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速客-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旁边临江侯的家丁也是一脸的不解。
韩阳并不理解古人这一套所谓的忠心思想,只是觉得难以理解。
“临江侯,他是我的家将不假,但是他也是个男子汉,我应该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我不能拦住他前进的脚步,那叫自私。我是拿他当兄弟,才希望他过得好。”
看着韩阳一脸不解,临江侯陈凤微微笑了笑,“可是他是你的家将,咱们大明虽然并不讲究出身,但是今日他可以离开你,明日也可以离开别人,他就算是当了指挥使,也没人看的上他。”
韩阳还是有些不明白,“那为何曹国公将他赐给我,就没有那么多说法?”
临江侯摇摇头,有的时候感觉这位韩大人成熟稳重,可是有些时候又感觉他并不是那么理解人情世故,便解释说道:“曹国公将他赏赐给你,那是因为他器重你,长辈赐予晚辈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你推出李训山给西平侯,那就是坑了你们三个人,首先坑你自己,巴结上官,其次坑了李训山,见利忘义。再次坑了西平侯,抢手底下人饭碗,这叫嫉贤妒能。”
韩阳被这话刺激出了一身冷汗,他这才想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会闹出那么大的事情。
是啊,西平侯想要自己的家将,自己就毫不犹豫的送出去了,将来大家怎么看待自己?
曲意逢迎上官?
韩阳有些默然,临江侯陈凤叹道:“西平侯乃是陛下义子,很多事情做事情全凭喜好,但是我等不同,身为武勋,要时刻警惕才是。你现在虽然只是个千户,但是此次北征落寞之时,以你的功绩和人脉,封各伯爵当不是难事,所以更改谨慎才是,莫要落下口舌,为书生攻讦。”
韩阳抬头,一脸的感激,“临江侯,谢了。”
临江侯摇摇头笑道:“谢什么?这些年我大明军方才俊被老家伙们压得抬不起头来,少有机会锻炼,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个你,我可不想你前途就白白的毁了。切记,我大明以武立国,武勋地位高贵,但是正是因为高贵,才为陛下警惕,一定要时刻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为朝廷卖命,做些实事,不然朱亮祖那厮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韩阳苦笑一声,“过日子难,想做事情也不容易。”
临江侯把玩着腰间的玉佩,笑着说道:“习惯就好,这日子不好过,总比给北元卖命强吧?虽然活的不怎么顺心,起码不是四等汉人啊。”
韩阳没想到,临江侯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读书人,心胸竟然也如此的豁达,不禁抱拳道:“在下佩服。”
陈凤抚须而笑,算是坦然接受了这个马屁。往日里自己多被北方的悍将们瞧不起,以为自己是凭借父亲大人的功劳才有今天的位置,殊不知以陛下的脾性,若是没有点儿真本事,想白吃他们朱家的粮食,那是白日做梦。
“夫人,我在军中一切安好。今日大战,我火器营立下头功,成功阻击了脱火赤一万大军的突围,更是配合兄长沐英击毙了脱火赤,以军功论封个伯爵也是可以的。不过为夫并不想如此过早的封爵,陷入更深的漩涡之中。你在家中操持养济院事务颇为辛苦,为夫虽远在塞外,却也感同身受。待战事结束之后,为夫便卸甲归家,与你相濡以沫。
夫。韩阳。”
出征塞外,韩阳怕家中夫人惦念,便常写信回去,让他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是鲜有提及战事,以免泄漏军情。
这一次是脱火赤已经伏诛,用不了多久乃而不花便会知晓,韩阳没有了忌惮,才提起此事。
韩阳手里有两封信,一封是朱高炽写来的,信中提及义母大人颇为辛苦,而秦柔的信中对此却绝口不提,皆是些开心事情,怕让自己分心。
将信收好,绑在信鸽的腿上,命快骑将信鸽送至他熟悉的区域,然后放飞。
(本章完)
第205章 捷报南去()
“大捷,大捷,征北大捷。”
朱元璋正在跟大臣们商量着北征的事务,接近二十万大军,粮草压力太大,户部的大佬们提议,是否采用开中法,让商人运送粮草至北平,然后换取盐引的办法来保证前线的粮草充足。
年轻的给事中接过捷报,然后递给了朱元璋。
与诸位大人们长出了一口气不一样,朱元璋脸上静若平湖,没有任何的波澜。
对于自己这位老兄弟,朱元璋最是了解,仗打到这份上绝对不是他的水平,要么就是他身体的病情加重了,要么就是他有更雄伟的计划。
“臣以后撤,佯败换取敌人的大意,在其修整期间,完成包围,各个击破。”
“西平侯所率上五卫兵马,皆刚猛果毅,以三万大军吃掉脱火赤五万兵力。如今我军基本上完成了对乃而不花的包围,准备全歼乃而不花五万大军主力。”
昔日里以万言书差点儿掉了脑袋的大才子茹太素,朱元璋嘴里的茹叨叨,如今以从浙江参政平步青云到了户部左侍郎。
如今号称捂着大明户部钱袋子死死不松手的茹老扣。
闻言前线战事顺利,满是皱纹的脸上总算是舒展了一些。
两位刚刚展露头角的御史大人,一位叫詹徽,一位叫凌汉默默的放下了手里的奏折,一位打消了弹劾徐达的念头,一位打消了对方一开口,就弹劾对方的念头。
朱元璋治国严苛,老臣或去世,或告老还乡,或者死于各种奇葩的刑法,比如被朱元璋用箭射死之类的,导致新晋的官员很多,朝堂之上年老者并不占多数。
国子监连绵不绝的给朱元璋递送人才,这导致朱元璋身边总是有人才可用,不至于来了兴致之后,杀了不少重臣之后,连个人才都没有。
汤和看着上面那位威严难测的帝王,又看了看后方那些年轻的面孔,心中忽然升起了颓败之感,或许是时候退出这朝堂了。
至于其他的公爵,侯爷则面带喜色,如今谁还敢说徐达不会打仗了?
朱元璋看完奏折之后,把他传下去,等到几位国公看完之后,他才说道:“韩阳那小子真的不赖,六百火铳手,竟然死死的挡了北元余孽一万骑兵冲锋,当然临江侯也不错,知道抓住战机,辅助韩阳,也不枉朕将他爹的爵位赏赐给他。”
几位国公慷慨到:“他们虽然有功,但是还多亏魏国公运筹帷幄之功啊。”
朱元璋笑道:“魏国公之功,朕自然不会吝惜赏赐。只是好不容易有新人出头,朕心甚悦。如今打了胜仗,这开中法的事情也终于可以缓缓了。”
茹太素垂首道:“陛下,此次大胜,虽然解决了脱火赤,但是与乃而不花的战事,最后尚未揭晓,将来与纳哈出,北元王庭之间也有战事,这些战事都需要粮草,臣恳请施行开中法,保持北方的粮草供应。”
朱元璋对于商人一向是缺少好感,皱着眉头道:“解决了脱火赤,接下来乃而不花也猖獗不了几天了,开中法之事,缓行不可吗?”
茹太素道:“启禀陛下,此次征战,我国朝已耗费内库钞二百一五万锭,征伐民夫二十五万,米一百五十万石,这些花费耗费国库储存甚巨,而北平、山东、山西、河南被征用民夫甚多,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虑及将来的战事,臣恳请为大明江山社稷,陛下准许户部施行开中法。”
朱元璋发脾气的时候并不讲道理,但是他心情好的时候,还是愿意跟人聊聊的。
闻茹太素所言,日后与北元的战事还会有,如果每一次都耗费那么多银两和米的话,大明的国库还不被彻底掏空了。
朱元璋点点头,“那你们户部回去讨论讨论,拿出个章程来,若是可行,朕便允了。”
朝堂之上重臣们都在议论,清贵圈的果子园新晋的祭酒宋讷却在呼呼大睡。
朱元璋对着固执古板的老头儿倒是挺欣赏,笑道:“宋讷,在朕的朝堂上,你也敢睡觉,好大的胆子。”
宋讷被朱元璋的龙威惊醒,御前失仪可不是小错。搞不好自己这脑袋就莫名其妙的没有了。
赶忙说道:“陛下,臣并未睡觉。只是想起刚才捷报上所说,这韩阳千户乃是我大明北平养济院院长,其曾做书本启蒙书籍,供数位皇孙启蒙使用,可见我儒道兴盛,读书人也能提枪上阵,故尔欣慰至极,感觉肩膀的劳累松去不少,头脑有些昏沉。”
一群武将冷哼了一声,这他娘的可不是往日里那个古板的宋讷能说出来的话,以后谁再敢说宋讷死板,谁他娘的就是瞎了。
汤和轻笑,“这宋木头疙瘩真他娘的不要脸,张嘴就将韩阳定位成了文人。”
这种马屁自然拍得朱元璋暗爽,但是他却不买账,“这你可说错了,人家韩阳可没说过自己儒门弟子,人家是朕钦定的火器营千户。是武将。”
这个问题让宋讷内心有些尴尬,他辩驳道:“陛下,韩阳虽然是武将,但是这儒家启蒙书籍,可确实做过的。”
谈到启蒙书籍,几位文人尚书,给事中皆面露微笑,感觉韩阳在前线的胜利,是给他们文人争了莫大的面子。
我们文人也可以提刀上战场杀敌,以后你们武将还凭什么说,打仗的事儿,我们文人少掺合?
我们文人文可安邦,武也能定国好不好?
谁说打仗这事儿只能你们武人来做?
而北平正在准备战事的徐达,将韩阳连带着家书送回来的迷信看完之后,知道其中有一封是给秦柔的,让朱棣差人给送回去。
徐达吩咐郑和跑了一趟,高兴的秦柔当晚决定养济院老人人人加餐,吃肉。
只有朱棣与姚广孝两个人赶到些意外。
朱棣叹道:“没想到三哥竟然如此的出类拔萃,老师您说我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啊?”
姚广孝行事低调,此次虽然与朱棣俱入军中,但是并无向徐达献一言一策,所以并无人知道他的行踪。
他笑道:“老僧早就说过,如此大才早晚会进入陛下视线,殿下想要据为己有太难,不若赠他香火情,将来收货比藏入瓮中不知道强多少。”
朱棣身边虽然聚集了不少能人,但是像是韩阳这般能文能武,光芒四射的确实一个也没有。如今秦王、太子都已经发现了韩阳,连陛下都天天念叨,想在藏在自己这边儿,是不可能了。
(本章完)
第206章 舍我其谁()
如果细看大明的版图,就会发现从春秋战国开始到大明这些年修复的长城像极了一条欲腾飞而去的巨龙。
在这巨龙的身躯之上,那些坚城就是他的龙爪,而一座座城堡则是他的坚固的鳞片。
大明依托长城抵御北元多年,这长城之上的每一个士兵经历了一场场血战,最终才有了不可一世的大明铁军。
乃而不花与脱火赤遥相呼应,号称五万铁骑,实际兵马超过八万,目的就是麻痹大明,主动寻找大明的主力,这位北元的平章率领的就是当初曾经王保保用来击败徐达的铁骑。
如今辽阳方向的纳哈出凭借着兵力的优势,官居太尉。而自己手握八万雄兵却只是个平章,地位比起丞相还要低一级。
乃而不花不服,他也有野心,他认为中兴大元的应该是自己。
此次与徐达的数次交手,他敏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