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魔术师-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所位于李治向永安王李玄求学的地方非常近,远远望去,十分简陋,但是却十分的牢固。一直以来,晋王李治都是早朝之后,就到终南山向李玄学习,临近傍晚,则返回大唐皇宫,到太极宫,向大唐皇帝李世民学习。如果出现刮风、下雨、暴雪的天气,晋王李治则就会在自己在终南山的住所内休息,而不返回皇宫。
李治的住所内,布置也十分简单,但是各类物品却十分齐备。
住所之外,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为李治精心挑选的众多高强的大内侍卫。住所内,一身大唐圆领学子服的李治和一身道袍的长孙无忌相对而坐。
长孙无忌对李治说道:“晋王殿下,论亲情,我是你的舅父;论情理,你的母后离世前,叮嘱我要好好照顾于你。因此,无论你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都可以给舅舅说,舅舅会帮你的。”
长孙无忌的话,让晋王李治眼睛一亮。李治看着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舅舅,所说给我的帮助,是舅舅一个人给我帮助,还是舅舅背后的关陇贵族集团给我帮助?”
长孙无忌也是一愣,他没有想到晋王李治竟然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问到了点子上。沉默片刻后,他说道:“舅舅是位大唐官员,是位搞政治的,因此舅舅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是与政治分不开的。舅舅是关陇贵族的主事,因此,舅舅说可以帮你,那肯定不是仅仅代表舅舅一个人的,而是代表舅舅身后的势力——关陇贵族也会给你支持。”
李治不紧不慢的问道:“舅舅是不是知道了些儿什么?”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说道:“舅舅是猜出来了一些儿事情,这事事关我大唐储君,事关我大唐皇帝陛下的谋划,如今只有舅舅一个人知道,舅舅谁也不敢说。”
李治眼睛中精光一闪。点了点头道:“按照舅舅所说,如今舅舅也没有办法让整个关陇贵族公开支持于我,对吗?”
长孙无忌解释道:“为了避免泄露陛下的谋划,整个关陇贵族除了我。其他人谁都不知道,因此,关陇贵族无法公开支持晋王殿下,但是舅舅毕竟是关陇贵族主事,还是可以为晋王殿下做些儿事情的。”
李治没有说话。而是用异常明亮的眼睛盯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急忙开口补充道:“一旦陛下公开谋划,确立了我大唐储君。臣敢保证整个关陇贵族必然尽数归于晋王殿下麾下。”
李治这才把眼睛看向了别处。
长孙无忌则是暗暗心惊不已。
他没有想到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也是见过不少生生死死的自己竟然面对李治的时候,竟然会无形中感到畏惧,从一开始,李治就掌握着这次谈话的主动权,自己只能够配合回答,而不能夺过主动权,主导这次谈话。李治的话,虽不多,但是每一句话。却都问到了关键的地方,这说明他思维敏捷,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可是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又谈何容易?那是必须经过大量的历练,高明的见解和精准的判断才能做到的啊。
长孙无忌在感到心惊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自己早点能够静下来,和自己的这位外甥坐下来谈一谈,他一定会早就发现自己这个外甥的出类拔萃、见识深远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比起来。那简直差的太远了。如果自己代表大唐皇帝陛下,为大唐选择储君,那肯定也会选择晋王殿下,而放弃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的。可惜。这么多年,自己一直都在全力支持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相斗,而恰恰忽略了,这个不引人注目、善于隐藏的晋王殿下。
夜晚,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
晋王李治则侍立在李世民的身侧。
李治向李世民说道:“父皇,今日舅舅长孙无忌找到了我,希望我有任何为难的事情,他都愿意帮助。”
李世民沉吟道:“哦?有这样的事?”
李治继续说道:“舅舅猜出来了父皇关于大唐储君的谋划。他不敢向任何人泄露,不过他保证,关陇贵族必定可以为我所用。”
李世民面露沉思道:“无忌,他猜出来了啊。本来父皇是希望以后文臣中,让永安王李玄辅政,辅佐于你的,可是永安王就是不喜朝廷这些繁杂事务。父皇就打算让你舅舅长孙无忌辅佐于你,你舅舅忠心、权谋、能力都是不错的,又是关陇贵族主事,掌控关陇贵族这天下第一政治势力,但是你舅舅他太好权力了,你用他时,要有所戒备,有所警惕。”
李治躬身行礼道:“李治谨遵父皇教诲。”
不久,李治就离开了太极宫。
看着李治离开的背影,大唐皇帝李世民喃喃自语的说道:“文臣上,有无忌辅佐治儿,朕可以放心;武将上,还需要一个人辅佐啊。朕要好好挑一挑,那个人既需要能征善战,还需要有足够的忠心,绝对忠于治儿。”
朝堂上,支持太子承乾的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的骤然求仙问道去了,让支持太子承乾的势力,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一时间气势低迷,步步维艰。而支持魏王李泰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则顺势加大打压力度,气势逼人。太子承乾的颓势,魏王李泰的强势,让朝廷之中许多人都纷纷投到魏王李泰的门下,一时间,魏王李泰风头无两,风光无限,出行时,都有众多官员簇拥相随,前呼后拥,好不得意。
大唐帝都长安城,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府邸。
中书侍郎岑文本和秘书监萧禹相对而坐。
萧禹向岑文本问道:“岑大人,这长孙无忌不求陛下官复他的原职,继续相助太子承乾,反而这个时候,撂了挑子,一个人求仙问道,逍遥快活去了,这也太奇怪了吧。”(。)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六十九章 心善的房玄龄()
岑文本缓缓的说道:“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天下三大政治势力——关陇贵族、山东豪族、我南方士族,关陇贵族势力最大,但是我南方士族只要和山东豪族联合,他关陇贵族就绝对抵挡不住。
他关陇贵族多是军事世家,都起自军伍,如今我大唐已经成为这天下第一大国,周边诸国对我大唐莫不臣服,他们关陇贵族就失去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在朝堂上,他关陇贵族又岂是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联合的对手?
我南方士族掌控整个大唐南方,自古南方多才俊,人才层出不穷;山东豪族掌控山东、河南之地,整个天下的官员有六成都出自他们的门下,整个天下的读书人大多数也是出自他们的门下,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联合的实力,绝对不是关陇贵族可以抵抗的。
如果之前,长孙无忌还是陷入朝局的争斗之中看不明白的话,那么他被免职的那数十天,他是肯定能看明白的,战略上,我南方士族、山东豪族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即使长孙无忌主持的关陇贵族取得了一、两场战术的胜利,那也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关陇贵族战略上的劣势的,此次太子承乾、魏王李泰争斗的结局,必然是太子承乾被魏王李泰推下储位,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情。这是一场,太子承乾、关陇贵族集团必败的赌局,想明白了这些,长孙无忌此时求仙问道、逍遥快活的事情,就不难解释了。”
长孙无忌的求仙问道,太子承乾、关陇贵族的处境艰难,魏王李泰、山东豪族、南方士族的势力滔天,朝廷平衡的被打破,让大唐朝堂的很多重臣都忧心忡忡。
早朝后。御史大夫魏征拜访了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大厅内,房玄龄和魏征相对而坐。
短暂的沉默后,魏征向房玄龄说道:“房相,如今朝廷的局势,魏王权势滔天,太子处境艰难,这样下去,朝廷的平衡必然会被打破。维持朝局稳定,可是我们这些朝廷官员的责任啊。”
房玄龄问道:“魏大人何意?”
魏征回答道:“魏征想和房相联手,支持太子殿下。维持朝局稳定。”
房玄龄惊讶道:“魏大人,何须如此。魏大人不是一直支持魏王李泰的吗?如今李泰风头正盛,权势滔天,一旦魏王上位,魏大人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得享荣华富贵吗?为何此时,转而支持败像已漏的太子承乾呢?如今支持魏王李泰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联合,太子承乾和他背后的关陇贵族是注定怎么也赢不了的。别人看不明白。你我可是都应该看明白的啊。你此时支持太子承乾,那就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啊。”
魏征说道:“房大人,储位之争。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把那一个人推上储位吗?不是啊,争的是一位优秀的储君,争的是一位心怀百姓、心怀社稷的储君啊。这储君之争,说到底。还是为江山社稷而争,为天下百姓而争啊。原本我是支持魏王李泰的不假,但是魏王李泰如果真的成为我大唐储君了。那可不是我大唐社稷、大唐百姓期盼的事情,而是我大唐社稷,大唐百姓的灾难啊。魏王李泰,有才无德,就如同前隋暴君杨广,魏王李泰会生生将我们为之费尽心里的大唐断送掉的啊。”
房玄龄对魏征说道:“魏大人所忧虑的,也是我所担心的事情啊。我愿和魏大人一起,辅助太子承乾,我大唐可以让一个有品德但是无能力的太子承乾成为储君,也绝对不能让有德无才的魏王李泰成为储君啊。魏王李泰如果成为储君,他的破坏性要比太子承乾,危害要大得多啊。”
听到房玄龄如此说,魏征激动不已。不久魏征就起身离开了房玄龄的府邸。
魏征走后,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不解的看着房玄龄,说道:“父亲,常言道‘良禽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事’,父亲当年就是在息王建成与当今天子之间,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才成就了今天的功业,成为了我大唐梁国公、尚书左仆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秦末时,范增之才不逊于张良,但就是因为错投了项羽,最后才落个穷途末路,气死途中。如今魏王殿下上得皇帝器重,下得山东豪族、南方士族联合支持,权势滔天,百官像魏王殿下的影子似的,紧紧跟随魏王,为何父亲要死保着摇摇欲坠的太子承乾不放呢?如今朝野之间的明白人,可是都知道太子承乾和魏王殿下的争斗,魏王殿下是必胜的,而太子承乾则是必败的啊。”
房玄龄对房遗爱说道:“遗爱,十年前,如果你说这番话,我会听的。可是如今,我不会了。”
“为什么?”房遗爱惊讶的问道。“父亲可是大唐诸臣中最当之无愧的智者。”
“智者?”房玄龄说。“智者有善有恶,可惜你的父亲是个心善的智者。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无欲的高僧一心侍佛,可是后来天下大乱了,我只能放弃自己的心愿,出来做了官。我做官这么多年,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可是为两代皇帝赞画兵机,羽扇挥过,那是万千颗人头落地啊。我已经成了这天下最大的屠夫。每当打了胜仗,别人都欢欣鼓舞,可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罪恶感。在这千百次的屠戮之中,最让我痛心的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下的那一幕啊。兄弟砍下了兄弟的头颅,血浸透了皇宫。虽然这是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