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78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78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光时亨的一句“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深深刺痛了崇祯的心病。崇祯内心很不愿唐玄宗、唐肃宗的历史一幕在他大明重演。

    此刻崇祯皇帝听得光时亨提及大明皇陵,额头更渗出了汗珠,突然站起来,厉声喝止道:“不要再说了!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

    李邦华尽管心里很想大声反驳光时亨,即使国君壮烈死社稷,难道祖宗陵寝就能保住吗?但是这些话他说不出口,此事关乎孝道,而皇上乃是九五至尊,更是天下人的表率。

    崇祯一挥大袖,道:“南迁之议就此作废,重新商讨战守之策!”

    光时亨像是完成了一件光荣的任务,重新退回到班列,默不作声。

    李邦华思索片刻道:“圣上,可从京营中挑选青壮,加以训练,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演习大炮。加上京师城墙高大,闯贼定不能攻入京师。”

    崇祯环顾其余诸臣,道:“众卿可还有其他对策?”

    诸臣纷纷低头,沉默不语,崇祯叹气道:“就依卿之策,此事交由李爱卿负责。”

    李邦华领命道:“臣遵旨,只是训练所需饷银?”

    崇祯复问道:“需银几何?”

    李邦华心中计算了一下,道:“此次臣准备训练一万青壮,还有训练所用兵械、火器,预计需银二十万两。”

    “着户部拨付二十万两银子!”

    户部尚书倪元璐一听皇上要银子,愁眉不展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银子。”

    崇祯听到倪元璐哭穷,叹道:“户部能拿出多少银子?”

    倪元璐道:“最多五万两!”

    “哎!”崇祯也知道大明国库空虚,可是他没想到竟空虚至此,无奈道:“朕从內帑拨付十万两银子,剩下的众卿凑凑吧!”

    这不是崇祯第一次屈尊找权贵捐钱了,底下众臣大都不情不愿,内阁首辅魏德藻作为首辅,当然得带头,率先开口道:“臣愿捐出全部身家五百两!”

    他的一众跟随者听得魏德藻的无耻之言,心里纷纷吐槽,光是他们贿赂魏德藻的银子都不止这些,竟然恬不知耻说五百两是全部身家。

    工部尚书陈必谦,道:“臣捐三百两!”

    “臣捐二百两!”

    “臣捐五十两!”

    。。。。。。。。。。。。。

    崇祯听着这些可怜的数字,叹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说罢,崇祯拂袖离去。

第140章 大悲大喜() 
朱由检怒气冲冲回到乾清宫,秉笔太监王承恩看崇祯这架势,定是又在朝堂受了气,急忙吩咐一旁的小太监去冲杯热茶。

    “臣等俱是穷官,哪里捐得许多?”

    “老臣安得多金?”

    。。。。。。。。。。。。。

    崇祯脑海中不断浮现朝堂上群臣哭穷的面孔,捐几百两,甚至几十两,心中怒不可遏,这是把当他成乞丐,打发吗?咆哮道:“一个个全部欺骗于朕!他们真当朕不知他们家中境况,该死!”

    乾清宫侍候的小太监、宫女们见得圣上发怒,全部匍匐于地,身子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王承恩接过热茶,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不值得为那帮大臣动怒,龙体要紧!陛下先喝杯茶,消消火!”

    崇祯没有动,声音中带着凄凉,惨笑道:“大伴,你说朕是不是薄德?国家危难至此,满朝文武家中不乏万金者,竟无一慷慨解囊者!”

    王承恩望着崇祯苍白而憔悴的脸颊,眼角也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心疼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事必躬亲,政事丝毫没有懈怠,堪称一代明君,哪个敢说陛下薄德?”

    崇祯自嘲道:“朕登基十七年了,大明却几乎年年闹天灾,不是大水,就是大旱,鼠疫,天灾不断,致流贼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流贼更是直逼京师,朕有何面目见历代列祖列宗?”

    崇祯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自顾自坐到御座,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却几乎没有一封文书让他高兴。这些奏疏不是报告哪里又闹了灾荒,就是哪里又丢城失地,大臣殉国或弃城而逃,无一不是如此。崇祯每天看着这些奏疏,心都在滴血,他不想看,不愿看,不忍看,但是身为大明皇帝,他不得不看。

    崇祯打起精神,伸手从案上拿起最顶端的一份奏疏,一手持笔,准备开始批改奏折。

    一旁侍候的王承恩看到皇上拿起顶端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王承恩身为秉笔太监和崇祯最亲近的人,心里清楚最近传来的坏消息让皇上的神经一直紧绷着,没有一刻放松,所以今日司礼监难得有一份可以使皇上龙颜大悦的奏疏。他第一时间放到了一摞奏疏的最顶端,就是为了让皇上高兴高兴。

    崇祯拿到奏疏,就看到这份奏疏竟然是来自桂王府,心中不禁一紧,生怕又是什么不好的消息。大明藩王,如洛阳福王、武昌襄王等先后被流贼所杀,身为大明皇帝却不能保全大明宗亲,已令他愧对列祖列宗。

    此时崇祯感觉手中的奏疏重若千斤,慢慢打开,当看到是桂王叔亲自上奏,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崇祯细细阅读了起来,看到桂王自愿放弃桂王府禄米,脱口而出道:“桂王叔竟然愿意放弃宗室禄米?”

    身为大明皇帝就不会不知道宗室禄米早已大明最严重的负担,大明全国税粮总收入不过两千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八百多万石,约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几代大明皇帝都想法设法想要解决宗室问题,但祖宗之法在上边压着,谁也不敢轻言废除宗室禄米。尽管禄米一减再减,但是还是朝廷一笔很大的开支。

    所以当崇祯看到有藩王自愿放弃宗室禄米,心中如何不震惊,如何不惊喜。凡是都有第一步,有了桂王叔的带头,这是个很好的开头。一旦所有藩王,不,哪怕只有一半藩王自愿放弃宗室禄米,朝廷的国库立刻能丰裕起来,到时朝廷有粮,不愁无法解决各地灾荒,和流贼之患。

    崇祯拍案而起,大喜道:“好!好!好!”

    王承恩都不知道他已经多久没有看到过皇上如此酣畅淋漓的大笑了,心里也是由衷感到高兴。

    崇祯激动地在乾清宫内来回团团转,少倾,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重新落座继续看桂王的奏疏,看到后面桂王叔捐赠两万两白银,眼皮一跳,看向王承恩,惊讶道:“桂王叔还给朕捐了两万两银子?”

    王承恩肯定道:“桂王爷确实送来了两万两银子!”

    崇祯闻言,叹了口气,道:“都是朕无能,令桂王叔流落梧州,连一座像样的府邸都没有,如今桂王叔更是毁家纾国难。若是满朝文武百官都如桂王叔一般,何愁不能消灭贼寇!”

    崇祯一口气看完桂王奏疏,道:“大伴,你可知桂王叔提及的香皂是何物?”

    王承恩道:“回陛下,是一种胰子,不过使用起来更滑,更舒服,更干净!”

    崇祯点点头,他本来还担心桂王又是放弃禄米,又是捐赠银两,那桂王府以后生活怎么办呢。如此看来,桂王叔是找到了维持王府生计之法。

    大明藩王从事商贾之事说出去,必为他人诟病,可桂王放弃禄米这个大饼太诱人了,崇祯询问王承恩道:“大伴,你说朕该不该同意桂王叔的奏疏?”

    王承恩都伺候崇祯三十多年了,哪能不明白朱由检心中所想,皇上是在担心那些言官们,道:“奴婢以为关键在于此举是否于国有利,况且此乃陛下家事,陛下应当乾坤独断!”

    崇祯叹道:“只是委屈了桂王叔!”

    王承恩说道:“桂王忠贞体国,知晓如今国事艰难,等朝廷消灭流贼、鞑虏,到时陛下再重重厚赏桂王,也不枉桂王为大明做出的牺牲!”

    崇祯也是这样想的,道:“大伴说的不错,一旦朕平定外忧内患,定要厚赏桂王叔!”

    至于桂王提及的暂留梧州,朱由榔就藩当地,在崇祯看来都是小事一桩。湖广刚刚收复不久,谁也不知道,张献忠何时会杀出来,他哪里能让忠心耿耿,做出如此牺牲的桂王一家现在回险地。

    崇祯提起象管狼毫朱笔,在桂王奏疏上批了个大大的可字。

    几月以来,崇祯从没如此高兴,心情愉悦之下,他继续拿起下一本奏折,只是看了一眼,脸色旋即由晴转阴,大怒道:“混账!”

第141章 考校()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崇祯十七年的三月,春天来了,寒意渐渐褪去。

    朱由榔和小舅子王佳胤一早乘着马车来到了作坊。

    赵子杰昨天已收到消息,顶替他的人终于来了,不禁松了口气。

    一路上,王佳胤显得十分兴奋,他从朱由榔口中得知香皂、肥皂制作成本那么低廉,而且这还是他姐夫发明的,在大明更是独一无二,感叹想不挣钱都难!

    朱由榔的马车缓缓进入作坊,凡是看到的人一个个肃然起敬。如今作坊主人朱由榔乃是大明郡王的身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朱由榔下了马车,见到了恭候多时的赵子杰。

    “拜见殿下!”赵子杰一脸轻松道。

    朱由榔理解赵子杰的辛苦,他双手本是擅长拿刀枪的,如今却不得不整天拿着笔杆子。朱由榔也是没办法,谁让他身边缺少既忠心可靠,也能识文断字之人呢?唯一一个就是赵子杰,这段时间也全靠他撑着。

    朱由榔指着王佳胤,道:“子杰,这就是接替你的人——王佳胤。”

    赵子杰望着年轻的一塌糊涂的王佳胤,怔怔出神,他怎么看王佳胤都都只是刚刚成年而已。他本来以为来者怎么也得是老成持重之人,如今这个结果,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不过想到这是朱由榔选定的人,定有过人之处。

    朱由榔望着不远处快要完工的另一座作坊,道:“这座作坊还有多久能完工?”

    赵子杰回道:“大概还有两三天就能够完工,投入使用。”

    朱由榔点点头,道:“到时候,招募工人还是由你负责。今后作坊生意的事由王佳胤全权掌管,而子杰你负责治安队,保卫作坊安全。”

    “是!”

    “是!”

    两人异口同声道。

    朱由榔嘱咐道:“子杰,你先领着王佳胤在作坊到处转一转,让他熟悉一下作坊的事务。”

    两人走后,朱由榔来到赵子杰平时办公的房间。

    朱由榔坐到桌前,拿起一本厚厚的账簿看了起来。

    这本账簿上清清楚楚记录着这一个月以来作坊生产的香皂、肥皂数量。如今每日的产量基本稳定在肥皂一万两千块,香皂六千块上下。

    朱由榔看完后,又拿起另一本账簿,这本上记载着作坊发往五个府州的香皂、肥皂数量以及所赚银两。事关金钱,朱由榔看得十分仔细。

    另一边,赵子杰和王佳胤走在作坊宽敞的大道上,时不时有拉着整车货物的马车经过。

    赵子杰旁敲侧击道:“不知王小哥儿之前是做什么的?年纪轻轻竟然能得到殿下的赏识,委以重任。”

    王佳胤打理王家生意三年,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过不少,怎么会听不出赵子杰这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