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175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175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清正兀自不服,气呼呼道:“贼首虽死,然其帮凶依旧在,先帝之死,他们也逃脱不了干系!”

    “志坚着相了。”王夫之缓缓摇摇头道,“按照你的说法,闯贼的手下都是害死先帝的帮凶,难道我大明要将他们全都杀了吗?”

    “这。。。。。。。”

    周清正心里清楚当然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杀了,李自成麾下还残存着十几万兵马,怎么可能都杀完,支吾半晌道:“起码闯贼手下的大将,诸如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李锦、高一功等人不能饶恕。”

    王夫之望着固执己见的周清正,无奈道:“志坚说的这些人可都手握兵权,让他们乖乖引颈受戮有可能吗?”

    周清正面色微红,驳道:“这些人心中毫无忠义之心,就算朝廷招降了他们,也不过是养虎为患,降而复反,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朝廷又何必多此一举。”

    王夫之继续说道:“还是我先前说的,此一时彼一时。建奴的野心如今已是昭然若揭,他们想要亡的不只是大明,要亡的是我汉家天下。”

    “建奴势大,在座的诸位应该都清楚这点,大明唯有联合各方势力方能与之抗衡,否则若是让建奴得了这天下,千百年之后,谁还能记得我汉家衣冠,华夏几千年的传承岂能断送在咱们手上!”

    “至于志坚你考虑的伪顺残部降而复反这事确实是个麻烦,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

    “啪啪!”朱由榔鼓掌道,“说得好!”

    朱由榔站在后面望着侃侃而谈的王夫之,他的一些话确实触动了朱由榔的内心。想想几百年之后,清朝被推翻,号召百姓剪去辫子,恢复汉家衣冠之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之深。

    王夫之等人听到喝彩,齐齐朝后望去,这才注意到一直站在他们身后的朱由榔,一脸茫然。

    “还不拜见监国!”宋应星急忙提醒道。

    王夫之他们今天虽然见过朱由榔一眼,但毕竟离得远,是以第一时间并未认出朱由榔,经宋应星提醒,这才慌忙跪道:“拜见殿下!”

    朱由榔笑道:“不必多礼,你们都起来吧!”

    “谢殿下!”

    朱由榔走到王夫之身前,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王夫之。”王夫之回道。

    skbshge

第316章 重磅消息() 
朱由榔上下打量了一眼王夫之,看其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十分年轻,不过他刚才的一番话却说得很有见地。

    “你这个年纪就能有这番见识,很不错!”朱由榔温言道。

    其实大明到了这个时候,与流贼的矛盾已没有那么深。

    李自成死了,又有建奴这个大敌当前,汉族内部矛盾已经转移到了外部,只不过朝廷内的一些官员认死理,偏偏对此视而不见。

    王夫之望着眼前比自己还年轻的朱由榔,能说什么,一脸恭敬道:“谢殿下夸奖,学生愧不敢当!”

    周围其余学生听得朱由榔夸奖王夫之,心道莫不是连监国都认为应当与伪顺联合不成。

    朱由榔找了个石墩,坐下后道:“你认为孤若是派人招降李自成残部,他们是否会答应归顺我大明?”

    王夫之没有立刻回答,沉思片刻,道:“学生以为朝廷若是能妥善处置这件事,还是大有可能的。”

    “李自成残部如今群龙无首,又适值大败,早已没有了以前的如虹气势。虽不能说是丧家之犬,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建奴对他们穷追不舍,大明官军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可以说是腹背受敌,留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与其将他们逼到建奴一侧,朝廷更应该善加利用这股力量,以增加大明的实力,抵抗建奴。”

    朱由榔微微颔首,历史上因为建奴出昏招,剃发令一下,李自成的残部最终还是归降了大明,成为了大明抵抗建奴重要力量。

    周清正望着眼前一说一答的两人,十分不解。王夫之那样说还情有可原,可是他不明白朱由榔为何也会同意此言论。

    朱由榔可是正经的大明皇室子孙,闯贼逼死了崇祯皇帝,朱由榔与他们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才对,怎么能反过来招降他们呢?

    “殿下!”周清正实在无法忍受这点,直接站出来,昂首挺胸,视死如归道:“李贼破京师,逼死先帝,罪在不赦,其同党安能封拜?”

    朱由榔闻言,好奇转过头,便看见了刚才与王夫之争辩的周清正,他并未因周清正的言论而治其罪,沉声道:“罪魁祸首闯贼已死,先帝之仇已得大报。难道你让孤非要斩尽杀绝不可,即使孤能够做到,倾大明之国力,耗费百万饷银,杀敌一万,自伤八百,让建奴渔翁得利,这是尔等想要的吗?”

    “不糜一饷,不费一兵一卒,一纸诏书便能坐收数万精兵,消弭大患,为什么不做?”

    “难道非要让这鞑虏得了这天下,尔等才开心吗?”

    一番质问下,周清正惶恐道:“学生绝无此心!”

    其余人见朱由榔动了怒火,亦是纷纷下跪,大气不敢出一声。

    朱由榔心知这大明朝不止周清正一人如此作想,就连朝中不少大臣对于流寇都抱有很深的成见,深吸了口气道:“事有轻重缓急,孤亦痛恨流寇对我大明造成的伤害,然而时移世易,若流寇能痛改前非,助我大明消灭鞑虏,尔等为何不能宽恕其罪?”

    “他们原本就是我大明百姓,至于为何会走上造反之路,你们中不乏有见地之人,心里应当清楚,孤希望你们好好想清楚其中利害关系。”

    说完这话话,朱由榔也没管他们究竟有没有听进心里,望向王夫之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王夫之不知朱由榔何意,不过还是如实回道:“学生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

    朱由榔点了点头,道:“既有功名在身就好,孤现升你为兵科给事中,出使湖广,替孤招降李自成残部,你可愿前往?”

    王夫之闻言一阵错愕,他没想到朱由榔会忽然委以重任。

    其余诸人也是惊讶不已,望着王夫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短短时间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举人成为了兵科给事中,这是何等的福分。

    王夫之经过短暂的惊愕之后,做出了令在场所有人都意料不到举动,他拒绝了朱由榔给的兵科给事中之职。

    “学生身无寸功,怎担得起兵科给事中之职,请监国收回成命,学生愿自行前往!”

    朱由榔摇了摇头,缓缓道:“你若非朝廷官员,凭何劝降李自成的余部?他们又为凭何信你?”

    “这。。。。。。”王夫之这才意识到自己想得简单了,“学生孟浪了!”

    朱由榔不容置疑道:“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你稍后就去兵部报道,具体出使事宜,待孤与大臣们商量过后,你即刻前往!”

    “学生遵旨!”

    王夫之内心经过一番挣扎,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朱由榔的任命。

    “难道真是自己错了吗?”一旁的周清正望着王夫之,心情复杂,他倒不是嫉妒王夫之。虽然他不认同王夫之的一些观点,但是对于王夫之的学识,周清正还是十分佩服的。

    朱由榔环视四周,仿佛看透了周围学生的所思所想,开口道:“你们也不必羡慕他。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对于人才,孤是来者不拒,很快你们也会有机会为国效力。孤有意今年开恩科,选贤与能。”

    朱由榔话音一落,引得众人一片哗然。

    “真的吗?”

    “太好了!”

    。。。。。。

    不少学生纷纷交头接耳,这对于他们来说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他们读书考取功名,不就是为了能进入朝堂一展所长吗?

    朱由榔摆摆手,待众人安静下来,又道:“大明如今面临的情况,就不用孤多做赘言了。此番恩科,不同以往,孤重在选拔一批重实事、能做事的官员,对于那些一问三不知,不知钱谷、不知农事、不知兵事,只知卖弄华丽文章之人,孤不需要,朝廷也不需要。”

    “哗!”

    一众学子闻言,一个个脸色涨红,激动之情跃然于脸上,朱由榔这番话不正是他们学院的真实写照吗?

    “殿下英明!”有学生脱口而出道。

    朱由榔话还没有说完,继续道:“此番朝廷开科选士,以策论为主,时政、农事等关系大明天下民生的学问都会考,你们要好好准备才是。”

    skbshge

第317章 开端() 
朱由榔这番话算是为这次恩科定下了基调,话中透露的意思非常明显,恩科以策论为主,八股文自然要靠边站。

    朱由榔走后,他的言论免不了传扬传去,不出半天,复旦所有的学生都已知道了这则令人兴奋的消息。

    第二天,朱由榔视察复旦学院以及发表的言论便登上了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

    梧州一家茶楼内,不少读书人手拿一份报纸,有人感叹道:“这复旦学院竟然能得到监国的青睐,真是好运道啊!”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朱由榔十分重视复旦学院,不然也不会亲自到访,而且关于朱由榔任命涂绍煃、刘同升等人的消息也流露了出来,这更惹得不少人羡慕,悔恨当初为何没有进复旦学院。

    “你们说朝廷要开恩科之事究竟是不是真的?为何之前没有一点儿风声?”有人拿捏不准,怀疑道。

    “应当假不了,我有好友就在复旦学院,他可是听说这消息出自监国之口,监国金口玉言,能假的了吗?”有人相当肯定道。

    林正茂与张子聪、马守直几人齐坐一桌,静静听着旁人高谈阔论,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担忧。

    按理说,他们都早已高中举人,如今有此良机,本该高兴才是,但他们却是愁云满面。

    张子聪紧皱眉头,扭头望向林正茂,道:“林兄,你怎么看?”

    “不妙啊!”林正茂叹了口气道,“有监国作为后盾,看这架势,复旦学院的崛起已势不可挡。而且,若这一切都是真的,此番恩科以策论为主,对我等可都是大大不利。”

    张子聪微微点了点头,他深有同感,八股文的优劣决定了他们能否高中,是以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八股文之上,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分散在策论之上。

    张子聪忧心忡忡道:“纵观监国的种种举动,依我看更像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

    “什么信号?”一旁的马守直不解道。

    “监国并不看重八股文。”张子聪说道,“你们难道忘了复旦学院宣传的理念吗?他们处处标榜经世致用之学,反对八股。先前我以为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毕竟朝廷开科取士,最终还是要以四书五经为主,他们再怎么蹦跶,中不了进士,进不了朝堂,也只是白费功夫。”

    “但是如今看来,是我大错特错,若是朝中有人支持,而且还是我的大明未来的皇帝,这可就说不准了。”

    “监国不去梧州其它书院,偏偏去了复旦学院,而且那复旦学院的院长还是监国的老师,让我不得不做此念想,监国对于朝廷以八股取士,可能有所不满。”

    马守直像是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