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怀刀行 >

第178章

怀刀行-第178章

小说: 怀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我恩怨,暂时先放在一旁,今日不论敌我,也不论胜败,只是喝酒,舅哥只管坐上来,我们以酒论英雄!”郝仁又平静的又劝道。

    杨通贯也是好酒之人,自负酒量不浅,但是,他绝对不仅是因为馋酒,确实感觉这个对手,实在有意思了,这是要斗酒吗?

    “哈哈!”杨正泰扬天哈哈大笑道:“有点意思?有点意思?我喝多少,你能陪多少?”

    “醉倒算喝多!”郝仁肯定的说。

    侍卫在一旁的常遇春,心中非常气恼,怒气冲冲道:“主公当真不杀他吗?士兵们拼死冲杀,到最后,都成了你的家事,日后将士们如何肯为主公再效命疆场?”

    郝仁并不理会常遇春,只是一挥手,让常遇春退下了。

    杨通贯的几个手下,看见郝仁这桌是招待娘家客人的上坐,有两个和杨通贯沾亲戚的飞山蛮将领,居然舔着脸,也要来坐,被杨通贯一瞪眼,吓了回去。

    郝仁确实与杨通贯大碗连干好多碗,二人都刻意对杨通贯的生死避开不谈,聊了一些家常,也从郝仁安庆拐走杨正泰军聊起,又聊到杭州破城,二人有说有笑,倒似久别重逢的兄弟一般,颇有几分惺惺相惜。

    郝仁已经有些醉了,但是他还没有忘记给这场断头饭,做个收尾。他轻描淡写道:“舅哥,对不住了,你必须得死!”

    “我也没想活!”杨通贯至始至终,也没有想过屈服,只要不死,就会血战到底,他料定自己必死。笑道:“我若在,飞山蛮你永远也不会征服,因为我杨通贯,从来都不会屈服于任何人,包括你,我的‘好’妹婿。哈哈——”

    “你我亲戚一场,我念你是一条好汉,有何要求,尽管提,我尽量满足你!”郝仁颇有几分悲戚的说。

    “哎!”杨通贯收起自己的桀骜,人之将死,一声叹息道:“可惜我从家乡带出来的子弟兵,被我损耗殆尽,杨通贯恐怕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了,他们与叔父(郝仁的岳父杨正泰)同宗,我料想妹婿一定会善待他们!”

    郝仁有些不喜欢这种道德捆绑式谈话,颇觉不爽,但是他还是压住愤怒,冷冷的说:“我会善待所有追随我的人!”

    “那好!”杨通贯似乎很满意,郝仁一语双关的承诺,又道:“我听闻蒙人有一种说法,人若是不流血而死,灵魂能够升天与天地同在,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想断头,希望妹婿能够赐我不流血而死!”(。)

第二百七十八章 魂归故乡() 
生马皮铺在芬芳的草地上,血腥的味道,盖住了青草的芬芳。

    三万飞山蛮的战俘,黑压压的跪在地上,为自己的首领送行。

    杨通贯径直走到生马皮前,鹰隼一般的眼神,最后扫视了一眼家乡的子弟兵,眼神忽然黯淡下去,久久的凝望着西方,心中或许会有万千感慨,或许是无法抗拒对死亡的恐惧。

    “杨通贯,我家主公敬重你是一条汉子,特意让你的人来为你送行,你死的也算是隆重了,主公有令,只要这些士兵不反叛,主公就不会杀他们,你就安心的上路吧!”

    常遇春如同催命判官一般,话虽然有些尖酸,却也说的都是实情。

    生亦何欢,死亦何哀!

    终究难逃一死,还不如死的面无惧色,英名长留。

    杨通贯于是不再迟疑,仰面朝天躺在生马皮上,头西脚东,狐死尚且首丘,西面是故乡的方向。

    天空湛蓝的如同蓝靛,悠悠的白云,挂在故乡的方向,仿佛在为客死他乡的游子,指引家的方向,不知何处飞来一阵鸦阵,遮天博日,聒噪着掠过头顶,哀鸣着向西面飞去。

    宿卫千户陈达一挥手,早有宿卫上前,将马皮的折叠起来。

    杨通贯身上没有绑绳,但是,他却没有反抗,宿卫顺利的将马匹紧紧的裹住杨通贯的上半身,用麻绳固定好,以免临死时的杨通贯挣脱了马皮。

    过了半刻,杨通贯的身体因为窒息,本能的抽搐片刻,最后双脚一蹬,彻底没了气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飞山蛮如丧考妣,哭声大起。

    杨通贯杀人无数,最终能混个囫囵死守,算是其有福了,手下哪还敢作乱?郝仁就是用杨通贯之死,震慑飞山蛮战俘。

    作乱者,下场等同于杨通贯,必死无疑。

    而且郝仁已经下了明明,但凡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飞山蛮将领蒋英,跟随几个洞主一同喝酒来着,并未在俘虏之列,他上前‘普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声泪俱下道:“请大元帅赐我与杨元帅同死!”

    蒋英一带头,几个洞主、首领纷纷跪倒在地,请求为杨通贯殉葬。

    苕溪一战,杀人已经够多了,郝仁不想再死人了,自然不能同意几个洞主的殉葬,一旦开了口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为杨通贯殉葬。

    郝仁看着跪在地上的各洞洞主,冷冷的道:“飞山蛮杀孽危害一方,罪恶滔天,今日仅诛杀杨通贯一人,其他胁从不问,尔等可要好自为之,须知道,庆丰军的法度森严,杀人者死,偷盗及伤人者抵罪。”

    郝仁说罢,丢下满地的俘虏,转身闪入人群,对身边的廖永安问道:“岳父大人还没到吗?”

    廖永安抱拳道:“杨正泰太人已经在湖州住了五日,今日已经到了中军,我已经派人去请他了。”

    郝仁正说话间,人群内一阵聒噪,头发花白的杨正泰,一身黑衣,满脸泪痕的拨开人群,一头扑向马革裹着的杨通贯尸体,抱这遗骸痛哭失声:“我的爱侄子——这又是何苦呢?呜呜!”

    杨正泰是杨通贯的亲叔父,他膝下只有一女,嫁给了郝仁,却把杨通贯这个亲侄子,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般看待,只因为哥哥杨正衡跟随蒙元作战,死的不明不白,叔侄二人,发生意见分歧,才导致飞山蛮的内部分裂,杨正泰带一洞人马出走。

    如今再次重逢,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哭的心声,让人闻之落泪。

    杨正泰此时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郝仁为什么请他来?是让他动飞山蛮勋贵的身份,出面安抚飞山蛮残部的,

    郝仁为什么让人在湖州停留五天?杨正泰此时明白,不少了杨通贯,他还不知道要在军营内再呆几天呢。

    郝仁是铁了心要杀杨通贯,怕岳父杨正泰求情,翁婿失和,如今杨通贯已经驾鹤西游,飞山蛮群龙无首,杨正泰才被请出来收拾残局,用心险恶啊。

    “洞主,节哀啊!”

    飞山蛮遗留下的首领,都是杨正泰的旧相识,也多是飞山蛮‘七谱字’的贵族,见老洞主如此悲戚,却也都出来规劝了。

    远征的飞山蛮,‘通’字辈的贵族已经所剩无几,高一级的‘正’字辈贵族,也只剩下杨正泰这一位了。

    杨正泰所统领的飞山蛮,包括镇守宣州的杨通知,在郝仁与杨通贯血战的时候,郝仁都没有让他们自相残杀,这两位仅存不多的飞山蛮贵族,无疑成为众人的主心骨了。

    “让我的侄儿,魂归故乡吧!”杨正泰悲戚的说着,早有自己的扈从,抬了杨通贯的尸首,向西去了,飞山蛮的俘虏,尚且跪向西方,叩头不止。

    郝仁杀了杨正泰的亲侄儿,不恨郝仁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杨正泰,恨不得将郝仁碎尸万段了,可是郝仁此刻不在眼前,让他满肚子的怨恨,无处发泄。

    他毕竟已经老了,只有一个女儿,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婿,他又能怎样?鼓舞飞山蛮残部,与自己的女婿作对,为杨通贯报仇吗?

    他还不至于老到老眼昏花,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他恨了十天,就恨不下去了,被郝仁的亲情所束缚了。

    杨正泰派人护送杨通贯的灵柩,过朱重八、天完、蒙元地盘,朱重八当是郝仁的意思,蒙元当他是忠臣,一路上无人阻拦,灵柩被顺利的送回湖广老家——杨家崖洞上的家族墓地。杨正泰的宿卫没有在返回来,而是留下来守灵,这支人马在庆丰军西征的时候还会出现,此处先按下不表。

    杭州城既然平靖,杭州的行省丞相府,成为庆丰军南征的大本营,郝仁带着家眷及一应参军住进丞相府,郝仁在临时元帅府,大会南征各路将领、文武,论功行赏,又大摆筵席,与诸位将领们庆功。

    一应封赏完毕,将领们各个满意,庆丰军面临着着一个巨大问题,十一万战俘处置的问题。

    “没什么说的,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永绝后患!”常遇春再次暴露出他擅杀的本性。

    “飞山蛮骁勇善战,请元帅分战俘的时候,多分与我一些飞山蛮的战俘!”胡大海看重飞山蛮的骁勇,急着扩军,向郝仁索要飞山蛮战俘。

    胡大海自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不过郝仁知道,胡大海就是飞杨通贯的降兵杀死的,郝仁怎能再将飞山蛮的兵马分给胡大海,让胡大海送死?

    “最难处置的莫过于桀骜的飞山蛮,将飞山蛮一分为三,由杨通知领一部,杨正泰领一部,剩下的由蒋英为统领,再编一支七千人的万人战兵!”郝仁吩咐道。

    “剩下的战俘,从中挑选三万精锐,补充各军战损,老弱病残发路费返回原籍,余下的壮年就留给廖永安,分一部分在江南屯垦,另一部,发往江北余阙,让他们在濠州屯垦吧!”

    郝仁三言两语,就确定了战俘的处置方案,胡大海、耿再成两个将领,兀自因为没有分到飞山蛮的精锐,而叹息不已。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文治武功() 
郝仁二次南征,占领杭州、湖州、嘉兴、松江,三路一府之地,同样面临着巨大治理地方人才的空缺,不过这一次,郝仁自带六十名通过考试选拔的人才,有一个相对较大的人才储备库。

    但凡归降的州县,暂时由投降的官员任职,以观后效,然后一城派一二进士,带部分兵马进行监督考核,能者继续令人,庸碌者,直接拿下,但凡攻克的城池,郝仁直接任命进士去充地方主官,副官再从地方招募。

    庆丰军快速的就实现对占领区的有效管辖。

    郝仁二次南征,这地稳定了江南的战局,廖永安在平江办的集贤院,渐渐有吴中的明士出现了,郝仁在杭州的元帅府,也经常有吴中的明士往来了。

    庆丰军的军事上的胜利,逐渐取得了吴中明士对庆丰军体质的认可,吴中明士纷纷出山,一展治世之才能,这其中也有郝仁的参军宋克、姚广孝的功劳。

    姚广孝幼年时与王宾、高启等人交厚,据是当下和日后的明士。如今姚广孝尚未作出蛊惑朱棣造反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与这些幼年时候的好友依旧交厚,姚广孝举荐王宾、高启等人,王宾、高启等欣然前来做郝仁的参军。

    远在淮北的宋克,外出游学前,与家乡的九名儒士交厚,号称北郭十友,宋克写信给这些同乡,让他们出山辅佐庆丰军,这些明士下有对庆丰军的认可,上有举荐之人,纷纷出山。

    郝仁亲自出马,搞定高启,就收纳了两批人才,因为高启比较著名,既是北郭十友之一,又是吴中四杰之一。

    吴中的明士,‘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北郭十友’(高启、宋克、王行、徐賁、高逊志、唐肃、徐尧臣、张羽、吕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