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应元入宫当太监的目的只有一个,过上常人难以企及的富贵生活。这魏忠贤南下凤阳,只携带了这么些财物,打死徐应元也不相信,魏忠贤在京城之中没有后手。
因此魏忠贤说出了大富贵三个字之后,徐应元看看离自己一步之遥的房门,又看看魏忠贤。终于还是咬着牙回到了自己位置上坐下了。
徐应元还没坐好,就急切的对魏忠贤说道:“老魏,你可不能晃点我。你要是拿什么大富贵,忽悠我去做什么对陛下不利的事,告诉你,想都别想。你要是真有那种打算,趁早别出口。我们就此一拍两散,你我之间的交情也就在今日完结了。”
对于徐应元的大呼小叫,魏忠贤不以为意,他笑容满面的说道:“对陛下不利?你还真是想多了。现在最希望陛下长命百岁的,就是我魏忠贤。陛下若是有什么不测,难道你以为我还能好端端的坐在这里喝茶吗?”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这么回答,才稍稍放下心,重新盘起了腿,准备好好听听,魏忠贤到底想要说什么。
看着徐应元重新坐好之后,魏忠贤决口不提大富贵,反而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大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内廷凭什么可以在朝堂上和士大夫相抗衡?”
徐应元虽然好酒好赌,但是他能混到崇祯身边贴身太监的位置,基本的政治眼光还是具备的。
虽然不明白魏忠贤的问题和大富贵有什么关联,但是徐应元还是出口说道:“内廷能在朝堂上抗衡外朝文官,一是因为有陛下的信任;二是因为有祖宗传下来的法度,这司礼监批红之权,正是为我内廷制衡外朝之设。”
魏忠贤微微颔首,然后追问道:“还有呢?”
徐应元顿时有些吃惊,他狐疑的看了魏忠贤一眼,然后沉思了片刻之后,才摇着头说道:“恕杂家愚钝,实在不知内廷还有什么可以制约外朝的方式。”
魏忠贤这才开诚布公的小声说道:“陛下的信任这是天数,谁也不能保证陛下能永远相信你。而祖宗留下的法度虽好,但是也需要人去操作。内廷能够抗衡外朝的关键,是上下一心。陛下同我等内宦朝夕相处,要是我等每个人对陛下说同一个人的坏话,哪怕这个人贤如仲尼,陛下也会心生疑虑。是以,虽然我大明皇帝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则大明是内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对。”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的言论,顿时吓得跳了起来,“魏公公休得胡言,你这话要是传了出去,就算是先帝都保不住你。”
魏忠贤看着神情慌乱的徐应元,到这个时候还不忘记压低声音和自己说话,不由感到有些可笑。“内宦之中,已经无有敢于和士大夫争夺治国权柄的人物了吗?”魏忠贤心中不由生起了如许明悟。
在徐应元的指责下,魏忠贤的神情毫不动容,他的这种镇定,都让徐应元有一种错觉,似乎是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
看着徐应元稍稍平静了些,魏忠贤才继续说道:“想要大富贵,却没有大担当,看来我是错看了徐公公。既然如此,徐公公就请自便吧。”
原本有些犹豫不决,考虑是不是就此离开,不再听魏忠贤说这些让他心惊肉跳的言语时,这魏忠贤的激将法到终于激发了徐应元一丝赌棍的本性。
“都已经听到这个程度了,也罢。干脆就听个完整的,实在不行,最后我就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难道魏忠贤还能自己站出来指证我不成,对我说起这些的他,罪过可比我可大多了。”徐应元盘算了下,终于还是坐了下来,不过这次他坐的姿势非常的拘谨,似乎随时准备起身离开一样。
魏忠贤对于徐应元的表现视若无睹,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云雾茶,自顾自的接下去说道:“我大明的士大夫从开国初年被勋贵压制,到了如今却力压勋贵,独揽朝政。靠的是座师门生制度的政治传承。而我内廷和外朝争权百多年,虽有起落,但也不至于同勋贵一般一蹶不振,何也?乃是因为我内廷也有自己的传承。
虽然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但是换的不过是几个首领太监,内廷各衙门真正负责做事的管事太监,始终是那几位义父子相替的老人。宫内二十四衙门,只要抓住了这100多位些管事太监的心,内廷就在你的手心之中。”
徐应元一脸狐疑的看着魏忠贤,“老魏,你可别蒙骗我。我自小入宫,怎么就没听说过你说的这些言论?”
魏忠贤抬头对着徐应元微微一笑,“宫中是什么地方,这种秘要,除了内书堂一代代前后辈之间的口口相传,谁敢落于文字,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徐应元这才觉得魏忠贤似乎并没有欺骗自己,他不由点了点头,但是随即他又发怒的对魏忠贤说道:“好你个老魏,差点就被你骗了,既然是内书堂前后辈之间口口相传的秘闻,你一个没上过内书堂的白身,如何知道的如此详细?”
魏忠贤脸上闪过一丝奇异的神情,但是他对于徐应元的指责并没有动怒,而是轻轻的说道:“杂家原本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当日魏朝一时口快,在客氏面前透露了口风,杂家自然也就知道了。当日义父王安属意魏朝接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可惜先帝更为属意杂家,又加上义父对魏朝所说的秘要,被杂家所知道了。杂家不过稍稍布局,义父就不得不屈服,退位让贤了。”
对于魏忠贤的解释,徐应元有些半信半疑,但是魏忠贤自己揭穿了当年上位的**,想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不过徐应元依然怀疑着问道:“既然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老魏你下台之后,宫内以王承恩最得陛下信任,为什么杂家从来没见过有管事太监主动向王承恩效忠的呢?”
“因为谁也不知道先帝会英年早逝,而信王会继承大统。王承恩不过是被内书堂淘汰的人选,自然就不会于闻这些秘要了。更何况他还差了一件东西,那些宫内的管事太监虽然各有传承,但是从来没有所谓主动效忠一说。他们贸贸然的跑去向王承恩效忠,王承恩敢接受吗?”魏忠贤的反问让徐应元有些张口结舌,他现在似乎有些相信魏忠贤的说辞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重要,没了它,内廷就变一团散沙了?”
魏忠贤摸索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件褐色羊皮作为封面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显然常常被翻阅,书页的边角都有些磨损了。魏忠贤依依不舍的抚摸了小册子许久之后,才咬牙切齿的把小册子推到了徐应元面前。
徐应元看着这薄薄的小册子,大为不解,他手指按着册子说道:“拿着这么本小册子,就可以掌握内廷?”
魏忠贤摇了摇头,说道:“是有了这本册子,再加上陛下的信任,你才能掌握内廷。没有陛下的信任,你拿着这本小册子,就是一叠废纸罢了。”
徐应元顿时泄气道:“原来你是想让我把这本小册子转交给王承恩吗?也是,杂家献上这本小册子,倒是能博得王承恩的好感,得到一些好处,但是这离大富贵可就差远了吧?”
“若只是请你把这本内宦录交给王承恩,杂家又谈什么送一场大富贵给你。杂家说的大富贵,可不是这么掺杂水分的。”魏忠贤摇着头说道。
第125章 衙门改制()
“你徐应元好歹也是陛下身边的近侍出身,为什么要对王承恩俯首贴命?陛下的信任虽然难得,但是对于你徐应元来说,想要赢取陛下的信任,却要比其他人容易的多。毕竟你也在陛下身边待了10来年了。”
徐应元听了魏忠贤的话,脸上的神情变幻了不少,不过最终他还是叹息着说道:“杂家当年没想过陛下会继承大统,因此在陛下面前做事不如王承恩尽心尽力,而陛下又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对于杂家这种好酒好赌之人,陛下天生就不愿意亲近。到了现在,再想和陛下亲近,已经是晚了。”
魏忠贤却笑着说道:“你现在在想和陛下亲近自然是晚了,但是想要获取陛下的信任却不难,我正有一件大功劳让你可以获取陛下的信任。有了陛下的信任,再加上这本内宦录,你就能掌握内廷十之七八的力量,那么就算是王承恩,也要对你顾忌三分…”
正是听了魏忠贤的诱惑,徐应元才一回京城就迫不及待的来求见陛下,以银库的秘密来换取崇祯的信任。希望真如魏忠贤所说的一样,能够获取一场大富贵。
然而徐应元在见到了银库中的藏银之后,却本性发作,想着要从中捞上一票,结果却把自己给陷进坑里去了。
徐应元放下了手,终于向着自己的居所走去了。到了这一步,只要他不想成为对王承恩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也只能按照魏忠贤给他设计的道路走下去了。
朱由检吃了一碗面食之后,才感觉自己活了过了。他让吕琦撤掉了餐具之后,对着王承恩问道:“接下去,今日还有那些安排?”
王承恩拱手说道:“回陛下,根据陛下的命令: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这八个衙门的管事太监,已经准备好了,如何重新整备所属衙门的计划书,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见他们?”
“也好,你去安排他们过来吧,让他们一个个来和我谈。”朱由检心情放松的说道。
王承恩出去安排召见的管事太监时,朱由检发觉吕琦似乎有话想说,但是又犹豫不决的样子。
“吕副管事,是有什么事想要对朕说吗?”朱由检看不下去吕琦犹豫不决的样子,终于发声问道。
“陛下,小臣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向陛下禀告。”吕琦难得露出了一丝苦恼的模样,对着崇祯说道。
朱由检的好奇心被吕琦吊了起来,“说说看,也许朕能给你出出主意?”
“小臣答应了某人,要对陛下保守一个秘密,但是小臣又不想对陛下有所隐瞒。所以不知应该怎么做,请陛下给小臣明示。”吕琦认真的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朱由检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吕琦在混堂司干了20多年还是一个烧火的杂役了,这种事也是能向当事人请教的吗?
朱由检觉得吕琦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不过看着吕琦认真的样子,他终于思考了下,才说道:“那要看你这位朋友要你保守的是什么秘密,如果是私人的**,当然应该遵守诺言。但是如果是公事,这种承诺自然是无效的,私谊不能高于公义吗。”
听了崇祯的话,吕琦终于放下了心中为难的犹豫。他本来就是想要让崇祯给他一个理由,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坦白出来了。
吕琦一五一十的,把今天在银库中徐应元说的话,全部告诉了崇祯。
朱由检不由摇了摇头,哑然失笑的说道:“徐应元这个人啊,我还以为他转了性子…”朱由检说到这里就霍的住了嘴。
他从桌上翻出了一本小册子,找到了之前把徐应元记录上去的名字,拿出铅笔在上面画了一道,他心中想着:“还打算让徐应元去筹建银钱兑换所呢?现在看来,涉及到金钱有关的事务,不可以交给他去办,否则只是害人害己而已。”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朱由检对着吕琦说道:“把你刚刚说的事都忘记了吧,就当你什么都没有跟朕说过。”
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