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莫斯科-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告一段落了吧。”
扎利茨曼虽说曾多次见过这列装甲列车,但看到它开火还是第一次,他没有想到威力居然会如此巨大,轻而易举地粉碎了德军的进攻。他等格拉兹科夫一说完,便点着头说:“没错,将军同志,假如我们能多几列这样的装甲列车,那么德国人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城市。”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看到被自己寄予众望的装甲列车,居然由南向北,轰隆隆地从自己面前驶过。看到这种情形,扎利茨曼不禁有些意外地问:“将军同志,按理说,装甲列车不是应该赶到您的左翼,去支援在那里作战的第102团吗?怎么调头朝北面开了呢?”
别说扎利茨曼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格拉兹科夫照样是一头雾水。他连忙拿起电话,接通了第102团的团指挥所,找到了在那里指挥作战的副师长,开门见山地问:“杜比扬斯基上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装甲列车不是开去支援你们吗?为什么一炮不发就直接退回来了?”
“我也不知道啊,师长同志。”由于第102团所在地段,依旧在进行激烈的交火,杜比扬斯基和格拉兹科夫通话时,不得不扯着嗓子喊道:“我们这里战况正激烈呢,我还想着等装甲列车过来给我们解围。谁知他们在半路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就径直调头离开了。”
见杜比扬斯基也不知怎么回事,格拉兹科夫有心打电话给装甲列车营的指挥员,问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情,眼看就要到达第102团的防区,谁知去调头回来了。
装甲列车一回到驻地,营长就拉开车门从车厢里跳到了月台之上,冲等在那里的后勤人员喊道:“快点弹药搬上车,我们还需要再去支援友军作战。还有,司机,立即给列车的锅炉加水加煤,我们待会儿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呢。”
:。:
wxi7
第389章 守住阵地()
司机和司炉工知道前沿形势危急,听到营长的号令之后,立即开始抓紧时间加水加煤炭,但依旧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完成了这项工作。营长见装甲列车的弹药已经补充完毕,水和煤炭也加足了,便再次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当装甲列车从第团阵地后方经过时,阵地上的指战员们纷纷从战壕里站直身体,朝着经过的装甲列车欢呼和挥手致意。
车里的营长通过瞭望孔,看到外面指战员们的反应,不免有些得意地说:“看来我们还是蛮受战士们的欢迎嘛。”
站在一旁的上尉等他一说完,连忙陪着笑说:“营长同志,可不是嘛,假如不是得到我们的支援,他们现在还和德国人在进行苦战呢。”
营长侧耳听着车外传来的欢呼声,和远处的隆隆炮声,对上尉说道:“上尉,前方还有一个团的防区,正遭到德军的攻击。等我们粉碎了他们的进攻,列车就可以回去休整了。”
可能是因为连续击退了两支德军部队的进攻,上尉也变得格外自信起来:“营长同志,假如敌人都只有今天的这种战斗力,我相信,不管他们来多少,我们都可以击退他们的进攻。”
营长咧了咧嘴:“可不是嘛,只要我们的装甲列车在,德国人就休想越过铁路线一步。”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据说前几天德国人占领的马马耶夫岗的南岗,那是因为我们的装甲列车没出动,否则德国人根本连铁路线都无法靠近。”
虽说索科夫部队在前几天所取得的胜利,崔可夫他们并没有大肆宣传,但消息灵通的人,多少还是听到一些风声。上尉小心翼翼地说:“营长同志,我听说,南岗阵地之所以失守,并非是我军守不住,而是他们给德国人设下的一个圈套。”
营长听完上尉的话之后,不禁嗤笑一声,说道:“上尉同志,你真是太天真了,居然会相信这样的说法?你难道不知道,一旦马马耶夫岗失守,就等于让德国人占领了城市的制高点,他们就可以用炮火来轰击城市,以及封锁码头,切断城内守军和对岸的联系。假如你是最高指挥员,会同意这种冒险的计划吗?”
他说完之后,看到上尉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便继续说道:“我看啊,估计是坚守马马耶夫岗的指挥员,为了推卸责任,减轻自己可能受到的惩罚,而有意编造的谎言……”
营长的话还没有说完,空中忽然传来了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啸声,接着听到了两声剧烈的爆炸声。营长从爆炸声就判断出,对方使用的是大口径火炮,顿时被吓得激起了层层鸡皮疙瘩,额头、脖子全是白毛汗。他之所以如此害怕,是因为刚刚两炮的弹着点,距离列车极近,炮弹的弹片敲得列车的装甲叮当乱响。
“营长同志,”不光营长被炮声吓到了,就连上尉也被吓得够呛,根据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听出实施炮击的是德军的150毫米的K39加榴炮,他可是知道这种大口径火炮的厉害,别的不说,刚才的两发炮弹要是落在部队集结的地方,半径五十米的区域内,几乎不会有活人了。虽说自己是待在装甲列车里,但要是挨上两炮,可能也会有性命之忧,便连忙向营长请示道:“敌人在用重炮轰击我们,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营长有些慌乱地问道:“我们到什么位置了?”
上尉快速地从瞭望孔朝外面看了一眼,随后说道:“营长同志,我们应该已经到达了第102团作战的区域,我看到敌人的坦克和步兵,正冲向他们的阵地。”
“找个地方停下,用炮火和机枪火力消灭进攻的敌人。”营长一把抓住了上尉的手,叮嘱他说:“上尉同志,记住,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打退德国人的进攻。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德军炮兵攻击的靶子,明白吗?”
“明白!”上尉答应一声,随后开始冲着炮手和机枪射手发号施令:“炮兵和机枪手选好各自的目标,并做好开火的准备。”
等炮手和机枪手都做好准备后,上尉又向营长请示:“营长同志,射击准备已经完成,我们现在停车吗?”
“停车,为什么要停车?停下来当德国人的靶子吗?”营长瞪了上尉一眼,不满地说道:“列车继续前行,我们要在行进中,向敌人射击。”
“营长同志,在行进中射击,射击的精度无法保证。”上尉对于营长的命令,有些为难地说:“没准我们浪费了大量的炮弹和子弹,却根本没有击中什么有价值的目标。”
“上尉,”见上尉没有明白自己的意图,营长有些恼羞成怒地说:“你没看到德军动用重炮轰击我们吗?如果我们停下,就是德军射击的靶子,因此我们只能在行进中射击,以躲避德国人的炮火,明白吗?”
“明白了,营长同志。”对于营长的固执己见,上尉只能选择了服从:“射击准备已经完成,现在可以开火了吗?”
“开火吧!”
得到营长的允许后,上尉将自己的手高高地举过头顶,随后猛地向下一挥,同时高声喊道:“开火!”
列车上的火炮和机枪同时开火,虽说列车在行进中,影响了射击精度,但还是不断有德军的士兵被炮火掀飞,被机枪子弹打成了筛子。但敌人依旧不管不顾地朝前冲,大有不拿下苏军阵地,就绝对不收兵的架势。
此刻的102团阵地上,由于德军的火力受到了装甲列车的压制,那些打一梭子就换一个位置的机枪手们,纷纷停下了脚步,选好位置后,把机枪一架,便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开始射击。机枪手把扳机一扣到底,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圆形弹盘里的47发子弹,便被悉数打了出去,把冲到附近的德国兵打成了筛子。
遭到装甲列车的炮火和机枪火力压制的德军,依旧没有放弃他们进攻企图。有两个迫击炮小组,就在距离苏军阵地五六十米的弹坑里,建立了迫击炮阵地。他们把迫击炮调成了最大仰角,不再计算什么标尺距离,只需要最快的速度打出去就行,因为这里距离苏军的战壕实在太近了,至少有半数的炮弹,能落进对方的战壕,每一发炮弹,都能将战壕里的守军掀翻好几个。
战斗的激烈,远远地超出了第102团团长的想象,他原以为随着装甲列车的到来,进攻自己防御阵地的德军,肯定会望风而逃。谁知对方此刻遭到了来自装甲列车的炮击和扫射,不光没有撤退的迹象,相反攻势还更猛烈了。
在这里督战的师参谋长,板着脸对102团团长说:“上校同志,立即动员所有的力量,对德军实施反突击,一定要把他们从阵地前赶走。”
“中校同志,”听到师参谋长的命令,团长有些为难地说:“您带来的教导营已经打光了,营长伊巴鲁少校也牺牲了。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力量进行反击啊?”
“伊巴鲁少校在牺牲前,不是曾经带回了两个民兵连吗?”师参谋长明知道民兵的战斗力差,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只能病急乱投医了:“立即把他们投入战斗。”
团长试图再劝说师参谋长,便连忙说道:“中校同志,我仔细地观察过这两个民兵连,他们负责城市里的巡逻还可以,要是用来反击,恐怕没有什么效果……”
“行了,上校同志,别说了。”师参谋长抬手看了一下表,随后说道:“时间紧迫,立即把他们投入战斗,否则就来不及了。”
团长见师参谋长固执己见,就算再劝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于是只能点点头,叫过自己的副团长,吩咐他去通知民兵连投入到反击中去。
副团长离开了团指挥所,来到了民兵连休息的战壕,他大声地说:“连排长到我这里来一下。”随着他的喊声,有二十多名穿着便服的民兵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些人都是两个民兵连的连排级干部。
看到人都来齐了,副团长大声地对他们说:“同志们,前沿的情况,想必你们都看到了。德国人正不顾一切地冲向我们的阵地,假如我们不尽快展开反击的话,阵地就会守不住了。”
副团长的话刚说完,一名民兵连长看清楚他的军衔后,就立即表态说:“少校同志,您说吧,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把你们的战士都召集起来,”副团长对民兵连长说:“我们要立即对德国人实施反击,把他们从我们的阵地前赶走。”
“少校同志,我们早就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民兵连长表情坚毅地说道:“请您下达反击命令吧。”
副团长看了一眼正在激战的位置,距离这里不过五百米,便爬出了战壕,转身面向战壕里的战士们高喊道:“弟兄们,跟我上啊!把***分子从我们的阵地前赶走。”喊完,他便高举着手枪,小跑着冲向了正在激战的区域。
见副团长已经带头冲锋,各连排长也纷纷爬出了战壕,半转身冲着还待在战壕里的民兵们喊道:“同志们,你们还躲在战壕里做什么?立即出来,跟我们前进!”
看到指挥员们都在带头冲锋,待在战壕里的民兵们顿时感到了热血沸腾,他们纷纷爬出战壕,跟在各自的指挥员身后,朝着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冲过去。
德军发现了这支冲锋的部队,立即便有迫击炮和机枪对着他们开火了。民兵冲锋的队伍,被密集的弹雨和横飞的弹片打出一个个缺口,但很快就后面跟着的人填补,在短短几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