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境之王 >

第118章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118章

小说: 三国之北境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主公,”高览连忙站起身,向韩湛抱拳施礼:“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回到太守府之后,韩湛立即命人将夏侯兰叫到自己住处。看到屋里只有自己和夏侯兰时,韩湛开口说道:“夏侯校尉,本侯为了筹措军饷,组建了一支‘发丘军’,由你和典韦两人负责。典韦如今是发丘中郎将,而你则是摸金校尉。由于你当时人不在冀州,因此摸金校尉之职,暂时由令妹代领。”

    夏侯兰还是第一次听说“发丘军”,不禁好奇地问:“主公,什么是发丘军?”

    “负责挖坟掘墓,从王侯将相的坟墓里盗取金银珠宝。”韩湛一边观察夏侯兰的表情,一边慢吞吞地说:“用这些钱财来充实我军的军饷。”

    对于韩湛给自己安排的新职务,夏侯兰沉默了许久,最后终于点着头说:“好吧,既然主公成立的这支‘发丘军’,连你我的大哥赵子龙都没有反对,那就证明这支兵马还是有成立的必要。主公请放心,末将只要一回到冀州,就立即从舍妹的手中,接替摸金校尉之职。末将一定会竭心尽力,协助典中郎将统率好发丘军。”

    韩湛在馆陶城内停留了两天,每天不是到军营视察,就是到民间去嘘寒问暖。这天刚和夏侯兰从外面回到太守府,就看到陈震迎了上来,激动地说:“主公,单福先生回来了!”

    “单福先生回来了?!”听说徐庶重新回到了馆陶,韩湛顿时喜出望外,连忙一把抓住陈震的手臂,激动地问:“他如今在什么地方?”

    “就在正堂之上,”陈震的话还没有说完,韩湛已一阵风似的从他身旁跑过,朝着正堂狂奔而去。

    韩湛冲进正堂时,见有两人坐在几案旁,正在低声聊天。听到有人进来,都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望向进来的人。

    当看清楚来人是韩湛后,徐庶连忙站起身,准备向对方行礼。没想到韩湛直接冲到了他的身旁,抓住他的手臂高兴地说:“单福先生,您终于回来了,真是想死本侯了。”

    徐庶和韩湛寒暄了几句后,转身指着坐在旁边的同伴说道:“亭侯,单福为您引见一下,这位便是在下的好友,颍川石韬石广元。”

    “原来是石先生啊!”听说这人便是石韬,韩湛连忙上前向他施礼:“本侯这厢有礼了!”

    见到韩湛朝自己行礼,石韬连忙站起身回礼:“亭侯客气了,石某不敢当!”

    等众人重新坐下后,韩湛望着徐庶迫不及待地问:“单福先生,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啊?”

    徐庶和石韬对视一眼后,笑着问韩湛:“不知亭侯打算为在下安排什么工作?”

    得知徐庶愿意帮自己,韩湛连忙说道:“本侯打算近期在冀州为兵士们授予‘永业田’,正愁没有合适的人选负责此事。既然单福先生来了,本侯就打算将此事交给先生来负责,不知先生愿意否?”

    徐庶听到韩湛提到“永业田”,便皱着眉头问坐在一旁的陈震:“孝起兄,不知何为‘永业田’?”

    陈震笑着向徐庶解释说:“就是授予将士们的土地,可以世代承耕,永不收授的田地。此事,据陈某看来,非单福先生不能完成啊。”

    在搞清楚了“永业田”是何物后,徐庶点了点头,对韩湛说道:“蒙亭侯不弃,单福愿意为亭侯效犬马之劳,竭力搞好分授‘永业田’之事。”

    见徐庶答应了自己,韩湛又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石韬。别看此人在三国演义里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但他既然能成为徐庶和诸葛亮的好友,想必能力还是有的。因此他笑着问石韬:“广元先生,不知您可否留下来助单福先生一臂之力?”

    石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朝徐庶望了一眼,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徐庶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石韬可以答应此事。看到徐庶的表现,石韬打定了主意,准备留下来与徐庶共进退。他连忙站起身,向韩湛拱手施礼:“多谢亭侯好意,吾愿意被冀州尽一份力。”

    如今既有徐庶来投,又有一位能力不差的石韬愿意为自己效劳,韩湛顿时喜不胜收,连忙对陈震说:“陈太守,今日有单福、石广元二位先生前来投效我军。你此刻不速速整治酒食,好好地款待他们,还更待何时?”

    在韩湛端起酒樽,准备向众人敬酒之时,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连忙给徐庶和石韬打预防针:“两位先生,冀州初定,官职还较为混乱,需要时日逐步调整。若本侯给尔等所授官职过低,还望不要怪罪。”

    “亭侯说哪里话,”徐庶客气的说:“我们为亭侯效力,乃是为了匡扶汉室,官职的大小,倒也无关轻重。”

    见徐庶如此通情达理,韩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将手里的酒樽高高地举起,对着徐庶、石韬说道:“二位先生,请共饮此杯!”说完,一仰头,便将酒樽里的美酒喝得干干净净。

第0165章 刺客身后的神秘主谋() 
    高览遇刺一案,除了被当场击杀的几名刺客外,剩下的刺客都消失在馆陶城的大街小巷里,从此了无音讯。别看陈震担任太守后,曾派出官差查办此事,但始终没有丝毫的线索。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起案子将成为一起无头公案时,意外的转机去出现了。

    韩湛即将返回冀州,自然有很多事情要向陈震和高览二人交代。正说话时,一名差役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陈震禀报说:“启禀太守,外面有一位妇人求见!”

    “一位妇人求见?”陈听完差役的禀报,有些不悦地问:“她找本官有何事?”

    “回太守的话,”差役小心翼翼地回答说:“她说看了外面张贴的布告,特地来通风报信的。”

    差役的话,让韩湛立即想起,他昨日让陈震在城里张贴榜文,悬赏捉拿隐匿在城中的刺客。绑缚刺客到官府的,赏五十金;通风报信的,赏十金。没想到榜文刚刚张贴出去一天,居然就有人来通风报讯了。

    韩湛连忙吩咐差役:“去将那位妇人请进来!”

    不一会儿工夫,差役便带着一名年轻的妇人进了大堂。妇人跪在大堂中间,头贴在地面,战战兢兢的说:“小妇人参见各位大人。”

    “免礼!”陈震在得到了韩湛的示意后,开口说道:“堂下妇人不必拘礼,有何事尽管向本官道来!”

    “多谢太守大人。”妇人说完后,直起了身子,有些紧张地说:“在小妇人家旁边的院子里,前两月住进了十几名粗鲁的汉子。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平日里深居简出,除了买柴米油盐,几乎都不出门。小妇人昨日看到了太守张贴的榜文,觉得他们形迹可疑,便前来向大人报讯。”

    坐在一旁的韩湛,看着这位报讯的妇人,有几分面善。等对方说完后,他便开口说道:“这位妇人,本侯见你有些面善,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

    妇人听到韩湛的声音,盯着他看了好一阵,随后惊呼道:“你,你不是涉国令吗?为何在此处出现?”

    “堂下妇人休得无礼!”陈震见到妇人有些失态,连忙出声制止:“此乃新任冀州牧、漳水亭侯韩大人。”

    没想到妇人听陈震说完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果然是涉国令。大人,你真的不认识小妇人了吗?”

    韩湛仔细地打量着妇人,脑子里在快速地思考着,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女人,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熟悉呢?

    妇人见韩湛没有认出自己,连忙提醒对方:“大人,你可还记得在涉国县时,我家兄弟被几个泼皮所害,还是大人主持公道,判了他们死罪,还是赠了十金给我们。”

    经妇人这么一提醒,韩湛顿时想起对方的身份,他用手指着妇人,笑着说道:“本侯想起来了,你是十三郎的胞姐陈氏。”想到陈家那个楚楚可怜的小寡妇,韩湛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不知你家弟妹王氏如今可好?”

    陈氏见韩湛不光想起了自己,甚至还想到了自己的弟妹,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我弟惨死,到现在连尸首都没找到。家中的一对孪生女儿,只有靠王氏给人做一点针线活来养活,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当初结案之时,本侯不是赠了你们十金吗?”韩湛心说十金在这个朝代,可以买一套好的宅院,结果才过了半年多,你们就把这些钱都用光了。因此用不悦的语气问道:“怎么这么快就用光了?”

    “回大人的话,”陈氏从韩湛的语气中,听出了他的不满,连忙解释说:“王氏说涉国县乃是伤心之地,不愿再留在那里,我们便离开了涉国县,准备前来馆陶定居。谁知在半路遇到了山贼,我们随身的盘缠被抢光了,只好一路乞讨回到了馆陶。”

    听完陈氏的经历,韩湛不禁唏嘘不已,他望着陈震说:“孝起,立即安排差役,跟着这位妇人回她的住处附近查看。若那些人真是漏网的刺客,便立即将他们捉拿归案。”

    高览等韩湛说完后,艰难地站起身,拱手说道:“主公,那帮刺客的身手了得,仅仅靠一帮差役,恐怕难以奈何他们,不如再调些兵马同去吧。”

    “主公,”坐在一旁的夏侯兰也站起身,主动向韩湛请缨:“末将愿意亲率五百兵士,去捉拿这帮刺客。”

    韩湛向陈氏了解了那里的地形后,立即吩咐夏侯兰:“夏侯兰,你离五百兵马封锁那里的街道,许进不许出,绝对不准任何一个刺客逃出去。”

    见韩湛同意了自己的请求,夏侯兰高兴地说道:“末将遵命。”

    韩湛又扭头望向了陈震,对他说:“孝起,夏侯校尉带人围住刺客所住的院落之后,由您手下的差役冲进去抓人,若遇到抵抗,一律格杀勿论。”

    两炷香之后,夏侯兰带兵封锁了陈氏家所在的街道,将闲杂人等都赶回了自己的房间,有一名都伯带领一百兵士围住了陈氏所说的院落。

    院子里有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正在劈材,听到外面有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扭头望去,只见院外出现了成群的官兵,似乎准备将院子围起来。他知道事情不妙,连忙打了个唿哨,提着斧头就朝官兵冲去,企图趁乱杀出一条血路。

    亲自带队的夏侯兰,其实并不太相信陈氏所言,以为她是为了重赏,而来报告的假消息。此刻见一彪形大汉提着斧头冲出来,连忙喊了一句:“列阵!”

    随着他的喊声,手持盾牌的刀盾兵立即快速地排成一排,举起了手里的盾牌,而后排的长枪手,则将长枪从盾牌的缝隙中伸出去。彪形大汉冲到队列前,二话不说,举斧便砍。被他劈中盾牌的刀盾兵,虽然被震得手臂发麻,但还是咬着牙,将手里的刀朝前砍去。与此同时,他身后的两名长枪兵也用长枪捅向了大汉。

    身中两枪一刀的大汉惨叫一声,手里的斧头落在了地上,身体停住不动。等刺进他身体的长枪拔出后,他便仰面倒了下去,鲜血从身上的几个窟窿不断地涌了出来。

    待在屋子里的人听到大汉的唿哨声,知道外面出事了,也纷纷手持武器冲了出来。等冲到院子里一看,外面居然是一支军队。论起单打独斗,外面的兵士四五个都打不过他们一个,但面对如此严谨的队列,他们却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有两个不信邪的,挥舞着手里的兵器,试图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