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涅槃 作者:锦书写意(晋江vip2012-12-02完结)-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长道:“依我说,叔父不可不想。叔父无子,妹妹再好,总归要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叔父百年之后,谁为叔父传承香火?不若叔父续娶一房,一来府中有人照管,二来日后生下一位兄弟,也可使叔父这一房香火得以延续,岂不两全其美。”
林如海道:“我年已半百,没的耽误好人家的女儿。”
族长道:“说来也巧,我这倒有一个极合适的人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举人出身,做过县令,也不辱没了叔父。”
林如海道:“这样人家的女儿,正值豆蔻年华,怎肯给一个半百之人做继室。”
族长笑道:“要不侄儿也不能说巧了。这位姑娘说过一门亲事,偏还没成亲,对方就没了,再说的几家,家里皆不满意,就蹉跎至今,年纪已经二十有八,家里无法,不敢再托,才托我留意。我立时就想到叔父,这年纪岂不正好。”
过继
林如海不由意动,发妻撒手人寰,留下幼女无人教导,确实不便。本来他无意续弦,不过是因为知道好人家要名声,不可能把女孩嫁给他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但族长所说这个门第不差,只年纪大了,这般年纪只能嫁于人做继室,与自己却正好相合。不过婚姻大事,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回去需命人好生打探一番,因此道:“你婶娘刚去,续娶之事总要等一年孝期过后才好提及。”
族长却好似迫不及待,出主意道:“虽说一般说来续娶要等一年孝期过后,不过也有变通之法,在孝期三个月内也可迎娶。叔父家这种情况,还是早些娶回家去替叔父分忧才好。”
林如海心中就是一沉。孝期三个月内,乃是热孝,确实有热孝内可以续娶的说法,不过因是热孝,新娘子不能穿红,需为原配戴孝,叩拜原配灵位方能成亲,因此几乎没有人家会让女儿在对方原配热孝内嫁于人为继室,这是要被人讥笑的。好好的人家,谁会如此急切,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除非是别有隐情。原本有些意动,现在也没了,林如海道:“我林家书香传世,怎可如此行事,没的看低了对方。这话再也休提。”
族长还要再劝,林如海已经转头和族中长老聊起他事,只得作罢。
林如海无子,众人的话题不免转到他的香火继承上。辈分最高的六老太爷道:“大侄子不要嫌我老头子啰唆,你也这一把年纪了,膝下荒凉总不是长法。不若在族里过继一个,也好延续香火。”
过继一事,林如海不是没想过。幼子早夭以后,想到自己年纪不小,他已经绝了还会有子嗣的心,曾经考虑过过继,这也是贾敏会将锦绣给她当通房的主要原因。在贾敏想来,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怎么能平白便宜了外人,过继来的不知心性,以后还不知会如何对待自己唯一的女儿,不若让自己身边的大丫头生下一个记到自己名下,自己老来也有所依,且和黛玉有骨血之亲,日后女儿在婆家也有个倚仗。林如海虽然对自己还会有子嗣不报多大希望,但过继不是小事,他看好的族中子弟,人家亲父母还指着他顶门立户,不可能过继给他,那些想要过继给他的,他又看不上,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便丢开了手。
今日族里旧话重提,想到锦绣肚中不知是男是女,林如海也没有把话说死,只道:“我现在精神短缺,且考虑不到这些事情,过些日子再说吧。”
六老太爷却是有备而来,道:“子嗣大事,还是早定下来为好,你身子不好,过继了一个,也好有人帮衬你。我家老五有三个儿子,不愁香火,小儿子今年十六,过继过去就可以帮你办些庶务。”
林如海暗暗皱眉,在这些想过继孩子给自己的人家眼里,林家几代人积攒下的诺大家业就好似放在案板上的肥肉,人人都想咬一口。六老太爷说的这个孩子他早早命人探查过,那是油锅里都要捞钱的主儿,过继了他,不说自己家业最终便宜了谁,只要他不给自己招祸,自己就念佛了。
还不等他婉拒,族长已经道:“六叔公这话差了,叔父正当壮年,还是应该娶一房继室,生下小兄弟继承香火才是正理。”
六老太爷道:“大侄子是读书人,身子弱,这么多年都没有子嗣,现在希望就更小了。”
族长道:“叔公忘了,叔父是有过一个小兄弟的,不过没养住。”
众人一看两人已经把争执明面化了,那些想过继儿子给林如海的人生怕被六老太爷抢了先,忙忙地和林如海推荐起自家儿子来。场面一时混乱起来。
内有一家叫林淮的,论辈分是林如海的族弟,两人刚出五服,是族里和林如海最近的一支,素来和林如海保持着往来,关系尚可。林淮中过举人,可惜没考上进士,因家有良田,衣食不缺,不想白花银子走门路做官,就呆在家里做起了乡绅。因他身上有举人功名,很有几个同窗出仕,又有林如海这个一方大员的族兄,和地方官也能呼兄唤弟,在这一带很有些名望。林家族学就归他管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平平,只中了秀才,管着家里的庶务,老二却是很有读书天分,才二十六岁,去岁已经中了举。他已和林如海说好,过两年送老二去林如海身边,由林如海帮着找老师好生苦读,争取金榜题名。林淮身上有些读书人的傲气,很是看不上族里这些人盯着林如海家产,巴不得把儿子过继过去,好把林如海家业据为己有的模样。见现场闹得很是不成样子,再看看林如海似笑非笑的神情,林淮觉得面上很是过不去,便拍了桌子高声道:“今天是给海大哥饯行,这些事且以后再说。”
林淮在族里很有声望,众人闻言渐渐静下来。偏这里面就有林淮的庶弟,仗着自己是他亲兄弟这一点恬脸笑道:“大哥,我们也是为海大哥好,看着海大哥这般年纪没个儿子,我这不是为海大哥着急嘛。就说我家二小子,那聪明劲儿,过继给海大哥顶门立户也是我做兄弟的一番心意嘛。”
林淮气白了脸,还未开口,已有人不干了,“你家二小子聪明劲儿都用在调皮捣蛋上去了!还是我家三小子好,从小喜欢念书,方不辱没海大哥探花门第。”
众人立时又七嘴八舌分辨起来。
在众人的吵嚷声中,林如海慢慢站起身来,对林淮道:“天色不早,愚兄还要赶路,这就别过。”
林淮连忙起身,又羞又愧,道:“大哥千万莫往心里去。再吃几杯酒,总是兄弟一点心意。”
林如海道:“再晚怕要错过今夜的宿头。日后有机会,你我兄弟再聚不迟。”
林淮也知留不住,只得道:“我送大哥。”
族长也忙从人群里溜出来,一起恭送林如海,道:“我给叔父提的那事,叔父且好生思量,这是再好没有的机缘了。”
林如海点点头,不置可否,只命人去内院通知黛玉离开。
众人一见他走了,也没有争辩下去的兴致,都忙忙地涌过来和他道别。
不消片刻黛玉便在族长太太和一帮女眷的簇拥下来到了前面,大家施礼告别,林家父女和家里的车马会合,回扬州去了。众人也都纷纷回家。
林淮刚坐进自家车里,他庶弟就挤了进来,也不看他脸色,埋怨道:“大哥真不够意思,你和海大哥关系最好,也帮你亲侄儿说说话,等你亲侄儿继承了海大哥的家业,还能忘了你这个亲大伯的好处不成?”
林淮冷笑道:“若海大哥真是过继了你家老二,这亲大伯三个字我可当不起,到那时,你我都不过是他出了五服的族叔罢了!”
他庶弟耿脖道:“他敢!老子打不瘸他!没有老子为他忙活,它能享受那泼天富贵?”
林淮冷冷道:“到时你又凭什么打他?”
“凭我是他老子!”他庶弟回答得理直气壮。
林淮倒给他气乐了,“你这如意算盘打得真精啊,一面要把儿子过继给别人得到别人的家产,一面又让儿子还要当老子一样孝敬自己,你以为我朝律法是你写的不成?别说我没提醒你,到时你要是真这么做了,你儿子,当然,那是就是你的族侄了,就可以告你谋夺他人家产!”
他庶弟也有理,“他敢!状告亲生老子,他还要名声不要?”
林淮冷笑道:“这时你又想起名声了,过继儿子谋夺他人家产的名声就好听了?就是你儿子念在父子之情容忍你,他媳妇能容忍你吗?海大哥家的大侄女能容忍你吗?海大哥能容忍你吗?你不要当海大哥好性,他能做到三品大员,总理江南盐政,可谓是今上心腹,心机手段都不是你可以想象的。惹恼了他,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庶弟一缩脖,“你莫吓我,海大哥官再大,也不能草菅人命。”
林淮气道:“就你这不值二斤肉钱的人命还需要草菅,只告你个谋夺他人财产关进大牢,两板子就打得你去阎王那里。到时这帮和你一个心思的族人只怕还要拍手称快!”见他还要再辨,一挥手道:“行了,我不听你那些歪理。我只告诉你收起你那些歪心思,不要总听你婆娘挑唆,好生过你的安分日子,你那二小子,海大哥是看不上的。”
他庶弟不服道:“难道海大哥那么大家业就便宜了别人?”
林淮想了想,还是打算和他分析清楚,免得他做出傻事,连累了自己,乃道:“放眼族中意欲过继之辈,皆德行有亏,海大哥乃一届探花,最是爱惜羽毛,绝不会过继这样的子弟使自家百年清誉蒙羞,以我踹度,如果没有合适人选,海大哥宁肯膝下无子,也不会过继。”
“那他的家业?”
林淮道:“你莫忘了,他膝下还有一个大侄女。即使不招上门女婿,也可以和亲家说好,将来大侄女的孩子过继一个给林家,一样能继承海大哥香火,那才是他的骨血!”
接人
林如海父女风尘仆仆回到扬州官宅,跟去的一众下人俱都累得人困马乏,林如海便给他们都放了两天假。
回来第二天,林如海就请了黄大夫来给锦绣诊脉,确定锦绣已经有了两个多月身孕,不由大喜,顿觉精神健旺不少。当即就给锦绣配了两个小丫鬟,抬举做了姨娘,上上下下都称四姨娘。
黛玉一路车马劳顿,回来后就病倒了。不过她现在心气和前世不同。前世她只顾着伤心母亲仙去了,每日哀思难解,使病情一拖再拖,如今她却要想着不能让父亲再为自己操心,十分配合黄大夫的医治,因此上只半个月病就好了。病一好,黛玉就让人收拾出从前母亲常用的小佛堂,禀明父亲,自己要茹素一年,每日里在佛堂内抄两个时辰经书,为母亲祈福,也请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四姨娘肚子里的孩子。林如海听了大为感动,但不敢拿她的身体开玩笑,特意询问了黄大夫,黄大夫却道黛玉脾胃较弱,常吃素食可减少脾胃负担,也是不错。听得与黛玉身体无碍,林如海方允了。四姨娘听说,对黛玉大为感激,每日里也到佛堂陪黛玉抄经。
黛玉如此,她的老师贾雨村处境就尴尬了。黛玉本来有两个师父,一个是教女红的杜姑姑,一个就是教诗书的贾雨村。自从贾敏病重,黛玉停下所有课业侍疾开始,杜姑姑就请辞了,贾雨村想着这份教学生计活计轻待遇好,辞了这个,很难再找到这样称心的,既然东翁没有开口,他就选择了沉默,依然留了下来。一开始,府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