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21章

大明影侯-第421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其他人的表现,他忽然有一些欣慰似的,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得意,看来有很多东西你们不知道吧,你们也不能了解吧?

    他在心里默默然是的,还是很高兴的。

    “我所说的只是这大计划中的一部,还需要很长时间要坐,但是只要大家通力合作,还是能够做成功的。”

    他都已经这样说了,那些人欲言又止,但最后都只能选择了接受。

    不接受能怎么办?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啦!

    顶着干肯定是没有必要的,况且朱允炆还在旁边看着。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选择接受。

    “那这一条呢,在全国各地新办学校,接受六岁以上的孩童入学学习。”

    礼部尚书站了,起来。

    本来这件事情跟他没关系。关系最大的反而是国子监,但是国子监的人。也就是陈老大人和他带来的官员,这个时候并没有发言。这表明他们在之前已经知道这条消息了,就算是朝廷真的在全国各地新建学校,最后统一的管辖权,还是在国子监,所以他们并不担心。其他的部门也许会分去一部分权利,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他们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说太多的话,静静的听着便好。其实大明各地还是有县学和府学的,只不过那样的学堂还是不能完全覆盖到所有的孩童,都是一些家族里有诠释或者说有能力的学生的才能上。

    现在方中愈一所提的建议,是要建立那种能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入学的学堂。

    “孩子是整个朝廷的,未来。家国天下。一个家庭里必然会有一到两个孩子,如果以后的政策实施起来之后可能还会更多。他们以后可能成长起来就是朝廷的中梁砥柱。但是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环境,没有人教他们学习,他们会成为未来的大明忠臣吗?既然是家国天下,如果一个家庭都不稳定,又怎么会让长期朝廷保持长治久安呢?”

    方中愈张嘴就是家国天下,闭嘴就是国家的未来。

    这样其他人都没有办法说。

    毕竟他们不能反对这反对的话,无疑是将那些贫苦的百姓们都推向了方中愈那边,这个时候他们还是要争取一些支持的。

    虽然他们家里并不缺乏族学。

    大家族都是有培养自己子弟的学校的,那就是家庭的宗族之学。

    他们会有老师教导他们。这样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以家族为重的学生,毕竟是家里出钱供养的,那以后,他长大了有出息了自然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家族家族给他们的他们要加倍还回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朝廷的,很多官员们关系复杂,就是因为在,后面出了很大的力量,有的时候,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还有背后的宗族,给予他们的,他们都要回去,预算,他现在也在浙江老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方中愈一虽然说了这么多,其他人也都在思考逗你归道理,可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太困难了,这一点不仅仅是方中愈,连建文皇帝,朱允文都觉得有些困难,更何况是其他的大臣呢。

    但是不管有多困难,事情还要做,不是吗?

第0605章 工部尚书的野望()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想做就会有方法,有精力就看你想不想做,愿不愿意做,做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一连串的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

    事情是不是简单呢?

    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变局确实决定了的。

    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今天建文皇帝朱允文把他们喊过来,并不是和他们聊天,是要让他们来拿主意的,或者说是要让他们来听方中愈和他自己拿主意的。

    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所以他们才需要决定到底是把这件事情怎么做?

    做肯定是要做的,怎么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却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

    从他们跨进这个大殿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却都能明白彼此的心意,有些事是阻止不了的。

    大势所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只能把事情自己在可控的范围内做一些改变,或者说是阻碍,但是不能阻止这件事情往下做的。

    也就是说今天在大殿里发生的一切,他们都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至于接受的程度,有多高,全在于他们自己。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着他们,听着方中愈的话,有些人在思考,有些人表现的很冷漠,或者说他们的养气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地步,让建文皇帝朱允文都看不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内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情是不是很奇怪?

    明明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但是大家却一直在思考不同的问题,被提出来,他们都希望能从方中愈的口中获得更多,具体的消息。

    这是不正常的,至少对对方中愈能说,他们感觉到了一丝的不正常。

    虽然之前他们一直都瞒着消息,但还是有不少的消息,露出去了,甚至在某些方面方中愈还曾借助大明报做宣传。

    也就是说,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想瞒住其他人,那就是公开的。

    但是这个时候诸位大臣表现就让他感觉到有些纳闷了。

    或许是因为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大明官员的角度上想过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带来他,如今心中的恐惧困惑。

    是不是很简单?但却很难。

    他没有想到,并不代表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没有想法。

    无非是宗族之权。

    孩子们上学,如果是在宗学里或者是族学里面上,那么最后他所代表的就是一个家族,甚至是,当他获取到一些东西之后都要先考虑家族利益,而如今,中愈提出来的,大建,学堂,官方督办的情况,这就打破了这个情况,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的人来跟他们学的,自己,东西。

    资源就那么多,但人却越来越多,每个人分到的就少,这一点在这个时代也已经很分明了,所以他们必须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方中愈所说的事也就是这样成为了阻碍。

    这件事情简不简单了?

    简单,但是简单中却又透露着各种各样的无奈。

    他们不说话也就是一个态度,就是不支持,如果是支持的话,他们早就开口了。

    似乎就是一个悖论。

    但这就是事实,事实就是这样的。

    “好吧,姑且认为可行你说的方法也能做,但是,但是我还是觉得朝廷的压力过大,对于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好先目前也看不清楚,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在方中愈,讲完了一番高谈阔论之后,礼部尚书坐了下来。

    对于他来说,本来就是觉得这会很有大的疑问。

    他们本来承接的就是整个朝廷的一甚至是一些礼节的制定。

    所以他才问了一句,觉得以后会有很大的影响。

    方中愈的张口为了国家,闭口,为了国家,所以他也有一些不好回答。

    “那这一条呢,组建专业的工科学校?也就是朝廷监管下的技艺,学校培养更多的工匠?”

    又有人对这一条提出了疑问。

    对于他们来说,工匠的技艺都是私人的。

    虽然他们不可能替那些工匠说太多的话,只是这个时候如果不能保护工匠家的东西,又怎么能保护自己家的东西了?他们的家族可是牵涉的各个方面。

    如果真的在这上面过多的牵扯的话,恐怕会有不好的影响。

    当然,这是他的想法,并不是其他人的想法。

    “这一条,还是由工部尚书郑大人来为大家解释吧!”

    方中愈说完一句之后,就停下来自己喝茶也不管其他人。

    工部尚书郑赐大人扭头看了中愈一眼。

    叹了一口气,对于他来说,它确确实实知道方中愈要想做什么?这个时候既然已经点到他了,如果他不做的话,恐怕建文皇帝朱允炆还会有意见。

    所以他还是点了点头站了起来。

    “关于这个问题,本官是知道的。就有本官来为大家解释。如今工部所储存的技艺,虽然说比以前要好,但是相对于来说还是很差的,至少比不上锦衣卫的将作司。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工部的技艺都来源于之前的传承,但是如今国朝建立35年。真正的传承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民间的工匠都有私藏的技艺。对于他们来讲,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导致了很多优良的技艺都消失了。光说水泥这一项。其实之前有过类似的产物,但是一直没有发扬光大,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今工部想要建立工科的学校。就是希望能够培养一些专业的子弟。目前探讨的来说,是希望匠户里面的子弟优先录用,但是后期不排除在广大的百姓中招收能够学习的人才。具体的想法是这样的,和国子监合作在京师组建一所大明工科学院。地方上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建一些专业技术性学院。直接授国子监和工部共同领导。”

    工部尚书郑赐每说一句,其他人心里牵扯的就大了。

    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不管是方中愈之前提到的适龄儿童的学堂,还是这些有着实际供应的学堂,那都是朝廷来主导。

    那么既然他们能够开办学堂,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而且听说方中愈还支持烹饪协会开办了烹饪学堂。

    这可是民间的力量。

    或者说这是对于一些商业力量的认可,也就是说以后这样的学堂会越来越多。

    既然如此,也就是说这个情况会成为一个广泛性的情况,那么自己能不能在这上面有所建树呢?

    很多人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对于他们来讲,这些事情并不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堂是要熬资历的,至少目前来讲,虽然有中愈这样的存在,但也仅仅只有一个他而已,其他人还得慢慢来,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大多数人如果不能更进一步的话,为人师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工部也要办学院。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是工部有钱吗?工部每年领取的费用,都除了各自部门的发展和全国的水利设施,甚至是公用设施的维护,还有钱做这些事情吗?”

    又有人反问道,是的,钱是个大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每个部门都是缺钱的,就算是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也同样是缺钱的。

    这个问题就很严峻了,没有钱就办不了事,钱不是万能的,难道没有钱是万能的?

    所以他们必须要为这件事情加以努力。

    “这个问题本官也想过了。首先朝廷承担一部分力量,工部自己承担,有分量,最后剩余部分由民间的商业资本投入。”

    这些词也是他跟方中愈讨论之后。方中愈告诉他的,他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学人才,但是,和方中愈聊过之后也能大体知道那些东西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说出来也没有显的那么突兀,何况之前宣传的这些,让更多的人,对这些,他们生活中接触的东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能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把这些话说出来,也就是说不管皇帝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