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将领说了这么一句,立刻就有不少附和之人。
如此积极,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北漠打了胜仗,再押送阿帖木尔、魏声这两个头头人物,明显是锦上添花的差事。
可以想象,捷报早就传到京城,如今又押送敌首之一,说不定皇帝一高兴,立刻就封赏了。
这些请求回京的人当中,唯独没有英勇千户所的将领:对他们而言,听林宗武差遣,打硬仗才是关键所在,其他都是其次。
“原本没有想过那么多,后来不少人向本将建议,这才细细想了很多”。
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林宗武上前说道:“派多少兵力同行呢?若是负责押送的兵马多了,剩余在东沙城的兵力就不足了,反之,万一路上有个闪失,那二人再被劫走,就怕圣上再怪罪下来”。
如今,东沙城之内只有一万七千左右的兵力,之前搭建的驻军大营中,最多也就五千的兵马,无论那头儿,都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
“若是朝廷派人来就好了,在这里交接,之后的事儿就不用管了”,林宗武不止一次设想过:能这样解决此事。
但朝廷来了旨意:黄沙城是否攻打,可自行处置;押送阿帖木尔、魏申回京,也由林宗武自行安排处置,且要尽快押回京城。
好吧,这样的旨意等于没有旨意,但没有旨意,本身就又是一种旨意。
林宗武思来想去:一切还是得要靠自己,靠不得别人,也怨不得别人。
看样子,朝廷短期之内是不会增兵增饷了。为能腾出手来,全心全意备战、一举拿下黄沙城,林宗武决定:先尽快将阿帖木尔、魏申押送到京城。
“北方的战事要继续打下去,而这二人回京城的时间,也不能再拖了”。
经过一番权衡,林宗武已拿定主意:“经本将再三斟酌:就派七千兵马押送,由各千户所千户大人统领,从东沙城中调出七千之余的人马,明日就上路,直奔京城而去”。
他特意说道:“之前,在战事中负伤而又恢复差不多的,就编到这七千人当户,到京城后也算大功一件,算是一点补偿吧”。
至于那些伤势重的兄弟,也一起南下回京,他们大多已无法再战,回家是迟早的事儿,此次刚好与这七千人马同行,路上不用走的太急,也好有个照应。
据此,东沙城中只剩一万的兵力,外加驻军大营五千人马,虽有所减少,但皆是精兵强将。尤其负伤、怯战者,将全部南下回京。
兵贵精,而非一味求多,兵归速,尤其不能有太多负担、顾及。这两点,林宗武都做到了。
如此安排,既省去了军中粮饷负担,更让留守的将士能全力来攻黄沙城,不用再为转移伤员而分心,负伤的将士们也可早日回家,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安排,自然无人反对。
据此,关于押送阿帖木尔、魏申回京城之事,就这么愉快的通过了。
之后,林宗武吩咐左右立刻着手安排:这七千多的兵力,连同负伤将士,明日午后出发,直奔京城而去。
当然,如此声势浩大,自然瞒不住鞑靼方面
第535章 押送回京(中)()
傍晚时分,黄沙城。
至晚饭时间,城中大街上行人多了起来,换防下来的军士拿着酒壶纷纷来到酒馆,各店铺已备好饭菜,伙计正忙着招呼客人,十分热闹。
“酒三两,熟酱肉半斤,装好了带走”,几名军士来到柜台前,照例要了酒肉,之后便带着东西回了军营住处。
其他军士大多也是如此,将酒肉带回去吃喝,一来可以省去额外的开销,若是在店里,仅点这两样显得有些寒酸,再点多了反而浪费,
吃剩也不能全部带走,天气都热了
虽说托托来到黄沙城后,军士们可以按照之前的规格上街打酒,但数量还是严格控制的,每人一天最多能打三两,而且不能一次喝完。
其实这个决定是很明智的:若是完全禁酒,一旦战事拖得久了,势必会引起将士们不满,可若是完全放开,喝的酩酊大醉,那就离脑袋搬家不远了。
折中一下:不让你一次喝足,但天天可饮一点,可谓‘细水长流’。
也有手头宽裕一点的军士,他们往往在店中吃喝,几人围桌而坐,点酒点肉、在要些特色小菜、主食之类,大家说说笑笑,也就这么过去了。
店中吃饭的人多了,说话的人也就多了,说话的人多了,说法就多了。
说法多了,说什么的人都有,这就热闹了,这几乎是每家酒馆、茶楼,甚至客栈等人多的地方,能‘热闹’起来的原因。
“听说了吗?东沙城,那个叫林宗武的大明将军,他要派人将阿帖木尔将军、魏大人押送到京城去,明日午后就动身,随行的有七八千兵马呢”。
一处不显眼的酒馆中,大家正忙着说话,不知谁秃噜了这么一句,之后又闭上嘴巴,继续玩笑之言,并没有在意。
话者无心听者有意,更何况是说话的人‘有心’呢?
其实,这样个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从林宗武军令发出之后,东沙城已开始准备,负伤者要提前准备,还有医官、随护的协助,城中立刻动静不小。
这样的消息,岂能瞒得过黄沙城派出去的那一双双的眼睛?
守城的将士们知道了,就连大街上的店家、伙计都知道了。不知是何人传的这么快,才半天的时间,本还算是个秘密,现在却什么都不是了。
‘对城中绝大多数人而言,阿帖木尔和魏申才是他们真正的‘拿事之人’,一文一武,一个守城将军,一个‘守城军师’,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搭档’。
可是,如今这两个头领般的人物,就要被大明的将士押送到他们的京城去了。
这一去,还能回来吗?
这一问,不仅是城中店家、伙计的疑问,更是所有守城将士的疑问。
黄沙城,议事大堂。
托托端坐堂中,阿里脱木居于一旁,底下则是众将领。
“托托大人,众兄弟们都商议过了:此时,正是我们发兵出城的绝佳机会,既可以搭救阿帖木尔将军和魏大人,还可以顺便攻下东沙城,可谓一举两得”。
‘顺便’?这个词,用得好,口气好大。
说话的是一名年青的将领,他向托托禀告完毕,不由的再望望一旁的阿里脱木。
毕竟,按照原先的格局:在黄沙城原先剩余的将领中,还是以阿里脱木为首。
“哦,是这样的吗?你倒是说说,我们如何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老谋深算的托托自然早就看穿了这一层,他知道自己有军令在手,他们才不得不听命,而这些人真正拥护的,还是阿帖木尔和魏申。
干脆直接向阿里脱木问道:“你来说说”。
救人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阿里脱木也不假掩饰:“托托大人,弟兄们的意思是:林宗武只派了七千多人押送两位大人,而且其中有很多是负伤的军士,只要他们离开东沙城,我们就有机会”。
“嗯,继续说下去”,托托将头微微一侧,似乎听的很认真。
阿里脱木继续道:“派一万兵马出城,对付七千残兵绰绰有余,一旦林宗武收到消息后,他必定会派兵出城,到时东沙城空虚了,我们留守在黄沙城内的兵马,就可趁机攻打东沙城”。
末了,他有些不太熟练的说道:“如此,就是一举两得:救人与攻城两不误,这叫‘假道伐虢’,对,是这样的,兵法这么说”。
好个‘假道伐虢’,能用到如此境界,也真是没谁了。
咳咳,托托重重咳嗽几声,不由的探探身子,生怕一口气上不来,该要背过去了。
一个简单的转移情绪动作,托托不由的抚抚胸口,脑子却快速的思考着:堂下那名年轻的将领仅说了一句,而阿里脱木却能补充的这么详细。
傻子都能看的出来:他们之前都是合计好的。
托托明白:这个所谓‘假道伐虢’的计谋,恐怕他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毕竟接触时间太短,黄沙城的将领对他并不交心。
托托之前那漫不经心的一句‘要暗杀仲逸’,除了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阴险与深不可测外,并未换来其他将领对他的好感。
暗杀一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这算什么本事?
若是这招管用的话,每逢战事开始之前,就派杀手、高手前去,直接将对方的主将、军师放到就行了,还用这么多将士干什么?
这些人认为:托托是一个阴暗的人,连魏申都不如。这样的人太可怕:做事太不择手段了。
人无远虑,而眼下呢?
托托自己也犯了难:原本以为刺杀仲逸成功后,再进行下一个计划,没想到派出去的四名高手兼杀手,直到如今,还是没有一点下落。
此事,如何向众将领交代?又如何向大汗交代?
阿帖木尔与魏申是黄沙城的核心人物,若他们在北漠便罢,一旦被带回京城,将永远没了结果,若是大明朝廷以他们为要挟,又该如何?
一旦这二人出了差错,他又如何向众将领交代?向大汗交代?
托托意气风发来到黄沙城,如今却连连受挫,
得要想个办法,那怕是为了自己的出路
若是同意了阿里脱木他们‘假道伐虢’的计划,一旦再出意外,自己的责任就会小很多。
托托这样想到:起码可以说一句:‘黄沙城的兄弟都这么说,我也没有办法’。
救人才是迫在眉睫,至于阿罗特等四名杀手之事,以后再说吧
“既是兄弟们都有此意,本大人也不能驳了大家的面,阿帖木尔将军和魏大人,定是要救的”。
良久之后,托托脸上露出笑意,只是依旧不紧不慢道:‘那就依了弟兄们?’。
第536章 押送回京(下)()
东沙城,往南百余里,有个叫黑土崖的地方,早年间曾有土匪出没,后来被路过的鞑靼兵和大明军队相继剿灭,之后也就消停下来。
如今,这一带能拿出来唬人的,恐怕也只有这险峻的地形了。
黑土崖,顾名思义有一座陡峭的崖壁,在这一带是极为难见的,这也造就此处独有的‘威名’和‘霸气’。
话说当年有行远路的客商,甚至于云游四海的侠客,每每路过这里时,都会按照各自的方式拜拜这里的土地公,之后无论继续朝北、向南走,都更心安一些。
黑土崖,还是有一定‘江湖地位’的。
“启禀大人,前面就是黑土崖了,是否去拜一下?”,一名大明军士向前禀告。
这支七千之余的兵马,正是负责押送阿帖木尔和魏申回京城的。根据林宗武之前的部署:其中还有不少负伤的将士一起同行。
可以说,这支人马的战斗力是非常弱的。
“停”,负责押送的将领单手一挥,传令官立刻向后大喊一声,大队人马渐渐停止前行,众人侧目而望,都觉得有些好奇。
“告诉将士们,原地休息两刻钟,用些吃喝之物”。
负责押送的将领再次吩咐道:“告诉随行医官:若是有喂药、换药的,抓紧时间”。
“遵命”,传令官立刻领命而去。
人太多,排成一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