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156章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56章

小说: 三国群英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

    这些军资是需要从刘表那里拔下来的,新野有多大,不清楚,荆州有县100个左右,光南阳就有36个县,新野属于南阳郡。

    其中宛城是南阳郡的省会城市,那新野就相当于三类地级市县城了,不达万户,养兵是养不起那么多的。

    刘备的本部兵马不过二千人,张绣投了曹操后,宛城就由曹仁把守,曹操的从弟,历史上是一名虎将,也是曹魏重量级的人物。

    我们知道曹操大将即能打,又忠诚的虎将有曹仁,夏侯敦,许褚,堪比刘备的关羽,赵云,张飞。

    后来刘备又收了黄忠,马超两大打手,就优势于曹操的武将武力值。

    曹操后来收了庞德,文聘两个打手,一个是凉州系的,一个荆州系的,那我们对比一下就有点眉目了。

    黄忠是荆州武将世家的黄香的后代,马超是凉州马援的后代,这个我们无从考验,文聘是荆州庶族,靠军功升起来的,庞德是马腾的虎将,凉州系,勇冠三军,也没有身份。

    曹操收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草莽英雄,如:张辽,李典,徐晃,张颌,乐进,于禁,许褚,臧霸,李通,庞德,典韦等等

    有个共同的特点,草莽出身,能力都非常强,而那些所谓的名将都没有进入到曹操的团队里面。

    曹操的大将也是家族系,曹仁,夏侯敦,夏侯渊,曹洪,曹纯,曹休,最后大将军的位置是曹爽。

    综合一点,曹操的武将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武将上层建筑是家族系的人,而曹家和夏侯家的这些大将人才又大概是那种智商不够用的。

    曹操一死,曹丕一死,曹睿又一死,反被司马家可机可趁,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至于曹丕和曹睿的死因,我们后面再分析。

    曹操的武将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一比就一目了然,我们再说关羽和张飞的能力,历史的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曹操吓的要迁都,虽然最后没有迁成,但也说明关羽的领军,练军,攻战能力是比较强的,这叫战争智商。

    关羽真是一个合格的大将人选吗?

    第一点:关羽出身草莽,与刘备情同手足,忠诚度高。

    第二点:关羽武力值高,温酒斩华雄虽然不靠谱,斩文丑,诛颜良,这个总该有的,关羽,张飞被称为万人敌,刘备带着他们俩个,长期吃败仗,没有被活捉,很少听说单挑有败于敌将之手的,这足以说明其武力值高。

    第三点:有原则性,善于练兵,执行力高。

    第四点:有谋略,会战术。

    古时候打仗简单的很,第一种攻坚,攻坚就是打城池,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爬墙。

    第二种:围点打援,围着城池打你救援部队。

    第三种:游击骚扰战,若干骑兵,打你乡里,打了就跑,不让你搞生产。

    第四种:埋伏战,一个大将带少量兵马诱敌,诱到埋伏的位置,几路兵马齐出,想跑都难,有打过王者荣耀都知道这个战术,中路有一个肉,或者脆皮,清理兵线,我方二三个人就上去了,这个肉就跑,他把你拉到一个位置,草丛里就跳出五个人,一伙把你二三个人包圆,想跑都跑不掉,这就是埋仗战。

    第五种,借势战,借地理优势,借天时优势,这个城池接近什么河,湖之类的,就引渠下来驻堤,等水积高了,就开闸放水,淹城,荀攸的水淹下邳城,关羽的水淹七军,也是这种借势战术,借天时,地利。

    孙武的三十六计,古时都用得很多,诱敌埋仗战用的很多,孙武打庞涓的时候都是搞的埋伏。

    古人打仗没那么复杂,跟我们小时候过家家差不多,差别还是在政治,利益分配,经济发展,用人忠诚等等问题上的学问。

第二百二十四章 功绩评说,论得失() 
    曹操用人是武用草莽,治用名士,曹操将军事权紧紧的抓在自己手上,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手里,刘备武用将门之后,文用怀才不遇的庶族,刚好曹操相反。

    关羽守荆州,张飞守闽中,都位及人臣了,建功封侯的机会就给了黄忠,马超,魏延,我们知道在古代封侯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

    有也分了等级的,县侯,乡侯,亭侯,侯上去就是公,公再上去一层就是王了,拜将封侯基本上官至极品了。

    古代最讳忌功高盖主,无官可封了,刘邦建国时就封了几个王,韩信,英布封了王,县侯就食一县的奉禄,乡侯要小一些,亭侯就更小一些。

    张飞是被封了乡侯,关羽是亭侯,诸葛亮最后也只封了一个亭侯,封侯的待遇非常优厚,当然你活着的时候,继续为国立功,还是会按功封赏,官没得封了,但是食户可以增加。

    我们打个比喻,假如关羽兵进宛城,一路打到许昌,能打下几个城池,官职可能变动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相应的待遇也会增加,可能会追加县候,再往后就会进大司马,太傅等职,如果最后刘备能统一中原,那么关羽可能最后也会称王。

    关羽也可能也想更进一步,才会在刘备益州称帝,如日中天的时候,兵发宛城。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也不无道理,用人首先用忠诚的人,才能保障内部的政治稳定,在三国鼎足的环境下,人的忠诚怎么保障?

    首先是用家族里的人,大家利益都是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备家族的人才很少,武将是两个义弟加一个赵云,股肱诸葛亮,后面庞统作为奇士投了刘备,不过刘备好像也不怎么喜欢庞统这个人。

    黄忠,魏延,李严,黄权,法正刘备用的也不错,但这些人同时也龚断了政治资源,后期蜀汉人才凋零与官场垄断也有一定的关系,必竟益州也只有那么小,士家门阀的后代,能有多少?

    其他文臣历史上介绍的不多,后期的蒋婉,费祎都是在诸葛亮光环下出任的,至于李严,杨仪,谯周,直接被演义搞成了反动派。

    我们知道有一条规律讲的不错,一头虎领一群羊,一段时间后,这群羊个个如虎,一头羊领一群虎,这群虎个个都是羊,这说明领头的重要性。

    后期蜀汉人才凋零,关键还是人才的陪养,政治问题,有些时候看到了问题所在,并不能解决,不解决还能拖得下去,去解决矛盾都会爆发出来,特别是蜀汉政权是由刘备上层统治集团,荆州士人集团和益州本地集团的利益,权力分配矛盾。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些大将的家族人才凋零,直接导致了后蜀汉无上大将可用,而曹魏那边草莽变身贵族,曹丕又接受了陈群九品中正官制,将做官进阶的途径给贵族们拢断,换取与士人集团合作共利的契机。

    两个政权集团的发展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寒士,为什么不去陪养基层干部,是本身蜀地和荆州之地人才就少,还是成本太大。

    在那个年代读书都是士家豪门拢断的,普通老百姓识字都不会,哪里有机会读书,为什么乱世会造英雄。

    第一点:发生战乱,打仗的机会多,草莽带兵经常打仗,实战经验有了,经常跟谋士一起开会想对策,脑袋瓜就开窍,就有机会从草莽变成武将。

    第二点:立战功了,就会分配利益,享受更多的政治资源和财富,成为贵族后,识字学政治就会便利得多。

    第三点:成为了新贵之后,就会拢断政治资源,就会被拢断立功的机会,首先都是这些新贵的近亲和族人,普通人是很难有这种历验和成长的机会的。

    我们看演义,诸葛亮发号施令时,张飞,关羽马上就跳出来,我去,我愿立军立状,攻打不下,提头来见等等,说明军功本来就少,不抢就没有了。

    那人才怎么陪养?没办法陪养,普众的教化和修学,那也是一些豪门和士家子弟们才有资格去修的,普通老百姓连饭都没得吃,你叫他去学文化知识,他还没那闲情。

    历史上的孔融比较出名,在政治上不管是教化,还是奉行孝道,道德,仁义,都是一种正面的政治手段。

    曹魏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一些新贵的子弟,僻如后期的钟会,钟繇的儿子,郭济,郭嘉的儿子,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至于其他新贵的子弟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曹魏拥七州之地,官职多,升迁机会大,需要防蜀和吴二国,而蜀汉就益州一州,利益要三摊人再分,哪有其他人的份,即使出个人才也难出头,而刘备立国之后,那些基层干部的份额就让出来了,给益州的本地士家的人去分。

    上层权力结构,利益分配那首先要给忠诚自己的一起创业的股东们,然后就是荆州武将和士人集团,假如连基层干部的市场份额都不让给益州本地士家集团,那还不得造反。

    蜀汉政权你说缺人才,他一点不缺,你说缺武将,这个也不好说,我们知道至关羽失荆州后,荆州之地是曹操,孙权各拿分了一部分,诸葛亮想夺回来是很难的,这也是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后来北伐乏力的最重要的缘故之一。

    有人说诸葛亮擅权,有人说诸葛亮容不下有能力的武将,有见解的谋士。

    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一直被很人解读成诸葛亮擅权的证据。

    我们来分析一点,蜀汉至刘备兵败后,国力大损,至少需要数年恢复元气,这个时候人心不稳,最容易产生政治路线分歧的时候,也最容易使国策产生动摇的时候。

    诸葛亮为刘备定的是什么国策?

    我们可以简单的讲几点。

    第一点:交好东吴。

    蜀汉的经济,人才,战争潜力,都不如曹魏,必须联合东吴以求自保。

    第二点:待天下有变,二路齐出。

    关羽从荆州出,刘备倾益州兵马出,这样才有机会干掉曹魏。

    第三点:以法治国,寒士法家,以振国威,以服百姓。

    这才是诸葛亮出山为刘备定的立基为王,兴复汉室的国策,或者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宏图,关羽丢了荆州,这个国策的第二条就行不通了,这个时候利益集团会怀疑领导层的能力,否定战略路线。

    诸葛亮的应对办法,第一步是跟东吴重修于好,厚着脸皮去要孙权占的荆州的一部分地盘,虽然没要回来,但是说明诸葛亮还是希望国策不要变动。

    第二步发动北伐,曹了,曹丕被认定为第一接班人,能力不足,后来打了二次东吴,吃了败仗,诸葛亮觉得北伐是有机会的。

    刘备死的时候提到,亮之才十倍于丕,是肯定了诸葛亮的国策的,有机会就去打曹魏,一州之地以抗七州,发展越久,曹魏人心越稳,经济实力越强大,那就更打不赢。

第二百二十五章 刘备见刘表,起议攻打宛城() 
    刘备死的时候就讲,汝之才十倍于曹丕,刘备是希望诸葛亮有机会就发动北伐,刘备深知自己政权的内部矛盾重重,发动战争可以将矛盾一致对外,蜀汉政权是不合法的,要么投降,要么攻打曹魏,没有第二个选择。

    士人思治,百姓思安。

    邓艾兵马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士丈夫就劝刘禅投降,刘禅就直接开门投降了,不投降的话刘禅可能被他的臣子做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