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间萧轩似是想起了什么,就询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公历四月二十五日。。。”田秀英知道萧轩的一些习惯,因此不仅农历的日子用数字说的比较明白,也提及了以前一般很少提及的公历。
听到这一点儿,萧轩也终于释然起来。看来,是自己这些年来在安排一些事情上养成的理性乃至对抗性的思维,才最终让自己化解了这崇祯身上的劫难。在这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上,这劫难没有通过战祸的方式表现出来,却因为自己的心性与崇祯完全不同,而通过这内祸的方式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以前的一些事,是我做的太过荒唐了。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诸如唐明皇汉武帝一类的君主,在位的时间长一些就很容易。。。”
“君上不要说这些自责的话了,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尽到责任,让君上感觉到了孤独。。。”这时候田秀英等人似也反省着什么。
第464章 安抚()
萧轩恢复过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组织人手对那些被俘的女子进行审讯。经过内外征战乃至无数实践之中的不少锻炼,在刑讯经验积累方面,秘狱的人各种技巧提高了很多。特别是掌握了一些能够尽量降低永久性伤害的前提下使人痛苦的刑讯方法。刑讯之外,诸如暗听、暗中监视、催眠与药物等其他手段也几乎层出不穷。
虽然李雨菲等十几名女子是精心挑选出来且受过不少训练的,可仅仅不过两天左右的时间,还是有三名少女再也经受不住询问最终选择了妥协,当一开始选择妥协的时候,也就最终走向了彻底的妥协。
在内情和外情体系的全力侦破之下,这些女子背后的势力也渐渐的被挖了出来。不出所料,又是第一次戡乱战争中不少逃亡西南的残党所为。其中一家姓顾的大户虽然没有其他人一般那样大的势力,但却很会见风使舵,在当年就立有反水表率之功,后来家族内也有许多人从军入伍。
可是其自从能够安身立命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谋划着许多事情来。李雨菲能有那样出众的姿色和非同寻常的表现,也是顾家十余年来精心准备的结果。
这个例子似乎也在向萧轩暗示:只要不是自幼年时候就开始在自己的安排之下于新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即便只是十四五岁的少女也并不安全。自己那初具规模的“后宫”也应该最终“清理”一下了,否则最终始终是某种隐患的存在。因为这些年来自己得罪的对象可并不仅仅是当年第一次戡乱战争中的那些对手。
在萧轩身边的那四名暗卫的伤势似乎好转起来,而且似乎也没有留下什么永久而不可逆转的伤害之后,萧轩也毫不吝啬的看望了四人,并召集了身边总共的三十多名少年暗卫开了一个临时的会。
“你们从七八岁左右年纪的时候就秘密的跟在我的身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据说就有这样的一个谣言:说我并不信任长大的人,因此当你们退役的时候也就是末日。还有人说,因为很难再物色真正可靠的人选,因此你们可能要在那些不见阳光的地方一直服役到而立之年以后。。。”
“君上。。。我们。。。”
萧轩打断了一些少年们的发言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在刚刚进来的时候因为家里受了很大的恩惠,就以为我是个说书人口中那样的明君,却没有想都我在平时的自制力方面是如此的不堪,如此的纵欲,平时的生活也很懒散。但我没有完全彻底改变自己的打算。而且,我还不会如同以前很多君王那样为尊者讳。我不希望以后的某个年代,大众们会以一个人下半身的操守或者其他一些私德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领袖、领导、科学家。而是能够以事实求是的态度评价一个人的路线、政策、倾向是不是真正的有利于社会和民众。只有彻底抛弃那一条封建时代而来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我们的政治也才能真正的走向进步。。。”
当然,此时的萧轩也并不打算只说这些空话,于是说道:“如今的大明没有关于婚姻年龄的法度,你们虽然没有年满十五岁,不过如今也而已在我的主持之下成亲。当然,处于安全的考虑,你们的配偶当然不可能海阔天空的去选,选择面还是算不得很广的。如今我亲自来为你们安排对象。你们放心,这些人可以确定现在还是处子之身,并且年纪还并不算很大,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听到这样的询问,少年们一开始的时候还显得十分兴奋,可很快就想到了什么,纷纷摇头道:“君上。。。君上我们不愿意离开。。。”
“如果有什么罪责,这一次就请处罚我们吧。。。”
“你们当然有罪责,尤其是那一天的四人,以后可以不用天天守在一些昏暗的地方了。不过我也不会食言,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我都会让你们拥有一个还算美满的家庭。不过我要叮嘱你们。如今不是旧时了。如果那些女子平时里为人尖刻不懂得尊重,你们可以直接来找我。还是尽量避免随意的直接使用拳脚。同时,我也不希望你们这些少年以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妻管严’”
似乎想起了什么,萧轩继续说道:“按照新的律法,禁止纳妾,不过这倒无所谓,因为在现在非婚生子女也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力地位,对于你们,我也不希望这些条文形成一种枷锁;你们在二十岁之前,其实还可以来到我的身边。我也希望有一个真正能够靠的住的家族乃至群体。你们的后代说不定也可以在年级并不算大的时候就来顶岗了。。。”
听到萧轩并没有暂时要赶所有人的意思,心思并不算复杂的少年们这时候也默默的流下了眼泪:“君上。。。”
“好了,不要这样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以后的几年里,你们也不会再如以前一样没有自由。值班的时间之外,中央庄园内的不少位置你们都可以随意出入。。。”
此时的萧轩想起过去的一些安排也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考虑的太少了。因为以前的时候很多事情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对于君主来说的可靠性同战斗力本身之间就有很大的矛盾之处,萧轩也并不希望自己身边的队伍有一天成为天理教起义时的清朝皇宫卫队或者更为不看。
不过如今仔细思考权衡之下,很多事情其实也不必过度的担心。毕竟服役制度同以前大不一样了。就这样在调整之下,不仅仅是暗卫,整个新亲卫营乃至独立炮营内的不少军官们也获益良多,以前的时候私下里曾经有的一些准牢骚也渐渐不在了。
无形之中,曾经在身边存在的一些隐患也就这样被渐渐的化解了开来。
本章完
第465章 扩张()
随着崇祯十六年以来经济与财政面貌上的根本改变,乃至中央学院在调查统计技巧方面的进步,并不是只有到了秋收之后才能确定一年的年景大致如何了。自一些中央直属的企业之中,比如获益最大的矿场乃至织布长,还有一些官方背书的新钱庄。季度之内就有大致的季报,此外还有种种“月估”
在财政乃至物力等方面的条件变得和以前不同,十四年过去,不仅数十名最早的孩子们成长为新式教育上的先驱者,规模多达近五千左右的新人也开始渐渐成长起来。整个教育体系也在崇祯十六年左右的时候完成了一次小小的扩张。除了中央学院本部之外在整个应天建立了“京师小学”
海内各地报名的幼童在经过了初试选拔考核之后都可以进入,当然不仅仅是过去读书世家的子女,就连一些工匠之家乃至军人之家的孩子们的教育状况也都与以往的时候有了根本的不同,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毫无疑问,十年以来,特别是崇祯十五年,十六年连续两年至少在中央总督区的范围内文化成本的降低乃至相关产业的推广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民间教育基数。不仅仅是依靠官方的财政投入,再此时民间的文化内核也逐渐完成了新旧转换。
那些前来应试的孩子,考核的目标并不基于其掌握的文化知识本身如何,因为那些是可以硬性灌输的。更多还在于对学习乃至科学本身的兴趣,乃至想象力和创造力究竟如何。
这入学考试似乎就像一种新的科举一般让很多人都感觉到它或许能够决定未来很多人的命运。毕竟在旧的科举废除之后,经过几次戡乱战争很多人也都默认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旧的利益通道走不通了。要想谋求个人乃至家族的利益,只能期望有一名天才儿童能够考上应天小学乃至中央学院。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上天眷顾的小说主角,或者拥有十分具备天慧的子女。一时之间,那些表演天赋强,或是真的头脑非常灵活而且聪慧的孩子们一时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追捧。很多人甚至不惜三五万两银子的成本来过继一个外乡之地十分有天赋的“神童”当然,这种“神童”一时也往往被那些在地方上有很多财势力权势的人所获得。
当然,在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推广,整个政权的统治水准也比过去提高了很多的情况下。十五万名名额的“京师小学新人”在并不算太长的范围内选拔完毕。
吸取之前的经验,入选的人也并不仅仅局限在开蒙年纪的孩子当中,或者仅仅局限在单一性别之中,而是小到四五岁,多至十一二岁,整个儿童范围内的人都纳入了考核挑选对象。
选拔出来的这十五万人不乏很多才绝惊艳的人,比如有一些孩子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在铁匠或者木工手艺上出类拔萃。也有的很早就对解析几何图形颇有研究。
为了让这些几乎算是数十里挑一或百里挑一的人能够在新的教育模式之下不放羊,并且在大程度上知畏。萧轩也不得不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一次基本的纪律训练,并通过各方面考核花了不小的功夫来进行分班,在一个月之后才最终让这些孩子们正式开启了新一批的培训历程。
毫无疑问,这一届京师小学内的孩子是整个社会近代化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决定整个社会的未来。当整个教育体系再一次扩张的时候,或许数万规模的教育骨干就能支撑其数百万人至少遍及整个中央总督区范围内的小学覆盖体系。这还不包括很多将要在学校内展开的科研活动的开销那时候的教育投入开销一定不是现在可以相提并论的。
如果按照最充分的供应标准,说不定在七年以后,仅仅是在这些基础教育与体制外科研投入需求就会赶上新朝十六年从海内和海外所获得的全部财政收入了。
想到这些事情,也不由不让萧轩对各个中央直属单位的运营情况重视起来。同中央直属学院关联,在各方面的新技术使用和推广方面也都比较集中,几乎成为整个社会新经济发展源动力的中央直属企业似乎成为了数年以后,整个天下的经济乃至创新格局能不能再提高一个层次的关键所在。
只是在查看了应天影响力最为重要的“中纺”十七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之后,还是让萧轩开始隐隐的有了一些猜测。
“虽然整个中纺已经过了早期的快速发展期,因为棉布供应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