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将永世长存-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一边思考一边说:“所以,在不影响中产阶级的情况下,我们要降低房屋空置税,同时为了打倒资本家,还要提高个人多房税。”
“正确。”艾伯特微笑道:“我们收税不能收得太高,不这样就不会影响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们针对的是拥有多处房产的资本家,个人名下的房产越多,其收的税也就越多,如果是空置房,税收也会更多。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并不是房地产,所以到时候就算房地产大跌,对国家经济影响也不大,争取做到一人一房产,人人有房住。”
希特勒又皱起眉头说:“可是有的中产阶级就是依靠的出租房屋的资金来过日子,房租跌了,还有要收个人多房税,这不会影响到中产阶级吗?”
艾伯特摇头道:“不会影响到中产阶级,空置和拥有三套以上的房子才会收税,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十几套房子的人,至于房租跌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听起来是不错,但是会不会有什么漏洞呢?
有漏洞没关系,可以缝补,那会不会有陷阱呢?
艾伯特这个人其实和希特勒这见过几面,虽然两人的愿望都是希望德意志强大起来,可谓是“志同道合”,但政治家的话都不能相信,政治凶险,走错一步就再也起不来了,万一里面有陷阱,希特勒睬进去,艾伯特又卖队友,到时候就万劫不复了。
艾伯特,会不会是挖坑给希特勒跳?
回想了一下安全局对艾伯特的调查资料:出生于海德堡,曾经是一家报纸的主编,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信奉工会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多的是注意工人实际生活的改善,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道德观念。
艾伯特是个温和的社会民主党领袖,一生致力于实际工作,一直在争取为妇女争得选举权,为平民争取受教育的机会。
从安全局的资料上来看,艾伯特并非是一个阴谋家。
看来至少是现在,两人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你将成为此次改‘革的急先锋。”艾伯特目光如炬。
急先锋?
这话值得品味。
看来艾伯特是想把自己推到台面上来,中枪中弹的都是自己,自己有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可以对付国内的资本家、收拢财产,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军人,如果艾伯特能够获得军队的支持,那么就算这些资本家要造‘反也没有实力,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放弃炒房,投资其他行业,或者变成现金,携款逃到国外。
“你曾经是安全局的,最近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内务部、警察总局的合作是也来越多,有合并的趋向,你的朋友瓦耳特的权势也是越来越大,所以,你可以让他帮助一下我们,监视为富不仁的商人,房子他们携款逃到国外。”艾伯特冷冷笑道,看来他是不想给某些资本家机会了,要么破产被抓,要么转行。
“好的,我会联系他的。”希特勒决定全力和艾伯特配合了。
艾伯特自言自语道:“我是1871年出生的,和德意志立国是同一年,是德意志之子。我至今还能记得少年时期外国人对我们德国商品的怀疑,当我们向外国人推销我们国家精良耐用的商品时,外国人脸上不屑的眼神我至今能够回想起。不过我们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就依靠用心的商品、勤劳的人民,在经济上一举打败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存在,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不是虚假的经济数据,凭借的全德国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凭借几家吃人民血汗钱的垄断行业。”
希特勒听了艾伯特的念叨,深以为然,德国能够强大起来,靠的不是什么支柱产业,而是靠的品质,德国人生产的任何东西,都拥有着严格的品质,德国人的桥、德国人的船、德国人的炮、德国人的车——都是品质的代名词。
最后,艾伯特不怀好意地笑道:“希特勒,愿不愿意当市长啊。”
第七十二章 希特勒的市长之路()
艾伯特问希特勒想不想当市长,希特勒一时也迷茫了,并不能决定,但是兴登堡很快过问了这件事情,对希特勒说:“按照原则,获得蓝马克斯勋章的军人不得离开军队,但你违背了军人不得参与政治的原则,军队已经不适合你了,还是去地方为艰难的德意志做贡献吧。”
兴登堡的意思希特勒也明白,德国暂时打不了大规模战争,希特勒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相反,作为军队总司令,德国真正意义上的掌权者,兴登堡知道希特勒手中拥有不少经济资源,知道皇室给了他不少钱,所以兴登堡干脆把希特勒从军队中放出来。
这个时候,稳定国家最重要。
希特勒就这样,再次离开了军队。
他被艾伯特政府任命为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市市长,给了希特勒最大的权利,让其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为什么要被任命为市长呢?
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雷根斯堡西北部是弗兰克山森林、东边是巴伐利亚林山和波西米亚林山,辖区几乎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拥有大量木材和未开发的矿藏,地广人稀,还很荒芜。艾伯特和希特勒商量的结果,就是利用其便宜的劳动力把这个地区给开发出来。这个地方的土地是全德国最便宜的土地,而且大多数都是国有,这里可以修建大量房屋和工厂,树林也多,建造房屋的原材料也解决了。
希特勒也想去做不来梅和汉堡这两个城市的市长,这样方便管理自己的工厂,但是想了想不行,一方面沿海城市土地价格太高,建不了多少房子,另一方面这两个城市有他的企业,为了避嫌,是不能当这两个城市的官员的。
希特勒来雷根斯堡市担任市长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艾伯特所说的要他当急先锋了。
艾伯特作为德国总统,看起来官不小,实际权势却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是在德国战败时而被紧急启用的首相,并无根基,他所依靠的是德国工人阶级的支持,但他上任这一两年来,一方面迫使德皇退位、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致使****指责他为“民族的叛徒”,并一直反对他。
另一方面,****以其曾镇压工人起义并杀害许多知名的左翼领袖,而被指责其为“革命的叛徒”。
所以,德国国内的左右两派都不是很支持他,他能一直稳坐高台,除了有军队的支持,还有部分工人、平民、农民的支持外,还有个原因是他作为一个温和派,可以公正的处理国家的事务,暂时没有人选比他更合适总统的位置。
在议会中,支持艾伯特的议员本来就有些少,这下又要提出“危险”的改革,就更没有哪个议员愿意提出,艾伯特是一个政治老油条,也不会冒风险提出房屋税改‘革。
在议会中提出改革的,也就只好是希特勒。
要进议会提出改‘革,就要成为议员,成为议员就要参加民众的选举,所以,希特勒要成为雷根斯堡的市长,雷根斯堡本来人就少,通过搬迁和移民,让穷人们住得起房,就将会获得雷根斯堡绝大部分人的支持,他成为议员也就轻而易举了。
距离下一次选举议员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希特勒就要抓紧这几个月俘获人心。
“这可是我们德国最古老的石桥,你们看,对岸的圣彼得天主教大教堂是我们德国南部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雷根斯堡的副市长介绍道,副市长名叫维塞克利安,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一行人中,还有农业部部长、环境部部长、警察局局长等等二十多个人。
几乎在雷根斯堡市的主要官员都来了,令人好笑的是这些官员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五六十岁的老头,大部分都快到退休的年龄,看来雷根斯堡成了养老的好地方了。
是啊,雷根斯堡位于德奥边境,人口稀少,事务清闲,山林众多,环境幽雅,的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不过,对于那些年轻人,如果来这个地方当官,一般来就说明是被发配了,毕竟这个地方远离柏林,也没什么立功的机会,想要升迁,就十分难了。
希特勒也是一个年轻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来到市政府上任,大家都以为他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有些轻视,其中一个副市长就完全看不起他,想要夺权,把希特勒接到市政府,完全不让他做事情,副市长就处理了本该市长处理的文件,希特勒明白过来后,直接招来驻扎在附近的边境军队就把那个夺权的副市长给关押起来。
这一招完全雷根斯堡的政府官员吓傻了,一个市长,哪有权力命令军队?
后来,希特勒把兴登堡和艾伯特两人签署的命令给他们看,他们才明白过来,希特勒并不止是政府派来的市长,而且是兴登堡和艾伯特两人派来的市长,这一下,把所有官员都吓得规规矩矩的。
希特勒此次出任市长,在兴登堡和艾伯特的帮助下,获得了军队、总统府、政府的全力支持,比如可以自由任命雷根斯堡的官员、凭兴登堡手令可以调动不大于营的军队、成立民兵巡逻武装。
有了这些放权,希特勒就算是密谋造‘反都是轻轻松松的。
希特勒不是一个人来的雷根斯堡,施潘道三鹰、乔纳斯、海德、斯普丹顿也都来了。
叫来施潘道三鹰和海德是因为辅助他管理好城市,叫来乔纳斯,是希特勒准备成立一个救助机构让乔纳斯管理,虽然希特勒认识不少做生意的朋友,但他还是比较信任老班长乔纳斯,至于斯普丹顿的任务就是要大肆开发雷根斯堡,让更多穷人来到这个城市有房住。
还有,一战军神鲁登道夫也跟希特勒来到了这个城市,在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德国前线遭遇到从所未有的失败,以及保加利亚退出同盟国,这对与鲁登道夫来说是一个双重的打击,他的精神很快地垮下来,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丧失斗志的鲁登道夫被兴登堡和马克西米利安亲王强迫停职,旅居瑞典,撰写不少文章和回忆录,停战后,他又返回了德国,拥护极右翼的政策,并极端敌视现有政权。参加了所谓的“民族俱乐部”,计划密谋消灭魏玛共和国和建立军事独裁。
在组织一次暴动行动失败后,他被兴登堡勒令离开柏林,正好听说希特勒要去德国南部帮助穷人,给穷人建房子,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穷人什么都没有,也不怕失去什么,穷人更有激情,更容易利用,他也就跟着希特勒一起来到了雷根斯堡,看看有没有机会在这里发展力量,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穷人到来,他也就深居简出,一直在写文章。
“雷根斯堡其实是一个好地方,巴伐利亚州东南方向最大的城市,只是没有开发出来而已。”希特勒望着脚下流过的多瑙河感慨道,雷根斯堡其实地理位置不错,可惜境内太多山林了,也没啥特产,人口也少。
副市长维塞克利安说道:“在拿破仑时代以前,雷根斯堡可是德国南部的政治中心之一呢,是著名的自由城市,不过后来被拿破仑把它并入了巴伐利亚王国,从那时起,雷根斯堡就丧失了政治地位,越来越衰落。”
“会越来越好的,这块广大的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