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丛山传奇-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日军的大部队来的这么快,而且还带来了令人生畏的炮兵大队,在大炮的轰击下,即使能守住文水镇,也很可能伤亡惨重。
这时候,太谷方向的游击营也赶了回来。
晋中方向的36师团行事比较谨慎,游击营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以连为单位分批骚扰,根本没有在太谷镇进行防御作战,36师团也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因此36师团没有什么损失,游击营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迟滞敌人的目的却超额完成了,36师团至今都在遭受游击营留在那里的1个排的骚扰,谨慎的不敢往前进。
于是,宋文星把2门九二步兵炮安排在了镇西北方向,建造了4个坚固的土木工事,两个实际使用,2个作为备用。工事的顶部搭上了3层沙袋和3层木板,并安排了机炮营的1个连防守这里,并额外加强了2挺重机枪,分别放置在阵地的左右两翼。
宋文星在文水镇的镇口布置了2道防线,由机炮营负责镇内的防守,游击营部署在文水镇的镇口背后,已经归建的骑兵团则作为预备队,埋伏在文水镇的背后做预备队,随时接受宋文星信枪的指挥,也防止敌人切断2个营的退路。
如果后路真的被切断的话,宋文星说不定只好选择撤退了,甚至直接放弃退回汾阳县城的打算。
遭到惨重损失的41师团在清徐镇折腾了半天后才发现,原来镇上的敌军已经撤退了,白白消耗了宝贵的炮弹,由于此行比较匆忙,算上辎重部队的供应,只带了1个基数的弹药。
不过,41师团觉得,这足以应付战斗需要了,毕竟,无论是跟**还是八路军较量,根本就用不了这些丹药。
**只要进行两翼包抄战术,必定会惊慌失措,然后狼狈撤退,而八路军虽然战斗意志比较坚定,但是弹药严重不足,华北的日军甚至规定,在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时候,子弹的携带量不能超过30发。
因为每个八路军战士的手里只有几发子弹,还不知道能不能打的响,携带多了根本用不上,反而会因为被八路军缴获而资敌,谁让八路军连老百姓都叫“三枪八路”呢?打了3发子弹后,要么冲锋,要么撤退,否则跟日军纠缠起来,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不甘失败的41师团日军立刻重新组织兵力,气势汹汹的向文水镇扑去,但是奇怪的是,按照一般的作战原则,炮兵应该不轻易使用的,否则遭到敌人优势的火力反击之下,很容易被敌人摧毁。
但是敌人的这两门炮反而生怕敌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一样,不断的着射击诸元,不断的挑衅这41师团日军的神经。
挑衅大日本皇军的威严,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因此,41师团的炮兵大队的12门四一式山炮,对着挑衅的2门步兵炮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压制。终于,对方的九二步兵炮不再射击了,而日军也心满意足的转移了目标,准备炮击之后对文水镇发动大规模进攻。
但是,已经不发言了的2门九二步兵炮仿佛打不死的小强,顽强的对着日军的山炮阵地发起了反击,给日军的山炮大队造成了十几人的伤亡。
恼羞成怒的山炮大队疯狂的对着2门九二步兵炮进行压制性射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遭到反击后仅仅10分钟,2门九二步兵炮就又开始发威,宣誓自己的存在。
但是日军却有些吃不消了,因为随身携带的炮弹不多了,而后勤辎重部队在后面又没有赶来,必须要节约着使用了。
终于想起了自己所行目的的41师团,利用自己已经不多了的炮弹,对着文水镇镇口的工事一顿乱轰,感觉就算是老鼠也已经被炸死几次了。
但是当日军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击,对方不但轻重机枪的火力远远超过日军,而且还有多达8门的迫击炮进行辅助,西北方向的2门九二步兵炮也努力的骚扰着日军的前进阵地,轻松打退了日军第一次进攻。
于是,41师团的日军做出了一个决定,首先拿下西北方向的炮兵阵地,然后再从两翼发起进攻,一举拿下文水镇。
西北方向1个大队的日军扑了过来,在北边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准备拿下炮兵阵地。2门九二步兵炮没有再进行设计,文水镇的迫击炮也没有动静,一切就好像没有发现日军一样。。
a
第一百三十四章 汾阳会战 四()
当日军发动试探性进攻的时候,防守炮兵阵地的一个连也只是在日军接近阵地50多米的时候,进行了防御性的射击而已,连重机枪的火力都没有暴露,使得日军的意图落空.КanShge.La
于是,日军采取了常用的分兵包抄两翼的战术,从东西两面包抄,意图夹击炮兵阵地。
宋文星放下手里了手里的望远镜,淡淡的说:“两翼包抄?两翼包抄就代表着分兵!你分兵,我集中兵力,看谁打的过谁!”
三颗信弹从手中的信枪里发出,从西边进行侧翼包抄的日军遭到了游击营的背后攻击,2门九二步兵炮也开始射击,不知道什么时候,8门迫击炮也被悄悄的移动到了这里,对着西边的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留在北边的那个中队见势不妙,放弃了前进基地,主动向西进攻,接应遭到攻击的西路中队,这时候,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响,紧接着,大队的骑兵黑压压的呼啸而来。
骑兵团对日军发起了冲锋。
迎面而来的压迫感让日军有些慌乱,大队长嚎叫着指挥射击,中队长亲自夺过机枪,对着骑兵扫射,然而,骑兵团虽然有些伤亡,但是攻击的效果并不明显,骑兵依然呼啸着往前冲。
这时候,慌乱的日军纷纷想找掩护,但是已经离开了前进基地的日军在野外那里那么容易能找到掩护,就算能找到一两块大石头,又能怎么样?
雪亮的马刀刷刷刷的收割着生命,一轮冲锋过后,一个中队的日军像被压坏的庄家,大半已经倒在了地上,这时候,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的日军绝望的发现,后面还有一波骑兵马上就要到跟前了。
骑兵冲锋于人多,而是冲锋的穿透性和连续性,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要发起进攻,首先要确保能够穿透敌人的队伍,否则被纠缠在里面,只有挨宰的份。
另外,穿透了敌人的阵地之后,最好要连续不断的穿透敌人,多波次,反复发起冲锋,直到最后彻底让敌人的阵型崩溃为止。步兵没有了阵型,无论人数的多少,最终的命运就是遭到敌人的不断屠杀。
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盾牌、长矛等武器阻止骑兵的进攻,除非拥有的重机枪,在骑兵还没有冲到跟前的时候,就消灭他们,否则一旦被骑兵冲到跟前,就无法阻止骑兵的肆虐,光凭步枪和手枪是很难集中高速移动的骑兵的。
很显然,日军装备的歪把子机枪火力持续性不强,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消灭1个营的骑兵,仓促准备之下,甚至只能打几个长点射。
当骑兵团的2营作为第二梯队进攻的时候,日军根本没有对他们造成伤亡,只是徒劳的奔跑,接受对方轻松的屠杀和践踏。
骑兵团消灭了这个中队的日军后,又对着西路的日军中队发起了再一次的冲锋。
西路的日军在遭到了1个营将近700人的围攻后,本来就已经很吃力了,游击营的武器装备并不比日军差,兵力却三倍于日军。
要不是日军的士兵基础素质很高,光游击营就可以吃掉它们。
骑兵团可不管游击营是否能吃掉日军,是否会抢夺游击营的功劳,他们接到的命令就是配合游击营,最大程度的消灭敌人。
西路中队的日军绝望的望着呼啸而来的骑兵,他们的火力本来就被压制的几乎抬不起头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骑兵冲过来,勉强转移火力的日军机枪遭到了数挺机枪的围攻,机枪手瞬间被打成了筛子。
东边进攻的日军本来就冲锋不利,接到了侦察兵情况不妙的消息后,迅速地撤出了阵地,向东北方向的总前进阵地狼狈逃走。
连续获得了数次漂亮胜利的宋文星根本没有一丝的骄傲,仿佛是应该的一样,在他的心目中,全局的胜利才是最的。
他甚至有一些沉重,虽然太原方向的日军遭到了重创,炮弹也消耗的不足以再次发动进攻,但是情报显示,晋中方向的日军马上就要赶到了,而自己的4个主力团还没有消息。
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有尽全力打下去了,怎么样最能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就怎么来。
太原方向的日军遭到重创,肯定要整顿一番才能再次发动进攻。
因此,宋文星决定让游击营接手阵地,自己带着机炮营的2个连和8门迫击炮,向着太谷镇方向迎了过去。
骑兵团缓缓跟在西南方向待命,随时准备对日军发动致命一击。
晋中方向36师团的日军先头部队大约有1个中队的规模,谨慎的沿着道路进行式前进,看着跟大队之间的距离貌似有点长。
看来36师团的前进十分的谨慎,以先头部队跟36师团的距离,是不可能对36师团进行伏击式的打击的。
宋文星好像根本就没把1个联队的日军主力放在眼里,立刻指挥骑兵对着日军的中队发起了波次攻击,8门迫击炮也对着日军的中队一顿猛揍,一个六连射,几十发炮弹飞向了日军。
日军中队遭到了骑兵的突袭,本来就有些发懵,正要慌忙进行射击,徒劳的打算阻止骑兵的进攻,但是,猛烈的迫击炮连射使得日军连射击的时间都没有了,只是趴在地上着炮击的结束。
然而,日军自己也明白,炮击过后他们就没有射击的时间了。
是的,确实跟日军想的那样,他们没有射击的时间了,炮击过后仅仅10秒左右的时间,骑兵就冲到了跟前。
骑兵团像割韭菜一样收割着日军的生命,而宋文星则指挥迫击炮,对着日军的行军大队打了一个三连射,使得想要救援先头部队的日军被迫中止,趴在地上胡乱的朝前开枪。
已经达到目的骑兵团呼啸着向后方跑去,再次宋文星的命令。
第一百三十五章 汾阳会战 五()
宋文星看到日军的队形已经展开,没有畏惧日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后撤退,而是向右翼展开,远远的盯着日军的左翼部队,与此同时,骑兵团也跟随着主力向右移动。
谨慎的36师团感到如芒在背,根本不敢向文水方向进军。
然而,宋文星看了看怀表上的时间,叹了口气摇摇头说:“这些王八蛋怎么还不来,老子又不是天兵天将,一不小心挨一下子也完蛋。”
趁着36师团正在紧张防御的时候,率领2个机炮营的2个连和骑兵团撤退到了文水镇。
因为宋文星明白,日军41师团的后勤辎重部队肯定已经到了,在日军炮兵大队的轰击下,文水镇靠1个游击营根本就守不住,而这帮家伙都是老兵了日军的炮兵留在那里,是多么的让人心痛。
因此,他已经提前派人跟游击营打招呼了,如果日军发动进攻,要节节抵抗退到文水镇的西口,等汇合之后,返回汾阳。
刘岚峰本来气势汹汹的跟在日军辎重部队的后面,准备大战一场,但是路过清徐镇,看到镇上满地的日军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