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琉璃世琉璃塔 >

第39章

琉璃世琉璃塔-第39章

小说: 琉璃世琉璃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花知道十三经指的是儒家十三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论语》,《孝经》,《尔雅》,《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孟子》。不由睁大眼睛:“世子妃真了不起,学这么多”。

    朱高炽谦虚道:“她孕中无事,读书消遣罢了”,说着拭了拭额头的汗:“找本书可不容易”。

    莲花好奇道:“这里几千本书,是有什么顺序吗?”

    朱高炽摇摇头:“没有,就随便放着。”

    莲花问道:“为什么不归归类呢?”

    朱高炽看了眼朱棣:“归类不难,明儿叫几个人来分一分就好了。不过这里的书也不全,大部分都是经史子集,其他类别的很少”。

    莲花满脸崇拜,双眼熠熠,轻声叹道:“王府里这么多书,世子还觉得少?难怪我自小就听说,天朝的书籍自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煌煌何止万卷!那天朝哪里的藏书最多呢?”

    朱高炽笑道:“最多当然是京师最多,应天府有个文渊阁,是藏书最多的”,停了停又道:“但也是经史粗备,连子集也多缺,别的类别就更多散落在外的”。

    莲花惊讶:“那些散落的岂非可惜?不是要失传吗?”。

    朱高炽道:“是啊。不过若想把天下书籍都集于一体,这个工程太浩大了,怕不容易”。

    莲花想了想点点头:“是太难了,不过比失传的好。”

    朱高炽有些好奇地问道:“朝鲜也看汉语的书籍吗?”

    “是啊,书籍都是汉语的,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在我们那里称为‘吏读文字’,一般平民认识的不多”。

    轮到朱高炽惊讶:“朝鲜没有文字?那不大方便吧?”

    “是不方便,几时能有就好了”,莲花语带沉思。五十年之后即公元1446年,太宗李芳远的儿子,即朝鲜的世宗和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才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这中间是否有宜宁公主的推动,正史无记载也。

    莲花定了定神又笑道“世子知道吗?在我们朝鲜,天朝的书籍是相当珍贵的,一般人家都买不起”,说着有些腼腆:“我们家里书很少,经常要到宫里蹭书看”,一边指指手上的书:“象这么好的带书衣的包背装的书,只有王宫里有几本”。

    朱高炽连忙道:“那公主在这里尽管看好了,有喜欢的拿去无妨”。

    莲花伸伸舌头,难得地调皮:“那可不敢。有的看已经很幸福啦”。

    朱高炽不由笑,胖胖的脸上眼睛眯成了缝。

    朱棣在一旁含笑看着二人讨论书籍,并不多说,只是看着莲花手上的书,若有所思。

    他年朱棣登基后,果然按照莲花今日所说,在永乐二年集天下之书,包括纂集四库之书,购天下遗籍,兼收并取,动用朝野上下文人儒臣三千余人,历时六年,编纂成了《永乐大典》。该典籍保存了十四世纪以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各类书籍和百科文献。共计二万二千九百多卷,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每册大典约有五十页左右,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还有一层黄绢包裹,十分讲究美观。

    据说明成祖当日看到定稿,一动不动久久不语。那一刻,他是想起了多年前,窗含薄雪下的淡淡蓝色身影吗?

第四十三章 卅载僧已老() 
冬天的江南,也是北风凛冽呼啸,寒冷无比。天禧寺阔大古旧,更显得一片萧瑟凄清;圣感塔上枯草衰败,乌鸦缩着脑袋栖息在草间,时时露头张望。寺中不乏古树,树枝都是光秃秃的,衬着阴沉的天空,在北风中颤动;院子里地上原有些积水,结了薄冰,偶有僧人走过,都是小心翼翼地注意不被滑倒。

    天禧寺的格局,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禅殿,法堂,祖师堂,圣感塔;后面则是藏经殿,贮经廊,轮藏殿,禅堂,东西方丈,钟楼和僧院。慧远住在东方丈室,靠着藏经殿和僧院,方丈室和整个寺院一样,年代久远,失葺待修,门框和窗棂在北风中咯楞楞做响。

    玄信一早就听说慧远方丈病了,不能来早课,心里挂念,好容易带着众僧把早课做完,急急忙忙地就奔到了方丈室,跑得太快,在院子里险些摔一跤。一推方丈室的门,两扇门吱扭扭响着,几乎要掉下来,玄信忙扶住,又仔细关好,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慧远塌边。

    慧远躺在榻上,正昏睡不醒,玄信摸摸他的手脸,都是冰凉,不由一阵担心。这时一阵阵寒风直吹进来,玄信四顾望望,原来有几处窗纸破了洞,风正从这些洞里灌进来。这间方丈室本来空旷,只有地上摆了一排四个蒲团一只木鱼。慧远身为大明第一大寺院的方丈,竟是一无身外之物,两件僧袍和一件袈裟叠的整整齐齐地放在塌上脚边,盖的一个薄棉被上补丁摞补丁,已难看出原来的颜色。

    玄信叹口气,心里想着,也难怪生病,这么大年纪,这是硬冻出来的啊。急忙叫了两个小沙弥来,先把窗纸上的洞都补上,又拎了两个小泥火炉来放在塌前,一个炉上烧一壶水,等到水噗都噗都响的时候,好容易屋子里渐渐有了点儿暖意。

    这时玄知报了一床干净被子推门进来,轻声问:“师父怎么样?”玄信接过被子,轻轻地盖在慧远的破被之上,又摸摸慧远的手,不似刚才那么冰凉了,才答道:“好些了”。

    师兄弟二人,站在榻前,关切地看着慧远。北风仍旧吹得门窗格楞楞作响,二人找了些废纸,把响的厉害的几处门窗塞一塞垫一垫,总算声音小了些。回头看时,慧远不知何时醒了,目光温润,表情柔和。

    玄信连忙道:“师父醒了?好些了吗?”一边倒了杯水,吹凉了些,和玄知扶起慧远,让他喝了口水。

    慧远靠在榻上,微微笑着:“我没事,今天早课还好吧?”

    玄信道:“都好,就是玄行也病了,刚才玄知去看视过了,还好”。

    慧远咳嗽了几声:“天儿太冷,这可冻着不少人”。

    玄信赞同:“是,冷起来可比北方不差多少,偏又不烧炕”。

    慧远和一众玄字辈弟子都是自北平过来,习惯了北方的热炕。江南的冬天阴冷潮湿,却没有炕全靠硬抗,每年总有不少人生病。这类似今天的暖气供暖,北方说是冷,其实暖气开了屋里暖和得很,冬天倒比江南容易过。

    玄知问道:“师父想吃点什么?厨房里煮了粥,一会儿端过来。还有素包子”。

    慧远摇摇头:“我不饿。倒是这天这么冷,煮一大锅粥施粥吧,接济下路上冻饿的施主百姓”。

    玄信玄知对看一眼,都有些迟疑,玄信道:“向来惯例都是腊八施粥,这还有大半个月,是否有些突然?”

    慧远缓缓说道:“腊八那一天,所有寺院都施粥,天禧寺不过是锦上添花,凑个热闹,百姓也是来取个吉祥意的多,究竟真正需要那碗粥的有几个?我们佛门中人,从俗难免,也没有办法;可是始终要记得,慈悲心才是根本,这个冷天,这时候来喝粥的才是真正需要的,有些人也许喝了碗粥就能活下去”。

    玄知道:“可是这样肯定会有非议,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觉得寺院不事生产还是个阔主,听说朝廷要改为让寺里缴税呢”。

    玄信很惊讶:“缴税?师弟听谁说的?”

    玄知迟疑道:“我听灵谷寺的几位师兄说的。说是皇太孙上奏要限制为每僧只有五亩免赋税,超过部分要缴税”。

    玄信迅速盘算了一下:“那我们天禧寺要有一半地要缴呢,可不是小数目”,师兄弟二人一起看着慧远。

    慧远叹口气:“我先问你们,现在寺里的存粮有多少?”

    玄信想了一下:“有三十万担,大概够到明年春夏之交的”。

    “存银几何?”

    “每年的田产息入吃喝用是够的”。

    “却又是来。既入了佛门,第一便是要‘放下’,如果这身外之物的钱财都不能舍,还学什么佛?朝廷本来对寺院宽厚,所有田产都免赋税,可是究竟出家人要这许多财产做什么”。

    玄信道:“但寺里这么多地方都破旧待修,师父这方丈室,也该修一修了,到处漏风。还有圣感塔,已经歪歪倒倒了”。

    慧远想说话,却又是咳嗽不停,玄信连忙上前拍背顺气,好容易慧远止住了咳嗽,喘着气缓缓说道:“寺院,佛像,佛塔,这些当然重要,可终究是外物,自有自己的因缘,不要强求”,歇了一会儿道:“圣感塔不用修”。

    玄信有些疑惑:“就怕塌了啊,真的危险”。

    慧远还在喘气,半天才说话:“你们记得自超师父?”

    玄信想了想:“师父是说三十年前的那个高丽禅僧自超师父?”

    慧远点点头。

    玄信道:“记得。那时候师父和慧光师叔,慧勤师叔和自超师父常在一起。慧勤师叔和自超师父都是高丽来的,那时候汉语还说的不大好呢”。

    玄知也笑道:“我也记得,自超师父喜欢月白色的僧袍,特别爱干净,每天都要洗换。师父觉得他浪费时间呢”。

    慧远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面带笑容:“是啊,那时候大家都还年轻,也爱争论,一段经文理解的不一样,常常会争到面红耳赤。其实是误解了修行。。。”

    玄信不明白:“为什么争论就是误解了修行?”

    慧远叹道:“世间别无佛,心性是佛陀。只要心不被染,心有佛性,则自然成佛,经文的一点歧义有何要紧?那时候年轻,偏认为佛经字字都要弄明白,又偏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

    玄信和玄知对视了一眼,不置可否,两个人早晚课也好,带弟子诵经也好,始终觉得经文大义是一定要搞清楚的,怎么能和弟子说“一点歧义没关系”,岂不是乱套了?

    慧远不看他二人,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师门有一个代传宝塔,还是宋时传下来,师父临终时交到我的手上,说是此塔前来渡劫,要应在东北来的人身上”。

    玄信和玄知不敢打断,同时回想起当年师父送给自超的那个小琉璃塔,师父为什么送给自超师父?

    慧远继续轻声说道:“当时东北来的有慧勤和自超,可是慧勤无意挪动,只有自超跑遍了中原大地还要回高丽,我就把琉璃塔送给了自超,只盼自超能助此塔渡劫,了解一段因缘”。

    玄信忍不住:“那后来怎么样?”

    慧远摇摇头:“自超自回高丽杳无音讯,高丽听说也改了朝鲜”,看看两个弟子又说道:“十年前老衲到了天禧寺,看到圣感塔才发现,那个琉璃塔有几分型似圣感塔;师父当年还说,此塔再来之日,有一段大因缘,让我耐心等待,助此塔完劫。老衲却不知道,是要应在这圣感塔上吗?”说着又咳嗽起来,咳得搜肠刮肚,玄信玄知拍着慧远的后背,都有些担心。

    好容易咳嗽停住,慧远看着二位弟子缓缓说道:“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怕自己不一定等得到,你们记住,看到琉璃塔的时候要竭力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