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183章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183章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天就走,你也不要这个样子。”荀彧抿嘴道:“如今洛阳暗流汹涌,宦官集团会乘机清除异己,公达可也得小心谨慎才好!”

    “党同伐异,朝堂上这些伎俩手段见多了,没什么意义。”荀攸心大地说:“我一不身居要职,二又没多少油水,谁会盯上我呢?”

    “城门失火,秧及池鱼。有些时候会有人逼你站队的,还真由不得你。”荀彧是担心躺枪什么的。

    “放心吧!”荀攸淡定地说:“虽然说我们荀家没有汝南袁家那么错根盘结,但是盟友也不少,在朝堂上也算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那怕不能左右时局,自保从来不是问题。”

    说汝南袁家错根盘结,还真是没错。纵观朝堂之上,最少有一半以上袁家的门生故吏,四世三公真不是开玩笑的。可以说除了皇室外,汝南袁家最强。

    至于说荀家,一直以来就与陈家,司马家抱成团。也是汝南袁家后的第二股世家势力,或者说朝堂上第三股势力。

    朝堂上的第二大势力自然是以十常侍为首的阉宦集团。甚至目前来讲,十常侍为首的势力还占上风。

    其他的还有杨家为首的世家势力,以及中立的将门势力。朝堂上差不多就是这些派系。当然,这些势力不可能径渭分明,一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得很。

    荀攸说完这些,又恢复到平常那一副不惹人注意的神情。如果说荀攸不开口,不动作,那么谁都不会注意到他,更不知道其人的惊才艳艳。其实这是荀攸真正的厉害之处。

    荀彧瞅了眼荀攸,忍不住还是说:“小心无大错,小心使得万年船。人心啊,最难测!”

    荀攸点点头说:“我会小心的。你也一样,刘玄德是不错,可是那里也不止就是他,你要打交道的人多啦!”

    荀氏叔侄就这聊了许久,彼此叮嘱和鼓励,彼此告诫和提点,还真是一副叔侄和谐的美妙画面。

    ……

    第二天清晨,户外挂满了冰凌,在兵营众将士的呟喝声中,震得扑愣愣往下掉。卢植在这大清早就全军集合,听取大伙的选择。

    结果并没有出卢植的意料,除了几个有特殊使命的家伙,基本上都跟随卢植北上幽州。而这其中是否也有肩负特殊使命的人?肯定有!

    “既然大家愿意跟我北上,那么我承诺大家,我也许给不了大家富贵荣华,但是只要我卢植有口吃的,就少不了大家一口吃的!”卢植从来不会乱许诺,更不从来虚的。

    “谢谢将军,我们誓死追随!”五千将士异口同声。对于他们而言,卢植的承诺实在而厚道。乱世中当兵参军,有口饭吃就是硬道理。

    “大家收拾下,马上出发!”卢植命令道。卢植挥挥手,大伙自行解散,开始收拾营地,准备起营拔寨。

    与此同时,孙乾和典韦一行人也离开了驿馆,来到了荀府。荀彧也一切准备妥当,其实荀彧也就一匹马和一个小布包,布包中最多的还书卷。

    只有荀攸相送,日后名动天下的荀彧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走上加入刘备集团的路途。往后人们铭记的一句话,是刘备说的,这句话是这样:“吾得文若,有如高祖得子房,又似如鱼得水!”

    荀彧日后的作为和成就,也确实配与留侯张良相提并论。一个是开国的元勋,一个是中兴的功臣。都是让常人仰视的存在。

    这自然是后话,现在在场的人都不清楚。甚至荀彧本人都有点忐忑不安,到底还是初出茅庐,就算是有王佐之称的荀彧也难以免俗。

    在荀攸再三珍重声中,荀彧和孙乾等人与荀攸分别,出了洛阳城,径向洛阳城外卢植部驻扎处的兵营而去。

    “卢公已经起营拔寨啦!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典韦目力极佳,很远就看见兵营忙碌一片,连营帐也收了起来。

    “哎!”孙乾叹息了一声,转头眺望了一下还依稀可辨的洛阳城。自顾地说:“就这样离开洛阳,真是心不甘情不愿呀!”

    话说孙乾首次为使,却一无所获,心中甚是郁闷。不过也算见识了都城洛阳的繁华,更见识了都城洛阳的复杂。在都城才知道官小人微,才知道身不由己。

    荀彧闻声,对孙乾的郁闷十分明了,正想安慰几句,不料典韦开口了。

    “公佑何须如此?有卢公和文若先生一起回去,公子必定喜出望外。”典韦大咧咧地说:“那劳什子什么官职,怎么比得上这个的万分之一。”

    典韦心大,却说在理上。还有什么比人才更重要的东西?无论王佐之才的荀彧,还是当世大儒及名将的卢植,都是王霸之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荀彧笑了笑,既没开口赞同,也没开口反对,更没开口劝解孙乾。孙乾闻言,也认为言之有理,遂眉开眼笑。所以说憨直的人劝人效果是刚刚的,只是也很难得。

    “恶来挺早的!”卢植在收拾得差不多时,正准备整军出发。刚走出帐,就看见典韦一行人。卢植挥了挥手招呼着。

    “卢公好!”典韦恭声道,然后为卢植介绍了荀彧和孙乾。

    “卢公好!”孙乾执弟子礼问候:“常听老师多有提及卢公之风采。”

    “公佑勿需多礼。康成公可好?”卢植点头,拉着家常道:“与康成公一别经年,甚是相念也。”

    “老师甚好,这时在侯爷处,此去正好相见。”孙乾道:“我想老师也是为之念想啊!”

    “好,好!”卢植连连点头,又对荀彧道:“荀家的王佐之才,果然气度不凡!荀家人才何其多呀!”

    “卢公谬赞矣!学生愧不敢当!”荀彧也执弟子之礼道:“卢公乃当世大儒名将,还望多多指教学生。”

    “好说,好说!”卢植并没有推辞或谦虚。对于卢植而言,他与荀爽也只是平辈论交,在荀彧前面托大点才正常。

    大家彼此寒喧一阵,兵营也收拾妥当,五千兵马也整装待发。在亲的禀告下,卢植大手一挥,大队人马向幽州而去。

    时184年隆冬,孙乾为使无功而返,同行者有典韦,荀彧,以及卢植部。

第241章 ,陈曦病重() 
黄巾之乱暴发后,颍川书院就关门停学了。这实属无奈之举,颍川地区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这里黄巾军众多,汉室朝庭也派重兵在此平乱,双方在颍川大打特打。

    战乱从来是让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人祸,更是让一个地方从繁荣走向凋零的原因。相比于历史同期而言,现在颍川算还好,并没有死太多人,各种人为的破坏也不严重。

    尤其在波才部隐藏于山林,张宝部全军覆没后,颍川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可是颍川书院要重新开门开讲,还是遥遥无期。

    颍川是四战之地,黄巾之乱就首当其冲,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是故颍川书院解散时大家走得很彻底,也走得很远,主要是天南地北走得到处都是,一下子要都回颍川真不是易事。没有人的话,颍川书院又如何开学?

    颍川书院的老师们基本上远走了,连学生们也散了大半。当然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走,除了说家在颍川,还有就是不宜背井离乡。其中就包括陈曦,戏忠,郭嘉等。

    为什么说不宜背井离乡?原因有很多,主要因为身体不好和贪穷。戏忠就向来身体不好,郭嘉也是弱不经风,陈曦最近也病了。如果说走到半路而送命,还不如呆在家里不动。所以他们都没有离开颍川。

    陈曦到底什么病,陈曦自己都不太清楚。在缺医少药的汉末,像陈曦家这样的家族支脉,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要钱不多,人脉也匮乏,一旦不知名的大病来袭,基本上靠熬,要不凭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痊愈,要不就一命呜呜!

    时近年底,天气越来越寒冷,陈曦的病也有加重的迹象。这对于日渐衰败的陈曦家来说,无疑如雪上加霜。

    陈父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留下的一些人情人脉也在陈曦进颖川书院时用尽了。连家里的佣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止剩一个老管家陈伯和一个歌姬兼侍女的陈兰。

    陈曦不比陈群,陈曦是陈家的支脉,属于那种全家都没了,也不会引起家族半点反应的类型。而陈群就不同,陈群是陈家主脉及嫡系,是当下一代陈家家主培养的。

    陈群也不负家族培养,从小就表现得惊才艳艳,才思敏捷,见识不俗。反倒是陈曦,表现平平,除了说不笨,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好在陈曦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如郭嘉,如戏忠,如荀彧等。班长荀彧自黄巾乱起就去洛阳奔大侄子荀攸去了,郭嘉家贪,父亲去世得早,只有孤儿寡母,想走都没法。戏忠也是家贫,想走也没地方可去。

    “陈伯,麻烦你把郭嘉叫过来。”陈曦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对老管家交待。

    “公子,别说麻烦,我会快去快回的。”老管家心头梗闷得很,自从陈父过世后,陈家是一日不如一日。类如陈伯这样的依附之人,家兴才有地位和面子,是与主家休戚与共的关系。

    “陈兰,好好照顾公子。”陈伯临出门,也不忘叮嘱侍女陈兰好好照顾陈曦,才心思重重地走。

    “陈兰,辛苦你了!”陈曦笑了笑,温和地对陈兰说:“如果你有什么可投靠的亲戚,尽可自去,公子我这病可能没得好啦!”

    “公子,陈兰生是陈家人,死是陈家鬼!”陈兰伏地哭泣道:“承蒙老家主收留于我,才免于饿困而死,陈兰岂是忘恩负义之人。”

    “别哭!”陈曦从床上挣扎而起,看了眼这个比自己稍大点,而且有几分姿色的侍女陈兰,苦笑道:“走了也好,剩下的都是忠诚可靠的。”

    在陈父去世后,偌大的陈家走得只剩下陈伯和陈兰。嗯,还有个重病的陈曦和一匹以前陈父从凉州带回的瘦马。

    “我不哭!”陈兰听陈曦没有赶自己走的意思,才从地上爬起来,擦拭了把泪水,斟了杯茶水递给陈曦说:“公子你也要振作,不说别负公子之满腹经伦,也要重振陈家声威!”

    陈曦接过茶水,有点小感动地说:“陈兰你放心,公子绝不放弃!”

    “这才对嘛!”郭嘉的声音从门外就传了过来:“只有救不了命,那有治不好的病!只是没遇上好的医者。”

    “奉孝哥有什么好主意?”陈曦听见嘉郭的声音,心情就好了起来。挥了挥手让陈兰出去。

    “子川呀,哥好主意没有,不过有个神医我知道在那里?”郭嘉掀帘走进了房间,坐在陈曦所躺的床边。

    “当今天下有名的神医倒有几个,可惜黄巾之乱一起,都不知所踪,奉孝哥又从何得知的消息。”陈曦并不抱希望地说:“就算知道在那里,不说我去不去得了,我也没钱啊!”

    “这都不是问题。”郭嘉大包大揽地说:“先不说这个,子川你今天唤我过来,不是想交待后事吧?”

    还别说,陈曦还真是这么意思。在同学和朋友中,陈曦最看重荀彧和郭嘉,认为他们俩个乃安邦定国之才。荀彧不在,自然找郭嘉了。

    陈曦苍白的脸色泛起一丝红霞,又点吞吞吐吐地说:“文若哥不在,我只好找你奉孝哥啦。万一我挺不过来,这些书简和陈伯两个人总要有人照顾不是。”

    “繁家的亲事呢?”郭嘉撇了撇嘴,对此没置可否,而是说起陈曦另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