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96章

大唐魔术师-第196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禹点头道:“岑大人,这个计谋好。我明日早朝,就请奏陛下,请求陛下让晋王就藩,到并州去。”

    岑文本点头同意。

    第二日早朝,萧禹就站出来,向大唐皇帝李世民奏请道:“启奏陛下,晋王殿下如今已经行过冠礼,年满十二岁了,按照我大唐律,陛下应该将晋王殿下派往并州就藩了。”

    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一愣,随即面色阴沉。

    而其他南方士族的大臣们,也纷纷起身,躬身行礼道:“请陛下按照大唐律,将晋王殿下派往并州就藩,以使晋王殿下能力得到历练。”

    李世民的内心里,是十分不愿意让李治前去并州就藩的,因为李治就是他和太上皇一起为大唐所选择的储君,一旦此次自己应允了萧禹的奏请,让李治到并州就藩,那么以后想让李治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自己属意李治做大唐储君,承继大统的事情,李世民也不愿意在此时公开,因为此时时机还不成熟,如果自己推出李治,必然会得到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三家势力的联合抵制的,李世民一时陷入了为难。

    看到李世民的为难,站在朝班前列的李玄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李世民如此为难,莫非他不愿意让晋王李治离开大唐帝都长安城?他想让晋王李治拥有成为大唐储君的机会?莫非大唐皇帝李世民内心里真正属意的大唐储君人选是晋王李治?(。)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五十五章 以毒攻毒() 
这个推断得出,李玄自己也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属意晋王李治为大唐储君了?这才是贞观九年啊,历史上,晋王李治却是成为了大唐储君,承继了大统,但是李治继承储君之位的时候,可是贞观十七年,那可都是八年之后的事情了。李玄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属意李治做大唐储君了,这么早就开始准备了。而让李玄更想不到的是,其实在贞观五年,太上皇李渊、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已经开始联手准备了。

    李玄既然猜出来了李世民的心思,他肯定要想办法将晋王李治留在大唐帝都长安城的。看着口口声声喊着大唐律,咄咄逼人的南方士族官员们,面露为难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李玄内心里也感到十分为难。

    此时的大唐政治格局是十分平衡的,皇帝和大臣们是彼此制衡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臣们却可以依靠大唐律去约束皇帝。此时的政治格局,并不像后世明清时,皇帝大权独揽,独断朝纲,天下的权力都集中于皇帝的手中,皇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时的政治格局是大唐皇帝和天下三大政治势力——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共治天下,如果大唐皇帝李世民妄想独揽大权,乾纲独断,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那是都不会允许的,门下省会封驳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诏书,宣布李世民下达的诏书无效的;尚书省则会集体抗议,拒绝执行,到时候,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再震怒,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如果说李世民想让自己的诏书走出皇宫,下达出去,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诏令符合大唐律,征得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的一致同意。而这是一个需要彼此协商、彼此妥协的过程。

    可是此时。是无论如何都协商不成的。大唐皇帝李世民虽然有他长远的考虑,有必须要把晋王李治留在大唐帝都长安城的理由,但是按照大唐律是十分不合规矩的,三大政治势力也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如果真按照三大政治势力的要求。让晋王李治离开大唐帝都长安城,大唐皇帝李世民内心里也肯定是不会愿意的。好不容易,为大唐选出来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储君,却让晋王李治到封地成为藩王,这绝对会让大唐皇帝李世民难以接受的;

    而此时李世民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相中的大唐储君是晋王李治的意图的。如今时机太不合适了,如果李世民推出晋王李治做为大唐储君,支持太子承乾的关陇贵族、支持魏王李泰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肯定会闹翻天,一直抵制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大家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彼此都争斗了这么多年,最后他们各自支持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没有成为大唐储君,却让晋王李治摘了桃子,成为储君,三大政治势力。谁都不会心甘情愿的?到时候,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必然会联合起来,抵制大唐皇帝李世民,抵制晋王李治的。李世民和李治也必然会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的进攻的。

    李玄感觉到了问题的困难和棘手。

    阻止晋王李治不去并州就藩,那是不可能的,大唐律在那里,谁都绕不过去。可是按照秘书监萧禹的奏请,让晋王李治前往并州,成为藩王,那也是不可以的。李玄的内心里其实也知道能力太弱的太子承乾、有才无德的魏王李泰都不足以成为大唐储君。承继大统,既然大唐皇帝李世民选中了晋王李治,那么李治则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必然李世民是认为李治是有足够的德行、才华继任储君之位的。而李玄对于李世民的眼光、判断都是十分信任的。因此他决定帮助李世民,去完成李世民那个长远的谋划。

    李玄看了看气势汹汹的南方士族,蠢蠢欲动、准备支持自己盟友的山东豪族,还有一动不动、静观其变的关陇贵族,突然李玄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既然无法阻止晋王李治前往并州就藩,那么何不就顺水推舟,让晋王李治前往并州就藩呢?虽然这不符合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谋划,但是只要在晋王李治前往并州就藩的同时,再加上一个人,那么必然会使事情发生重大的转变啊,最终会让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同意晋王李治留在大唐帝都长安城的。

    于是,李玄站出来,朗声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启奏陛下,臣同意萧大人所奏,臣恳请陛下允许晋王殿下前往并州,以利百姓。”

    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一惊,面露苦涩,他的内心里仿佛哑巴吃黄连一般,有苦却说不出。

    而一直在一旁蠢蠢欲动的、准备支持自己盟友的山东豪族官员们,看到李玄也站出来后,也纷纷站出来,大声的附和道:“请陛下同意秘书监萧禹萧大人所请,允许晋王殿下前往并州,以利百姓,以利我大唐社稷。”

    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脸色阴沉,陷入了随时准备发飙(biao)、暴走的境地。

    就在此时,李玄继续说道:“臣以为陛下应该按照秘书监萧禹萧大人所请,依照大唐律,除了太子之外,将其他皇子尽皆派往他们各自的封地,以维护我大唐纲纪,以利我大唐社稷,以利我大唐百姓。”

    李玄的话一出,整个大唐朝堂顿时为之一静。

    所有人都幸灾乐祸的看着山东豪族、南方士族的官员们,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饶有兴趣的看着岑文本、萧禹、崔干、卢承庆等人。

    秘书监萧禹提议将晋王李治派往并州,成为藩王,谁也没想到,李玄在赞同的同时,又加了一把火,要求大唐皇帝李世民将在京的其他皇子都尽皆派往各自的封地去。(。)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五十六章 父子亲情() 
如今行过冠礼,还滞留大唐帝都长安城,不走的,除了晋王李治,还有谁?不就是一个魏王李泰、蜀王李恪吗?蜀王李恪废人一个,背后没有任何势力支持,可是魏王李泰可就不一样了,李泰可是由山东豪族、南方士族联合支持的。这南方士族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本想驱赶晋王李治,竞争储位潜在的隐患,没想到最终却连带魏王李泰一起驱赶出去了。

    朝堂上,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都面露懊悔,心中暗暗后悔不已,崔干、卢承庆等山东豪族的官员,也是都看着自己的盟友南方士族,都面含抱怨。

    关陇贵族主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一看,知道机会来了,急忙站出来,高声的上奏道:“永安王、秘书监萧禹所言极是,臣恳请陛下,按照大唐律,将行过冠礼,如今仍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中的,除太子殿下之外的诸位皇子们,都派往他们各自的封地,以维护我大唐律法,以利我大唐江山社稷,以利我大唐百姓。”

    朝堂上,关陇贵族集团的其他官员,也纷纷站出来,附议长孙无忌。

    整个关陇贵族的官员们都知道,只要把除太子承乾之外的魏王李泰等大唐皇子撵出大唐帝都长安城,撵往他们各自的封地,那么大唐太子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必然稳固异常,到时候,不管是谁,都无法动摇的。这是出身南方士族的秘书监萧禹主动送上来的机会,他们绝对会把握住机会的。

    萧禹等南方士族的官员们顿时面如土灰,出身山东豪族的官员们则面如土灰的同时,内心里对萧禹抱怨不已。

    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这是永安王李玄猜透了自己的想法,替自己解了围,可是他却不能真的按照李玄所说的,将魏王李泰、蜀王李恪、晋王李治都派往各自的封地去。晋王李治,那是自己精心挑选的继承者,大唐的储君,他是绝对不会愿意将李治派往并州的。他要将李治留在自己的身边,悉心教导,将李治培养成为一位优秀的储君,优秀的继任者。

    于是。李世民双眼含泪的对朝堂上的众位大臣说道:“众位爱卿,你们中的很多人,和朕一样都是做父亲的人啊。你们的儿子都可以留在自己身边,朝夕相处,为什么朕的儿子。却都要派往外地,不能留在朕的身边呢?朕也希望和自己的儿子们朝夕相处啊。大唐律,朕不愿违背,可是法外是有情的啊,难道众位爱卿,就不能理解理解我这位做父亲的心情,让朕的儿子,能够留在朕的身边吗?”

    李世民的话,让整个大唐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从汉武帝开始,中原王朝尊崇的就是儒家理念。而儒家反对的就是严刑峻法,而主张以民为本,崇尚忠孝仁义。在法律之外,是有法外开恩之说的,只要是大忠大孝大仁大义之举的,即使违背了法律,整个舆论,也会同情、支持他的。

    明朝时,一代清官海瑞,主政地方之时。经常会偏袒穷人,而严惩权贵、富人,虽然屡屡有违背法律公平之举,可是老百姓却十分拥护。纷纷以“海青天”尊称,整个官场、整个社会舆论,也都不指责他违背法律公平之举,而赞誉他心怀百姓,忠实的履行了孔圣人的教诲、理念。

    还有明朝时,最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正德皇帝驾崩之后。身后没有儿子,他的堂弟继承皇位,为嘉靖皇帝。按照大明律,嘉靖皇帝要尊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但是嘉靖皇帝不愿意,认为自己出于孝道,是不能认明孝宗为自己的父亲的。结果引发了大礼仪之争,最终嘉靖皇帝赢得了整个朝堂和舆论的支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中原王朝,其实一直都有一样东西是置于法律之上的,那就是所有人都尊崇的孔圣人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理念。

    如今,大唐皇帝李世民以父子亲情,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