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魔术师-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⒚挥邪旆ń馓字贫任榷ㄏ吕矗爻蓝觯螅蘼凼擎缬乱斐5某酝跸钣稹⑿鼗晨砉愕暮焊咦媪醢睢⒁鹾荽醵镜穆篮蟆⒊缟形尬蔚暮何牡邸⒑壕暗垡捕贾皇嵌哉飧鲋贫刃⌒扌〔梗吡ξ郑荒苁怪贫任榷ㄏ吕矗诿艽陨庑倥亢帷V钡胶何涞凼保何涞鄱阅冢赫欣咳瞬拧⒏母锬谡⒔⒈抑朴氩普⒐婊贫龋凳征戆偌遥雷鹑迨酢恼撸蚧鞣酢⒑雷迨屏Γ杏谥醒耄欢酝猓壕稣叫倥⒗┱雇饨唬低ㄎ饔颉2唤鲋匦碌於撕旱酃闹贫然。移浜昴痹堵俏撕蟮耐醭词故俏掖筇疲捕继峁┝艘徽椎南喽晕榷ǘ墒斓哪P秃头妒健
我认为如果秦始皇是中央集权大一统制度的开创者的话,汉武帝则是中央集权大一统制度的稳定者。如果没有汉武帝,则我中原王朝时至今日,可能依然是内患不止,备受外族欺凌的国家。
虽然汉武帝的做法,尤其晚年耗尽国力、民力,远征匈奴,是穷兵黩武不假,但是实际情况是:草原民族匈奴,狼子野心,一旦国势强盛,就开始劫掠我中原王朝;一旦战事不利,国势衰败,就远遁漠北,休养生息,待实力稍稍恢复,就又开始劫掠我中原王朝,祸害我中原百姓。这世间有当时抓贼的,哪有日日防贼的道理?因此,汉武帝即使耗尽国力、民力,也要将匈奴彻底击垮的行为。虽然让其他人有所非议,但是确实让李治心里甚为佩服。没有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稳定,哪有资格谈发展。谈积攒国力呢?李治认为,正是汉武帝即使耗尽国力,也要打垮匈奴的气魄、行为,方才保证了以后数百年中原王朝的安稳,中原王朝数百年没有大的边患的威胁。数百年的和平发展。
因此,李治认为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不管给出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为过的。汉武帝是唯一能配得起雄才大略评价的人。对于汉武帝的功绩,也是让李治发自内心的佩服不已。”
李渊惊喜道:“雉奴,这就是你这三天熟读《史记。汉武本纪》的体会,心得吗?这实在是让祖父惊喜异常啊,祖父怎么也没有想到你竟然会有如此见识啊?”
李治恭敬的回答道:“回禀祖父,这就是李治这三天熟读《史记。汉武本纪》后的真实想法,有些想法还不完善,希望祖父能够指正、批评。”
李渊则哈哈一笑道:“雉奴。你能有如此想法,如此的见识,甚好,甚好啊。祖父也从内心里为你高兴啊,为我大唐江山社稷高兴啊。老天对我大唐何其厚哉?竟然将你赐予我大唐,这可真是我大唐的福气啊。”
紧接着,李渊又对李治嘱咐道:“对于教授你知识的那些大儒们,他们的话,你信,但是你不能全信。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说的对,你就听,你感觉他们说的不对。就不听。祖父闲来无事,会经常考校你的学问的,会对你的见解点评、批评、指正的。”
就这样,李治每日下学之后,都会被李渊召进大安宫,李渊会考校李治的学问。也会潜移默化之中,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治国理念、驾驭群臣的手段传输给李治。
不久,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单独召见了弘文馆学士孔颖达、于世宁等人。
弘文馆,是大唐皇族子弟学习、读书的地方,是设在皇宫内的皇家私塾。弘文馆设有学士数人,为大唐皇族子弟教授知识,身为学士者,无一不是知识渊博、名闻海内的大儒。
李世民向孔颖达、于世宁询问了自己几个儿子在弘文馆内的学习情况。
当问到晋王李治时,孔颖达、于世宁纷纷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晋王殿下聪颖,却屡屡说出惊世骇俗之理念,看似听着有理,实则有悖(bei)于孔圣人理念,臣等皆以为应该杜绝晋王殿下再读什么杂七杂八的杂书,而专攻我儒家学问,凭借晋王殿下的聪颖,以后定然会成为一代大儒,心中时刻怀有百姓的。”
李世民心存疑惑,但是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数日后,悄悄的来到了弘文馆旁边的偏殿,暗中观察李治的举动。:
弘文馆内,弘文馆学士孔颖达正和学子们一起点评、讨论汉文帝、汉景帝。
学子中有太上皇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滕王李元婴,有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儿子晋王李治、梁王李愔(yin)、越王李贞、纪王李慎,也有李氏皇族宗亲的一些子弟。
太上皇李渊的儿子和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儿子同在弘文馆学习,这在后世人眼中,是十分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自从武德九年,太上皇李渊被大唐皇帝李世民囚禁在大安宫之后,无所事事之下,太上皇李渊就又给李世民添了几位小弟弟。这些李渊的儿子的年龄和李世民的儿子年龄相仿,在弘文馆一起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韩王李元嘉首先站起来,对孔颖达躬身行礼道:“孔师傅,我认为汉文帝、汉景帝都是庸庸碌碌之主。他们都放弃儒教,放弃我孔圣之言,治国上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法,任由国家、社会各种弊病发展,而毫无办法,致使汉武帝继位之初,豪族势力强大、诸侯割据并起。像汉文帝、汉景帝这两位庸碌之主,孔师傅让我们点评、谈论他们,那真的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口舌啊。”
孔颖达点头称赞不已,在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却暗暗摇头不已。(。)
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
就在这时,一向以知书达理、勤奋好学闻名朝野的越王李贞站了起来,说道:“孔师傅,我也认为汉文帝、汉景帝是无德无义之君主。汉文帝逼杀了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则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杀死了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自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使那些人有错,汉文帝、汉景帝也不能如此刻薄寡恩,苛待皇亲国戚啊。”
孔颖达高兴的连声夸赞道:“越王殿下思虑深远,看问题透彻,越王殿下如此见识,足以证明越王殿下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啊。”
而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却唉声叹气道:“孔颖达一代大儒,尊崇儒家,而摒弃、随意指责其他各家学说。这么多我陇右李氏皇族子弟向他学习,小小年纪竟然被孔颖达教导的,只知满口仁义礼智信,而不考虑现实,不考虑百姓社稷,他们这些子弟,以后可都是我陇右李氏皇族的栋梁、是我大唐的重臣,如此被孔颖达如此教导,以后岂不会误了大事?”
弘文殿内的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孔颖达对越王李贞的评价,表示要向李贞学习,唯有李治面露微笑,不发一言。
待众人都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治方才站起身,对孔颖达说道:“孔师傅,他们这些人所说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汉文帝、汉景帝实则都是一代明主啊。
汉文帝、汉景帝当政的时候,汉朝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内无余粮,外有衣食之忧,此时为政者,自当施行道家无为而治之术,行休养生息之举,我认为他们当时的施政并未不妥,实则十分英明。”
李治的话。让弘文殿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不由得连连点头。
李治继续说道:“孔师傅,儒家学问虽好,可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必须用儒家理念治国的。而应该因事因地因人,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有所选择。
正如汉文帝、汉景帝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吃饭、穿衣问题。而不是和他们讲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理念,而当百姓们生存问题都得以解决的时候,能够吃得饱,穿得暖的时候,此时再和他们讲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理念,他们才愿意听,那时候,才是儒家昌盛的正当其时啊,而历史上一代雄主汉武帝,就是这样做的。当国富民强之后,汉武帝就采用了一代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理念,推广至全国,用以约束百姓们的言行。
至于汉文帝逼杀自己唯一的舅舅薄昭,汉景帝诛杀起兵反叛的吴王刘濞(bi)等汉室宗亲,则更是功大于过,有利于社稷的。
一个君王,心中装的应该就是江山社稷,为了江山社稷安稳。老百姓生活安宁,其他的都是可以放弃的。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仗着自己的身份,肆行无忌。屡屡违背大唐律令,行违法之举,汉景帝时的吴王刘濞等汉室宗亲,更是起兵反叛朝廷,威胁江山社稷,这些人如果还不除掉。那么将朝廷律法置于何地?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地?将天下苍生置于何地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更是无稽之谈,朝廷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岂能分什么大夫、庶民呢?
更遑论,汉文帝、汉景帝的功绩,他们施行休养生息之策,十余年,整个汉朝国富民强,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事。文帝继位之时,民生凋敝,老百姓流离失所,经常要为穿衣、吃饭而发愁,而国库却拿不出钱和粮食来救济百姓。正是由于汉文帝、汉景帝一贯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继位时,天下富有,老百姓衣食无忧,粮库内的粮食也都堆满了,钱库内的铜钱也因为存放太久而导致串铜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了。正是有了汉文帝、汉景帝多年积攒的这些钱粮,才成为汉武帝征讨匈奴、平定四方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正是汉文帝、汉景帝的苦心竭力,慢慢积攒,才成就了汉武帝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赫赫武功。
因此,我认为汉文帝、汉景帝都是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天下百姓的,是明君,是好皇帝。”
弘文殿旁边偏殿内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他的内心里十分认可李治对于汉文帝、汉景帝的评价,但是他的内心里,却有一些儿疑惑,李治一开始隐忍不发,让其他人畅所欲言,之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处事方法,却让李世民感到异常的熟悉。
弘文殿内,孔颖达则连连点头后,却摇头生气的对李治说道:“晋王你所说有些道理,但是却有些狂悖啊。言论、理念、见识大胆、新颖,却有悖(bei)于孔圣人的教诲啊。”
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返回了太极宫,并单独召见了孔颖达。
李世民对孔颖达说道:“以后,对于晋王李治,你不要总拿那套儒家理念来约束他。晋王李治的见识、理念、言论,朕还是十分赞同的,朕会持续关注他的学业的。”
孔颖达痛心疾首道:“陛下不可如此啊。晋王殿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如果经常有我儒家理念约束,耳濡(ru)目染,那么晋王殿下是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品行兼优的大儒的啊,接受万人崇拜的啊。陛下,禁止臣用儒家理念对晋王殿下进行约束,那位害了晋王殿下,让晋王殿下误入歧途的啊。”
李世民嗤(chi)之以鼻道:“孔学士,我大唐人才济济,还却一位大儒吗?你知道我大唐如今最缺的是什么吗?”
孔颖达不解的问道:“不缺大儒,缺什么啊?”
李世民朗声说道:“缺一位储君啊,缺一位德才兼备,能够在以后挑起我大唐江山社稷这副千斤重担的大唐储君啊。”
孔颖达顿时目瞪口呆,怔怔不敢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