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113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113章

小说: 明末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王佳胤可是土生土长的明朝人,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完整的琉璃镜,发出了极其夸张的惊讶声。

    王佳胤生长在广州,时常接触海外的玩意儿,他不是没有见过玻璃镜,他广州的家里就有一块。不过他见过最大的也才一尺见方,像这样能够将整个人照进去的,他听都没听说过。

    “姐夫,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大块的玻璃镜的?”王佳胤窜到镜子前,左瞧瞧,右瞅瞅,不可思议道。

    朱由榔微微一笑道:“这是我命人特意制作的,你觉得如何?”

    吴继嗣更是见都没见过玻璃镜,看到镜中人物都吓了一大跳,他已抬手,镜中的他也跟着抬手,吴继嗣不可置信道:“殿下,这。。。。。。这里面是我吗?”

    刘毅、赵子杰也纷纷挤到镜子前面,看到镜中自己的影像,情不自禁伸手去触摸。

    王佳胤听到这面镜子竟然是朱由榔命人制作的,睁大了眼睛,结结巴巴道:“姐夫。。。。。。你说这是你命人制作的,这怎么可能?这镜子的制作手法佛郎机人从没外传过!”

    朱由榔面露微笑道:“一切皆有可能!”

    玻璃这种东西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中国早就有,当然不叫玻璃,而是叫做琉璃。

    当然了琉璃无论是色泽,还是透明度都十分差,但就算如此还是十分受富人喜爱,争相追捧。如今的西方一些国家早就掌握了玻璃制作的技术,尤其是威尼斯更是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受到了贵族的追捧。

    朱由榔这些日子没少往瓷厂跑,他命人找来锡箔和汞,利用锡汞齐法,在经历过十几次实验之后终于制成了眼前这面镜子。

    王佳胤眼睛一眨不眨盯着镜子,喃喃自语道:“不可思议!”

    待王佳胤心情平复后,朱由榔才问道:“你以为这样的一面镜子该作价几何?”

    王佳胤一听这个,语气激动道:“姐夫,你可知我曾在广州见过一面一尺见方的镜子,那面镜子卖出了三百两的的价格。至于眼前这面镜子,我都无法想象能卖出什么样的天价?”

    “哦?”朱由榔倒是没想到一面镜子会值钱到这个地步,看来大明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啊!

    王佳胤小心翼翼道:“姐夫,你刚才说这面镜子是你命人制作的,那还有吗?”

    朱由榔点头道:“当然,不过像这么大的没有了,小块的倒是有不少。”

    “那姐夫,这玻璃镜的生意?”王佳胤目光灼灼盯着朱由榔问道。

    朱由榔呵呵一笑道:“自然是交给你了!”

    王佳胤高兴道:“我一定不会令姐夫你失望的!”

    玻璃镜的事还需筹划,暂时告一段落,朱由榔重新端坐好后,问道:“你们对大明如今的形势怎么看?”

    skbshge

第204章() 
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这句话形容弘光朝廷最是恰当不过了。

    朱由菘登基后酗酒好色,追欢逐乐,无一善政,既不北上收复失地,也不赈济灾民。

    他任用马士英为首辅大臣,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民间甚至有‘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之谣。

    至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替崇祯报仇之说,弘光朝廷上下竟然还深信不疑,荒唐到下令运送漕米十万石接济吴三桂,熟不知吴三桂早已剃发投降,做了大清的平西王。甚至热衷于联虏平寇,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认为李自成才是最大敌人,派使团北上清廷。

    即使朱由榔身在梧州,也能听说此等荒唐的言论。

    刘毅是最早知道朱由榔心思之人,率先开口说道:“殿下,如今闯贼败走,鞑子已然占领京师,卑职以为鞑子狼子野心下一步势必会南下攻取江南。朝廷百官竟然还希冀借虏平寇,卑职以为此乃取死之道。殿下还要做早作准备才是!”

    至于准备什么,众人心照不宣。刘毅等人都是朱由榔的心腹,朱由榔要做什么,他们隐隐都明白。

    吴继嗣附和道:“殿下,刘毅所言极是,联虏平寇无异于与虎谋皮,鞑子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就连卑职一介武夫都知道鞑子不可信,如今大明的形势和前朝赵宋何其相似,鞑子则如当年的金国,真不知朝廷那些官员怎么会商量出如此亡国之策,他们也不怕重蹈靖康之耻!”

    朱由榔冷笑一声,不屑道:“他们不是不明白,而是早已被鞑子吓怕了。文官贪财,武将怕死,一个个醉生梦死,还妄想和鞑虏划江而治,痴人说梦罢了!”

    “殿下说的是!”

    这时,朱由榔扭头问陈进忠道:“府中如今有多少银子?”

    陈进忠连忙回道:“回殿下,加上您从永州带来的银子,如今府中共有银十三万两。”

    “嗯?”朱由榔皱了皱眉,道:“孤记得应该不止这些吧?作坊的三成利润就三万两吗?”

    陈进忠急忙道:“王爷容禀,本来应是六万两银子,可是桂王说您修建王府,耗费的银子,应该从您的分成上出,所以只拨给了三万两。”

    “三万两就三万两吧!”朱由榔听得朱由榔小气的话,不由感到好笑。

    朱由榔没有在意,反正他也没多少日子了,转而吩咐陈进忠道:“你稍后从府库中提一笔银子,派个信得过的人在梧州给孤买一座铁矿。但是你要记住了,千万不能让人知道这是本王买的。”

    “奴婢遵命!”陈进忠听得朱由榔如此郑重其事,不敢大意。

    至于朱由榔买铁矿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打造武器,目前王府护卫招募的已然差不多,但是武器还差不少。他光有人,没有武器,那如何能成事。俗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

    朱由榔本想为他的护卫全部换上燧发枪,想想战场上排枪击毙敌人的画面,就令他激动万分。可当他问过汪远后,大失所望,汪远连听都没听过燧发枪之名,更别提打造了。

    朱由榔只闻燧发枪之名,奈何没有真正见过,他将燧发枪的大致原理给汪远等一众工匠说后,他们也不明所以,没有把握打造出来。他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命汪远他们暂时先打造出几把鸟铳给他看看。

    虽说大明对火器管理十分严格,除了朝廷的军器、兵仗二局外,各军镇卫所不得私自制造。如果边官奏讨,工部奏行之后,才能照数铸给,如私自制造,便会被人弹劾有不轨之心。

    不过到了现在,朱由榔对此已经丝毫不放在心上了。一来,大明国事糜烂,朝廷无暇他顾;二来,朱由榔为了他的王府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他建造这么大的王府可不是为了纵情享乐。

    当初朱由榔建造王府时,亲自选址和进行的规划,除了必要的正殿,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以及寝宫之外,什么假山、亭桥、廊榭等等,朱由榔统统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冶炼厂和能容纳两千人的校场等军事设施,就是为了方便制作武器和训练队伍。

    为此,朱由榔特意将王府的位置选在了人烟稀少,较为偏僻的位置,再加上王府的高墙阻挡,无人可以窥视,在这座王城里,他可以尽情施展。

    朱由榔嘱咐完陈进忠后,继续说道:“本王有意成立讲武堂,分设步、骑、炮三科,从护卫中择优选择,重点培养,你们以为如何?”

    “王爷英明!”刘毅等人一听就明白了,朱由榔这是想要培养将才,属于他的将才。

    明朝末年武将已经开始嚣张跋扈,尤其弘光开了个很不好的头,以定策之功封赏四镇总兵,致使高杰、刘泽清等人以天子恩人自居,更是不可一世,不听朝廷号令。

    这些军阀头子,都是农民军或清军的手下败将,怯于公战,勇于私斗,遇敌则望风而逃,视民则如俎。

    当然也有忠贞的将领,但那是极少数,朱由榔将来登基之后,必须要有属于他的军队,而统帅军队的将领,也必须得忠于他才行。

    不过,刘毅还有一丝担忧,道:“王爷,护卫们大都目不识丁,若想要将他们训练成才,卑职认为恐怕会有难度。”

    刘毅说的这个问题,朱由榔也考虑到了,摆手道:“这个你无须担心,本王会找人来教他们识字,你们要做的就是给本王挑选出真正可用之才!孤要的可不是纸上谈兵之辈!”

    “是!”刘毅等人郑重保证道。

    第二天,永明王府就贴出了朱由榔要招募五名教授的告示。告示上写明凡是生员都可以报名,一经考试录用,通过者月俸五两。

    明朝王府的教授,虽说只是从九品,但好歹也是一个官,引来了不少生员报名。

    skbshge

第205章() 
六月的梧州天气正热,太阳如火炉炙烤着大地。

    天香楼,薛泽宇和徐道君一边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一边饮酒。

    不多时,刘进姗姗来迟,落座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薛泽宇见刘进满头大汗,微微皱眉道:“刘兄你又去卖字画了?”

    “嗯!”刘进落座后回道。

    薛泽宇道:“刘兄,我已经说过了,你家若是缺钱只管张口便是,何苦如此委屈自己。”

    刘进摇头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有手有脚,自己能挣钱,薛兄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哎!”薛泽宇见刘进拒绝的干脆,无奈叹气道,“好吧,我不再提就是!”

    徐道君给两人倒满酒,道:“来,不提这些事了,咱们喝酒!”

    三人碰杯,很快忘了这茬儿。

    几杯酒下肚,薛泽宇忧心忡忡道:“如今东虏占据京师,我大明却任由奸臣把持朝堂,不思收复失地,大肆卖官鬻爵,真不知我辈十年寒窗苦读,所为何?”

    徐道君也是不断摇头叹息道:“是呀!我听说如今的南京城只要有银子,就能买个官。朝廷到了这个地步,我等还靠什么科举,真是可笑!”

    刘进自从二十岁中了秀才后,本以为会青云直上,却一直屡试不第,到了今年他已三十有二,仍是个生员,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考上。在紫竹林寺听闻了宋应星一番言论后,刘进已经心生退意,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早年父母为供他读书,已是耗尽家财,但十几年过去了,他仍在这条路上蹉跎。

    薛泽宇和徐道君的一番话更是坚定了他信心,刘进猛地干了手中酒杯,道:“薛兄、徐兄,我决定不再走科举之路了!”

    刘进说完这句话,瞬间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

    薛泽宇知道刘进家里的情况,这个选择对他来说也许是对的。科举之路确实不好走,千万人之中才选出一个进士,绝大多说人蹉跎一辈子也许还是个秀才,即便是个举人的功名,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尤其是寒门学子,更是十年寒窗苦读,在这条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那刘兄你今后有何打算?”薛泽宇问道。

    刘进脸上愁容尽散,道:“我刚才来的路上,听人们谈论如今永明王正招募五名教授,我也想去碰一碰运气!”

    “是吗?”薛泽宇倒是没有听说,他点头道:“凭刘兄的学识,我相信你一定没问题的!”

    刘进笑道:“借薛兄吉言!那薛兄还要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