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洛阳进军()
还有一点就是打胜了之后,司马乂因为早先的降爵会被将功折罪改封,那么常山国就没有王侯坐镇了,光是这两个封国就是冀州的五分之一,司马季怎么可能放过。这可是冀州啊,九州之首,袁绍的起家之地,不重要的话,怎么整个州都被宗室分了呢。
中央权威尚在的时候,司马季哪敢对河北之地露出贪心,无非就是找找人家不要的地方,没事就和鲜卑、女真为伍。可他真的对这里不关心么,做梦都想就是不敢。
但是现在是时候了,所有藩王都领兵造反,讨伐司马伦成功了也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次的讨伐,随便一个出镇的藩王都聚拢了自己的力量。诛杀司马伦之后,这些聚拢起来的力量也不会散出去,只需要一个契机,大家就会打起来。
所以历史上八王之乱真正打仗的时间并不长,但就是在短短时间当中,将连同禁军在内的所有军镇全部打光,战斗的烈度,军队的死伤在历史上都罕见。
运河北岸,一列列士卒纷纷登船,跨过运河在南岸登陆,这十万大军并非把幽州掏空聚集出来,真要是杀鸡取卵,燕王是不会放过平州的。什么扶余、女真、鲜卑早就动员起来了。
“不出一天大军就会渡河成功,殿下的船队起到了巨大作用。”张达站在司马季身后感叹道,“能够聚集起来这么大的船队,可能只有殿下你了。”
“还有荆州水师,不过本王的船比他们的结实,怎么说都是见过大海的。”司马季面不改色的道,“本王早先觉得南下会很顺利,没想到还是有不开眼的为司马伦殉葬。”
“殿下说过,人的资质有高下之分,总有一些人面对简单的问题会选择错误。”张达回答道,他知道司马季说的是高阳国的北新太守,昨日司马季大军路过北新的时候,当地的郡守竟然阻拦不让通过,可能是还没听到司马冏传檄天下的消息,反正他就是阻拦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鏖战,燕王大军十分艰难的复出三十多人伤亡的代价,把北新郡守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顺便已经派人通知蓟城,相信罗永时间不长就会派人调查,这个郡守的家人是不是强抢民女、鱼肉乡里的事情,顺便把对方的家产充公。
很显然北新郡守就是那种,面对很简单的选择题,却选出了错误答案的人。
“殿下,运河南岸的军士回报,南岸出现了常山王所部,人数大概有三千人。”一名留着络腮胡子的校尉急匆匆的赶来禀报道。
“司马乂的军队,幸亏不是女真骑兵首先渡河,不然别打起来。”司马季笑了一声吩咐道,“常山王不会对我们不利,应该是过来迎接本王的,常山王是武帝亲子,告诉下面千万不要对他不敬,一定要以礼相待。”
这一轮之后司马乂复爵就要离开常山国了,如何能够平稳的接受遗产,就从现在开始收买人心,在冀州打进一个钉子,在下一轮的诸王火并当中会不至于被动。
“燕王大军竟然如此雄壮,舟骑并进、渡河的船队有五六里之长。”司马乂刚刚赶到运河南岸,此时渡河的军队已经过半,见到大军渡河这一幕不由得感叹,“竟然丝毫不逊于邺城大军。”
这话对一般人来说已经足够礼遇了,邺城可是曹魏故都,是大晋重点经营的地方。所辖兵力并非幽州可比,只是征壮丁能在这么短时间就让幽州大军变成这样,足以说明燕王的厉害,他不知道司马季早就通过历年的征徭役,把其中的门道摸透了,幽州百姓最适应的就是被征召。
“殿下,你看,那是骑兵么?怕不下有数万人,幽州有这么多骑兵么?”司马乂身后的从官惊呼一声指着运河对岸赞叹道。
步卒几乎已经渡河完毕,女真骑兵便开始牵马登船,三万女真骑兵便出现在司马乂从官的眼中,不过他猜错了,司马季只是把女真人当重步兵用的,骑马只是为了赶路而已。
“幽州自古出骑兵,但没有这么多骑兵,可能是鲜卑人吧。”司马乂摇着头道,“燕王有几个夫人是出自鲜卑,可能是从鲜卑借来的。”
到了下午,十万大军已经在运河南岸列阵,司马季磨磨蹭蹭的上船,踌躇满志的到达了南岸,正要见到了在这里等候的司马乂,开口打招呼道,“士度什么时候来的,率领封国军队接应本王辛苦了。”
“这是哪里话,都是为了匡扶社稷,青玄不来,本王也要尽起封国之兵攻打赵国。本王观燕王大军气势雄壮,相信不会有人敢面对其锋芒。”司马乂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两人并肩而行,穿过大军中间,路过骑兵队伍的时候司马乂询问道,“这些骑兵是何人?”
“古之肃慎,在幽州以北四千里之外生活。”司马季笑了一下道,“本王灭了高句丽之后,便和他们有了接触,他们的弓箭挺厉害的。”
哦?司马乂一看果然见到了不少骑兵身后背着弓箭,一看之下才发现,怎么这么大?瞅了一眼便说道,“常山国南边便是赵国,本王本想要去进攻赵国,从官回报你率领大军南下,便来接应。”
“这倒是一个大事,石超,带人去攻赵国,冥顽不灵者杀无赦,带着步卒去便可。”司马季最后还是补充道,不能让女真骑兵去,指挥不同语言的大军是很容易出事的,因为没人知道你说的话在对方语言当中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在黑人面前说内个,英语当中那是黑鬼的意思。
女真至少现在是不懂中原话的,要是交流不通很可能会对百姓造成损害。
“石超领命!”一阵甲胄的石超拍马而出,他全家都被司马伦一党杀光,此时正是报仇的时候,直接大声呼喊所部出击。
“应该不成问题,司马伦又不再赵国。”司马季对着司马乂点头,赵国虽然是大国,但因为司马伦没有就藩,自然也不存在封国军队,就是过去走一个过场。司马季就不相信连封国军队都没有,石超还能战败?
石超迅速就带着一万步卒朝着赵国进发,司马季还和司马乂商量起来了进军路线。
邺城,河间王司马颙手里拿着齐王司马冏的檄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司马冏传檄天下讨伐司马伦,这真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司马冏又不是宗室近亲一脉,司马伦登基对司马冏是没什么威胁的,结果齐王竟然和武帝的儿子一样上心。
“殿下,燕王司马季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是从你的封国之北路过,从高阳国北境向西,在常山国渡河,已经和常山王司马乂汇合。”主簿房阳正急匆匆的进来,就见到司马颙冥思苦想的一幕,“司马季渡河的时候,听说所辖骑兵足有数万,应该是从鲜卑人手中的借的。”
嗯!司马颙没有什么反应,就好像没有听见房阳的话,突然开口道,“传令,本王决意匡扶社稷,响应秦王、齐王、燕王、讨伐司马伦,命令张方率领所部西进洛阳。”
而这个时候,石超已经攻入赵国境内,杀了率兵抵抗的房子县令攻破了房子县,传檄四方赵国档案抵抗的,一律杀无赦。同时开始分兵命令麾下众将攻取赵国各郡县。
早在还没有渡河的时候,司马季便对石超面授机宜,大军一旦开动花费必然将暴涨,大晋首富虽然负担得起,但只是用幽州供应会增加幽州的负担。
必须把这个负担转嫁出去,赵国可是一个好地方,人口稠密、人口往往就代表着财富。和中原各州一样,我大晋自有国情在此的情况下,百姓是没什么购买力的,财富都在当地豪强手中,既然是篡位者的封国,那当地豪强肯定都不是什么好人。
进去之后制造混乱,把这些豪强都收拾掉,人可以不杀,但土地必须拿回来。
石超就是这么做的,如果说以前石崇还活着的时候,他可能还会考虑考虑影响,在石家一门都被司马伦诛杀,现在石超做事已经无所顾忌,既然是赵王的封国,那就都是仇人。
司马季、司马乂进入赵国的时候,石超已经像是蝗虫一样把赵国翻了一个底朝天,跟司马伦只要稍微有点关系,都被他抓起来严刑拷打。
“都处理完了?”司马虓站在王宫石阶之上负手而立,眼见着一队士卒回来复命便问道。
“殿下,司马伦一党都已经诛杀。”为首的校尉拱手道,“没有漏网之鱼。”
“好,传令,本王今日要讨伐篡位的司马伦,许昌大军西进洛阳。”司马虓一挥手吩咐道,“不从者,诛灭三族。”
几乎同时,荆州的司马歆由于良久,给司马冏回信,愿意率领荆襄之军响应司马冏的檄文,这样司马冏传檄天下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洛阳东西南北军镇的藩王全部起兵,除了司州之外,司马伦已经被从四面八王包围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赵国()
“冀州不愧是九州之首啊,屁大点的赵国竟然这么多户籍。不过这些百姓过的么,比幽州还是差了一点。”司马季现在就坐在司马伦的封国王府,翻阅着赵国的一些税赋记录。
用疆域来比的话,大晋的人口明显是不够的,但这不耽误在局部地区人口稠密。中原范围内,冀、兖、青、徐是历来的人口稠密地区。这也是有传动的,河北或者河东、一直就是这样,哪怕新中国的华北大平原也是如此。
就冀、兖、青、徐这四州,现在的人口应该在晋朝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司马季估计的,但应该不差多少。赵国才多大地方,这么说吧,只有常山国三分之一大小。司马伦竟然弄来了五万户的人,加九锡的时候还给自己加封了五万户。
司马季同样也巧取豪夺,但他的燕国土地足够大,司马伦这么做,赵国这么小的地方,挤了这么多人,现在司马季看赵国的百姓,过的还不如燕国,这就一点不足为奇了。
“赵国人口太多,百姓都是衣衫褴褛过的苦不堪言,应该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地方,本王看平州就挺不错的,整个平州只有两万户人口,有足够的地方安置这些百姓。再者三韩覆灭,钢价需要中原百姓去填充,移民实边还能缓解百姓的压力,这是一举两得事情。”司马季当即决定将赵国的人口迁徙出去一部分,“就先迁徙两万户吧,石超,本王把所有步卒都留给你,你把这件事办好,就是大功一件。”
石超闻言直接下跪,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表忠心道,“殿下要将七万步卒交给臣下,这份恩情这是万死难报啊。”
“干嘛这么客气啊,本王和你叔父平辈论交,照应一下也是应该的。”司马季一副慈眉善目的笑容宽慰道,心中不由得感叹,曾几何时他和慕容廆也平辈论交,现在人家都成他岳父了,真是禽兽。
占了便宜的司马季心情不错,便对石超提点一二,压低声音道,“现在局势不明,要为未来做准备,迁徙走两万户百姓之后,豪强全部打成赵王一党,给他们留下养活自己的土地之外,剩下的土地全部分给百姓。记者豪强一定不能杀光,留着豪强,百姓才会有危机感,这样才会听话。”
收拾豪强绝对不能打着强抢民女,鱼肉百姓的名义。因为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至于贪污就别提了,士族才是人,百姓什么时候算人了。
明清之前,谁见过几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