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178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178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瞿式耜等人也不赞成。

    至于理由,十分简单,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面子问题。

    大明一向自诩天朝上国,广州临海,有不少番邦外夷,登基仪式若是办得简单了,岂不令外夷看轻大明,这让骄傲了一辈子的大明士绅如何能接受。

    是以,朱由榔最终还是按照大明那套繁琐的礼仪,进行了登基仪式。

    弘光元年七月七日,朱由榔身着冠冕,正式于广州宣布即皇帝位,祭告天地、社稷、祖宗,改明年为永历元年。

    同时,追尊其父朱常瀛为端皇帝,兄朱由楥为桂恭王;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其妻王氏为皇后。

    第二日清晨,朱由榔于行在展开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场朝议。

    朝议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最终入阁大臣以及剩余的六部九卿人选名单。

    朱由榔高坐龙椅之上,开口道:“朕初登大宝,还需诸工辅佐,如今内阁只有丁阁老一人,朕有意让陈子壮、蒋德璟两人入阁辅政,你们意下如何?”

    “臣反对!”朱由榔话音刚落,便听到门外传来反对之声。

    蒙自在早得丁魁楚叮嘱,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朱由榔眉头微皱,冷哼一声道:“你为何反对?难道凭他们两人资历,没资格入阁吗?”

    蒙自在出班奏道:“启禀陛下,祖宗定制,凡大臣员缺,吏部与九卿会推,请旨简用,至推吏兵两部尚书,各边总督及内阁大臣,则九卿之外,复益以六科十三道。”

    。。。。。。

    “陛下一言而决,有失公允,纵然两位大人有此资格,也难免引起朝臣纷议,祖制绝不可废,私荐内降,其端不可启,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附议!”

    。。。。。。。

    殿内,哗啦啦跪道一片大臣,广东布政使顾元镜、参政曾道唯等等一批大臣,齐声反对。

    朱由榔瞥了眼丁魁楚,只见他老神在在,一副不关我事的样子,放眼望去,带头的官员大多都是丁魁楚推举的,朱由榔连想都不用想,这事背后一定是丁魁楚指使。

    朱由榔面露不愉,摆手道:“国朝经此大难,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无需多言!”

    “臣请廷推!”蒙自在浑然不惧,高声道。

    朱由榔正要张口说话,这时陈子壮站了出来,奏道:“启奏陛下,朝廷选贤任能,自有法度,岂能因一人而坏了法度,为示公正,臣同意廷推。”

    蒙自在的一番说辞,没有任何破绽,这廷推本就是大明奉行了两百年的制度,陈子壮也不想因自己坏了规矩,令朱由榔难做。

    “臣也赞成!”蒋德璟也出班奏道。

    丁魁楚闻言,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正是他想要的局面。

    朱由榔深吸了一口气,道:“好!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廷推吧!”

    以陈子壮、蒋徳璟二人的资历、名望,再加上朱由榔都开口了,两人毫无疑问入选内阁。

    丁魁楚也没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同时他也推出了一个人,崇祯时期的内阁首辅……何吾驺。

    何吾驺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五朝,资历直接碾压陈子壮、蒋徳璟,当然也包括丁魁楚。

    丁魁楚也是被逼无奈,他虽然之前担任两广总督,但门下没人有资格入内阁,不得已之下,他才再三上门,与何吾驺达成条件,这才请得何吾驺出山。

    内阁只要有他与何吾驺两人足以压制陈子壮、蒋徳璟。

    不出意外,何吾驺以超高票选进入内阁。朱由榔倒是想凭借他皇帝的特权不许何吾驺入阁,毕竟廷推的结果需要得到朱由榔的认可,方才做数,如果他对廷推结果不满意的话,可以推翻重选。

    不过,朱由榔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他接下来的计划还用得着丁魁楚这帮人,让他们得意一时也无妨。

    至此,内阁的领导班子算是初步定下来了。

    丁魁楚以吏部尚书,加文渊阁大学士,为首辅。

    前大学士何吾驺加礼部尚书,为次辅。

    陈子壮以兵部尚书,赐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前大学士蒋徳璟加刑部尚书,赐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丁魁楚有了何吾驺这一助力,开始不遗余力争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重要职位。

    一番唇枪舌剑下来,终于定下了人选,原广东布政使顾元镜升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则由原吏部左侍郎吕大器担任,礼部尚书由侍郎王应华担任,方震儒出任督察院左都御史……

    丁魁楚没有得到吏部,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好在户部、礼部到手,这个结果也不算太坏。

    朱由榔登基的喜讯,自是要传讯四方,并且封赏各地镇守的将领,以安人心。至于如何处理唐王监国这件事,朝廷上下也达成了共识,暂时不动用武力,派兵科给事中彭燿、兵部职方司郎中陈嘉谟前往福州,宣读朝廷诏书,命唐王总理浙江、福建政务,抗击东虏。

    此刻身在福州的唐王朱聿键也并不好过,虽说他有郑芝龙、郑鸿逵、黄道周等人的支持,但是朱由榔监国的消息,已经渐渐传开,不少官员首鼠两端,态度暧昧。

    郑芝龙鉴于此,建议朱聿键立刻正大位以属人心,以黄道周为首的大臣却坚决反对,双方势同水火,吵得不可开交,朱聿键犹豫不决。

    正当这时,又有坏消息传来,鲁王竟然在张国维、朱大典、王之仁等大臣的支持于浙东监国了。

    这下子,黄道周等人也傻眼了,大明一下涌现出三位监国,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真是乱得不能再乱了。

    skbshge

第322章 废三饷() 
万事开头难,如今的朱由榔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日理万机,自内阁组建之后,他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真可谓源源不断。

    夜已深了,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本该是休息的时间,行在却仍旧灯火通明。

    “陛下,夜深了,该休息了!”陈进忠抬头看了看了屋外的时辰,轻声提醒道,“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

    朱由榔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声音略显沙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主子的话,已经三更天了。”

    朱由榔不由摇了摇头,自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娱乐活动,他已经习惯了早睡,但这段时间,朝廷各种纷杂的事需要处理,他忙得焦头烂额,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他现在有些明白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把批红之权交给司礼监了。

    朱由榔起身伸了个懒腰,缓缓走到屋外,回头望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奏折,久久不动,半晌才道:“传旨,升庞天寿为司礼监秉笔。”

    陈进忠一直站在朱由榔身后,猛地听到朱由榔这旨意,心中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朱由榔会将秉笔太监如此要职交给一个外来人。

    要知道,庞天寿可是曾经侍奉过弘光皇帝的人,只不过因为奉命在福建、两广征税,机缘巧合之下,才进入了行在。

    陈进忠跟随朱由榔最久,早已被任命为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他本以为朱由榔会从府中老人中选任一人担任秉笔太监,那样的话,凭他在桂王府的威望,及朱由榔的信任,足以压制他人,但如今看来,他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

    “遵旨!”陈进忠心中暗叹一声可惜,他就算再不甘,也无可奈何。

    朱由榔自掌权后,不想再设秉笔太监,想要一切都亲力亲为,现在看来,他是太天真了。

    大明如此庞大的帝国,即便大不如前,但要处理之事,也是多不胜数,更遑论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光靠他一人批阅奏折,非得把他累死不可。

    第二天早朝,待群臣山呼万岁过后,朱由榔率先开口道:“这些年来,我大明连年征战,为筹措饷银,先后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再加上天灾人祸,大明百姓困苦不堪,朕意即刻废除三饷。”

    朱由榔此话一出,引起朝堂一片哗然。

    “陛下圣明!”蒋德璟听后激动的脸色涨红,匍匐山呼道,“仁德无过于陛下,臣请奉诏书,立刻颁布天下,让大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喜讯!”

    蒋德璟生怕迟一秒,朱由榔就会反悔。

    说起来,大明加派的三饷并不多,然而到了下边执行的时候,这一切就变了味。各级官吏,你贪一点儿,我拿一点儿,这一分摊下来,饷银成倍往上加,结果苦了大明百姓。

    户部尚书顾元镜如今掌管着帝国的钱袋子,他可是知道如今国库的状况,用入不敷出来形容那都是往好了说。朱由榔这嘴张得容易,没了加派的饷银,用到银子的时候,那还不找他的麻烦,是以他必须得提前打个预防针。

    顾元镜出班,奏道:“臣知陛下仁厚爱民,然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库更是入不敷出,若没了这笔饷银,各地军饷该怎么办?”

    说完,顾元镜站在原地,他的一番话引得一些朝臣窃窃私语。

    御史吴德操出班附和道:“陛下,臣以为顾尚书所言有理,如今东虏正为祸江南,正是需要军饷的时候,没了军饷,军队怎么抵抗东虏?怎么保护百姓?百姓们应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再苦一苦,等朝廷击退东虏,陛下再行免百姓几年赋税,亦未尝不可?”

    “混账!这是朕听过最无耻的话,难道我大明就只剩农民了吗?你们怎么不说向商人征税?向士绅征税?他们手中的财富何止倍于农民?”朱由榔一听这话,气得站起来,怒不可遏道,“你们不是就看农民好欺负吗?什么好事都让士绅、商人占了,苦却都让农民承受,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李自成等反贼凭什么能几度死灰复燃,聚集诸多流民?朝廷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尚不足十斤稻谷。你们告诉朕,百姓缘何反朝廷?”

    朝堂上的官员们大气不敢出一声,朱由榔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有的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如何开口。

    征商人的税,谈何容易?更别提向士绅征税,那可能吗?

    朱由榔目光如炬,一一扫过堂下诸臣,冷笑道:“说话啊!你们平时一个个不是都很能说吗?这时候怎么哑巴了?”

    这时候,丁魁楚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陛下息怒!顾尚书他们不过是为大明社稷着想,未能理解陛下一片苦心!”

    半晌,朱由榔重新落座,摆手道:“此事朕意已决!大明百姓受的苦够多了,今后朕不会再向土里刨食儿的农民多征一分一厘的税,你们可还有意见?”

    “臣无异议!”

    。。。。。。

    这时候他们就是再有意见也不能说了,朱由榔新皇登基,施恩于百姓,本就无可厚非,再反对下去,这要是传出去,会被百姓戳脊梁骨骂的。

    朱由榔淡淡点了点头,望着众臣,继续道:“为防止有官吏欺上瞒下,朕会派锦衣卫赴各地查探,胆敢有不遵旨,视为欺君,着锦衣卫即刻锁拿!”

    大臣们一听锦衣卫本能的感到不舒服,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给自己找不自在。

    大明的官吏什么德性,朱由榔再清楚不过,指望他们会依旨意收税,那他就太天真了。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一旁的小太监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