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丛山传奇-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的105炮确实是威猛,威力远远超过75炮,土木工事根本扛不住日军的炮火打击,一顿炮火之后,就能把工事摧毁。
好在已经有过一次城市保卫战经验的刘贵,根本没有在外围前沿阵地上配置过多的兵力,而且在日军的进攻下,不断的收缩防线。
不过,进攻的日军也没有好到那里去,虽然临汾守备团的战斗力不强,但是防御的手段和花样还是很多的。
表面阵地上都布置了触发式地雷和拉发式地雷,杀伤了进攻的日军步兵。
一线的士兵人手一支自造的仿毛瑟半自动手枪,根本就不抬头跟日军拼射击技术,哪怕是拥有防御优势,也是等日军冲上来了,拿着手枪挨个点名。
等日军冲入了外围阵地的壕沟工事,那就更如鱼得水了。
壕沟的距离都是在50米左右,正好在木柄手榴弹的攻击范围之内,从交通壕里通过基本上就是找死,50米的距离是无法的,一旦被发现,就只能等着被活活击毙,躲都没地方躲。
一旦发现日军了对面的壕沟,就有几个战士一起对着所在的位置集体扔手榴弹以为快要取得胜利的日军士兵带着美好的愿望魂归故里。
接受了上次临汾作战的经验教训,刘大勇没有把2旅的士兵全部纳入城中,而是坚定的守着临汾城城东的位置,掩护着临汾守备团的右翼。
临汾城双方进行着消耗的时候,33师团和37师团也接到了多田俊的命令两个师团集中兵力,沿途拿下文昌县,并以此作为前进基地,拿下蟒丛山最的据点——摘星山。
本来刘贵以为日军会分兵前进,原先的作战计划是分别迟滞日军,并率领主力插入敌人的后方,拖着他们,但是现在2个师团的日军簇拥在了一起,一路没有打击日军的机会,偶尔的游击扫荡又不敢。
每个日军的师团至少有一个大队的骑兵,两只腿怎么能跑的过四条腿,因此,刘贵只好把部队拆散了层层阻击,然后分多路撤到了城顶山口,准备在那里再次集中兵力。
这样不但可以拖延日军的进攻时间,还可以再次集中,打击日军的侧翼,阻止日军顺利的向侯马方向进发。
宋文星知道刘贵的任务艰巨,因此,把骑兵团也给了刘贵,这样可以掩护他们的侧翼,免受日军骑兵大队的骚扰和偷袭。
汾河以西的日军经历了第一次进攻惨痛的失败之后,改变了进攻的策略,再次发动了进攻,坦克运动到反坦克壕沟前,不急于前进,而是相互掩护着,后方步兵赶来,协助坦克发起进攻。
宋文星战前制定的作战方针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在汾河以西,实际上除了特种旅外,还有1旅、3旅、4旅,3个旅的强大机动兵力,时刻准备着给日军致命一击。
特种旅在跟日军坦克较劲的时候,1旅作为全军的顶尖主力,在炮兵团24门野炮的掩护下,在左翼发动了突破式的进攻,顺利的突破了日军在左翼的薄弱防线。
不过,1旅并没有趁机发动对日军的侧翼进攻,而是在汽车营的配合下,的向日军纵深后方插去,3旅和4旅紧随其后。
等4旅也跟了上来的时候,没有跟着1旅和3旅进行纵深穿插,而是带着4门九四式平射炮,对着日军的侧翼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尤其是针对日军已经度过的反坦克壕沟,迫击炮使用了燃烧弹,烧毁了日军堆放在那里的木柴。
正面进攻特种旅的日军也遇到了麻烦,一直隐藏在阵地上的4个独立九二步兵炮连,对着静止在阵地前的坦克发动了直瞄射击。
虽然九二步兵炮是曲射火炮,但是由于距离太近,而日军大部分的95式坦克装甲又太薄,只要被70径的炮弹打中,95式坦克肯定完蛋,就算是97式坦克,被九二步兵炮正面击中,坦克内的驾驶员也要晕一阵子。
第一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反围剿 三()
而卸掉了炮盾的九二步兵炮很低,跟机枪差不多,只有一个小观察孔的日军不那么容易发现,打完一炮后马上转移阵地,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日军的火炮摧毁。
虽然九二步兵炮不像平射炮一样弹道直,容易瞄着,但是架不住九二步兵炮的数量多,4个独立炮兵连有24门之多,差不多一门炮只要能对付1辆坦克就可以了。
这时候,日军的步兵终于赶上来了,松了一口气的日军坦克手还没来及庆幸,结果一直隐藏了火力的迫击炮营对着日军的步兵一顿地毯式的覆盖轰炸不但打击着日军的炮兵,甚至连坦克也时不时的挨上一下子。
迫击炮的发射速度很快,20多门迫击炮一字排开,1个6连射下来就已经覆盖了第一梯队的日军步兵,然后再次向日军的后方延伸。
感觉事情有些不太美妙的日军坦克开始向后撤退,但是日军堆放在反坦克壕沟里的柴堆本来就不多,还有很多被迫击炮炸碎了,一些慌不择路的日军坦克跑到了原来有柴堆的地方,但是由于柴堆已经被炸散了,冲进去的坦克却再也爬不出来了。
特种旅的突击手趁机冲了上去,带着炸药包或者反坦克手雷,不断的往慌乱的日军坦克车底下塞,把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击毁,也没有开进沟里去的97式中型坦克给炸毁了。
3个旅的纵深突击行动给日军造成了慌乱,当时日军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因为他们手里还有几十辆坦克,这些坦克足以保证没有步兵敢于冲上前来。
血肉之躯没有反坦克武器,是几乎无法击毁坦克的,再加上拥有步兵的配合和保护,冲上去就只能遭到坦克的屠杀。
不过,4旅也不是真的要进攻拥有坦克支援的日军,而是在侧翼形成夹击之势,然后1旅和3旅的穿插。
让3个旅都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除了配备的简易反坦克武器外,还把平射炮营拆开了,1旅、3旅、4旅每个旅分了4门九四式平射炮。
将要形成的三面进攻态势,终于让日军感觉不妙,准备向后撤退,但是坦克却遇到了麻烦,原来的反坦克壕沟阻止了日军坦克的撤退,几十辆坦克簇拥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撤退。
另外再准备木柴捆已经来不及了,日军只好把各种杂物堆放到壕沟里,希望坦克能顺利的越过反坦克壕沟。
这时候,特种旅的战士们发动了对日军的进攻,死死的纠缠住想要撤退的日军,山炮营也对着想要撤退的日军进行了炮击,阻止日军的撤退。
1旅坐着汽车已经很快迂回到了日军的背后,对着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3旅也加入了战斗,再加上正面的特种旅,4个旅以半包围之势对着日军盖了过去。
不过,日军手里还有几十辆坦克,不断地对着进攻的各旅发动反冲锋,阻止各旅的进攻,但是日军的坦克却因为进攻,不断的被各旅击毁,持续的消耗着日军的战车联队。
日军逐步的后退,向36师团逐步的靠拢,如果让两股日军合拢的话,就不可能在消灭他们了,但是让宋文星没有想到的是,日军的坦克在掩护步兵撤退的时候,很有用处,在日军步兵的保护下,坦克很难被摧毁。
各旅虽然手里有平射炮,但是数量太少,而且日军的坦克也有37mm火炮,一旦蟒丛山纵队手里的平射炮一旦被日军发现,肯定立刻就会被日军的坦克击毁。
因此,各旅只有日军的坦克反突击的时候,才拿出来打击日军的坦克,从而导致了日军稳住了阵脚。
不行,不能这样,田根源这样想。
不能,不能这样,宋文星也这么想。
如果这次不能抓住机会,给日军的41师团以重创,将来局势就被动了,日军的36师团一旦拿下了临汾,日军有了一个较为坚固的支撑点和前进基地,而蟒丛山区,仅仅只有区区2个旅的部队,根本就挡不住日军2各师团的强势推进。
想到这,宋文星让迫击炮营和1个机枪营向日军的右翼迂回,利用迫击炮营的强大火力,打击日军的侧后,而手里的九二步兵炮不断的推进,在阵地前沿,不断的猛烈轰击日军的火力点。
与此同时,发了狠的田根源亲自带着一个团,也向日军的侧后迂回,准备合拢包围圈。接到宋文星的命令,3旅和4旅也不再顾忌伤亡,在炮兵团的掩护下,强行向日军的阵地推进。
日军的炮兵联队由于已经离开了防御工事,因此,一旦发动炮击,就会被蟒丛山纵队的炮群压制。
随着日军不断的后退,增强部队的火力,宋文星命令山炮营立刻前移,撤出原来的炮兵工事,推进到更近的距离打击日军后退的部队。
部队的前进和转移的整体速度,不是以最快的部分为标准的,而是以最慢的部分为标准的,相当于日军撤退的速度就是三八式野炮的撤退速度,除非日军舍得把几十门火炮扔掉。
日军是非常重视火炮的,除非没有办法或者全军覆没,否则会遭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另外,如果没有了炮兵联队的火力掩护,日军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威胁,这是日军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尽管日军知道蟒丛山纵队正在包围他们,但是他们自信,因为这毕竟是1个师团,当初武汉会战的时候,106师团被几十万**围困,也只是伤亡惨重而已。
现在蟒丛山纵队只是有包围的趋势而已,想要围歼1个师团的话,恐怕还力有不逮。
事实上却是如此,4个主力旅的部队跟日军的一个师团人数差距并不大,不过蟒丛山纵队的士兵和武器可不是**能比的,不但战斗力不一样,而且轻武器也超过了日军。
虽然总体火力不如日军,但是机动火力却是超过了日军的。
日军威力最大的野战炮因为日军的撤退而不能发挥威力,而蟒丛山纵队的步兵炮、山炮、迫击炮却能相对较快移动,最的是,蟒丛山纵队的战士们是用对多次对日军作战胜利喂出来的百战精兵,对日军根本就没有畏惧的心理。
b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反围剿 四()
而日军的这个纵队不久前刚遭受过一场惨败,惨败之后,虽然补充了人员和装备,但是士气被打掉了。另外,日军补充的新兵虽然经过了相当的预备役训练,但是作战经验不足,再加上日军刻板的军事教育,作战的灵活程度较差。
刚开始进攻的时候,带着复仇的心理,虽然展现出了极大的攻击能力,但是现在局势有些不利了,整整一个师团和1个战车联队都开始撤退了,往日的畏惧心理就浮现了出来,而补充的新兵在老兵的影响下也渐渐的产生了莫名的畏惧。
士气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士气高的部队能发挥出120%的实力,而士气低落的部队能发挥80%就不错了,而当部队士气崩溃的时候,实力就完全发挥不出来了。
随着日军的撤退,日军士兵的士气在一点点低落,而蟒丛山纵队的士气在一点点提高,虽然交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但是形势开始逐渐有利于蟒丛山纵队。
这个时候,日军的飞机也帮不上忙了,因为双方的战线拉的很近,始终保持着步枪交火的距离,很多地方甚至在50米左右。这种地方的日军要想撤退下来,往往要遭到重大的损失,因此,日军的指挥官往往会舍弃这些小股顽强的阻击部队,换取整个师团撤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