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79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79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佳胤打理王家生意三年,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过不少,怎么会听不出赵子杰这是在怀疑他的能力。

    王佳胤并未透漏朱由榔是他的姐夫这件事,彬彬有礼道:“我家主要经营丝绸、瓷器生意,贩卖到海外。赵大哥可别瞧我年纪小,我十三岁已经接触家里生意,十五岁正式掌管之后,家里更是生意蒸蒸日上。”

    赵子杰听后,倒吸一口气,看来能被王爷看中的人,果然不同凡响,双手抱拳道:“在下自愧不如,以后作坊的生意就拜托王公子了!”

    王佳胤看着作坊内忙碌的工人,人人脸上都有着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精气神,指着作坊,道:“赵大哥你太谦虚了,我在大明还没看过被布置得如此井井有条的作坊,而且作坊的工人,无论是行走还是站立,给我的感觉,全都……怎么说呢?”

    王佳胤绞尽脑汁,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当他看到从身边巡逻过去的一排治安队时,恍然大悟,道:“对了,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赵子杰摇头道:“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按照殿下的吩咐训练他们罢了!”

    “工人还要训练什么吗?”王佳胤不解其意。在他看来工人只要老老实实把作坊的活儿干好就行。

    赵子杰带着王佳胤来到一片训练场,指着正在热火朝天训练的治安队,道:“看见他们了吗?”

    王佳胤点点头。

    赵子杰继续说道:“作坊里的工人们,每天早晨都要像他们这样,花费一个时辰训练。”

    王佳胤更加糊涂了,道:“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一个时辰练这些,每天多一个时辰制作香皂,不就能赚更多钱吗?”

    赵子杰却没法回答他这个问题,道:“殿下这样做的目的,我也不清楚,但是殿下既然这样安排必有深意,只不过不是我能揣度的,我要做的只是服从殿下的命令而已。”

    接下来,二人围绕作坊转了一圈,赵子杰边走边说,王佳胤天生聪慧,很快就将作坊的事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

    朱由榔看了半天账簿,眼睛有点儿酸,揉了揉眼睛,才缓解了疲劳。

    朱由榔慢慢合上账簿,有些东西,还这真得亲自看看,才能发现问题。

    赵子杰、王佳胤转完后,回到屋内,向朱由榔复命。

    赵子杰回禀道:“殿下,属下已将作坊的大小事务,悉数告诉了王公子。”

    朱由榔转向王佳胤道:“作坊的事,你都了解了?”

    “是的。”王佳胤信心满满道。

    朱由榔有心考验王家胤一番,拿起手边的账簿递给他,道:“既然如此,你先看看这本账簿,看看是否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是!”王家胤双手接过账目,仔细看了起来。

    一旁的赵子杰听到朱由榔说账本有问题,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忐忑不安道:“殿下,我……”

    朱由榔知道赵子杰要说什么,道:“与你无关,你不用担心。”

    话是这样说,但赵子杰怎么可能真的不担心呢?

    王佳胤快速翻看着手中的账簿,一会儿蹙眉,一会儿又展颜一笑。

    不大的功夫,王佳胤就看完了手中账簿,递还给朱由榔。

    朱由榔惊讶道:“这么快就看完了?可有收获?”要知道,他刚刚可是花费了好一阵功夫才发觉了不妥之处的。

    王佳胤自信道:“我已经找到问题所在。”

第142章 书院计划() 
王佳胤打小就对商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要不然王家也不会让只有十五岁的他执掌王家产业。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朱由榔看着自信满满的王佳胤道:“那你说说有什么问题?”

    王佳胤昂首挺胸道:“从账簿上看,无论是梧州、桂林、广州,还是浔州、平乐等府州,作坊分配的肥皂、香皂数量都太过平均。要知道,广州、桂林的富裕程度和浔州、平乐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我就来自广州,那里富商不说遍地走,但由于香皂物美价廉,人们更喜欢香皂,这儿点小钱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并不算什么。香皂的利润更大,我认为对于富裕的府州,香皂更应该多多益善,尤其是江南地区。”

    朱由榔啪啪鼓掌道:“你说得不错,非常好!现在本王正式任命你为作坊的坊主。”

    “遵命!”王佳胤神采奕奕道。

    朱由榔也不得不感叹自己这个小舅子确实有两把刷子,自己或许有超越古人的稀奇点子,但就做生意而言,自己还真不擅长。朱由榔将作坊生意交于王佳胤,依靠他的商业头脑,赚钱速度想必会加快不少。

    朱由榔又少了一块儿心病,心情舒畅多了。

    这两日,朱由榔基本上全部和长史陈思恭探讨学问,话题最多的还是关于徐光启。

    在和陈思恭探讨了徐光启的一生,朱由榔感叹道:“真希望我大明的官员都能以徐少保为榜样,多学些经世致用之学,为大明百姓谋福祉,少些蝇营狗苟!”

    陈思恭和朱由榔熟络起来后,越发觉得朱由榔不凡,没有大明藩王的嚣张跋扈,待人处事和蔼和亲,而且不耻下问,更重要的是陈思恭看得出朱由榔是真的关心大明底层的百姓。

    陈思恭毕竟当过知县,对朱由榔的感叹深有感触,道:“殿下说的极是,如今的大明程朱理学盛行,大多士子只知穷嚼蛆,好不容出易出了个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阳明心学。可阳明公死后,阳明心学四分五裂,分为多个流派,相互攻讦,争先建造书院,到处讲学,这哪是一个士人该做的?”

    朱由榔听到陈思恭提及书院,脑海中马上浮现明末著名的“东林书院”,心里厌恶之极,恨恨道:“圣贤用经书垂训后世,国家以经书教育百姓。书院那群混账标榜门户,聚党空谈,一无是处,真正做学问的人,应将平日所学的经书义理,笃实讲求,躬行实践,不惧荣辱,奋勇向前。只说不做,他们和废物有什么区别?”

    一旁的陈思恭不知朱由榔为何突然发这么大火,如此厌恶书院,直言他们是一群废物。

    陈思恭觉得朱由榔太过武断,道:“殿下,书院中确实有不少害群之马,但也不能否认,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的。”

    朱由榔反驳道:“大明如今内忧外患,真正的有识之士应该想办法解决困境。流贼因何而起,还不是连年天灾,田地绝收,外加贪官污吏压迫百姓,致使百姓无路可走。天灾不可敌,但甘薯耐旱、耐贫瘠,而且高产,如此利国利民之物,为何那些有识之士不学徐少保去推广?”

    陈思恭看着气呼呼的朱由榔,一时语塞,这其中的原因太多了。一方面正如朱由榔所说,太多的官员只会说大空话,确实不做实事;另一方面,大明又有几个官员能够放下身段,如徐少保般亲力亲为。

    朱由榔发泄了一通,心中郁气少了不少,歉意道:“陈长史,本王刚刚失态了。”

    陈思恭理解朱由榔的心情,拱手道:“殿下也是心系百姓。”

    朱由榔道:“长史,本王想出资在梧州修建一座学院,专门教授西学、数学、机械、水利、农学等实用之学,你觉得如何?”

    陈思恭不是腐儒,对农学、水利并没有偏见,可是这不代表其余士人都这样想。大明士人读书多是为一朝金榜题名,卖货帝王级,当官发财才是他们的目的。朱由榔的想法很好,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但又会有几人来学呢?

    陈思恭没有正面回答朱由榔的问题,道:“下官十分钦佩殿下的想法,只是想请问殿下,学水利、农学、机械的出路在哪里?朝廷可会安排这些人?”

    “不会,”朱由榔当然知道如今想要当官唯有科举,但之后又补充道:“现在不会,但将来谁又说得准呢?”

    “呃?”陈思恭不明白朱由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未来的某一天他才懂了朱由榔这具话的含义。

    陈思恭见朱由榔还没有放弃,继续道:“殿下,将来充满变数,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一两百年,试问有多少读书人能等得起?就算殿下修建了书院,殿下肯定会有人来吗?。。。。。。”

    朱由榔阻止陈思恭继续说下去,道:“本王就问你,农学、水利等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陈思恭无法反驳,点头道:“有利!”

    朱由榔继续道:“既然有利,那就去做就行了,你不去做,又怎么会知道不会有出路呢?路是人走出来,总要有第一个人走在前头,去开辟,本王愿做这第一人。”

    朱由榔的话令陈思恭振聋发聩,念头通达。

    朱由榔道:“学院本王是一定要修建的,本王也会有办法让人来学的。现在,孤就问你,你愿不愿意当这座学院的院长。”

    “什么?”陈思恭惊呼道。

    朱由榔问的太过突然,陈思恭一点儿准备也没有,他怎么也没想到朱由榔打算让他主持这座书院。

    朱由榔看得出陈思恭对名利看得并不重,见他反应这么大,皱眉道:“怎么?陈长史也是眷恋官位之人?”

    “不,”陈思恭摆手道:“殿下误会了,下官只是太意外了。”

    陈思恭被朱由榔的一番话惊醒了,自己留在王府又能做什么,徒耗时光罢了。

    朱由榔道:“这么说,你同意了?”

    陈思恭摇摇头,道:“殿下,下官才疏学浅,当不起如此重任。”

    不等朱由榔发怒,陈思恭继续说道:“下官愿为殿下推荐一人,他的才能胜我十倍,比下官更合适!”

    朱由榔疑惑道:“何人?”

第143章 校场训话() 
陈思恭并非谦虚,那人是可以说除徐光启外,他最佩服的人,眼神中带着敬意,说道:“凤阳府亳州知州宋应星。”

    “是他!”朱由榔惊呼道,“本王怎么把他忘了?”

    陈思恭诧异望着朱由榔道:“殿下知道?”

    陈思恭和宋应星是在京城一次会试中认识的,两人统统落榜。宋应星那时已经四十五岁了,那是他第五次参见会试。和宋应星交谈中,陈思恭被宋应星的渊博学识深深折服,可是就这样的人却五次会试失败。

    听完宋应星的经历,陈思恭有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于是决定不再应试,安心从江西兴国县教谕做起,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

    朱由榔呵呵一笑道:“一本《天工开物》包罗万象,本王还拜读过,如何不知?”

    “殿下竟然连《天工开物》都知道!”这次换做陈思恭吃惊了,虽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早在崇祯十年刊行,但是此书于功名无用,所以几乎很少有人注意,更别提花时间读了。

    朱由榔一想到明末大科学家宋应星能够来这里,心里简直乐开花了,不过宋应星现在毕竟是一地知州,他会放弃高官,来梧州主持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书院吗?

    朱由榔惊疑不定道:“陈长史确定宋知州会来梧州吗?”

    陈思恭本想拍胸脯说没问题,不过两人毕竟多年未见,虽时有通书信,但宋应星毕竟是亳州知州,思虑片刻,请求道:“宋兄不是贪图名利之人,下官愿尽力一试。”

    朱由榔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