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罗英之前在蠡县做过差役,后来由他兄弟顶了差事,樊文予到刑部后,便帮助罗英在京城落脚:先做了当铺伙计,后来自己将店盘下,做了东家。
当然,盘点所需的银子,皆是以罗英的名义付的,为此,仲逸还专门为罗英想好一套说辞:说他将家中一只祖传古董卖了,花光所有积蓄,甚至向亲友挪借等。
修改记录,发生在罗龙文离京后,仲逸入国子监前。
那个时候,仲逸还只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但有袁若筠、樊文予,甚至外叔公文泰的协助,能量就大了许多。
如此,要完全换掉一个当铺的记录信息,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如此一来,朱载垕查到的结果却是:在仲逸初来京城时,只是协助樊文予做些类似幕友的事儿,连住的地方都是租的。
到翰林院以后的经历,朝中几乎人人得知:仲逸先是以庶吉士的身份,督办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回京后,他便成为翰林院七品编修。
后来,鞑靼军直逼京城,仲逸以编修身份领钦差副使,负责与鞑靼军谈判,并去大同核查仇鸾指挥战事始末。
返回大同时,因与一个抚琴女子同居一室,仲逸被押入大牢,但很快出狱,且成为翰林院六品侍读。
这两次非比寻常的经历,才让人们有了这样的说法:仲逸这个小小翰林的身后,站着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如果没有破格重用,此时的仲逸,恐怕还是个小小的庶吉士吧?
而能做到如此大手笔的,除了皇帝,还能有谁?
这种情形下,朝中流传的说法,不得不信。
之前,在裕王府的侍读是高拱,如今他已领了新的差事,偏偏在这个时候,仲逸入了王府,做了侍读。
朱载垕,岂能不下一番心思吗?
他这位千岁爷,在小小翰林院侍读面前,同样是有所保留,甚至忌惮的……忌惮他身后的那个人。
真费劲
“那里有个叫大煤矿的地方,你去过没有?”。
朱载垕知道: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已有了答案,而大煤矿才是重点所在。
这个结果不难预料,说起榆林府的事儿,就会说起大煤矿。
“启禀殿下,大煤矿发生打斗时,下官正与当地的同知大人在一起,因当时情形不明,衙门还未定论,下官不便前去。到三边镇时,听说钦差大人就在镇上,于是,下官就将这件事,告诉他们”。
这是当初仲逸与李序南约好的说辞,现在到了王府,已没有必要刻意隐瞒:裕王对他此次西北之行的真正目的,想必早就知晓。
仲逸心中再清楚不过:无论扳倒严氏父子,还是为西北百姓解忧,要获取朝中支持,而朱载垕是十分关键的一个人。
“哦,原来是这样啊,你还是应该去看看的,那怕是当地衙门过问之后呢?”。
很明显,双方都无推心置腹的意思,朱载垕知道:这个话题,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也罢,还是说说咱们眼前这块地吧,除草之后呢”。
第360章 师兄有喜()
傍晚时分,仲逸从翰林院出来后,径直向林府而去。
这是他与师姐昨晚约好的。
早饭后,仲姝就来找阿嫂林姚姚,在京城,平日里能陪她说说话的,除了袁若筠,就是她了。
前些日子,林姚姚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吃喝也变得挑剔起来,后来找郎中号脉,确诊为喜脉:阿嫂有身孕了。
知道这个消息后,师兄林宗武可高兴坏了,只是千户所事务繁忙,照顾林姚姚的任务,自然落到仲姝的身上。
林姚姚在叔父林啸义身边长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林啸义曾是济南卫司指挥使,后来做了山东都司的指挥使,
有这样一个叔父,林姚姚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二人在一起,自然有不少话题。
但让仲姝照顾她,与其说是照顾,倒不如说是找个说话的人,平日里干活的任务,还是要交给府里丫鬟、甚至老妈子身上。
“今日大喜,我们连干三杯”。
众人坐定后,仲逸提议:“祝师父身体康健、早日著成兵书,也为我们师兄妹三人重聚,再喝一杯”。
两杯酒后,仲姝笑道:“第三杯酒,应该敬阿嫂,还有我们的小侄子”。
哈哈哈
用过晚饭后,仲姝陪林姚姚去隔壁屋,宗武特意取来一坛好酒,又吩咐后厨加了几味下酒菜。
“这是我在甘西练兵时,从当地买的,西北的酒,口味霸道”。
他取来两只酒碗,满满斟上:“今晚,咱们一醉方休”。
自从做了千户所的正千户以来,宗武很少饮酒,醉酒误事,身为千户必须要带好头。
今日则不同,与师弟对饮,属于家宴,可尽管放开喝。
还是老规矩:连干三碗。
“师兄,当初你去漠南一带,又深入鞑靼军腹地,可曾有确切的御敌之策?”。
仲逸的酒量确实不敌师兄,喝的有些猛,还是说正事吧。
众所周知,师兄数次与鞑靼、倭寇交战,两军阵前经验丰富,而这正是仲逸所欠缺的。
“人太多、心太狠、善骑射、好动武,不思悔”。
宗武自饮一杯,放下酒碗继续道:“打不死,还要来。对付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御敌之策:彻底消灭”。
说真的,看似一句带有几分醉意的话,但确有几分道理。
世上就这么些人,好像没有打打杀杀就活不下去,那怕刀光剑影、你死我活,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否则,他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世上就有这么些国,或者族,好像没有战争就活不下去,那怕是别国没有惹他,那怕是不劳而获,抢夺别人的东西、资源,甚至土地,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否则,他们都不知道该干什么?
抢夺别人的东西,当然比自己辛勤耕作一年来的快、来的轻松,抢一次够吃几个月,被抢的人也不怎反抗,于是,过些日子再抢一次,
这是山匪的做法。
抢夺别国的财物,据为己有,为此不惜常年动武,由财物渐渐上升更多的资源,甚至土地。最后想永久占有,如同他们自己国土一样。
这是外敌入侵的做法。
这个过程是残酷的、血腥的,如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没有道理可言。
或者说,这就本身就是道理。
最为关键是,这种过程是无止境的:有过一次,还会有下一次。
对付这样的人,如一个恶魔;对付这样的外来之敌,如倭贼,感化与怀柔,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终极方法只有两个:彻底消灭他们,同时自身无比强大。
仲逸长叹:若从这个角度来说,师兄的话是对的。
然而,这终究是‘术’,而不是‘道’:仅仅一句消灭,是不可能真正消灭敌人的。
如何消灭外力之敌?又如何让自身无比强大,才是关键所在,相比而言:我要杀死你,远不如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如何杀死你?更为有效。
“师弟,就不要卖关子了,以你的处事秉性,此次西北之行,定有什么收获吧?”。
这个道理宗武懂得,同时,他更了解的自己的师弟:“说说看,具体有何御敌之策?”。
在西北各地时,除三边镇、大煤矿外,仲逸最为感兴趣的,就是亲身感受一番那广阔无垠、沙土飞扬的北漠之风。
那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广阔草原,一望无垠,两军对战,首推战马,纵然一片沙土漫过,此时的马儿,早已不是仅仅为载人载物,而是不可分割的融入交战之中。
此时的战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声长鸣,万马奔腾,气势恢宏,仅是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就可盖过一切。
这一点,与鞑靼军交战数次的宗武,深有感触:若敌军没有了战马,将是虎无长牙、狼无利齿,威力骤减。
相比大明军队,鞑靼军队战马的依赖,更为明显,尤其大规模交战。
这时,仲逸起身而立,他向宗武说道:“若我们设法让敌军…人马分离,或者,使战马失去其原有作用,又当如何?”。
见师弟最后重点也落到战马之上,宗武立刻来了兴致:要知道,去年在甘西一带密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攻破敌军马阵。
如今,师弟仲逸从西北归来,再次提到使敌军“人马分离”的想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不不不,师兄此言差矣,所谓人马分离,并非以人马对人马”。
仲逸摇摇头,努力让自己清醒:“若按常规攻克马阵之法,无非是钩镰枪、铁链阵、连环锁,甚至用圆木柱、巨石块”。
听的此言,宗武顿时心凉一半:他们所用的,正是这些方法,再看看师弟的表情。
显然,他并不赞同此举。
“钩镰枪斩马腿,要近距离,对骑术要求极高,且敌军可用射剑、加固马腿来防,马腿被伤后,往往会造成地面混乱,敌我互伤,影响到兵力发挥,铁链也一样”。
仲逸继续道:“至于滚圆木柱、砸巨石,往往对作战地形要求很高,不是随意一个地方就可以,局限性太过明显”。
“我的好师弟,仲大人,有什么就直说吧”。
宗武摊开双手,一脸的着急:“就算师兄我求你,还不行吗?”。
仲逸却依旧不慌不忙,酒坛快见底了,他将两只酒碗匀平,缓缓举起酒杯,一脸的笑意:‘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还是等先请示师父之后,再说’。
好吧
宗武饮完最后一碗,顺势将酒碗扔下,不由的笑道:“见完师父,看你还有什么说的?从明日起,我再悉心钻研,说不定有更好的御敌之策”。
仲逸缓缓向门外走去,头也不回,却连连摆摆手:“若果真那样,就太好了,师弟我先告辞”。
银子,需要银子,很多的银子
仲逸自言自语道:“要做成此事,需要大笔银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从来都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第361章 面圣垂钓(上)()
次日清晨,仲逸早早来到翰林院。
程默比他来的更早,泡茶倒水、擦桌摆椅,忙的不亦乐乎。
今日不用去裕王府侍读,翰林院目前还没有新的安排。
这时,仲逸却为自己安排起来:找个机会,见一下袁炜,再设法找北镇府司千户…石成。
回京之后,还未拜见袁炜,当初在榆林府时,他曾叮嘱昔日的属下:要对这位仲侍读大力支持,这些人,也确实帮了不少忙。
就冲这一点,对袁炜最起码的一声道谢,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通过袁炜,来探探袁若筠的情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袁若筠要知道自己回京的消息,无非通过向袁炜打听,或者她自己派人来仲府问师姐。
仲逸更希望,袁若筠是得到袁炜的准许,再见面。
经历过上次的‘以身相许’之后,袁若筠也心无旁骛,只是袁炜的态度不甚明了,仲逸也不敢‘轻举妄动’。
故此,见袁炜,有公私兼顾之嫌,而且‘私’字更重。
至于北镇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