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朱厚熜是极为看重此事的,绝非他当初说的那句“看看再说吧”。
简直是好事连连,当初面圣垂钓时,几乎所有的奏请,都得到准许,只是关于严氏的消息,还没有传出。
此刻,仲逸却淡定了很多,甚至说,他完全不用着急。
若从垂钓而言,严氏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大鱼’。
想起那日初见朱厚熜时,他突然钓上的那条鱼儿,起初,在石板上活蹦乱跳,后来渐渐放慢节奏。若非仲逸求情,最后必是翻了白眼、断了气。
多宗罪证做实,此时的严氏,或许就是那即将上钩的鱼儿,即将开始活蹦乱跳,最后就是有气无力,翻了白眼
此鱼非彼鱼,这次,仲逸再无慈悲心。
再等等,再看看吧
按说,自从西北回到京城后,对仲逸而言,几乎都是好消息,唯独不如意的,还是袁若筠。
那日面圣后,仲逸如期见了石成,次日再去礼部找袁炜时,却被他的属下告知:袁大人有事外出,等他回来后,再转告。
结果,这转告就没了下文,几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得到袁炜的邀请,甚至于连个音讯都没有。
袁炜如今做了礼部尚书,平日里忙碌些,也属正常,但接连数日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明显是有意为之。
翰林院有别六部,但同为京城的衙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来往,非要说的话,还是翰林院与礼部交集更多一点。
“默大哥,近日的安排,有没有去礼部的,或者礼部的人,来翰林院?”。
问这种事,找程默是最合适不过了。
首先换了一杯茶,这是他最熟练的动作,程默一脸的笑意,就是不言语:这个问题,仲逸已经问过很多次了。
“仲大人,你是想找袁大人吧?”。
良久之后,程默终于打开话匣:“听说了吗?自从袁大人升为礼部尚书后,找他的人真不少,咱们翰林院,就有两三个”。
要说是翰林院的百事通,程默完全可以胜任,无论什么事儿,只要找他打听,八九不离十。
这不?连翰林院谁找过袁炜的门路,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这些人找他,无非是借着门生故吏,自称一声‘学生’,来为自己的前程博一条新路而已。
“好吧,我退出,暂时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就当没说”。
仲逸笑道:“你可千万不要出去对别人说,否则,很快就有这样的传言:翰林院走袁尚书门路的,又多了一个人……仲侍读”。
程默苦笑一声:在翰林院,我只认仲大人一人,怎么能乱说呢?
不过,对于找门路,他还有其他办法:可去找吏部郎中袁若晗,
袁若晗不是别人,正是袁炜的儿子,袁若筠的兄长。
用程默的话说,这叫迂回之计。
这小子,有些机灵过头了:简单的去拜见一下老熟人,顺便问问袁若筠的情况,竟被他理解为这么复杂。
“今日不用去面圣,也不用去裕王府,翰林院也没有安排新的差事”。
仲逸将茶杯放下,顺手一本厚厚的书册合上,笑着对程默说道:“闲来无事,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呵呵,程默一脸苦笑:“仲大人,饶了我吧,我真的再无新的故事了,说好的,这次轮你给我讲了”。
上次那个盗墓贼的故事,他还欠仲逸一顿酒呢。
“仲大人,今晚,地方你随便挑,我做东。不过,此刻要讲个有意思的,最好能把我逗乐了”。
程默取出一块银子,轻轻晃晃:“哎,这块银子,该怎么花呢?”。
“就看你这块银子,够不够花吧?”。
仲逸再次坐到他那张大木椅上:“说吧,想听什么?推理悬疑?恩爱缠绵?恐怖惊悚?家长里短?”。
有的听,还有的选,程默简直乐坏了:就推理悬疑吧,此次去三边镇,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大煤矿之事搬到朝廷,还惊动了万岁,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推理。
“就像大唐的狄仁杰、大宋的包龙图。听说书人说,他们的推理故事,简直神了”。
程默笑道:“仲大人,就看在这一两银子的份上,你也学他们一把?”。
第365章 这也叫推理?()
“有必要向你解释,狄仁杰是大唐武周时期的风云人物。而包龙图,这个称呼是因‘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人家真名叫包拯”。
仲逸开始‘教导’起程默来:喜欢推理,就要严谨,一出口,感觉就是桥头边说书的。
“呵呵,我听这些故事,就是为图一乐,别的也没想过”。
程默一脸虔诚的说道:“不过,此次三边镇之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严谨了”
其实,说了要‘严谨’这句话后,仲逸就后悔了。
“算了,你还是别较真儿,图一乐,才有人听,太严谨,都把人吓跑了”。
仲逸笑道:“你看看,那些茶馆说书的,总能逗得台下满堂喝彩,而那些教书先生呢,学生们都听得打瞌睡”。
都是讲故事,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如此一说,程默反倒不知所措。
“仲大人,我懂了:替朝廷办差时,理应严谨,但闲暇无事时,能图一乐的时候,还是要乐的”。
程默瞪大了眼睛:“仲大人,我说的对不对?”。
孺子可教也。
“仲大人,门外有人为你捎来一份书信”。
二人正在交谈之际,却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连门都未敲,直接就进来。
连看都不用看,除了费思应,还会有谁?
这小子,在国子监时,二人就是同窗,到了翰林院,自然要比一般同僚亲密些。
这也不是什么事儿,反正在衙门,又不是私宅,闯进来,又能看到什么呢?
“真服了你,没事不到外边走走,天天呆在屋里”。
费思应冲程默瞅了一眼,没好气道:“还愣着干什么?我与你们仲大人有话要说,难道你也要听啊?”。
“是是,费大人请,小的告退”。
程默满脸陪笑,连连为费思应请坐、备茶,片刻之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上下有序、高低有别,能奈何?
才到门口,他心里早就骂骂咧咧开了:“牛什么牛?不就是个无品无职的庶吉士吗?我们仲大人都是六品侍读了,他做庶吉士那会儿,可从来不把我们这些下人……不当人”。
不难理解,程默为何对仲逸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了吧?
“先声明啊,信封完好无损,我可没有打开。不过,送信的个女子,长得有几分模样。路过大门口,守卫正欲进来通禀,我就自作主张替你收下了”。
费思应将信封递了过来:“这种传递的方式,简直就是面对面嘛,”
不用说,这小子不是奔着信来,是冲着送信人而来。
还未开封,仲逸也无法立刻查出送信之人,更不知内容为何,但先支走费思应这个闲人,倒是真的。
“对了,听掌院学士说,咱们翰林院要整理一套书册,要作著、编序、归类,庶吉士中,我第一个推荐的就是你”。
仲逸笑道:‘这可是掌院学士亲自要过问,你要抓住这个机会,虽然也就忙一个月,但也值得’。
“那个,仲兄弟,仲大人,兄弟我还有别的事儿,这种机会,你还是交给咱们国子监,当初一起读书的那些个兄弟吧”。
费思应连杯茶都未喝,急忙起身告辞,临出门时,却又微微笑道:“今晚,咱们再一起喝酒去?”。
屋内再次恢复安静,仲逸也懒得去想那么多,直接打开信封。
只有一句话:言而无信,今晚有约,能否守信一次?
不用说,这字迹,再看看语气,还有费思应方才说起的,那个送信女子,仲逸立刻猜出了大概。
“默大哥,进来一下”。
仲逸将信封装入袖中,一脸无事人的样子:“怎么样?故事还想不想听了?”。
程默一脸的‘不悦’,为仲逸换了一杯新茶,却将费思应方才坐过的椅子使劲挪了挪,而后又拿起布巾擦拭一番。
“想听自是想听了,就怕那个费大人又闯进来”。
程默嘟囔道:“你是六品侍读,他无品无职,怎可如此随意进出?”。
这算不算是告状呢?
“行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再说了,他是我国子监的同窗,大家都在一起读书,平日里有外人时,他们也能遵守规矩,私下嘛,也是可以图一乐嘛”。
仲逸笑道:“就像听故事一样,有外人时,不能坏了规矩,但私下里,就不能死守规矩了”。
这话说的,程默与他,不也是这样吗?
“推理悬疑是吗?客官们,听好了,咱们‘开说’了”。
拿起一块木条轻轻一拍,手中折扇展开,此刻的仲逸,俨然一个说书人的模样。
“话说在大明年间,浙江杭州府,刚刚遭过一场大灾,不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日午后,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不大会儿的功夫,刮起了大风”。
仲逸讲的正入神,却被程默上前拉拉手臂:“仲大人,说好的,咱们讲的是推理,不是恐怖的”。
“这哪里恐怖了?每一句都是实情,好好听,每个字都有用”。
仲逸收起折扇,一本正经道:‘一会儿,我要你得出结论’。
“明白,明白,这下完全明白了”。
程默急忙松开手,两只眼睛频频眨动,口中却念念有词:“大明年间,浙江杭州、大灾、午后、阴云、大风”。
“仲大人,可以开始了,我保证一字不差的记下了”。
弄了半天,他这是又捋了一遍。
“这时,一户姓佟人家的院墙外,有一个小女孩蹲在那里哭,她已经找不见她的爹娘,当然,她的爹娘也找不见了她”。
仲逸继续道:“后来,佟家一个穆姓伙计走了出来,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后,就回去向佟家主人禀报。再后来,佟家主人便将这个孩子收留,养大成人”。
末了,他补充道:“佟家在杭州做药材买卖,做的非常大,那个女孩本不姓穆,只是跟着他养父,也就是那个穆姓伙计姓”。
“小孩,佟家、穆姓伙计,收留”。
程默听的一头雾水,不时的打断一句:“大明什么年间?都遭灾了,佟家为什么要收留呢?还有,那个小孩为什么不姓佟,而姓穆呢?”。
程默自言自语,忙的前言不搭后语。
“好了,现在,这个女孩已长大成人,但他的爹娘还是没有找到,你说说看,如何才能找到他们?”。
程默正忙着‘推理’,却听仲逸来了这么一句。
故事,也就这样讲完了。
“仲大人,这是?开玩笑吧?这算什么故事呢?”。
程默一脸诧异:这事儿,就是狄仁杰、包龙图在,恐怕也得不出结论吧?
“晚上的酒钱,必须要减半”,他收起银子,一脸的不悦:不行,从新讲一个。
“这是五百两银票,你尽管请人喝酒,不过要打听这件事”。
仲逸将银票放到程默面前:“这是真事,你在京城时间长,各方面的人,认识的也不少”。
末了,他叮嘱道:“这个女孩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