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96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96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炜却不慌不忙,又拿出了一份敕牒,道:“方大人,不急。咱家这里还有一份敕牒,是圣上给桂王的。”

    桂王本来都准备带着朱由榔走了,听到张炜的话,不由驻足。

    张炜恭恭敬敬将敕牒交到桂王手上,又道:“王爷,圣上十分关心您的身体,特意嘱咐奴婢,让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臣多谢圣上!”桂王朝京城方向拜了一拜,抹了一把眼泪,问道:“皇上一切可好?”

    张炜不由叹了一声气道:“奴婢离京时,听说闯贼已经攻破了大同,代王全家都被闯贼所杀,如今闯贼正在进攻宣府,圣上憔悴了许多!”

    广西毕竟离京城甚远,消息来往不便,方震孺没想到闯贼都进攻宣府了,那可是快要直逼京师,大吃一惊道:“那朝中大臣可有应对之策?”

    方震孺急于了解京师局势,全然忘了张炜不过是一个传至太监,他哪里了解这些。

    张炜摇头道:“这个奴婢不知!”

    方震孺这才反应过来,一时忧心忡忡,再也没有了方才拿下刘之恒的喜悦。

    桂王听得这个消息也非常沮丧,又是一个大明亲王死了,他感同身受,难掩心中悲伤。

    回桂王府的路上,马车内,桂王面露悲切,问朱由榔道:“四哥儿,你说闯贼能攻下京师吗?”

    朱由榔熟知历史,当然知道李自成攻献了北京,而且这一路上除了宁武总兵周遇吉抵抗外,其余呈现出清一色武将投降,文官自杀的局面。就连北京城,也不过两日而下,自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后,北京第一次陷落。

    朱由榔当然不能对桂王实话实说,安慰道:“父王,也不必太过忧心,京师城墙高大,从前瓦剌大军不曾攻克,鞑子也未曾攻克,闯贼也定无法攻克。而且,皇上定会下旨勤王,到时定能解京师之危!”

    “希望如此吧!”桂王心里清楚朱由榔这是在安慰他。

    桂王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手中敕牒,递给朱由榔,道:“四哥儿,你也看看吧!”

    朱由榔接过后,仔细看了起来,敕牒内容十分简单,无非是夸桂王忠贞体国,并且允许桂王留在梧州,经营商贾之事。

    “咦!”朱由榔看到最后不禁发出了声,原来崇祯为了奖赏桂王主动放弃禄米之举,允许朱由榔就藩梧州,而且一切规制按亲王之礼对待。

    这时,桂王缓缓道:“四哥儿,代王一家的惨死让父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有时候人一定要靠自己。想当初太祖分封诸王,是为了屏藩大明,但历代先帝实施藩禁,藩王权势早不复从前,如今咱们更是连自保之力都没有了。”

    朱由榔不确定道:“父王,您的意思是。。。。。。”

    桂王意味深长看着朱由榔道:“大明世道乱了,想要自保,手里必须有军队。既然皇上允许你以亲王之礼就藩,那王府护卫数量自然也依照亲王规制。为父想过了,等你就藩后,桂王府和你手里各自暗暗发展一千的护卫,这些人一定要是精兵,这样关键时刻才能护卫咱们安全。”

    skbshge

第173章 崇祯之死() 
朱由榔心里自是愿意的,但毕竟梧州是军事重镇,担忧道:“父王,一千人会不会引起梧州官员的弹劾?”

    桂王却道:“四哥儿放心,虽说有这种可能,但只要不学唐王擅自兴兵拥将离开藩属,皇上是不会对咱们如何的,而且大明藩王接连被杀,咱们总有有自保之力。”

    朱由榔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如今崇祯都要吊死煤山了,他对于藩禁,也没有了先前那么敬畏。崇祯一死,接下来大明朝廷会乱很长时间,自顾不暇的朝廷,哪里还顾得上他们。

    很快,梧州知府李良弼被判斩立决,巡按刘之恒被下狱的消息传遍了梧州城,老百姓自是欢欣鼓舞。

    朱由榔抽空去看望了舍身救他一命的苍梧知县冯元凯,好在冯元凯也是命大,身体并无大碍,恢复的也很好,他也放下心来。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榔独自站在庭院中,眺望京城。他仿佛看见了北京城门大开,李自成那遮天蔽日的大军开赴京师,崇祯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满清入主中原,自此整个神州大陆开始沉沦,无辜的大明百姓从此生活在地狱中。

    大明一六四四年,甲申国难,终究还是来临了。

    北京,紫禁城,天空中阴云密布,大明最悲情的崇祯皇帝,此刻已然绝望,断了出逃的念头。

    崇祯怎么也没想到局势会恶化的这么快,才仅仅几天而已,素有“北门锁匙”之称的居庸关天险,竟然被守将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拱手相让。李自成的大军长驱直入,此刻已将北京合围。

    虽然京师京营兵额有十余万,但早已废弛,本来从各地卫所定期征调的班军,多已折成了银两或改为差往边镇驻守、修筑工事。驻京的亲军、京卫的军士,则或属老弱病残,或是请人代为点名,或被勋戚之家占去作劳役。崇祯十七年京营账面有十一万兵,但一半是死人,剩下的也无战斗力。

    崇祯颓然坐进龙椅上,他知道北京城破只在旦夕间,他不明白为何大明为何落到如今这田地。

    这时,王承恩焦急跑进来,惊恐道:“皇爷,闯贼已经攻克外城了!”

    “什么!”崇祯从龙椅上腾地站起来,他出了乾清宫,一路到了紫禁城最高处的万岁山,从这里可以眺望京城。只见北京城已是烽火连天,人声嘈杂,四处火光中,隐约能听到李自成军队的喊杀。

    王承恩气喘吁吁跟了上来,催促道:“皇爷,趁闯贼还未攻入内城,赶紧逃吧!”

    崇祯望着火光中的北京城,惨然一笑,道:“三百年前,太祖驱逐蒙元,创我大明。朕不肖,登基十七载,虽有中兴之志,奈何无力回天,内有流寇肆虐,外有鞑虏侵略,如今祖宗陵寝与宗庙更是被贼焚毁。朕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说完,崇祯嚎啕大哭,任凭眼泪横流,哭过一阵,他转身对王承恩道:“去将太子、永王、定王叫到乾清宫!”

    崇祯自己早已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但是他必须得为他的儿子们安排好后路。

    崇祯回到乾清宫后,就见到王承恩领着太子、永王、定王来了。他一见儿子们还穿着平时的华丽服饰,绝望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穿这个?还不那些旧衣服换上!”

    一旁的小太监急匆匆找来三身旧衣服,崇祯一一亲自为他的儿子们换上旧衣服,系好腰带,望着三个一脸稚嫩的儿子,凄凉地对他们说道:“今天你们还是皇帝的儿子,明天可能就是平民了,乱世之中,要隐形埋名,看见老人就呼之为翁,年轻的就呼之为叔伯。父皇会派人先护送你们到国丈那里,暂时隐藏起来。待来日,逃出京师,再去南京称帝,继承大统!记得,一定要恢复祖宗江山!”

    崇祯颤抖着将这番话说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怜天下父母心。

    太子听完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道:“父皇。。。。。。”

    永王、定王两人也知道可能这是与父皇最后一次见面,哭得成泪人。

    崇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道:“快,将太子他们送走!”

    话音一落,十几个乔装打扮好的士兵将太子三人带走了。

    崇祯目不转睛望着渐渐远去的三个儿子,直到他们消失,才擦干眼泪,沉痛道:“去坤宁宫!”

    坤宁宫,周皇后似乎早已做好准备,见到崇祯来了,一脸悲伤道:“太子呢?”

    崇祯悲切道:“朕已经安排他去国丈家,如今内城将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你、你安心去吧!朕马上也要自尽身殉社稷了!”

    周皇后听得崇祯已将太子他们送出宫,心中再无牵挂,凄惨道:“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

    崇祯不忍心看周皇后自尽,随即前往其他寝宫,先后将袁贵妃及其她嫔妃挥剑刺死。

    随后,崇祯提着血淋淋的宝剑来到了寿春宫,这里住着他最喜欢的女儿长平公主,平时总是挂着微笑的脸颊她,此刻哭成了泪人。

    长平公主望着提着宝剑的父皇,悲切叫了一声“父皇!”

    崇祯闻言心尖一颤,流泪道:“为何要生在帝王家啊!”

    他不忍心亲眼看到女儿被自己杀死,颤抖着左袖掩面,右手挥刃砍去,连砍了两剑都砍偏了。

    长平公主也不躲不闪,任由崇祯挥剑。

    最终,崇祯狠心砍了下去,却砍中了长平公主左臂,长平公主尖叫一声,晕倒了过去。

    崇祯望着倒在血泊中的女儿,双手颤抖,手中宝剑“咣当”落地,终究没有再去拿起宝剑。

    崇祯出了寿春宫,仰天流泪,随后他和王承恩来到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他最后看了一眼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赤柱挺起,雕梁画栋的紫禁城,以及火光冲天的北京城,道:“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说罢,他来到寿皇亭旁的一棵老槐树下,将一条杏黄丝绦悬在树干上。

    崇祯长发覆面,一身百袷蓝袍,白绸裤,一只脚光着,鞋袜不知何时掉了,另一只脚上穿着绫袜,红方鞋,登上了垫脚的砖堆,随即将头插进丝综环中,双脚用力蹬倒砖堆,抓着丝绦的双手松开,落了下来,悬挂着的身体猛一晃动,再也不动了。

    skbshge

第174章 志骄意满() 
一旁的王承恩见得崇祯已经死去,他向尸体跪下去,重重叩了三个响头,方大声痛哭,道:“皇爷您慢些走,奴婢这就找您去了!”

    说完,王承恩就在离崇祯不远处的一槐树枝干上吊自缢。

    一阵风吹来,崇祯的尸体来回摇摆,蓝色袍服被风刮起,却见袍服上面写着一行字: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毫无疑问是个勤恳的皇帝,是个心中装有百姓的皇帝,但他实在太倒霉了。他登基后,就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各种天灾接连不断,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关外鞑虏已成气候,轮番上阵伺候,他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时候的大明已是积重难返,种种弊端犹如连锁反应,一发不可收拾,想要中兴大明,非大魄力,大智慧者不可。可惜,崇祯没有重整山河的能力。

    与此同时,京城的哭喊声渐歇。大顺皇帝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扈从下,缓缓前往大明的心脏紫禁城。

    两旁跪迎着老百姓,李自成骑在马上,高高在上俯视着一众老百姓,志得意满,仿佛整个大明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承天门前,一群衣冠禽兽正跪在地上迎接着这座巍巍皇城的新主人。他们昨天还是大明的臣子,转眼间,便投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为首之人正是曾经力阻崇祯南迁的光时亨,他见李自成缓缓而来,高声道:“罪臣光时亨叩见皇上!”

    “哈哈!”

    李自成望着成群的大明官员战战兢兢匍匐在他脚下,抚须大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