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们攻击大阪不顺利时,袭击了阿部正次军的军队配合大阪守军攻击他们的背后,恐怕就是全军遭到败退的时候了。
因此,现在应当停驻于原地不动,然后催促义直殿下的后军尽快赶来。等到两家合一之后,再行攻城不迟。
木俣守安还向井伊直孝说道:“殿下之所以令本军迅速南下,用意不过是趁着忠长殿下被擒,大阪军民之心未定,我军突然出现于大阪城下,城内必然有摇摆不定之人向我军投诚,从而无血开城罢了。
但现在阿部正次大人的军队遇袭覆没,大阪城内的军民士气必然高涨,而我军士气反而低落了。局势已经同殿下出发之前大不相同,所以臣以为,原先的计划应当作出修改,现在应当慎重对敌才是。”
庵原朝真也向井伊直孝劝说道:“我军迅速南下,随行携带的粮食只有五日,之后还需通过淀川继续转运粮食。
现在西面的友军被敌人所击破,我们再离开淀川一线,一旦敌军继续沿着淀川北上,掐断了淀川上的运输通道,到时恐怕就不是我军要不要进攻大阪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安然撤回京都的问题了。
臣以为,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向义直殿下求援之外,还应当另派一支部队渡过淀川。一是收拢残军;一是监视淀川西面,防止敌军潜越至淀川上游啊。”
对于几位家臣的建议,井伊直孝思索了半天认为还是正确的。但是他拒绝了让阿部正次过河去收拢败军的建议,而是命令长野业辉带领八百人渡河收拢败军。
井伊直孝之所以这么决定,是他在心里认为阿部正次确实老了,已经没有了当年第一个冲入大阪城的勇气。否则的话,就不会连被谁击败,袭击的敌军究竟有多少人都没搞清楚,就丢下部队跑路了。
井伊直孝担心让阿部正次过河收拢败军,要是被昨夜偷袭的敌军再进攻一次,估计他还会丢下部队逃亡,那样本军的士气就真要全毁了。
随后井伊直孝令庵原朝真在淀川上再修两座浮桥,以确保淀川东西两岸的往来畅通。又令阿部正次、西乡重员带领三千人马向大阪城前进五里再立一营,以观察大阪城守军的东西。
而他和木俣守安带着主力坐镇于淀川东岸的老营之中,观望大阪城守军和袭击阿部正次的军队,到底谁会先动手。井伊直孝决定,那只部队先攻击他,他就带领老营的主力先进攻那只部队。
李晨芳的这次夜袭可谓是非常成功,他这边出击的部队伤亡了30余人,但是阿部正次军这边却被俘了3000多人,死伤者近千人,主要是黑夜中自相践踏出现的伤亡,还有两三千人四散逃走了。
不过对于现在的大阪来说,俘虏太多也是一个问题。一下俘虏了这么多人,对马上就要迎来大战的大阪城来说,还真没有地方关押他们。
李晨芳思考了半天,决定除了那些武士之外,还是将被招募来的足轻放回。一来这些足轻本就是被强迫而来的,本身也没犯下什么罪过,现在也只是一心想要回家而已。
二来失去了地头的指挥后,其他地方的武士根本指挥不动这些足轻。不是同乡地头出身的武士,连他们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拿什么去约束他们服从命令。只要他们从战场上逃走,那些武士就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家乡。
不过就在李晨芳思考如何释放这些足轻的时候,左信孝、松浦信元、沼田兼一等部下就来求见他了。
脸上的烟灰都还没有擦去的松浦信元,看到李晨芳后便忍不住大声说道:“大人,眼下可是迫退井伊直孝军的大好时机啊。阿部正次军一败,淀川西岸对我军来说就是一片坦途。
趁着井伊直孝军尚没有反应过来,我军现在沿淀川北上,就能掐断井伊直孝军的粮道。井伊直孝军匆匆南下,随行的粮草必定不多,一旦粮道有被断绝的威胁,不是发兵追击我军就是返身退却,此次出击也就徒劳无功了。”
左信孝也是点头赞同道:“大军一退,想要重整旗鼓再来,恐怕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现在的天气降温很快,等到幕府整备军队再度南下,恐怕就是下雪的日子了。雨雪天利我而不利彼,幕府军在寒冬中不可能同我军相持下去,终究还是要退去的。”
李晨芳听完了几名部下的建议之后,低头沉思了许久才幽幽说道:“兵贵胜,不贵久啊。把战争拖过这个冬天,对我们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时间一长,变数就多,士兵的倦怠厌战之心也就出来了。
我军击破阿部正次军之后,井伊直孝现在就成了孤军之势,若是就这么简单的将之逼迫回去,恐怕下次卷土重来的时候,幕府军就没有这么多破绽了。”
左信孝不由开口询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想要将井伊直孝的人马也吃下去么?这只军队可不比阿部正次的部队,以他们现在的士气,恐怕很难给我们动摇军心的机会。”
李晨芳思考了许久才说道:“井伊直孝军现在的营地,过淀川五、六里外还有一条同淀川平行的安威川。如果我们在安威川西岸修建营地,你们觉得井伊直孝会怎么做?”
左信孝拿着指挥刀在地上简单的划出了附近的地形之后,便在安威川上游划了一个圈说道:“此地河水最浅,若我是井伊直孝当分兵于此,即可以监视我军动向,又能阻止我军北上断绝淀川粮道。”
李晨芳看着地面上的地图思考了许久后说道:“左信孝你去告诉那些俘虏,就在安威川西岸修建一座容纳万人的大营,只要他们卖力干活,下午就释放100人让他们回家。
另外将俘虏中的武士头目全部挑出,交给船队带回大阪去。让他们大张旗鼓的押着武士进城,告诉大阪市民,我军已经击溃阿部正次军。
再派出五队哨探,监视井伊直孝军在淀川西岸的全部动向。松浦信元和、沼田兼一两部驻扎于大营以西一里之外,等候我的命令…”
击溃阿部正次的敌军在安威川西岸修建大营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井伊直孝的耳中。对方没有立刻率军北上,让井伊直孝心中算是松了口气,一边下令加快浮桥的建设,一边则令已经渡河的长野业辉部移动到安威川上游浅水处,以扼制对方北上。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长野业辉突然发觉对方正在修建的大营中跑出了百余人,顺着安威川跑向了自己这边的营地。这令他大吃一惊,顿时派人前往拦截。
将这些人带回来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就是被俘的阿部正次军成员。担忧对方混杂了奸细进来的长野业辉,还特意送了几人过河让阿部正次分辨。
虽然最终确认了这些人的确是阿部正次军的成员,但是他们也没得到多少优待。因为他们是被敌军主动释放的,长野业辉担心他们之中有人被敌军收买了,便将他们约束在了一处,当成了苦力使用。
这和那些先期逃回的士兵待遇相差实在太大了,原本还算守规矩的被释放的足轻们顿时不满了起来。不过因为自己这边人数较少,长野业辉的部下较多,这些人的不满也只能挂在嘴边。
但是很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每隔一两个小时,对面就不断的释放几十名俘虏出营,这些俘虏还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一出了敌军的大营之后,就分散逃跑了。
长野业辉刚开始还次次出兵拦截,不让一个俘虏逃到本营的北面去。但是等到天色黑下之后,他的部下就开始疲惫不堪起来了,对于那些远远绕开离去的俘虏们睁一眼闭一眼,不再卖力去追了。
而在拦截下的俘虏达到4、5百人之后,这些阿部正次军的败兵们顿时就胆壮了起来,开始同监管他们的士兵争执,要求获得食物和衣物。
长野业辉这才意识到,这些两手空空的被俘士兵们才是他最大的麻烦。他原本想要将这些人送去淀川东岸的老营看管,但是看守浮桥的庵原朝真反对在夜间移动不可靠的人员。而老营也就临时运输了一小部分粮食给他,其他的让他等到天亮再说。
见到老营和同僚都是这个态度,长野业辉终于默许了部下不再拦截北返的逃兵,甚至于连有些想要主动归营的士兵,也被他的部下远远的驱赶了出去。
第322章 鼓动逃兵()
当天色大亮的时候,在安威川上游的一片桑树林边缘,近千穿着不同服饰的士兵分成了十多个团体散落在这片空地上,各自围坐在一起放松的休息着。
这一夜大阪军释放了千余俘虏,由于夜色的关系,无法分清道路的他们为了避免迷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沿安威川北上。
这些俘虏中除了极少数人想要返回幕府军去,没有逃离的太远,大多数士兵宁可忍饥挨饿也想回家去,因此一直远离了幕府军的营地才停留了下来。到了天亮之后,这些士兵们就自动的汇聚在了一起。
由于大阪军释放俘虏的时候打乱了所属,因此跑出来的这一大群人之中相识的并不多,大家都是按照被释放的批次团坐在一起。天色黑暗的时候,大家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但是当太阳升起之后,不少人就发现,被释放出来的同伴中,也并不都是两手空空,起码有三队人还携带着武器。
这些携带武器的同伴,虽然穿的服饰和他们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却并不像他们这么精力疲惫,东倒西歪的躺在了地上,而是依旧保持着警戒。这使得没有武器的众人起了畏惧之心,下意识的远离了这三队人。
三队人最中间的一个小圈子内,松浦信元有些焦虑的对着身边坐着的李晨芳说道:“大人,沼田兼一所部依旧还没消息,也不知道他们昨晚走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们的哨探已经侦查过附近的状况了,从我们这里出发,东面偏北一些,大约2公里的距离就是淀川上的一处渡口,对面就是枚方宿场。
不过驻守在宿场内的驻军起码有六、七百人,如果我们直接进攻的话,淀川就成了对方的天然防御工事,就算找到了沼田大队,我们也未必能够攻过河去,看来要等到晚上再说了。”
李晨芳却似乎没有把松浦信元的话听进去,他一直在观察着外面那些畏畏缩缩的逃兵们,过了许久方才有所决断的说道:“时间现在对我们很重要,就算那些幕府武士都是蠢货,也总会有人怀疑我们不断分批释放俘虏的用心。
哪怕他们不派人搜索淀川西岸,也会加强枚方宿场的防御。一旦他们加强了对于后勤路线的方便,我们的计划恐怕就难以实现了。
沼田兼一联系不上也没什么,我们不是还有这么多逃亡到这里的同伴么?只要利用他们作为掩护进入枚方宿场,难道还有人能够挡住我们吗?”
饶是一向胆大的松浦信元,观望了一阵那些毫无士气的逃兵后,也有些心虚的向李晨芳说道:“他们现在估计连村子里抱团的农民都打不过,还能帮助我们进入枚方宿场?我担心对面的守军对他们吼上几声,他们就四散逃亡去了,到时岂不是把我们给暴露了出来?”
李晨芳在他耳边小声的说了一通,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按照我刚刚说的去做,他们要是不肯听从,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但如果有人响应,我们就冒险干这一票。男子汉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