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151章

大明略-第151章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的事,仲逸不愿再想下去

    “这是五千两,给你”,良久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袁若筠竟拿出一张银票。

    “你?这是干什么?当铺这边的账还没向你结清,又如何能要你的银子?”,仲逸急忙推辞,此举太意外了。

    “给你捐纳入仕用,没银子,人家认你是谁?”,袁若筠用她难有的语气感叹道:“此事,你必须要成功”。

    如今不是初来京城之时,仲逸自己手头已有不少存银,当然这其实也是袁若筠的。

    相比捐纳之事,他却为另外一件事犯愁:“若自己入仕为官,当铺肯定是开不下去了,那与袁若筠之间的账目也该清了”。

    袁若筠视金钱为玩物,可没了当铺,二人的关系该如何继续相处呢?

    “这五千两,我断断不会要,捐纳入仕之事,能成则罢,不成也无须强求”,仲逸心中有些惆怅起来。

    “不,你必须要成功”,袁若筠一本正经道:“出身,出身很重要,你有了官位,才可以名正言顺的进我袁府”。

第201章 再进袁府() 
“此次捐纳,文武之职皆有,有意者颇多”,文府书房,仲逸特意约了外叔公:曾经的五品刑部郎中,如今的四品都察院佥都御史………文泰。

    自袁若筠说朝廷要复开捐纳之后,仲逸便匆匆来到文府,文泰在朝为官多年,他的意见极为重要。

    “孩儿对官场之事不甚了解,一切听外叔公安排”,仲逸毕恭毕敬道。

    “先进国子监,取得身份后再图长远”,文泰细细道来:“此职虽无实权,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后机会也多一些”。

    “孩儿并无异议,只是此职虽好,恐怕盯的人也多,就怕”,仲逸知道,除了银子之外,剩下周旋之事还要靠袁炜与外叔公,万不能让他们太过为难。

    当然,还有樊文予,只是他这个八品的照磨,他自己还想找外叔公与袁炜的关系呢。

    仲逸所说,文泰自然明白,他笑道:“无需多虑,要进国子监没有点真才学恐怕是不行,胸无点墨之人当有自知之明”。

    原来如此。

    “这是两千两银子,你先拿着,如果不够,我再想办法”,如同袁若筠一般,文泰也知道重点所在。

    “不不不,孩儿的银子已备足,不劳外叔公”,事已至此,仲逸也只得将当铺之事全盘托出。

    一阵沉默

    “好,如此甚好,想不到你通过一个小小的当铺做出如此一番事来,看来你是块做官的料”,文泰不得不对自己的这个外孙刮目相看。

    告别外叔公后,仲逸再次回到当铺。

    “少东家,上次你说的为我们找先生的事”,见仲逸进了房间,阮怀若与章苏立刻走了进来。

    “哦,我差点把这事给忘了,这样,此刻随我去见你们的先生”,只顾着忙自己捐纳之事,仲逸这才缓过神来。

    当初,这两个孩子工钱都可不要,唯独不能少了教他们的先生。

    此事,耽误不得。

    “什么?你说她?是我们的先生?”,小院中,看到眼前的这位“先生”,阮怀若与章苏不由的张大了嘴巴。

    仲姝,原来仲逸为他们找的先生竟是自己的师姐。

    “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你尽管问”,仲逸随意坐在一张木椅之上,一副看热闹的神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何解?”阮怀若见状便直接开口道。

    “人事万物,当有迹可循,但非常人所解。名利可求,却非常人所追之虚名”,仲姝笑道:“道德经所说,意为告诫世人当追万物内在要理,勿徒有虚表”。

    “儒家仁、义、礼、智、信,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又作”,阮怀若还欲继续提问。

    “这个问题太过深奥,以后你们的先生自会教的”,仲逸严肃道:“今日我先给你们教一堂:先学会谦逊与礼节,你二人可知我的意思?”。

    “是,少东家所言甚是,我们谨记于心”,阮怀若与章苏急忙向仲姝施礼。

    从未见过女先生,一时心急,差点坏了礼仪。

    “少东家,我想学武”,如同师兄一样,章苏对武学的痴迷丝毫不减。

    “还是她”,仲逸起身道:“不过,你们得叫仲姝姐”。

    “对,对,你们少东家说的对”,仲姝意味深长道:“我可没有资格给你们当先生”。

    “见过仲姝姐”,阮怀若与章苏异口同声道。

    “从即日起,忙完当铺的杂务之后,你们每日午后来这里学习一个时辰,一个月之后我与你们仲姝姐考核”,仲逸一本正经的样子:“若是合格便留下,若不合格,你们无需再来此处”。

    “是,少东家、仲姝姐”,二人这次可不敢再有迟疑:机会只有一次,否则他们又要回贫民区了。

    四人正在交谈之际,却见小地瓜来了小院:有人来请。

    至于是何人,小地瓜却不得而知,不过仲逸心中猜出大概,他并不多问,直接随小地瓜赶往若一当铺。

    “想必这位就是仲少东家?”,若一当铺中,一名中年男子见到仲逸后立刻迎了上来:“请少东家借一步说话”。

    “在下是奉礼部侍郎袁大人之命来请少东家去趟袁府”,那男子言语不多,并无半句废话:“小的不知所为何事,只是奉命请少东家过去,现在就走”。

    仲逸心中立刻明白:定是为捐纳之事。

    上次随师父去过袁府,但此刻仲逸心中依旧有些兴奋,除了因为此次捐纳之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袁若筠。

    当初他的这位刁蛮任性的徒儿执意要自己入仕,其中的缘故仅是: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袁府。

    此刻,仲逸才知道袁若筠用心良苦:不管是蠡县县衙的幕僚,还是若一当铺的东家,都是些难以入流的身份,而堂堂礼部侍郎的府邸,没有个像样的身份确实进不来。

    “逸儿,咱们这是第二次见面”,进了袁府,仲逸被带到袁炜的书房,他一眼就认出仲逸。

    做官需要具备很多常人所不及之本事,其中一项既是过目不忘。

    “晚辈见过袁大人”,袁炜不同于外叔公,该有的礼节还是应该的。

    “令师上次来京时说过,想必你也知晓,如今朝廷已决定开捐纳,你需要做些准备”,袁炜吩咐道:“从明日起,你先回祖籍,需要办这几件事”。

    “是,晚辈即可去办”,仲逸细细记住袁炜每项叮嘱,免得到时误了事。

    “我已经吩咐过了,需要找官府办理证明的,他们会行方便的”,袁炜说道:“这有几封书信,你带上,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晚辈多谢袁大人”,仲逸毕恭毕敬接过书信:这东西在当官的看来,要比真金白银还有管用。

    捐纳并非准备好银子就行,还需各级官府开具证明,程序极为繁琐,若有了这些书信,谁敢刁难?

    袁炜作为礼部侍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那些人巴结还来不及,若是仲逸拿出此物,恐怕有人要巴结他了。

    “爹爹,府中来人了?怎么没听你说起过?”,二人正在交谈之际,却听门外传来一折熟悉的声音,话音未落之际,书房的门已被打开。

    不用说,来人正是袁府的大小姐………袁若筠。

第202章 小小反击(上)() 
开春以来,山西境内多地再遭旱灾。与去年的灾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抗旱赈灾之举再次拉开。

    要赈灾,朝廷就要拨粮拨银,而对于山西境内的大小官吏来说,眼下却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一心赈灾想立功者有,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者有,阳奉阴违敷衍了事者有

    去年开春之时,因贪墨赈灾银子,涉事京官与山西地方文武被打入大牢的不在少数,但此举如同割韭菜,一茬之后又长出新的来。

    今年也不例外。

    当然,还有去年逃过一劫的落网之鱼:有未被查到者,有上下疏通者,更有朝中有人被保下来者

    这一茬儿,人数不再少,其心更狠,其势更大,其疾更顽。

    鉴于此,赈灾银两还未下拨之时,朝廷便开始商讨此事,力求从源头清理。

    刑部、大理石、都察院,三法司会同户部、吏部派专人督查,每个衙门派出三人,共计十五人,先去山西境内核实历年赈灾情况。

    这十五人,连同当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甚至于各州府县,对今年灾情进行重新测量:包括田地、河流、人口等。

    此举力求更加准确掌握灾情,确保赈灾钱粮能如实落到灾民手里。

    当然,还有稽查当地父母官,查案线索,其中一项重要的来源:对当地百姓的名查暗访。

    在京城派往山西境内的十五人中,就有文泰,这位从刑部到都察院任职不久的佥都御史。

    他到山西后,着重留意孟县的灾情。

    孟县知县周云陇,在去年赈灾之时,非但贪墨赈银,还继续向当地百姓税赋,就连农户家中陈年存粮都不放过。

    天灾人祸,当地百姓怨声载道,不少人奔走相告,纷纷到衙门告状,尽管无功而返,但此事却闹得沸沸扬扬。

    当初,仲逸在西北运送药材时,在回京的路上遇到的那些村民托他向京城递血书的,说的就是孟县知县周云陇。

    周云陇与严氏沾亲带故,好在只是远方亲戚,无法直达严府。他曾托人通过罗龙文向严氏送以好处。

    仲逸当初请师姐仲姝在京城如家客栈誊写的礼单中就有他:这位七品知县一出手,竟是万两银子的大手笔。

    自从文泰从仲逸手中接过血书之后,他曾派人秘密去过山西,血书中所写之事全部属实,无奈孤掌难鸣,他只得再等待一个机会。

    此次,机会来了。朝廷派出的十五人当中来自不同的衙门,严氏权势虽大,但亦无法一手遮天,只要将孟县之事再次捅出,想保是保不住了。

    文泰此举再明白不过来:借此机会对严氏下手,首先就拿罗龙文开刀。

    罗龙文染指严家之事颇多,一旦拔掉他这颗钉子,严家在京城的财路部署势必要重新洗牌,如此一来便可露出更多端倪。

    剩下的事,就要看朝中其他倒严势力如何把握了。

    为捐纳之事,连日以来,仲逸奔走于山东济南府各级衙门,有袁炜的这层关照,办起事来自是顺风顺水、异常顺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回京才几日的功夫,原本想过几日清闲日子,只等外叔公与袁炜的通知捐纳之事,却不曾想偏偏遇到山西之事,朝中一场轩然大波。

    这日傍晚时分,仲逸在家刚刚用过晚饭,正与师姐品茶说笑中,谁知外叔公派吴风大哥来请:说的正是山西孟县知县周云陇。

    吴风不是外人,二人也有些日子未见面,仲逸留他先喝杯茶,借此机会,也正好向他了解到底发生何事?

    来之时,文泰对吴风早要交代:若是仲逸问起来,就将山西之事全部告诉他,也好让他提前有个准备。

    外叔公有请,自没有不去的道理,在去往文府的路上,仲逸的心思却变得异常复杂起来。

    若说当初从西安府回京的路上那封血书是自己收的不假,只是仅此一项,还不足以让外叔公专门请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