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逸点点头:“说吧”。
那几人相视一眼,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开口道:“我军主力有五万之余,全部驻扎于黄沙镇,统兵主将为阿铁木尔将军,还有魏大人,他名义上是书办,实际就是军师”。
那人说的清楚:“二位大人,我们只是普通士卒,也就是个跑腿的,其他的也不得而知,还请高抬贵手、放过我们。
至于我们兄弟几人,连同之前一个百户所的样子,就是负责打探军情,看看贵军兵力部署、驻扎营地动静,别无其他、别无其他”。
这话说的,若说是重要军情,绝对不是。若说毫无意义,那也不是,起码说出个大概。
这些情报,原本当地驻军就可以弄清楚的,不知他们在干些什么?
说出去的话,总归是要算数的,仲逸摆摆手,示意锦衣卫的人把那三名俘虏给放了。
这也算是一种默契:他们目前所说的并非核心军情,即便回到黄沙镇,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对仲逸、南栖原来说,起码已知基本军情。
“那个黄沙镇,是个什么地方?距离此处有多远?城内建筑如何?兵力部署如何?”。
南栖原还是心有不甘,不由的再次问了几句。
那人有些颤抖,刻意望望仲逸,而后微微说道:“黄沙镇,其实就是黄沙城,因为这一带荒漠的缘故,故此得名。城墙还算坚固,城内兵力五万之余。另有不到一万协助之人,包括伙夫、马夫、医官、杂役等”。
末了,那人再次说道:“这位大人,我就知道这么多,说的句句属实,其他的,真的就不知道了”。
“你们走吧”。
灯光下,仲逸的目光已经落在了桌上、那张地图之上。
这张地图之前早就看过的,不过方才说得黄沙镇,在地图上不叫黄沙镇,而是叫杨沙县。
那座城池,也就是杨沙县城。
当地人之所以叫它为黄沙镇,一方面确因荒漠黄沙的缘故,而另一方面,则是模仿大明‘九边重镇’的叫法,将杨沙县,称作黄沙镇。
如此一叫,足见此处战略地位特殊:大明从此处南来的兵马,若想继续北上,必须要攻下黄沙镇。
这一层,仲逸此刻完全看出来了。
“走吧,还看什么呢?”。
见仲逸摆摆手,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地图,南栖原便命人将那几名俘虏推了出去。
“诸位,方才那位大人说过了,我们只要说出实情,你们是要放我们回去的”。
来到院中,一处僻静之地,三名俘虏望着微微月色,再看看眼前的锦衣卫,就怕他们食言。
南栖原有些不屑道:“那位大人是那位大人,他是翰林,是文官,我们锦衣卫,可没有那么仁慈”。
见百户大人这么一说,锦衣卫的校尉立刻捂住三人的嘴巴。
“说,你们此次趁着眼色来我大明驻军营外,只是为了刺探军情?”。
南栖原一脸疑惑的望着眼前三个俘虏,一字一句道:“给老子说实话,你们是不是在大明驻军中安插了眼线?此次,是否有特殊任务?”。
末了,他冷冷一声:“老子不是仲大人,没那么好的耐心,要死要活,就是你们一句话、老子一句话而已,敢喊出一声来,立刻叫你们人头落地”。
南栖原此言一出,那三人疑惑不解,进而便是一阵颤抖,不远处是仲逸所在的房间,但他们没有喊。
这些人不傻,此刻,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位仲大人虽然品阶高一些,但真正能决定他们几个小命的,是锦衣卫的这些人。
确切的说,就是锦衣卫的百户南栖原。
“走,带到后山”。
南栖原说了一句:“到了后山,还未想好,就都他么斩掉”。
一阵夜风过,夜色几多凉,胆子小的,早就吓尿了。
“各位锦衣卫的大人,我们也只是个小小的军士,至于那位大人说的奸细、眼线一事,真的不知道”。
还是方才那名俘虏,他似乎是经过一番挣扎的,最后特意补充了一句:“我只听说,黄昏时分,贵军在换防时,靠近黄沙镇方向的那片胡杨林,有我们的人与你们的人接头,至于到底是谁,真的不得而知”。
此言一出,另外两名俘虏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是的,是的,我们的其他兄弟有负责此事的,但不是我们三人,还请各位大人放过我们,能说的,都说啦”。
南栖原没有再问,他的属下也不再请示,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几乎在同时,那三名俘虏似乎也明白了什么: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能放你们回去吗?
别的不说,仅是靠近黄沙镇那片胡杨林,换防时,鞑靼军派人来与大明军中奸细、眼线接头,此事,还能让别人知道吗?
若敌军知道这种接头方式被识破,还会派人来吗?
仅此一点,他们三个俘虏,就活不了。
说,是如此,不说,也是如此。在仲逸看来,没有必要全部灭口,但他们遇到的是锦衣卫。
“啊”,几声很低的叫喊声,紧接着便是一阵夜风吹过。
至此,南栖原既不用向仲逸复命,更不用再向戎一昶请示什么。
当然,也没有人敢多问一句,只要是锦衣卫插手的事儿,向来如此。
灯光下,仲逸正细细看着地图,经过一番对比、权衡,他心中渐渐明朗起来:若想与鞑靼长久对决,必先要攻下黄沙镇;若想要控制鞑靼在这一带军事要点,必须要攻下黄沙镇。
同理,若是攻下了黄沙镇,鞑靼军向南没有了依靠,向北再找城池,那就远了去了。
黄沙镇,一座嵌在大明腹地与鞑靼主力的孤城,鞑靼占有它,可退可进、可攻可守。
而此城一旦被大明将士攻下,便可就地从城中补给,仅是节约粮草一项,何止千万?
第493章 城外有城()
远远望去,如平地起屋,偌大一座城池,高高厚厚的城墙,墙上站立的军士,兵甲在身、弓箭在手,随时可出击。
提前搭建的炮台、弓箭楼,加固的城门、筑起壁垒,俨然一副固若金汤的样子。
当地人称之为黄沙镇,意为‘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黄沙城外数十里,东西南北方向,皆是一片胡杨林。
这片‘沙漠的守护神’将大漠外的黄沙挡在了身后,为中间的城池腾出了一块空地、硕大的一块空地。
这样的地形,既是天然之顾,也有人为因素。
有成片的胡杨林庇护,黄沙城、及城外数十里内,风沙的肆虐缓解很多,地面也能看到当地特有的植物,无论人马,皆不用出门就踩两脚沙。
黄沙镇的兵力,远远不止五万。
次日清晨,天边的太阳才泛起一道亮光,仲逸与师兄林宗武、锦衣卫百户南栖原,便出现在黄沙镇不远处的一片胡杨林中。
他们既是为战事而来,也是为从另一方面了解这片土地的地貌、地形。
林宗武说了一句:“英勇千户所的军士已打探过黄沙镇周围的地形,城内驻防情况,也盯了些日子了,与那几个俘虏说的差不多”。
南栖原跳上更高处的一个沙土坯,向仲逸解释道:“仲大人,看到了吗?以黄沙城为中心,西南、东南,还有正北三个方向,都有城池、小城池,用于支撑主城的”。
锦衣卫的人自然也在附近打探过消息,尤其对于地形,并不陌生。
“这三个小城池,被当地人称为西沙城、东沙城、北沙城,是黄沙城的附属城池,每座城池驻兵一万左右,城墙也有类似炮台、箭楼之类的建筑”。
南栖原继续说道:“如此一来,此处敌军的兵力,至少也在八万左右,而且要攻下黄沙城,必先要拿下城外的三个附属城池”。
很明显,南栖原说的这些,其中有锦衣卫的人来北漠后打探到的消息,也有他们在鞑靼军中的眼线,告知的详情。
同样,锦衣卫在鞑靼军中,也有类似的角色。
昨晚那几名俘虏说的没错,黄沙城内除了五万之余兵力外,还有不少伙夫、马夫、医官、杂役,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这些将士,连同城外三个附属城池的驻军。
这几乎是完全为了战事而建立的几处建筑,里边没有老百姓的角色,没有闲人居家的意思,只有备战和协助备战之人。
可以想象,城中大街之上,无论酒馆、饭馆,甚至于马棚、药铺,全然没有消遣的意思,前来光顾者皆是刀甲在身的将士,该有多么的无聊?
这样的地方,除了白白消耗粮草,就是再靠掠夺补给需要。
别的不说,仅是粮草两项,就是最好的例子:整日都想着要备战、开战,何来闲暇功夫下地耕种?
不耕种,何来粮食?
当然,这一带荒漠风沙大,种地也确实不太合适,那么剩下人要生存,该怎么办?
抢呗
仲逸再次打开手中那张地图,他不止一次疑惑的问道:‘这三座小城池,西沙城、东沙城、北沙城,到底是什么时候修筑的?为何我拿的地图上从未标注过?’。
这个问题,从昨晚到现在,一直纠结着他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
林宗武与南栖原也同样给他解释过多次:“这三座城池是最近几个月才修筑的,之前已有雏形,是后来加固的,所以没有画上去”。
同样的道理,包括主城黄沙城,也是经过扩建和加固的,要比原来的规模大了许多,这同样在地图上,看不出来。
这年头,没有卫星定位,对地面建筑,自然无法实时更新。况且鞑靼所在之地,大明将士不能轻易进出打探,新起的这些建筑没有被标注,自然也不足为怪了。
再看看这荒漠风沙之地,胡杨林难掩其中的荒凉与无奈,谁会因为平地上起了几个城池,就跑到京城去大声嚷嚷去?
不符合常理啊。
仲逸皱眉不解,心中真不是滋味,莫说是当地驻军准备的地图,就是他之前通过唐小丫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地图中,也没有关于黄沙城的详细记载,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
至于城外那三处附属城池,更别提了:压根就没有。
“林大人,南百户,仲某所担心的,不止眼前的黄沙城,还有一路向北和远方的地形”。
仲逸抖落着手中的地图:“若是地图上标注的都不准,那要这东西有何用?过了黄沙镇,继续向北,若是再突然冒出个‘这沙’、‘那沙’的城池,我们又当如何?”。
林宗武耸耸肩,表示赞同。
而南栖原则指着北方的方向道:“继续向北数百里,越过那道高岭,之后便是草原,没有黄沙了”。
说着,他向仲逸的地图上指指:“仲大人,就是这里,我们派人去查看过的,绝对是绿草一片,至于有没有新筑起的城池、壁垒之类的,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要实地查看后才能知晓”。
这么一说,堂堂锦衣卫百户也不由的叹口气:这,还真是个事儿,北漠太大了。
“二位大人,一位曾是英勇千户所千户,如今的北征军副将,另一位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负有特殊使命”。
居于二人中间,仲逸这个文官指着远处的城池,如同主将般的口吻,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