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428章

大明略-第428章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雅循声望去,却见程默与喜子正说着什么,不由的仰头大笑。

    “你什么时候离开辽阳?能不能教我读书?”。

    托雅无暇理会身后,继续说道:“能看的出来,我爹爹还是比较听你的话,就劝劝他,读一天算一天吧,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请求哦”。

    不是一个人?

    她继续道:“我的几个好姐妹、兄长,都想学学,那怕是会写个书信什么的也好”。

    话未讲完,仲逸便起身回道:“承蒙姑娘信任,仲某在辽阳还住些日子,你所说的事儿——全答应啦”。

    “好,够爽快,今晚饭菜我请了,酒肉管够”。

第589章 无名书院(上)() 
连日以来,仲逸果真兑现他向托雅的承诺:一直呆在辽阳城中,还开起了书院。

    此事是多人共同促使的结果:托雅最先提议,后来仲逸觉得可行,便找到当地衙门,一通解释之后自然得到准许。

    开书院所需要的费用由他自己解决。这对于实力雄厚的‘仲少东家’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说是书院,其实也就是城中一处不错的庭院,十分的敞亮、才装修不久,可直接使用。

    托雅找到这个地方,仲逸决定:就选它了。

    这家庭院的主人原本是个富商,后来因为做买卖赔了钱,如今正急需现银便想到了卖宅院,告示贴出去后一直没有敢接:庭院倒是不错,不过,这价钱也确实贵了点。

    对于一向出手大方的仲逸来说,这桩买卖自然很快能达成。

    尤其得到官府的准许后,就连卖家都主动愿意再降点价钱,就当是为书院做贡献了。

    官府准许,自是因为仲逸此次是奉了圣旨而来,而且他同样有‘临机专断’之权。

    万事俱备,仲逸找人将屋里院里收拾一番,重新布置:摆上花草、挂上字画,还有木椅木凳、茶具书柜等。

    至于书籍,只能临时收集,有多少算多少。

    有托雅这个得力的帮手,庭院很快也就变成了——书院。

    是书院,只有两个字的名字——书院,前面没有再冠以其他名号,是人人可以来、随时可以来的书院。

    这日午后,书院正式开门。

    怎么说,这也是个新鲜事儿,门前还是有不少人前来围观。

    负责门口迎接并回答疑问的是程默,托雅特意让喜子过来帮忙,这小子嗓门高、口才好,正合适。

    此外,书院中有十名‘伙计’,全部是锦衣卫的人。只是现在看来,他们个个都是毕恭毕敬的‘布衣苦力’而已。

    与程默和喜子一块的,门口就站着两个这样的‘苦力’。

    “这个地方,真的可以学会读书写字?”。

    “这个地方,真的不收银子?”。

    “这个地方,真的连女的都收?”。

    “这个地方,就叫书院?有先生吗?先生厉害吗?都读了些什么书,就敢来这里开书院?”。

    懂行的、外行的、一知半解的;读过书的、没读过书的、似读非读的;看热闹、看新鲜的、权当打发时间的,什么人都有

    在辽阳城里竟然开起了书院,这本身就是一件足以令人意外的——大事,众人如此反应强烈,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就是书院,怎么了?连衙门都准许了,是不是?”。

    一块高台之上,程默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有话要说:“本来衙门要来人一起挂匾的,但我家公子不许,也就罢了”。

    “哦,你家公子是什么人?这么大的架子?”,众人或许无法相信:只要仲逸几句话,片刻的功夫,这里就会来十个八个的朝廷命官来。

    自不量力的人,往往总是认为别人也在自不量力,那怕人家是有真实力的。

    “大伙,听我说,听我说”。

    人群中再次吵杂起来,程默实在懒得再提高嗓门,只得请喜子来帮忙。

    “大伙听好了,本书院收学生:年纪不限、男女不限、行业不限,一分银子也不收,不管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写过字。都可以从零开始学起”。

    喜子用他一贯店小二的吆喝声道:“快来啊,这么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呢?就差要管饭了”。

    这么一说,人群中一阵异动,有人下意识望着远处的墙根:这么说来,倒是个乞丐的好去处。

    “哎,我都不稀说你,看看那破嘴,一会儿就漏风了”。

    程默一把将喜子拉过来,低声嘀咕道:“读书,知道吗?你怎么还扯到‘管饭’上来了?能不能不要就想着吃的?”。

    “口误、口误”,喜子轻轻在自己脸上拍拍:‘看我这张破嘴,又要说错话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到底管不管饭?管得话,我们晚上就不走了”,人群中,还是有人惦记着这事儿。

    程默向左右两侧的锦衣卫校尉递个眼色。

    ‘这里是书院,想学文识字的,欢迎。要来胡闹的,只能请到衙门了’。

    锦衣卫的这位兄弟大概是平日里凶惯了,这已经算是很平易近人了:“我们这书院,可是衙门里的官老爷准许的,呵呵”。

    这话说的,不服不行。

    “让开,让开,我们要进去报名了”。

    闻声而动,众人腾出一条道来,只见一群年轻人走了进去,说说笑笑的样子。

    ‘我们是找托雅姐的’。

    这么一说,不少人终于不再抱着起哄的心看待书院,之前老陈头的城根面馆前那副字画,也是广为流传。

    当时仲逸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本领,也绝不是盖的。

    既然连托雅要好的四邻兄弟姐妹都去了,也不不妨看看去吧?

    没有人天生抵触读书写字的,尤其是不收银子的前提下。对父母而言,那怕是自己家的孩子:将来能简单的写个书信、名字,或者念个对联什么的,就知足了。

    普通人,普通事儿,都是平常心态

    庭院里,托雅正忙着吩咐众人,她叫到不少前来帮忙的同龄兄弟姐妹,而这些人也将是仲逸的第一批‘学生’。

    在这书院里,托雅可以‘当起半个家’。

    别的不说:地方是她找的,屋里院里的布置,也是按照她的意思来,连同墙上挂的字画,需要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字体?都是她说了算。

    相比其他目不识丁之人,托雅和程默就算是两位特殊的‘先生’了,至少可以做做辅助工作。

    那些锦衣卫校尉也都能识的些字,所以这个书院总体实力,还是勉强能说的过去的。

    仲逸可算作‘大先生’,而托雅协助负责女子学员的课程,程默则帮助学员们‘温故而知新’。

    扮作苦力的锦衣卫兄弟,可算是这个大庭院的‘家丁’,安排课程、笔墨纸砚之类,偶尔也可以向学生们‘指点’一二。

    书院是不管饭的,但这几位‘先生’,连同‘家丁’的饭菜,都由老陈头的城根面馆负责,来同酒菜,他都包了。

    只要托雅能安安稳稳的,老陈头就烧高香了。

    一举多得嘛

第590章 无名书院(下)()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与辽阳城中其他店铺不同,刚刚建起来的’书院’中一片朗朗之声。

    经过几日的‘招生’,连同托雅的大力支持,总算有五十多名固定的‘学生’:年纪最大的有四旬之余,年纪最小的还不到十岁,是托雅邻家的孩子。

    除所有开销全部免费外,每个学生还可以免费得到一套——笔墨纸砚。

    除这些固定的学生外,还有一些不太固定的,有时十余人,有时数十人,这些人当初有的是来图个热闹,有的属于那种‘不来白不来’的心里状态。

    还有一些人是因有事外出上街,将自家小孩放在这里,忙完后再接回去。

    毕竟,书院有官府的准许,还有托雅等一批当地人在这里,他们还是很放心的。

    如此一来,不热闹都不行了。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庭院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听着‘先生’的教诲,一个木台之上,仲逸非常的卖力。

    “所谓真正的礼仪,绝非简单的见面、道别时的客套之语,更不是表面而来的客气、友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思维方式,由此引出的行为方式”。

    仲逸开始慢慢解释道:“方才那句话,也并非就说‘三个人当中就会真的有一个是老师’,而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多向别人学习,不要轻视每一个人,更不能错过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长处”。

    坐在第一排最显眼那个位置的便是托雅,她绝对是所有学生当中最尽心、同时也是进步最快的一个。

    除自己学习外,书院中很多琐事都要靠托雅来完成,对此她十分乐意为之,做的相当出色。

    “那么多的‘礼’,这也要礼、那也要礼,那能当饭吃吗?”。

    应是到了‘互动’的环节,这名年纪最大的‘学生’开始质疑起来:“若是打仗了呢?两军阵前开战,说的是刀枪,难道要给人家讲‘礼’去?”。

    如此一问,不少人竟然开始纷纷点头,似乎这样的疑问,同样来自他们自己。

    ‘阿伯,不许胡闹,我们这里是书院,怎么说起两军阵前了?你不想听,其他人还想听呢’,托雅转过头来,投来不悦的目光。

    那人哈哈一笑:“孩子,我这哪里是胡闹了?这位仲先生一看就不是个等闲之辈,那日在面馆他出口成章时,我也在场”。

    末了,他特意解释道:“,这个问题也困惑我很久,当面问问他,也是为有个答案,道理越辩越明嘛”。

    这话说的,没毛病。

    ‘学生’相问,先生岂有不答的道理?

    “这位老哥,在坐所有人当中,数你年纪最长,你能否告诉大家:迄今为止,你总共遇过多少次战事?每次时间有多长?”。

    仲逸笑道:“你并非军户,自然没有亲自参与过,就说说战事对你的影响即可”。

    ‘嗯这个’。

    那人低头扒拉着十指,如同是个小算盘,嘴里也在念叨。

    众目睽睽之下,他终于开口道:“大概有两个月吧,战事来时,我虽没有上两军阵前,但牧马放羊、吃饭睡觉总是有影响的,这是必然的”。

    “嗨”,众人连连摇头。

    ‘听托雅说,你今年四旬之余的年纪,所谓战事对你的影响也就是不到两个月:四十多年对两个多月,这是什么概念?’。

    仲逸缓缓来到他的身边:“两军阵前自然刀剑相向、你死我活,但其他四十多年呢,还是大多平凡的生活,平日里你是用战事的生存法则呢?还是与人相处的‘礼仪’法则呢?”。

    “这个?”,那人程默了。

    说起战事,仲逸决定再临时为学生们加一课。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生于那个时代的人,不知要经历多少场战事,莫说两个月,何止两年,二十年?”。

    仲逸继续道:“同样的,还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有的人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