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我们向后撤退个十几里地?吕保担心的问道。
梅林鱼看了一下帐篷里面挂着的沙漏,“不用,才一夜的功夫,日本人还不至于这么不堪,我想日本人也意识到他们无法防御那么宽的战线,因此把击败敌人的兵力主要放在正面战场上,我想俄罗斯人一定不敢让日本人打到他们的大本营去,如果拿下了他们的大营驻地,俄罗斯人只能向后撤退,不论他们在侧面前进了多远,这里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后勤物资支援,如果日本直捣黄龙,他们物资被烧,或者被日本人缴获,他们这支兵马和瑞典人就该撤退了,要不然熬不过冬天的。”
吕保点点头,“也是现在双方的大战才刚刚开始,不可能分出胜负来,那些地方即便能来不少兵马,也只不过是给日本人送菜,截断后路,全军大搜,没有多少能逃回去的,战斗的胜负还看正面战场。”
天色微明的时候,随着信使的消息不断到来,两人发现,日本人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局势,虽然主战兵力不如俄罗斯人,但他们有几乎无穷无尽的仆从军送死,因此成功的遏制住了俄罗斯人的进攻,虽然多处被俄罗斯人在河岸这边站稳脚跟,但正面,他们几乎把俄罗斯人推到了平原狭窄地带的出口,要过两座山,一座庞大的原始森林,才能在此到达一片平原,那个平原就大了,这片平原之后是丘陵,树林,以及更加广阔的原野。
日本人如果打胜了,俄罗斯人就得向后撤退几百里地,要不没有城池和定居点支持,俄罗斯人是无法坚守的,或者无法聚集。
双方的这场对攻打的十分的惨烈,也十分的凌厉,俄罗斯人在两面不是平原的地方打胜了,日本人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打胜利了,如果说最后的评判,那么这次日本人要比俄罗斯人的进攻要厉害一些,赢了一点优势。
(本章完)
第979章 谁都不好受()
日本人这次被迫防御损失惨重,他们已经把最近的百姓和仆从军以及仆从军百姓都动用起来才堪堪堵住了漏洞,他们进攻的凶横,俄罗斯人进攻的凶猛,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拿下了敌人的前沿阵地,日本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并没有让俄罗斯人失去再战的能力。
在他们进攻到达之前,俄罗斯人就把他们的重炮和辎重全部撤回了后方的山岭地带,后退了二十多里地,留下了近百万的西伯利亚俄罗斯侨民和当地土著农奴,以及军役人员,在百公里的防线上各处一边撤退,一边阻击日本人,利用地形之便杀伤日本人,在日本人和大清国到来之前,这里俄罗斯人经营了十几年时间,他们比较熟悉这里,因此日本人不得不派出更多的百姓和民兵,青壮进山林,河沟,沟壑里面去搜剿这些人。
这大大牵制住了日本人的大部分人力和兵力,运输物资,修建防线的力量,因此他们只能停止进攻,在俄罗斯人原有的防线上停止下来,统计伤亡,重新集结兵力。
梅林鱼拿到报告,这次蒙古人损失了三百多游骑兵,大清损失了五十多探查的信使,日本人损失了近二十万南洋土著士兵,还有七八万南洋土著百姓,东南亚仆从军损失了十一万人,百姓两万,各色其他仆从军和百姓三万余人,日本人自己的兵力损失了十万多。
不过好在他们抓了不少俄罗斯俘虏,农奴,以及冒险者,军役人员,修建工事,运输物资交给这些人了,另外一边日本人也损失了八万兵力,差不多的仆从军和百姓人口,使得日本人手下能用的炮灰减少了不少。
随着搜索山林,和其他地方的时间延长,第二天,每个小时都有数百人失踪或者死亡,一天下来也是近三四千人损失。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人派遣高句丽人在山林里面开拓出一条道路,并且派遣了十万高句丽兵力,一万日本,三万东南亚土著,五万被抓的俄罗斯俘虏在日本的两条战线中间,崎岖的地形上开辟了另外一个战场。
三个战场齐头并进,日本人派出了一支机动部队绕道去俄罗斯人军营后面开辟另外一个战场,截断俄罗斯人的退路。
俄罗斯这边,根据探子回来的报告,俄罗斯人至少损失了二十万当地的侨民和农奴,冒险者,马匪,以及二十万兵力,这几乎是俄罗斯远征军兵力的三分之一。
那边哥萨克骑兵大约两千人损失,波兰骑兵三千人,瑞典步兵十一万人,他们带来的民夫和各种辅助人员损失了七八万人,阵地完全丢失,后退三十多里地,也是在山林和崎岖地方守卫。
日本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口进来,补充兵力和物资,俄罗斯人远征三千多公里,需要的物资和人力补给更多,因此双方在半个月时间再也没有打战,日本人在忙着巩固阵地,运输物资,俄罗斯人也一样。
半个月之后,日本人开始调动还有余力作战的东南亚百姓上前线清剿和占据山林,沟壑,派出了骑兵探查敌人,高句丽百姓移民三十万到战线后方填补空白,青壮全部上前线,丢给一支枪,会开枪了,就跟着上去打战。
在不断缴获的小股部队的战斗中,日本集结了剩余的南洋土著五万兵马,俘虏兵八万人,东南亚士兵五万人,率先展开了进攻,还是正面防线,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山,翻阅丘陵,穿过平地,清扫敌人的工事和障碍物。
俄罗斯人也一样,以辅助兵力,当地土著,农奴出战,抵御日本人的进攻。
双方在前面绞杀对方的炮灰,俄罗斯人防守,日本人进攻,相比人力,俄罗斯人不如,他们把抓获的俘虏也送进去当炮灰。
双方在半个月时间的战斗中损失了仆从军近三十万人,日本人清理了俄罗斯人前面修筑的工事和障碍,然后发动了正面进攻,炮火开路,后面是东南亚百姓消耗敌人炮火,在后面是东南亚仆从军跟随攻占敌人前线防御,在后面高句丽兵进攻,中间都夹杂着小股的日本兵监督,最后是日本人的五万兵力。
战线已经扩张到了三百五十里,日本人用炮灰兵和百姓进攻,清理,主力跟随在后面,俄罗斯人节节抵抗,最终又半个月时间才打到了俄罗斯人主阵地前面,然后又是炮灰消耗,俄罗斯人连最后的后勤兵,民夫都拉上来了,双方从火器时代打到了原始时代,直到日本人的近三十万兵力,其中有高句丽兵十五万,东南亚兵三万,南洋土著一万人,日本兵十万人顺利的包抄到位,才一举发起进攻。
战斗半个月,俄罗斯人远征军被击败,一个宽五十里地,长达三十公里的口子被打开,日本人四路大军包围波兰人和瑞典人身后,波兰人和瑞典人仓皇逃蹿,双方在三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一个追杀,一个逃跑。
日本人最终击败了俄罗斯远征军,然后放出兵力攻占东伯利亚,历时两个月之久,彻底消灭了东伯利亚的俄罗斯远征军和势力,消灭了俄罗斯人一百五十万人和三十万波兰和瑞典远征军,取得了东伯利亚。
不过日本人也付出了三十万死亡,三十万受伤的代价。
日本百姓死亡十一万人,跟随的天方教徒和百姓全灭,南洋土著就剩下了二十万百姓了,东南亚土著就剩下了十一万百姓和三万兵力了。
梅林鱼将报告送到燕京,张强给大清国派去使者,东南亚百姓和南洋百姓迁移到中伯利亚,两者的仆从军也调动到中波利亚,继续为大清进攻中伯利亚的俄罗斯远征军出力,至死方休,高句丽人口从东伯利亚移动到中伯利亚,高句丽仆从归大清国调遣,日本派出三十万百姓支援中伯利亚,五万兵力支援中伯利亚,然后大清要像日本人那样拿下中伯利亚。
而日本人剩下的百姓和兵力巩固东伯利亚防线,并且士兵继续向中伯利亚上方进攻,消灭哪里的哪怕一个俄罗斯人,看到的所有人。
根据吕保送来的统计,此时日本人已经只剩下了二百八十万人口,抛去穷兵黩武的八十万兵力,这八十万兵力有六十万人已经及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了,派出五万支援大清,派出十万人上去进攻中伯利亚上面,剩余的十万兵力和二百万老弱妇孺则在东伯利亚修建定居点,占领城池,城寨,休养生息。
张强很满意自己的这个命令,在近一千多公里长度,九百多公里宽度的苦寒地带,缺少了年轻人的日本民族,这个冬天怕是又会冻死,饿死不少人。
到时候他们就是冰原上的一个个日本部落民族了。
(本章完)
第980章 大清该你上场了()
康熙无神的看着张强送来的命令,唇亡齿寒,华夏汉族这个民族已经让多少民族消亡了,他们就是一头贪婪的永远无法喂饱的恶狼,日本人同俄罗斯人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在准备物资,准备人口,调动兵力,进行防御战,俄罗斯人也在全力支持东伯利亚的远征军,双方并没有什么大战,万人以上的战斗只进行过一两次,俄罗斯人虽然逼近,却没有真正打起来,现在日本人经过这一战,人口减半,他们的仆从军几乎全灭,现在华夏帝国又要驱使他们同俄罗斯人决战了。
他不知道打败俄罗斯人以后,大清还有多少满族人,汉族人,这次看来他要把南洋土著和东南亚土著消灭掉,同时带着消耗掉一些高句丽人口和兵力,高句丽人口现在已经减员到了一千六百万,还是一半在日本哪里,一半在大清这里,他们损伤惨重以后,就该华夏帝国来接手这里的地盘了。
康熙现在很是颓废,这个曾经自诩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此刻只能像崇祯皇帝一样无可奈何的接受本国被华夏帝国摧残,却没有任何办法。
日本人看似得到了片刻安宁,高句丽人看似得到了休养生息,躲在后方,可他们依然得派出无数的青年参加这场战斗,青年不够壮妇上,壮妇不够老年人上,老年人不够从十岁到八十岁的所有人都去。
他觉得日本人和高句丽让你差不多到在他们之前灭亡,也许还能支撑个十来八年的。
满族将领带领着汉人兵马上了战场,满族人也从十年前的四百多万下跌到现在的一百八十万人,汉人归化的满人不少,也有三百五十万人,可这完全不能延续满族的生存,为了此他派出人手在整个辽东抓,在整个西伯利亚抓,也不过补充了三十万生番满族人。
华夏各地送来的归化满族人和被贩卖出去的满族人也有一百多万人,可他认为这些人其实已经不是满族人了,而是各色混杂的民族了。
“皇上该休息了。”跟随他身边的宦官给他披上一张黑熊披风,对他说道。
“三德子,你说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和华夏帝国和解了吗?他们真的要灭亡我们吗?真的不给我们出路吗?”三个问题看出他的绝望和迷茫。
宦官道:“皇上,只怪我们当初对大明太绝了,很多方式其实都是我们当初对待汉人的方式,多少次屠灭,让汉人皇帝现在恨死我们了,因此才会有今日之祸,要是我们当日对待汉人稍微轻一些,然后慢慢用几十年的时间图谋,或许汉人即便崛起也不会这样对待我们,而会和我们和平相处,允许我们退回辽东,以藩国自处。
不过说什么现在说什么也晚了,我们只能一直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