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莫斯科-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雷洛夫对崔可夫说道:“司令员同志,我们已经核实了丽莎的报告,敌人的确有集结兵力的迹象。一旦我们的反击失败,那么他们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捷尔任斯基工厂发起攻击,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支撑点……”
“我们的兵员已经趋于枯竭。”军事委员古罗夫皱着眉头说道:“假如德军真的用如此规模的兵力发起进攻,那么若卢杰夫少将的近卫第37师,是根本挡不住的。”
面对古罗夫的担心,崔可夫的脸上也是愁云密布,他清楚对德军的反击,即将以失败而告终。一旦德军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到时又不知有多少防御地段会丢失。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名通讯参谋快步地走了过来,挺直身体向克雷洛夫报告说:“参谋长同志,刚接到了索科夫中校的电报,他们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前出到了奥尔洛夫卡地区。”
偌大的指挥部里,忽然变得寂静下来,得知索科夫的部队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顺利地到达了奥尔洛夫卡,大家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克雷洛夫没有伸手去接电报,而是望着崔可夫,有些诧异地问:“司令员同志,我没有听错吧?参谋说索科夫中校的部队,已经成功地前出到了奥尔洛夫卡地区?”
崔可夫没有说话,而是一把抢过了参谋手里的电文,仔细地看了一遍后,俯身去看桌上的地图。过了好一阵,他猛地用手一拍桌子,有些激动地说:“太棒了,简直是太棒了!索科夫中校的部队前出到奥尔洛夫卡,对今天的战局将是非常有利的。”
听到崔可夫这么说,克雷洛夫还是觉得此事有点匪夷所思,便小声地对崔可夫说:“司令员同志,据我所知,索科夫中校的部队是昨天天黑之后,才夺取的第三道方向。而且整整一晚都没有战斗发生,他们怎么会毫无声息地突破敌人的第四道防线,并前出到奥尔洛夫卡呢?我觉得这份电报有问题,需要再核实一下。”
崔可夫等克雷洛夫说完后,将手里的电报递了过去,对他说:“参谋长同志,那你就去核实一下这份电报的真实性吧。”
古罗夫等克雷洛夫走开后,低声地问崔可夫:“司令员同志,您觉得这份电报上的内容,会是真的吗?”
听到古罗夫的这个问题,崔可夫毫不迟疑地点点头:“我觉得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古罗夫看了一眼正在吩咐报务员发报的克雷洛夫,忍不住好奇地问:“那您为什么还要让参谋长发电报去核实呢?”
“军事委员同志,”崔可夫向古罗夫解释说:“虽然我认为索科夫的电文是真实的。但他们是什么时候对敌人的第四道防线发起攻击,又是什么时候突破敌人的阵地,并前出到奥尔洛夫卡,却没有详细说明。我让参谋长核实,就是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在布置今天的作战任务时,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古罗夫理解地说道:“不管怎么说,索科夫中校的这场胜利来得太突然了,我们必须了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克雷洛夫拿着刚收到的电报走了回来,满脸喜色地说:“司令员同志,都搞清楚了。在今天凌晨,索科夫中校命令警卫营趁着夜色潜伏在德军阵地前,今晨实施火箭弹攻击后,潜伏部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仅仅十几分钟,便拿下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与此同时,别雷上校所指挥的坦克营,趁着天没亮,也快速地冲向了奥尔洛夫卡,消灭了那里的敌人,并建立一个支撑点。”
“干得真是太漂亮了!”崔可夫等克雷洛夫说完后,立即对索科夫大加赞誉:“索科夫中校的部队到达了奥尔洛夫卡,就可以牵制一部分德军的兵力,对我们今天白天的反击,将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司令员同志,”克雷洛夫见崔可夫如此开心,还是小心翼翼地提醒他说:“索科夫中校的部队在经过连番的战斗中,想必减员不少,如果我们不给他们进行增援的话,估计是很难守住奥尔洛夫卡的。”
“参谋长同志,”一听到增援这个单词,崔可夫便不禁皱起了眉头:“我们已经把担任警卫任务的警卫营,派给了索科夫,哪里还有兵力去增援他啊?”
克雷洛夫盯着桌上的地图看了一会儿后,对崔可夫说道:“司令员同志,古尔季耶夫上校的步兵第308师,在奥尔洛夫卡东面四五公里的位置,我们可以命令他们向索科夫的部队靠拢,共同防御奥尔洛夫卡。”
“参谋长同志,”古罗夫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问道:“我想问问,两支部队会师之后,由谁来统一指挥?是古尔季耶夫上校还是索科夫中校?”
“这还用说么,当然是索科夫。”崔可夫说完这话后,不禁哑然失笑:“别看索科夫只是一个中校,但他如今却指挥着好几名上校,没准哪天还能指挥将军呢。好了,就这样说定了,让古尔季耶夫上校率领部队向奥尔洛夫卡靠拢。”
克雷洛夫答应一声,正准备给古尔季耶夫上校打电话时,崔可夫忽然问道:“对了,参谋长同志,索科夫的部队在敌人阵地前方潜伏,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就算崔可夫不问,克雷洛夫也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把索科夫推出的新战术,向崔可夫报告。既然此刻对方问起,他便如实地回答说:“索科夫中校趁着夜色的掩护,把特涅夫少校的警卫营部署在德军阵地前的草丛中。按照他的说法,这样可以缩短攻击距离,在最短的时间里,冲上敌人的阵地,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真是没想到,索科夫中校的这种战术,还是蛮奏效的。”崔可夫听完后,不禁感慨地说:“德军的第四道防线防御情况,我们多少还是了解的。就算是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向他们发起进攻,至少也需要好几个小时,谁知索科夫他们居然在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战斗。看来这样的新战术,应该尽快在全集团军范围内推广。”
…………
索科夫接到了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后,立即通过电话和别雷通话:“别雷上校,我刚刚接到了司令部的电报,说古尔季耶夫上校的步兵第308师,将从东面赶过来与我们汇合,请注意识别,不要和自己人打了起来。”
“放心吧,旅长同志。”别雷向索科夫保证说:“现在天已经亮了,不会再出现误伤的情况。我会派出一个坦克连,去接应步兵第308师的同志。”
通知完别雷后,索科夫便打算带部队赶往奥尔洛夫卡,考虑到自己手里的兵力太少,便打电话向古里耶夫求援:“将军同志,您好,我是索科夫中校。”
古里耶夫听到索科夫的声音,不禁笑呵呵地说:“中校同志,我听说你的部队,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并前出到奥尔洛夫卡地区,有这回事吗?”
“是的,将军同志,您所掌握的情报完全正确。”索科夫奉承了对方一句后,接着说道:“我给您打电话,是有一件事情要请您帮忙。”
“索科夫中校,”得知索科夫部队已经前出到了奥尔洛夫卡,古里耶夫的心情显得非常好,他大大咧咧地说:“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就一定满足你的请求。”
“是这样的,将军同志。”为了弥补自己兵力的不足,索科夫打算放弃所占领的阵地:“我的兵力有限,为了加强奥尔洛夫卡方向的防御力量,我打算将第三和第四道防线里的兵力都调走。而空出的防御阵地,希望您能派人去接防。”
古里耶夫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得知原来是让自己派人去接替防御,立即拍着胸脯保证说:“索科夫中校,你除了在两道防线各留下一个排,等待我的部队去接防外,剩余的都可以调往奥尔洛夫卡地区。”
wxi7
第582章 会师(中)()
索科夫急于率兵到奥尔洛夫卡,与别雷的部队汇合,自然对古里耶夫的提议表示了赞同。他让万尼亚在两道防线各留下一个排,等待近卫第39师的部队来接替防御,然后他带着剩余的部队匆匆忙忙地赶往奥尔洛夫卡。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么做的结果,会让自己的部队陷入德军的合围,以至于最后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从德军的包围圈里侥幸逃出去。而此刻,他心里考虑的则是尽快赶过去与别雷汇合。
赶到奥尔洛夫卡见到别雷时,先期到达这里的指战员,正在大兴土木,加固此处的防御工事。别雷和索科夫打完招呼后,满面愁容地说:“旅长同志,虽说我们顺利地到达了奥尔洛夫卡,但这里实在不是一个适合防御的地域。”
为了让索科夫有一个更为形象的了解,他带着索科夫来到一个山丘上,用手朝四周一指,说道:“这里除了少数的几个制高点外,其余都是开阔的草原。我们没有可以利用的永备工事,现有的野战工事,就是围绕着这几个制高点在修建的,如果德军采用装甲突击,我们根本无法挡住他们。”
“防空呢?”索科夫觉得德军在短时间内,出动装甲部队攻击奥尔洛夫卡的可能不大,毕竟城市的北面正在进行激战,德军大量的部队被苏军牵制住了,他们要想抽调足够的力量,来进攻奥尔洛夫卡,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动空军,对着自己所占领的防御地带实施空袭。因此他提醒别雷:“我觉得敌人可能会出动空军,对我们这里进行狂轰滥炸,来摧毁防御工事和杀伤兵员。”
索科夫的话让别雷惊出了一声冷汗,在占领这一地区后,他就曾经仔细检查过,只有简陋的野战工事,除了屈指可数的土木火力点,供守军栖身的掩体也少得可怜。此刻经索科夫一提醒,他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回答说:“旅长同志,我这就去安排战士们修筑防空洞。”
“等一等,别雷上校。”看到别雷转身要离开,索科夫连忙叫住了他:“这件事交给万尼亚和特涅夫他们去做,您就不用亲自出马了。”
“古察科夫,”索科夫把站在身后不远处的古察科夫叫过来,吩咐他说:“你去通知万尼亚大尉和特涅夫少校,让他们别忘记挖掘防空洞,以减少部队在遭到敌人轰炸时的损失。”
别雷望着古察科夫的背影,对索科夫说:“旅长同志,我一直想问你,这位古察科夫中尉为什么不去指挥部队,却像一名普通战士那样,随时跟在你的身边?”
虽说古察科夫被撤销了连长职务,军衔也降为了下士,但他依旧佩戴着中尉的军衔,所以别雷才又这么一问。索科夫咧嘴无声地笑了笑,回答说:“他犯了一点小错,因此被撤销了连长职务,降为了下士,留在我的身边当警卫员。”
“犯错?”听到索科夫这么说,别雷不禁好奇地问:“旅长同志,能告诉我,他犯了什么错误吗?”
见别雷想知道古察科夫的故事,索科夫便将古察科夫被撤职的原因,详细地讲了一遍,最后说道:“由于他以前曾经被俘过,因此在对他的处理上,我们不得不慎重。按理说,他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但由于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因此我决定把他留在身边,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