。低头默不作声,早年间还打过败仗,老了之后连打都不敢打了,直接被杨骏吓出洛阳。
“不知道燕王意下如何啊?”见到司马季没有做声,司马亮不慌不忙的道,“朝廷降下天兵四万,所伐之国不过是小小林邑,杨珧此前已经大有进展,林邑已经上表表示朝贡,燕王说朝贡只不过讳疾忌医,一定要灭掉林邑。既然如此,此建功立业的机会,相比燕王肯定不会放过!”
司马季现在很尴尬,他现在明白了一句话,叫做凡事有因必有果。他当初不过是躲在幽州,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轮不到自己,说出来痛快痛快嘴巴。绝对想不到今天在洛阳,这么长时间之前说的一句戏言,却把自己装了进去。
“燕王,太宰问你话呢!”东武公司马澹貌似好心的提醒着,一直不出声算是什么事啊?实在不行就对着汝南王服个软,承认自己没有才能,只是信口雌黄一下。
既然当初是信口雌黄,那么刚刚说坚决反对大肆封赏自然也就做不得真了。事情其实很简单,东武公司马澹和自己的兄弟不和。而且弟弟已经晋升为东安王,他这个哥哥反而还不是藩王,所以司马澹当然希望把自己的爵位在往上提高一个台阶。封赏对他还是很有用的,而燕王反对封赏,在他看来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司马澹眼中的司马季,就是一个现成的既得利益者打压其他想要进步的人才。
抓住机会,司马澹就要挤兑一下司马季。现在司马季还就处在进退两难当中,刚刚司马亮被挤兑的进退失据,他现在又感受了一遍。
“我?”司马季用余光扫了一眼众多宗室,将这些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踌躇片刻咬牙道,“我上我就行,只要诸位宗亲朝臣,能将杨珧平安的调回洛阳,并且做出宽容的样子,不让南征大军生变,本王就接替杨珧为帅,统领南征大军进攻林邑。”
哗……一下子整个内殿变得十分嘈杂,司马季这个表态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几乎绝大部分的宗亲和大臣,都断定燕王可能会服个软,推掉汝南王一干人的挤兑,反正也没人会深究什么,但却没想到司马季真的接下来了。
“此言当真?”司马亮不阴不阳的确认道,“既要知道身为王侯可要言出必行。”
“只要太宰能让南征大军不生变,善待杨珧让其平安回来。本王说话自然当真!”司马季直视着司马亮的眼睛一字一顿道,“身为王侯,言出必行。”
贾南风一直冷眼旁观,等到司马季咬牙挂帅的时候,她也是很惊讶的,当然司马季的为难之色也没有逃脱她的观察,心中暗暗摇头,年少冲动可能就是如此了。
“燕王年少,是不是有些勉强?”贾南风等到剑拔弩张的气氛略微过去了一点道,“燕王毕竟还是毫无领兵经验,一句戏言太宰何必当真呢。”
“也可能就是我司马氏又出现了一头千里驹,这都是未可知的事情。”司马亮的嘴角挂上一丝浅笑,“南征事情重大,非宗室坐镇不可。燕王地位贵重,正是合适的人选。”
这话虽然没有直接驳回贾南风,但也表现出来他主意已定,必须让燕王为顶撞自己付出代价,扔到交州去被瘴气熏陶熏陶。
不得不说司马亮也挺狠的,这个年代的认知当中,瘴气的危险性非常大。弄不好司马季一去就是有死无生的结局。
被司马亮顶撞一句,贾南风默不作声,但眼中厉芒闪烁却也只能暂时隐忍。
“既然太宰能让杨珧回来,那本王就等着挂帅了。不过还请陛下下达一张诏书,臣弟要征兵!”司马季对着司马衷和贾南风一拜道,“这也是为了提高胜算。”
“不知道青玄想要从哪里征兵呢?”贾南风看了一下身边的司马衷,又对着司马季道。
“塞外,鲜卑人!臣弟其实并不会征兵太多,而是想要借此机会看看鲜卑人此时,面对我大晋的诏令是不是听话,臣弟的封国毕竟在幽州,万一南征期间北境有事,受到损失的还是臣弟!”司马季不慌不忙道,“如若鲜卑人接受诏令,说明鲜卑没有反心。再者征调部分鲜卑人,也是在一路上让他们亲眼见到,我大晋疆域之广大,军队之雄厚。远非他们这些占据州郡之地的部落可比。”
第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