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1898-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资金和产能问题始终竞争不过日本和英国的棉布。
“胡小岩当然没有足够的棉花,但是印度有。”小胡子郑重地说。
“印度?英国?”
山口素臣立刻将两者联系起来。
“是得。”小胡子点头。“年初胡小岩的安庆轻工业区开工,因为棉花不足,所以安庆棉布在安徽根本不能跟帝国的棉布竞争。但安徽巡抚恩铭在胡小岩的要求下,全面提高了进口棉布的税收。相对应的原本就比帝国棉布贵的英国棉布就更卖不动了。”
“这不是很好吗?”山口素臣不解。
“英国和德国都在安庆、宿县、烈山、马鞍山四地建立了货栈。两国商人的商品直接在码头卸货后运到货栈出货,因为少了清国中间商的缘故,他们的价格跟帝国棉布的售价是差不太多的。即使加了棉布进口税,帝国的商品也有足够多得利润。但英国和德国的商品就得不到多少利润了。因为他们的商品是从本国海运过来的。其中的人力成本和运费成本根本不能跟帝国商品竞争。”
山口素臣点头,小村寿太郎沉默。
“于是,英国商人改变了策略,他们同胡小岩商议后从印度进口棉花,而巡抚衙门对进口棉花实行了减税甚至免税政策。这样进口的棉花成本就很低廉了。印度棉花从水路运到安庆的工业区,又很快织成棉布。这样子,棉布就成了本地商品,不受进口棉布附加税的影响。而英国商人却得到了低价的棉布,安庆工业区的90%以上的棉布都被英国商人包圆了。英国商人从水路运到安徽各地去售卖。帝国的棉布有了进口附加税,而此时英国的棉布却不受影响。因此帝国棉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帝国棉布的销量已经降低了一半!”
山口素臣这才醒悟!高招啊!
“那么德国人呢?”山口素臣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英国人这么干,德国人不就更糟糕?德国棉布的价格可比英国和日本的棉布价格贵多了!
“德国人?”小胡子苦笑:“德国人后来不卖棉布了!”
“纳尼?不卖棉布了?那他们的棉布商人赚什么钱?”山口素臣吃惊地问。
“是得。德国改行卖缝纫机了!”小胡子苦笑。
“德国棉布价格太高,于是烈山政府就告诉德国人,农民买了棉布回去是要做成衣服来穿得,可是中国的衣服都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不仅慢而且款式老旧。于是德国棉布商人从本国进口了一批缝纫机,在各地的货栈出租和出售这种缝纫机。不仅如此,德国人还专门为清国人设计了百多套服装款式,因为德国缝纫机质量很好,缝纫衣服的速度快,而且款式新颖,出租价格也便宜。因此德国人的缝纫机出租业务做的很好。满足市场需要,德国人甚至推出了分期付款的办法。有很多不缺钱的矿工家庭因此特意购买了缝纫机。等缝纫机销量不错的时候,德国人又推出了一项服务。”
“什么服务?”山口素臣越听越觉得有意思。
“德国人跟英国人合作,凡是在英国人那里购买了棉布的人才可以租用德国的缝纫机,而如果有人做的衣服多了,自己不穿可以出售给德国商行。德国商行将这些衣服收购回来后又拉到上海广东等地去售卖。因为中国的人工很便宜,而专门做衣服售卖的中国妇女又心灵手巧,所以德国人收购上来的服装比英国德国在本国做的服装既便宜又款式新颖,这些服装在上海广东等地的销量非常好。德国人因此大赚了一笔。”
“德国人不仅卖缝纫机和衣服,他们还在安庆轻工业基地制造自行车甚至纽扣、铁针、洋火等等的小商品。这些东西因为是在安庆本土生产,得到了安徽巡抚衙门的赞许。他们在税收上获得了大力扶持,以致帝国的小商品在安徽以及临近的省份的市场几乎全部丢失。这还只开始了六七个月。据统计,如果帝国再对胡小岩旗下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基地不闻不问,一年后,帝国的棉布、香烟、洋火、洋面等各种生意将会在沿海沿江省份彻底溃败。”
山口素臣听得目瞪口呆。他是1900年代的人物,根本不能理解中国深圳模式的强大之处。用别国商人的钱财和技术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早起的利润将他国商人完全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赚到了钱财的英国和德国商人欲罢不能。
“短短六个月时间,印度库存的棉花就已经全部被安庆的轻工业区全部吃下,连本年度的棉花产量也全部被安庆的棉纺厂包圆了。帝国的商人高价购买印度棉花,居然连去年1%的棉花都没有能够买到。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安庆工业区的负责人陶成章甚至与张謇达成了协议,他们一南一北分割了中国市场。陶成章甚至从印度棉花当中拿出一定低价出售给张謇,这又导致了帝国商人在失去了中国沿江沿海省份的棉布生意外,连北方的生意也被张謇抢走了。再过一年等张謇的新机器开工,帝国的棉花将会在中国市场彻底绝迹。”
“帝国经济两大命脉:一个是生丝,一个是棉布。胡光墉当年在生丝上一败涂地,才让帝国捡了便宜。而如今胡小岩绝对不会放他父亲同样的错误。所以他跟满清的王族合作,与状元商人张謇合作,甚至不惜卖身给李鸿章。也正因为此,帝国的棉布生意在中国才会一败涂地,而帝国却不能对他有办法。在国内,他有李鸿章和几大王爷做后台,在国外,他是英国的一条狗。”小村寿太郎严肃地放下文件。
“他成功了。但是他会就此罢手吗?”
“阁下,您是说胡小岩还会插手生丝生意?他就不怕重蹈覆辙吗?”山口素臣惊问。
“胡小岩不是胡光墉。从他毫无廉耻地投靠满清王爷和李鸿章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情从来就是谋定而后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怀疑他跟英国之间也不会是表面那么简单。还有德国。难道仅仅是生意上的关系吗?什么样的关系能够让德国将飞艇这种国之重器出售给他呢?”
小村寿太郎是不相信的,他缓缓睁开眯着的眼睛。
“从他的《大国崛起》中诸位没有看出来吗?中国一贯以来坚持的都是外圣内王的政策,可是胡小岩却是内圣外王!”
外圣内王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对外要把外人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对待,而把本国的国民当成奴仆来对待。为什么要这样呢?很简单,朝鲜人、日本人等外国人或者西洋人都没有抢占中原皇帝宝座的基础。可是中原百姓却不同,发动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他们就是以推翻满清朝廷为己任的。也就是国内百姓本身就有夺取皇帝宝座的野心和软实力。所以绝对不能给本国国民一点希望,要让他们意识到本国国民就得规规矩矩地做奴仆做条听话的狗。
外圣内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以儒学为表,以奴学为里,将本国国民训练成听话的奴仆。这就是所谓的奴性训练!顺我之国民活,逆我之国民亡!慈禧有句话道出其中精髓:宁与外人,不予家奴!
所以外圣内王最明显的国度就是宋朝和清朝
而内圣外王则不同,对内部的国民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儿子的问题就是老子的问题,儿子的痛楚就是老子的痛楚。可对外就是王霸之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中国的王朝大多数时候都在坚持外圣内王,但无一例外,这些王朝全都是被外族所灭。而讲究内圣外王的王朝则不同,他一般都是灭亡在自己人手里。其中最据代表性的就是唐朝和明朝明朝是亡于李自成之手,崇祯皇帝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至于南明等等其实已经不是明朝了,因为南明的皇帝没有一个得到过崇祯认证或者内阁的廷推过程。无论是从血统论还是合法性上来说,南明从来就不是国家,而只是地方割据。
胡小岩就是坚定的内圣外王者。内圣外王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远交近攻!这对日本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内圣外王之人是不可能与日本合作的。
“阁下放心,我会尽快督促联军去进攻胡小岩的新军。只要胡小岩一死,中国依旧是我们的!”山口素臣斩钉截铁地说。
“没有人可以阻挡帝国的脚步!”
第一百零七章 前海军现飞艇艇长程壁光()
新军目前整编四个团,每团人数约四千人左右。张绍曾、李锦、李士锐、蒋雁行各领一团,王廷帧任师长总揽全局并领一个警卫连一个后备连。共约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张绍曾所带领的原义和团所部最多,大约六千多人。
第一团为李士锐所部,第二团蒋雁行,第三团李锦,第四团张绍曾义和团。
李士锐和李锦所部合作为一波。全部使用德制98K毛瑟步枪,又有马克辛重机枪一百五十挺和速射炮十门。马克辛和速射炮全部有马车拉着。他们会强行突进,突入城门后引起混乱。这两个团的主要作用不是战斗,而是在飞艇部队袭击后立刻突入,配合早已经入城的特种部队八国联军的军队更加混乱。然后配合城外部队控制北京外七门即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
而张绍曾和蒋雁行的部队才是真正的进攻部队,他们分成两个方向,得到的命令是格杀一路上所见到的他**人,包括穿着军装的使馆武官,总之只要穿着他**装,或者拿着枪的外国人一概在格杀之列。
至于早早逃到城外的部队则其列。胡小岩的部队数量有限,根本不可能杀光洋人部队。他的目的仅仅是控制北京城和城内的满清官员和大使馆。而原本留在城外的部队没有了,七万多的八国联军在德国开了杀戒后全部涌入了城内。他们去城内当然不会是去旅游的。或者逃到城外的部队就不用陆军出马,飞艇部队最喜欢那些集中在毫无遮拦的空地上的地面部队。
山口素臣刚刚说到帝**队,就听见城内一阵阵轰鸣声传来。
“巴嘎!这是哪个国家的蠢货!居然半夜向城里开炮?”山口素臣大怒。
刚骂完,却看见小村寿太郎脸色惨白!
“阁下!”
“他来了。我早就该想到了!”小村寿太郎喃喃自语。
“阁下,您是说胡小岩?”轰隆隆声中,小胡子也意识到了。这么激烈的炮响,绝对不是联军在开炮。联军的炮兵部队根本就没有进城!
“是的,桥本君尽快出城,如果我是胡小岩,一定会在天亮后封锁全城断绝内外联系。直到控制全城局势为止。”
小胡子桥本二话不说嘿了一声后,赶快离开。
“山口君尽快回到部队,做好防御。部队在城区,现在还是夜晚,胡小岩的飞艇部队不敢随便轰炸,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定要拖到天亮。”小村寿太郎起身弓腰,“拜托了。”
山口素臣一脸严肃地躬身:“哈矣阁下放心!”
说完,山口素臣皱着眉头出门而去。
小村寿太郎听着外面轰隆隆的声音,眼见山口素臣出门而去却没有半点喜色。如果我是胡小岩就绝对不会给城内这几万联军一点机会!那么我要怎么做呢?
北京七座城门之一广安门外一公里处,黑夜中好似孤魂野鬼一般的人头此起彼伏。
“攻击已经开始了,阵地还没有构建好吗?”原本留在马鞍山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