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影侯-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以大明报为名吧,简单易懂,老百姓也听得透彻,同时也代表着朝廷与皇室。”建文帝说完,又提笔一挥,大明报三个字就出现在了纸上,中愈打算将这几个字作为蓝本,制作泥子。
“臣必当尽心尽力,办好这份报纸,为陛下和朝廷解忧。”中愈赶忙又表态。
“好了,你们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年轻的建文皇帝心事重重,他在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皇爷爷交给自己一个强大的国家,短短四年时间却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是。”父子二人同时回答,便转身离去。
离开乾清宫的父子二人慢慢的走在这皇宫大内,紫禁城里空空荡荡,宫殿长廊,卫士值守,一片静寂,中愈跟在自己的父亲后面,看见父亲的鬓角已经有了些许白丝,心里一阵酸痛。
“中愈,为父不想让你卷入这是是非非,当年你祖父因为空印一案,牵连下狱,到最后也没能回来,为父才先入学,拜在潜溪先生门下学习,远离官场。若不是今上仁慈,为父也不会进京,一展抱负,但历来官场也是战场啊,稍有不慎,便会祸及家人亲朋,况且你如今入职的还是锦衣卫。”
“父亲,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大到我们都做不了主,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不想,它就不会发生的。朝廷不想燕逆起兵叛乱,百姓不想北元南侵,但他们或都已经发生,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消灭他们,保全现有的大明盛世,父亲,至于以后的事情,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们去完成,也许是您,也许是我,也许是后人,这并不矛盾。”中愈加快自己的步伐,与父亲同趋。
方孝孺听后楞了一下,脚步也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愈儿,为父魔怔了,总以为大明王朝应该在自己的手中如先秦故周,如唐尧虞舜,圣人教化,百姓安居,却忘了历朝历代的贤者上千年的时间都没有做到,自己居然妄想短短几年就做成功,果真就是个笑话啊。罢了,罢了。”
方孝孺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连脊背都有些弯了,中愈感知到父亲的情绪激烈变化,赶忙上去扶住自己的父亲,却发现父亲的手冰凉冰凉的,瘦削的骨头胳着自己。
仿佛知晓中愈的担心,方孝孺扭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儿子,另一只手往儿子扶住自己的手上拍了两拍,“没事,没事,愈儿,为父只是累了,咱们回家吧。”
方孝孺一回到家就病倒了,倒不是他的身体有多脆弱,只是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背负着改革的压力,还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评论,让这位身居高位的文学博士有些有心无力,在这次被中愈一番话刺激后,彻底放开了心神,便撑不住倒下了。
家里并不慌乱,方郑氏将方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建议的借贷记账法和阿拉伯数字也在方府的账房里应用,这对方郑氏的威望有了大的提升。在安置好方孝孺后,一家人来到了外堂,屏退了家丁与丫鬟。
“中愈,你跪下。”一声说不清道不明的呵斥传来。
上位端坐着的是中愈的母亲,一身棉袄,也是按照官员夫人的制式来的,脸上已经有些细小的皱纹,岁月已经在悄悄偷走他们的光阴。中愈的弟弟妹妹们站在了旁边,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盯着自己的大哥看。
方郑氏仔细的看着眼前跪着的儿子,仔仔细细打量个遍,似乎想要将中愈看出个花来,等了一会,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她深吸一口气的说道。
“唉,愈儿,为娘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家国天下,母亲不懂,你在外面做什么,母亲也不管你,但你要记住,你是我的儿子,是方家的嫡长子,一举一动代表着方家,代表着你的父亲,做事的时候多替家里考虑一下,你,还有这些弟弟妹妹,还有一大家子人。”
“是,母亲大人,孩儿记住了。”中愈暗自想到,母亲今天这是怎么了,自己正是因为要保存家族才做的那些事,也正因此,才需要抓紧时间去做,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母亲的担心。
当外界知晓方孝孺病倒后,建文皇帝立马派了宫里的太医来诊断,其他大人如齐泰,黄子澄,练子宁,王纯,茹瑺,郑赐,陈迪等等也都派人来慰问,当然也有一些暗自高兴的,毕竟方孝孺也不是让所有人都喜欢的。
折腾了一晚上,中愈在早上的时候躺下眯了一会儿。今天是个阴天,太阳躲起来了,天空中飘着散乱的云彩,也许今天晚上,也许明天,就会有一场雨,看这架势,会下的不小。
第0038章 雨天去蹭饭()
天边阴翳的云彩,无不昭示着即将有一场雨的到来,阴沉沉的。
屋内躺在床上的中愈,盯着床边的幔帐,在胡思乱想,他本来打算影响一下军队,至少让他们别败的那么快,那么惨,给自己和朝廷留点时间,但自从洪武朝老将凋零,后来平乱初期,李璟隆又是个饭桶,还坑死了几名仅剩的大将,现如今,盛镛,徐辉祖又在外征战,使不上力,现实太残酷了。
所以自己才发展密谍,组建暗卫,只为保全家族,谁知道深居宫廷的建文皇帝居然让自己重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头万绪,理不清楚,该怎样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个麻烦事。
“少爷,陛下让你在十二上直卫里挑人,你打算怎么挑人?还有就是原锦衣卫里的人咱们怎么弄,那些人总不能不要吧?”方良进来后,看见少爷还躺在床上,也不奇怪,办了个凳子坐在床边,直接问道。
“少爷,自从原指挥使宋忠宋大人在建文元年的怀来之战中为国殉身后,他带领的锦衣卫也大都战死,听说只有一小部分人突围出来,现在也没了踪影。现在值守宫禁的锦衣卫大都是没上过战场或者是后来招募,也有袭职的,锦衣卫下属的大部卫所也基本瘫痪,严重减员,恐怕不堪大用。”
“我还没想好,陛下这是出了个难题啊,你也帮我想想,我先去锦衣衙门看看再说吧。”中愈也知道,让自己进锦衣卫,陛下下这个决心肯定思索了很久,给自己个总旗已经帮助很大了,听说以黄子澄,茹瑺大人为首的文臣还去宫里找陛下要个说法,要说法有什么用,保住现有的国家才是正事,只是这阻力肯定会很大。
“阿良,现在通知暗卫,加紧追查潜入兵部的奸细的信息,他们肯定要把偷出来的这些东西送出去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还要重点查一下徐四爷,上回他的出现绝不是偶然,我总觉得他跟这件事有关。”
“恩,我知道了,徐四爷很谨慎,现在还没有有效的信息,还有就是廖少爷递了帖子邀请您今天去他家吃晚宴,您去吗?”
“去,怎么不去,过年我都还没去过呢,一会你去库房给廖伯伯,伯母,还有他们家那些亲戚,挑些礼物,晚上一并带去。”方良领命离开了。
城西的铁匠铺里,打铁的声音一直不断,铁匠的身影模模糊糊,“首领,现在查的这么严,咱们这个东西什么时候送的出去?”
“先生已经在想办法了,不要着急,现在通知咱们的人,注意隐蔽,除了有任务的,其他人近期就不要出来瞎逛悠了,还有,启用新的联络点,这个铺子先停用一段时间。”还是熟悉的声音,透着阴冷。
“恩,知道了。”
天公不作美,果然,下午的时候,天便已经下起了雨,窗外的景色已经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冬雨时节,夹杂着冷空气,京师的温度已经下降了不少,出个门都得打个寒颤。
雨渐渐得下的小了,临出门时,丫鬟小月又特意给中愈加了一件锦袍,小姑娘的手是挺巧的,心也挺细的,手里的暖炉也没有落下,才让自己有了些许的暖意,两辆马车,一辆是中愈坐的,一辆拉满了礼物,毕竟是第一次正式去拜访,不能太寒酸,中愈一直对这个马车不感冒,胳的屁股疼,今天下雨,马车行进的速度也很慢。
有家丁已经先去廖府通告了,廖镛两兄弟知道中愈已经来了之后,特意出来迎接,站在府外等候,门口的两个大狮子彰显出这家主人的不凡。
远远地看见中愈的马车过来,廖铭对廖镛说道:“大哥,你看你看,中愈的马车过来了。”廖镛是知晓自己的二弟的,这段时间和他一样迷上了大唐西游传,已经好几次要找中愈提前知道下面的剧情的,还是廖镛挡着他,这次中愈过来,他这么高兴也是应该的哈。
“恩,我看到了,一会中愈来了,对他的事情少打听,就谈谈我们知道的事情就行了,知道了吗?”廖镛还是叮嘱了自己的二弟一声。
“知道了,我记住了,大哥,你都说了好几遍了,我记性又没那么差,你还不知道我嘛。”
中愈掀起门帘,车夫赶忙放下板凳,中愈下了马车,看见廖镛和廖铭站在府门口等候,心里有些过意不去,顾不上方良给自己撑伞,直接走上前去,拱拱手笑道:“大哥,二哥,外面凉,怎么在这里等,小弟哪里当得起。”
“哈哈,当得起,当得起,你是大作家,又是大诗人,当然当得起,走走咱们进去,你得给我们讲讲西游传后面的故事。”廖铭直接拉着中愈就往里走。廖镛在后面看着,直摇摇头,真是小家子气。
方良再跟廖镛的跟班廖因交接礼物,上回去方家他也去了,两人也算是熟悉,一般这样的事情跟班就可以做了,少爷们都不管的。
两兄弟将中愈引进了大堂,廖镛的母亲廖汤氏,还有廖镛的伯父廖升正在堂上,中愈是要拜见的。
“侄儿中愈,拜见伯母,祝伯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拜见廖伯父,祝伯父步步高升,事业有成。”
“恩,起来,还是希直先生教的好,哪像咱们家这两小子,整天往外跑,到现在也没个正形。”廖母也是听说了中愈的事情,做母亲的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些,在这个年代也是这样。
“好好,起来,起来,果真是一表人才啊,希直先生有福啊。”上回中愈在朝廷的表现已经让他赞叹,今日细细打量,确是个不错的小伙儿。
中愈站起身来,这才有机会打量这位长辈,廖升廖伯父簪着发髻,面色红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不愧是在将门长大的人物,一股英武之气就直接散发出来。廖伯母汤氏也是优雅大方,看起来和蔼可亲,从容不迫,这就是高门大户的底蕴啊。
第0039章 万事开头难(求收藏)()
随后大家又说起家常,还有对中愈父亲病情的问候,基本上是两位长辈问,中愈回答,当然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高门大院,也没什么可以讲的,到是中愈的西游传引得一家人直呼过瘾,廖母也不例外,她可是和家里的丫鬟看了好几期的逊志报了,对这个故事也很感兴趣的。
在廖府的餐厅里,入眼的是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覆盖着绣着花的桌布,每一样菜都是精心制作的,平常人家是见不到的,上菜的丫鬟一个接一个,中愈心里感叹,勋贵之家就是不一样啊,排场大,人也多,规矩更多,反正很是安静。
大家共进晚餐后,廖伯母就离开回了后院了。中愈和廖氏兄弟也送了廖伯父离开,最后中愈和廖氏兄弟去了廖镛的书房,果真还是将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