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月时间,这个时间可以给你,但是慕容廆大都督的大军必须要和我进行配合。”司马季算了一下高句丽的秋收时间,觉得不能在耽误了,机会稍纵即逝,他一直都把战机看的非常死板,“何龙,你半年来时时练兵,高句丽有何举动?将高句丽南部的所有关隘、哨卡全部说一说。”
何龙不敢怠慢,将高句丽的一些情况全部叙说,慕容运也开始补充,毕竟慕容氏也算是和高句丽相邻,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现在算是共享情报。
两人都说了高句丽在烽上王继位之后的变化,虽然有些语焉不详,但司马季可太知道一个部落联盟变成中原王朝类似的国家要干什么了,集权!这是每一个中国周边民族或早或晚都要走出来的一步,因为东亚也仅有中国有这种经验,它总不能跑万里之外去学习波斯吧?
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必然会引发矛盾,因为国家变革肯定是要重新洗牌国内势力,好好的日子迎来变化,这是谁都不愿意的,尤其是朝臣,他们往往会进行反对。
司马季印象当中这段时间的高句丽是不强的,一直到几十年后还被慕容恪一顿吊打。那么很显然这种变革失败了,烽上王相信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么一想司马季就心里有底了,原来自己还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慕容恪能一把火烧了高句丽王城,没有理由自己不可以,他身后的晋朝,可不是慕容氏的一方割据势力。
至于什么趁人之危,燕王从来不想那些个人英雄主义的事情,那都是美帝国主义的想法,他不嫌弃自己的对手弱,就怕对方真是一个众志成城的强权。如果一个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一下的男人找燕王单挑,燕王只会跟他说自己很忙。
至于高句丽的关隘,确实是个中原王朝不太一样,高句丽关隘城墙由山石筑造。外表很像是北宋以后的中国城墙,不过筑墙技术是肯定不如北宋的,北宋虽然在军事上真没什么可说的,但防守反击要是连筑墙这个前提条件都不行也说不过去。
“半年之内,有赖于殿下的指导,何龙已经摸清楚了高句丽的各处关隘。”何龙一五一十的道,“如果能保持突然性的话,有把握在几天之内突破一线关隘。”
司马季了然的点点头,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该秋收了,总不能不吃饭啊。平州军也应该种种田了,本王觉得在二十天后整军开战更加合适,是不是啊,慕容运将军?”说到这司马季猛然偏头盯着对方问道。
“是的,二十天后应该是庄稼成熟的时候了,正合适!”慕容运学着燕王的话表示自己赞同这个判断。
“在刚开始的时候,幽州军是指望不上的。也怎么也需要几天的时间,不过有本王的严厉督促,相信不会太晚加入战场。粮食早在年初已经囤积!”司马季老生常谈道,“其实攻打高句丽么,除了慕容氏受益之外,剩下的受益人就是本王了。所以这次本王也不吝啬,宁可从自己的府库当中补齐差额,也要寻求一个好的结果。至于是不是能出现好结果,就有赖于两位的帮助了,还是那句话,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一旦动手,就要有动手的样子。不管是敌人强大与否,本王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再相见的时候,本王希望是在高句丽的王都,听说叫国内城吧!好名字,本来也不是国外!”司马季一语双关的冲着两人拱拱手。
因为战事开启的时间已经不远,这一次燕王没有发挥自己的好客传统,在把两人留下来住几天,想要拉拢他以后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时。
“为什么一定要灭掉高句丽呢,妾也是想不明白,你这又是去洛阳、又是去青州、还偷偷地跑回来,值得么?不过就是一个小国!”杨馨这段时间也一直待在庄园里面陪着司马季,等到两人走了之后才出来。
“高句丽的人口、占地略在慕容氏之上。我们接壤的鲜卑四部加上两个河西走廊的所有鲜卑部落全部在内,势力都在伯仲之间。实际上高句丽算是比较强的!”司马季捏着杨馨的柔若无骨小手解释道,“杀鸡儆猴,等到高句丽真的被灭掉,这些鲜卑人才能对我大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虽说燕王已经带领胡骑南征见过一次世面了,可教书育人怎么能只有一次呢。燕王向来是不歧视胡人的,以后这种机会还会有。
司马季稍稍正经了片刻,忽然变了一副嘴脸,用很是深情的目光盯着杨馨,抓着对方小手也不松手,慢吞吞的道,“馨儿,给我一次好不好,我就要出征了。这出征在外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你就从而我吧……”
杨馨俏丽的脸蛋腾地一下红了起来,随后就是一股羞恼上头,不过司马季说的也有道理,他确实又要出征了,一时间心里有些纠结起来,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不给算了,反正本王肯定安全回来,不怕你不从!”这句话一出口,杨馨一脸的黑线,她刚刚真的有答应的冲动,幸亏没有说出口。
又到了草原上交配、是收获的季节。从几年前开始,慕容氏的日子就好过了很多。慕容氏和幽州也和平下来,不在如同仇寇一般。司马季一招祸水东引,虽然主要为了保证自己的封国安心种田,却也有为慕容氏考量的心,你又打不过我,何必过来自寻死路呢。不如在燕王的感召之下找你能打过的小部落,然后卖过来换取需要的东西。
现在眼看着又要快倒了互市的季节,慕容氏的男人们兴致勃勃的拿起来刀枪,骑上自己心爱的骏马,准备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展雄姿,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一个好的收成。
向北劫掠多好啊,和晋军打是要死人的,燕王说的多有道理,谁不愿意捏软柿子?慕容运率领着五千人牵着骏马,在亲人们鼓励的目光当中踏上了征途,这种目光是亲人们殷切的期望,祈祷自己的男人能带来收获。
慕容廆领着自己的长子慕容翰也在送别的队伍当中,慕容运带着的是慕容氏的家底,虽然人数不多,确实整个部落安身立命的存在。
“叔叔此去定然马到成功,相信马上就能不日相见。”慕容运一语双关的开口道。
慕容廆也是谨慎的点点头,眼中的含义不言自明,慕容运微微点头上马带着五千骑兵消失在在了众人的视线当中。
第一百七十九章 士气大振()
“冬装都已经准备齐全了,要是我父亲的话,肯定不会这么舍得下功夫。”杨馨拿着燕王府的清单,里面包括了一批新鞋,是按照司马季的要求制作的。分成不同的鞋码,着实费了不少功夫,而且造价绝对不菲。
“所以说你父亲就不知道舍不着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司马季瞄了一眼上面的东西,无所谓的道,“这种小事就不用再告诉我了,都要出征了,算计这些不合适。”
“妾不明白,你为何宁可自己讲不足补齐,也要进攻高句丽呢!”杨馨犹豫了一下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她是一个女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给你讲你肯定不太愿意听的例子,男人可以把女人和爱情分的很开,我之所以有这么多侍女,并不是我爱她们,只是因为我身体需要。真正特别希望和一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下本,这个时候就非常在乎对方的反应了。因为好感是相互的,不能单方面付出。”司马季一边想一边道,“对高句丽我已经下本了,就必须得到回报。而且我下本下的很大,一般的回报不足以让我动心。”
看到杨馨还是不明白,司马季又说道,“实际上河套之战如果仅仅是驱逐羌胡的话,早就应该打完了。完全可以将黄河放开,让羌胡回到草原。可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几十万人回到草原,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羌胡已经被重创的情况下,一旦返回草原可能会被吃掉,成为其他势力的养料,所以不要全歼而不是驱逐。对高句丽也是如此,现在你明白了么?”
费了半天吐沫,杨馨一副茫然的想了一会儿,还是烦躁的摇头道,“我不明白……”
“那就等我回来再说!”司马季暗自吐槽,要不说女人执政的时候就没有强大的时候呢。但一想不明白也好,全明白了他肯定会相当难受,谁愿意自己身边呆着一个贾南风?
“等我到了平州,把我要的侍女送过来,平州苦寒之地,本王的身体需要让人照料。”
“好!”杨馨压住心中的羞愤委屈,还说和自己两情相悦、自由恋爱,结果竟然还让自己把其他女人送到身边,哪有这样的。
司马季也很冤枉,自由恋爱比这个时代自由不就行了么!又没有强迫杨馨让自己睡,还给了杨馨时间,时常在一起互相了解,一个罪臣之女还想要什么。
实际上这个月份幽州仍然天气炎热,平州境内倒是好了很多,但也仅限于没有想象中的热,人们对东北有误解,以为这里冷,实际上东北的夏天一点不比内地凉快,只不过持续的时间稍短一些,想要天气转凉只要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燕王做好了冬天作战的准备,当然他并不希望所做的准备真能用得上。那些羊皮手套、狗皮帽子是花费不菲的,封国之内这两年狗皮都涨价了。
再多就不好意思了,封国的棉花今年的涨势才刚刚具备推广的价值,如果晚一年的话,司马季还可以考虑给军队配上冬衣,至于现在么,就看平州的积累了。
从南征回来之后,司马季就挥金如土,购买米、大小豆、大麦、胡麻、丝、绵、纹、绢、布、蜡等粮食和土特产,还抓紧挖掘封国的潜力,为了就是这一仗。所以他绝对不想失败,准备的东西这么多,就是为了把所有的事情都算计到。
又给杨馨撩下一堆任务,美其名曰我只相信家人的燕王,施施然的上路,顺着辽西走廊进入平州,他并不是第一次来,只不过上次是冬天,天寒地冻的赶路没空看风景。
这个走廊确实不适合大军开进,幸亏辽西郡现在还在晋朝手中,如果在敌人的手中,那光是出关就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情,以司马季观察,辽西走廊适合的行军规模,满打满算就是两万人左右,这种规模能保证反应及时,同时不会对幽州造成太大的负担,当然像是隋朝百万大军那样也不是不行,那就要看运气了,隋朝分兵二十四路,其操作难度远胜于萨尔浒之战的明军。
二十四路大军如果各自的人数差不多的话,估计一军也就是两万人。
五天之后,司马季悄悄地进入东夷校尉府所在的襄平,襄平一如往常,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当天晚上,东夷校尉府下属的各军将校,带着疑惑进入东夷校尉府邸,不知道自己的长官为何召集自己。
从春天开始他们已经被何龙折腾够呛了,时不时就集结一次,按照东夷校尉的命令,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对着高句丽秀肌肉,不少将校都心中不满,对何龙满腹牢骚,你这是烽火戏诸侯呢?把自己当成周天子了?
但是十几个将校进入府邸,却发现东夷校尉何龙和自己一样坐在下面,而首座则是一个很年轻的人,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有些和何龙熟悉的将校赶紧使眼色。
“咳……”何龙轻声咳嗽一下吸引了注意力,然后躬身见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